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利用金属蒸发真空孤(MEVVA)离子源将Si和Er离子双注入到不同厚度热氧化SiO2/Si薄膜,获得高浓度Er掺杂硅基发光薄膜。RBS分析表明,稀土元素Er离子掺杂到热氧化SiO2/Si薄 的Er原子浓度百分比达到-10at,即Er原子体浓度为-10^21/cm^3这是高能离子注入所不能达到的,它为稀土Er离子高掺杂硅基发光薄膜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新途径。XPS研究发现,热氧化SiO2膜厚,溅射保留量  相似文献   

2.
原位合成 MOSi2-SiC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明显高于单一MoSi2的断裂韧性.组织结构的TEM与HREM研究结果表明:原位合成 MoSi2/SiC界面为直接的原子结合,无SiO2非晶层存在结合对该复合材料的KIc断口形貌及压痕裂纹连续扩展路径的观察分析表明,其室温增韧机制为 MoSi2-SiC界面间较高的结合力、MoSi2基体晶粒细化及裂纹偏转和桥接.  相似文献   

3.
围绕给Bi系超导材料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综述了1991年以来Bi-Pb-Sr-Ca-Cu-O系相关系研究的最新结果。主要包括Ca-Cu-O三元系,Sr-Cu-O三元和纱,Bi2O3-CuO伪二元系,(Bi,Pb)2Sr2CuOx-CaCuO2伪二元系,Bi2O3-CaO-CuO伪三元系,Bi2O3-SrO-CaO伪三元系,Bi2O3-SrO-CuO-MO(M为Ca,Pb)伪四元系。此外,还讨论了与  相似文献   

4.
热法镁锭中硅的由来及脱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宏专  徐日瑶 《轻金属》1999,(10):41-42
介绍硅热法炼镁时,由于原料中的SiO2 与Si 在还原过程中的化学作用生成Mg2Si 以及机械夹杂物(SiO2、Si),是结晶镁中硅量增高的原因。采用含MgF2 熔剂在熔剂精炼条件下的脱硅方法。  相似文献   

5.
谢稼莘 《轻金属》1997,(5):11-18
本文研究了碱石灰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炉料中β-2CaO.SiO2的变体α-2CaO.SiO2生成的条件及其稳定性的因素,指出对任何一种炉料,均存在着某一特定温度,高于此温度,炉料中的α-2CaO.SiO2全部转变为β-2CaO.SiO2这一特定温度与炉料的成分及致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玻璃净化剂组分对Cu50Ni50合金熔体过冷度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高真空下,研究了净化剂B2O3,89%SiO2+12.5%B2O3+2.2%Al2O3+0.6%CaO+5.7%Na2O(简写为Na-Ca-Al-B-Si)和50%Na-Ca-Al-B-Si+50%na2B8O4对Cu50Ni50x合金溶体在循环过热过程中的过冷度及其稳定Ca-Al-B-Si玻璃的净化过程为物理-化学复合净化,但由于该净化剂粘度大,在循环过热的冷却过程中因发生合金溶体与净化剂分离  相似文献   

7.
应用差热分析(DTA)技术研究了Cr2O3、La2O3、CeO2、V2O5、Si3V4、SiC、CaF2、Mox对MgO-B2O3-SiO2渣中含硼组分析晶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2O3、CeO2、CaF2、SiC、MOx作为晶核剂加入后,可降低析晶活化能,有利于含硼组分以结晶相析出,是有效的晶核剂;La2O3和V2O5对析晶活化能没有影响;Si3N4则增强玻璃网络稳定性,提高析晶活化能。所以  相似文献   

8.
内氧化粉体制备的Ag-SnO2接点材料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Ag-Sn-M(M=Bi、Cu)合金粉末内氧化后经压制、烧结、挤压、加工制备成Ag-SnO2接点材料,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SEM研究其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Ag-SnO2材料中存在Ag,SnO2、Bi2SnO7和CuO,氧化物以极细小的颗粒分布在银基体中。  相似文献   

9.
介绍获得铸态QT700-2球墨铸铁的生产方法:1原铁液在7t/h水冷冲天炉内熔化,出铁温度1420~1480℃;炉内用2%CaC2脱硫,炉前用Na2CO3进行包内脱硫,使S原≤0.035%。2球化剂为FeSimg10Re9,孕育剂为75FeSi,Si-Ba合金和Si-Bi合金粉剂。采用凹坑式浇包冲入法进行球化处理,球化剂加入量为铁液量的1.4~1.6%,处理时同时加入Cu、Sn、Mo等合金元素和Si-Bi粉剂,球化处理后加入小剂量硅铁粒和自制复合孕育粉剂进行二次孕育,随后用Si-Ba合金进行浮硅…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用频率响应分析法测量了融熔 Cu-S, Fe-S/ CaO-SiO2-Al2O3体系的交流阻抗,得到了阻抗谱用 Randles等效电路,将所得的阻抗谱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Cu-S,Fe-S/CaO-SiO2-Al2O3体系界面脱硫反应动力学参数:溶液电阻Re,界面反应电荷传递电阻 Rct,双电层电容Cd及界面脱硫反应的速率常数kf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仪表公司自主设计的三偏心蝶阀易产生"过关闭"现象,对三偏心蝶阀结构的受力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三偏心蝶阀的密封圈在不同情况下的位移变形情况,并给出相应建议。分析结果表明:仪表公司自主设计的三偏心蝶阀结构具有可行性,其产生"过关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密封圈制造过程的加工误差和使用过程中过大的预紧扭矩。  相似文献   

