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肥胖症乃因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以形体发胖超乎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痰湿、气虚不运、血瘀是肥胖病发生发展的主线。五脏之功能失调与肥胖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五脏与肥胖症的关系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医五脏与老年性痴呆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记忆减退、认识障碍、人格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大脑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及脑萎缩等.中医将老年性痴呆归属于"呆证"、"文痴"、"郁证"、"癫证"等病症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的关系密切.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病谟>中第一次提出痴呆是独立性疾病:"痴呆证,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惊恐而渐痴呆."清·陈士铎的<辨证录>首立呆病门,使中医对痴呆的认识逐渐完善.本文对老年性痴呆的发病与五脏的关系及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藏象学说强调“五脏相关”,认为五脏作为人体的核心,不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联系,而且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将脏腑誉为“十二官”的一体思想,并且强调心的主导作用,所谓“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病则“十二官危”等。对于五脏之间具体的相互关系,古代医家最初是运用五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本文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从五脏单治或合治AS的病因病机,唯独缺乏从肺论治AS的临床实践观察,血液的生成与运行和五脏均密切相关,五脏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故治疗AS的病位不能缺肺,应五脏同调。本文认为肾虚是AS的发病基础,五脏失调、肝气郁滞是始发因素,郁而化热(火),炼津为痰或脾虚生痰(湿),气滞或气虚致血瘀,肺朝百脉助心失调,痰瘀互结,血(心、脑)脉痹阻,最终形成AS。  相似文献   

5.
谈治五脏痹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长期以来人们对痛经的治疗多从肝肾入手,忽略调治其余脏腑在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从五脏立论来阐释痛经的病因病机,重视在治疗中当从五脏论治痛经而勿拘泥于一脏的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是继发于脑部血管病变引起的以记忆、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临床综合征。中医学认为此病是由于髓海不足,神机失用,以呆笨、健忘为主要表现。大部分医家对此病多从肾论述,但临床辨证时,常见多脏腑病变相兼,且五脏藏五神、主五志,与神志病有密切联系。本文从中医学独特的"五脏神"理论着手,以五脏生理为纲,浅析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五脏风的病因是风邪中于五脏而导致的五脏病,但是现代医家对五脏风的理论研究逐渐淡化,尤其是因偏风中于五脏而致的五脏风病的理论逐渐丢失,所以本文对《黄帝内经》因偏风中于五脏而致的五脏风在病因病机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10.
宋修道 《河北中医》2007,29(12):1113-1114
消渴之病名始见于《素问·奇病论》,在《内经》中与其相关的病名还有肺消、鬲消、消瘅、消中等。《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消渴病机复杂,其根本原因是五脏病变导致津液代谢失常,是水精失布、五经不行的结果,与肝、心、脾、肺、肾等均有密切的关系。现对消渴的病变机制与五脏的关系做一简述。1消渴与肺的关系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明·楼英《医学纲目·消瘅门》云“盖肺藏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摄津液之精微,而津液之精微者收养筋骨血脉,余者为溲。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而精微者亦随溲下,故饮…  相似文献   

11.
不寐,主要表现为失眠,具体是睡眠时间和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时寐时醒,或醒后难以复寐;重则彻夜不眠,而且以上症状多合并发生,常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严重者会导致多种身心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承受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失眠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因其顽固性、迁延性、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难题。中医药因擅长对人体身心疾患进行综合调治,在治疗失眠方面有其特色与优势。中医藏象学说认为:五脏藏五神,主五志,睡眠的本质是神安于其所。为了更好的从病因、病位、病机认识、治疗失眠症,从中医的藏象学说角度,探讨五脏与不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肾性血尿,病位在肾,责之肾失封藏。五脏病变导致血尿的病理性质为虚实夹杂,脾虚、肾虚与血尿有密切关系,同时两脏又相互影响。虚证实证,血尿均是离经之血,必有瘀血之虞。瘀血证贯穿始终,肝虚则气滞,气滞则血瘀,肝肾阴虚则相火偏亢,煎熬阴液,血液黏稠而为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归纳大脑不同部位异常放电产生的癫痫证候学特点,结合中医五神脏功能异常所产生的证候特征,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探讨其中的关联。结果发现,额叶癫痫证候特点与肝及所藏肝魂功能失常表现高度相似;颞叶癫痫证候表现与心、肝、脾及其所藏神、魂、意功能失常表现相符;枕叶癫痫证候特点与肝、肾及所藏魂、志功能失常表现相似;顶叶癫痫证候特点与肺、心及所藏魄、神功能失常表现有一定关联;岛叶癫痫证候特点与脾及所藏意失常表现相符。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归属"肺胀""喘证""咳嗽"等范畴;咳嗽和喘为主,责之于肺,与其他脏腑也紧密联系。肾:肺朝百脉,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水分下输至肾,肾主水,与喘关系密切;脾:肺在五行为金,脾为土,土为金之母,脾土能生肺金以资其源,肺有赖于脾的滋养,肺清肃功能失调也会影响到脾,水道通调有赖于肺的清肃,肺清肃失调,水液代谢不畅而生湿邪,湿困于中焦,脾受湿困,运化不利,湿聚成痰,痰伏于肺而生喘咳;心:肺主气,心主血,气与血关系密切,气可生血,同时气又赖血以附之,血的运行也离不开气的推动,正所谓"气行血行,气止血止",气血相互依赖,也是肺朝百脉的体现;肝:气机的升降与肝肺密切相关,肺主肃降,以降为顺,肺主升发,以升为顺,肺与肝的功能协调,则气机升降有序,反之则气机不调。  相似文献   

15.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文章从五脏与津液免疫的关系阐释了津液具有滋润、濡养、调节机体阴阳和协调气血的生理功能和抗病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藏象学的发展有赖于两个方面进步的推动,即一方面长期临床实践成就的积累是藏象学理论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则临床成就必须经哲学思辨的系统改造后,才能真正地融合到理论体系当中。"五藏"的观念是伴随着"五行"理论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藏象学理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了两汉经学思想的理论框架创建的。《内经》最重要的贡献,是要将医学实践长期积累的各种原始经验与知识,经过精心选择与改造后,系统地整合到设计好的理论模型当中,而最终完成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在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象"的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天的框架与后天的经验均被抽象为"象"的形式,再经思辨方法的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17.
藏象学的发展有赖于两个方面进步的推动,即一方面长期临床实践成就的积累是藏象学理论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则临床成就必须经哲学思辨的系统改造后,才能真正地融合到理论体系当中。“五藏”的观念是伴随着“五行”理论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藏象学理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了两汉经学思想的理论框架创建的。《内经》最重要的贡献,是要将医学实践长期积累的各种原始经验与知识,经过精心选择与改造后,系统地整合到设计好的理论模型当中,而最终完成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在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象”的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天的框架与后天的经验均被抽象为“象”的形式,再经思辨方法的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18.
从五行学说探讨全心衰竭与脏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及演变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其发展演变与中医学脏腑之间生克乘侮密切相关,用中医五行学说探讨全心衰竭与脏腑之间的关系,为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有利于指导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癫痛相当于中医的“痛证”为神经系统常见病.笔者借鉴历代医家论述,认为肝失疏泄,脾虚生痰,心火上扰,肾虚髓空,肺气虚损可相互作用导致癫痫发作.癫痫治疗五脏辩证论治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五脏致喘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经及历代医家关于喘证病机认识的归纳,总结出喘证的发病与五脏病变皆有关联,并详细阐述五脏致喘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