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PPH)是一种少见的进行性肺毛细血管前肺血管病变 ,预后较差 ,其病因不明。然而结缔组织疾病中肺血管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也可出现与PPH相似的变化 ,故目前WHO认为结缔组织血管疾病 ,HIV感染 ,服用抑制食欲的减肥药物等所引起的的肺动脉高压与PPH是同一类的疾病[1] 。近年来对PPH免疫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特别是多方面的研究证实PPH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关 ,反之亦有 10 %~ 2 4 %的PPH病例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 ;Chu等报道 36 %的PPH病例呈现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血清学变化特征[2 ] 。在甲状腺疾病中 ,桥本氏…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是属于毛细血管前小动脉病变引起的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本病虽非多见,但自1951年Dresdale首先报告以来,至今已逾千例。国内也有病例报道。因其需与常见的引起呼吸困难,特别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的疾病相鉴别,故给临床提出了一个新的重要问题。【病因病理】病因不明.已提出几种可能:①遗传本病虽然偶发,但常有家族史,有的一家姐妹3人发病,有的子女4人皆得病,遗传方式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有争论;②进食某些物质1967~1968年瑞士伯尔尼发现PPH 突然大量增多,80%有服用食欲抑制剂氨苯恶唑  相似文献   

3.
廖献花  马博  林菁华  徐雅  刘思纯 《肝脏》2010,15(1):65-67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高达9.09%。HBV感染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治疗期间或之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HBV再激活,导致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轻者表现为肝炎症状,重者出现急性肝衰竭而死亡。近年来关于此类病例报道有增多趋势,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重视。本院于2008年12月收治1例糖皮质激素治疗致HBV再激活患者,报道如下,探讨对细胞毒性药物或免疫抑制治疗致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盐酸硫利达嗪片 (ThioridazineHydrochlorideTablels)亦称盐酸甲硫达嗪 ,其基本药理与氯丙嗪相似 ,每片 2 5mg ,适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常见副作用为心电图T波异常 ,国外报道有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病例。但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近二年发现服用盐酸硫利达嗪片 [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93)卫药准字X - 10 0 (1) ]后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3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例均为 77岁男性患者。病例 1为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 (NYHA)Ⅲ级患者 ,因胸闷气短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入院。患…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 primarypulmonaryhyper tension ,PPH)是指原因不明的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持续性肺动脉压力升高。PPH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二。门脉高压、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服用减肥药物的患者PPH发病率明显增加。此外 ,此病常伴有硬皮病、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PPH预后较差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登记注册的 1 94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 2 .8年 ,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68%、48%、34%。由于近年来诊断方法的改进及新的治疗方法的应用 ,PPH预后较前明显改善 ,本文就PPH…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观察湖南省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调查2013-02—2014-08期间湖南省因服用NSAIDs致消化道出血患者1146例,对其年龄、服药种类、伴随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年龄分布特点,以老年人尤为多见,且与基础疾病息息相关。临床表现往往以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镜下主要表现为糜烂出血性胃炎及胃溃疡,服药前予以质子泵抑制剂和黏膜保护剂的患者病情轻微,预后较好。[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NSAIDs最危险的不良反应,积极有效的质子泵抑制剂和黏膜保护剂可有效防止消化道再次出血。  相似文献   

7.
<正>餐后低血压(PPH)是老年人常见而特有的疾病。从帕金森症患者中发现第一例PPH后〔1〕,又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系统萎缩、糖尿病患者中相继发现PPH。近年来发现,PPH是老年人全因死亡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2〕。PPH患者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其与晕厥、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存在明显相关性〔3〕。1流行病学及相关影响因素PPH可发生于健康老年人〔4〕,但更常见于合并高血压〔5〕、  相似文献   

8.
1 概述196 4年 ,我国吴松寒首次报告了 2例病人因服用大剂量木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后又陆续有相关的个例报道 ,但均无临床、病理分析 ,故未引起相应重视。 1993年比利时学者Vanherweghem首先报道 9例“苗条丸”所致肾功能衰竭 ,并称此种肾病为“中草药肾病” (Chineseherbsnephropathy,CHN) [1] 。该减肥药主要成分为芬氟拉明、安菲拉酮、波希鼠李安、颠茄浸膏、已酰唑胺、防己、厚朴 ,但误将马兜铃属 (aristolochia)的广防己 (aristolochiafanchi)替代了原药中粉防己 (stephaniatetrandra)。此后比利时报告该“苗条丸”共引起“CH…  相似文献   

9.
大开眼界     
二大畅销减肥药撤出美国市场 1997年9月15日两大畅销减肥药物由于被查出会导致严重的心脏疾病而撤出美国市场。被撤出市场的两大药物为右旋芬氟拉明和盐酸芬氟拉明(俗称芬氟拉明)。据悉,在该类减肥药物中有一半成分为芬氟拉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餐后低血压(PPH)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的老年患者349例,按年龄分为普通老年组163例(65~79岁),高龄老年组186例(≥80岁);普通老年组高血压115例,非高血压48例,高龄老年组高血压154例,非高血压32例。每隔15min记录1次餐后血压变化,同时记录饮食、身高、体重、基础疾病及服用药物等资料。结果 349例患者PPH总检出率为59.3%,早餐和中餐PPH检出率明显高于晚餐(33.8%和32.1%vs 21.5%,P<0.05);高龄老年组PPH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老年组(63.4%vs 54.6%,P<0.05)。高血压患者PPH检出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65.1%vs 40.0%,P<0.01)。年龄、高血压、降压药物与PPH检出率呈正相关(P<0.05)。PPH多于餐后15~30min血压开始下降,30~60min下降至PPH诊断标准,PPH持续时间30~120min,下降幅度20~40mm Hg(1mm Hg=0.133kPa)。结论老年人进餐后血压呈下降趋势,以早餐后检出率最高。患高血压及服用降压药物会增加PPH检出率。高龄老年PPH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老年者,餐后血压下降幅度亦高于普通老年,应加强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