12.
30CrMnSi钢过热组织超细化工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CrMnSi钢过热组织采用多种热处理工艺进行了超细化处理,运用定量金相分析技术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评价,并讨论了每种工艺的晶粒细化机制。结果表明:“两次正火+淬火”工艺对该钢的过热组织超细化效果显著;当循环次数为2-3次时,“奥氏体单相循环淬火”工艺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材料研究中"原位"测试技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将材料的组织形貌、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等微结构与材料的性能和加工过程等一一地对应起来,从而获得更加真实反映材料组织与性能之间关系的试验结果。然而"原位"测试大多需要特殊并且昂贵的试验装置与设备,如电镜中配置的加热与拉伸样品台、环境扫描电镜等。实际上许多研究过程还很难进行"原位"观察。经过多年大量的实践,提出一种基于扫描电镜新的"原位跟踪"观察和测量技术。与传统的"原位"分析不同,在"原位跟踪"观测过程中,材料样品的处理过程是在扫描电镜外进行的。利用该技术研究了焊接熔合区的腐蚀和碳迁移过程,以及不锈钢材料在高温下的回复与再结晶。试验表明采用"原位跟踪"技术可获得与"原位"观测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孔谅  俞海良  金鑫  吴毅雄 《焊接学报》2008,29(11):85-88
结合精密焊接结构件(precision welding structure,PWS)工艺质量规划的实际需要,分析了PWS焊接形位精度质量变异的三方面属性,提出了以“质量变异系数”建立各质量因素与质量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专家经验和历史数据等定性模糊语言的定量表征方法;研究了PWS焊接质量因素综合分析模型,尝试对PWS焊接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决策。通过在典型PWS产品——液力变矩器(HTC)的具体应用实例,阐述了焊接形位精度质量控制的策略,为PWS的焊接质量分析和工艺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1副模具中同时成型2个尺寸、重量和结构差异较大的汽车发动机罩盖的情况,为保证注射时的流动平衡,利用Moldflow/MPI软件中的Runner Balance(流道平衡分析)等工具进行了塑件的浇注流动平衡优化分析,确定了分流道直径等浇注系统参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模2腔的模具结构,阐述了模具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6.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f laminated vibration damping steel sheet(LVDSS)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 interface cohesive model between the skin sheets was developed by using a contact/interface approach, and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T"-peel and lap-shear processes of LVDSS. The interface contact stress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T"-peel and lap-shear processes is obtaine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 results agree satisfactorily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As a result, the model is suitable to simulate the cohesive of LVDSS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维数据分析遇到的困难,引入投影寻踪降维方法进行变形观测数据分析,论述了分析原理、分析方法。将投影寻踪降维法应用于桥塔位移观测数据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了分析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取源数据信息与预测方面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黄铜结构、杂质的影响及电子分布规律的理论分析认为:黄铜中存在明显的“电子均分”趋势,结果一方面合金中的铜锌与单质铜锌相比,有一些性能的改变;同时保证了整个黄铜的稳定性,也限制了黄铜中的锌在镀液中的渗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前,汽车上使用的各种圆柱螺旋弹簧(以下称弹簧)承受较低的扭转疲劳载荷,在交变正应力作用下,绝大多数发生的是宏观正断型疲劳断裂,其形貌呈45°斜断口。因为喷丸强化弹簧表层引入的残余应力与外施交变正应力间存在交互作用,所以都利用喷丸强化工艺中的"应力强化机制"提高其疲劳断裂抗力。但21世纪伊始,随着轿车结构的迅速发展,设计者迫切要求弹簧承受的扭转疲劳载荷水平与日俱增,由此导致喷丸强化的弹簧除正断型的疲劳断裂外,时而出现纵向或横向切断型的疲劳断裂,由此引发疲劳断裂抗力发生显著下降,以往很少出现这种难以理解的现象。目前从事喷丸强化工艺技术的弹簧制造行业很少有文献关注这类问题。文中通过逻辑思维对弹簧的受力分析得出的诠释发现:在切断模式下,喷丸引入的残余应力与外施交变切应力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表明"应力强化机制"在改善切断型疲劳断裂抗力中的强化作用已经基本消失。根据作者提出的喷丸强化工艺原理,喷丸同步引入弹簧表层的是由残余应力与循环弹塑性变形改性的组织结构组成的一对"孪生",通过分析作者发现,"孪生"中改性的显微组织结构形成的"组织结构强化机制"取代"应力强化机制"起到了改善切断型疲劳断裂抗力的作用。研究结果还表明,优化的喷丸强化工艺必须同时具备"组织结构强化机制"和"应力强化机制",才能够起到改善正断型和切断型疲劳断裂抗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