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嘉 《出版参考》2007,(8X):18-18
8月9日上午,《2006~2007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召开。这也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第四本出版业年度报告。本年度蓝皮书对2006~2007年我国出版业的发展特征和业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中国出版业正面临战略性转型的的判断。报告指出,2006年的出版业发展呈现八大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剑锋 《传媒》2011,(7):75
本刊讯(记者卢剑锋)6月17日,《2010~2011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出版新闻发布会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举行,该书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编撰,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这既是延续性的第七本出版业年度发展报告,也是2010年9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后推出的第一本出版蓝皮书。新闻发布会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主持,副院长魏玉山发布了《2010~2011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的研究成果。该年度报告大体延续以往的风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记者 杨嘉)8月9日上午,《2006-2007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召开.这也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第四本出版业年度报告.本年度蓝皮书对2006-2007年我国出版业的发展特征和业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中国出版业正面临战略性转型的的判断.报告指出,2006年的出版业发展呈现八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出版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出版业运用高新技术进程,带动数字出版、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读器、网络数据库、无线阅读等新兴科技出版媒体的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现代化水平,新闻出版总署决定于2006年10月13日~15日在北京举行“200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承办单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题: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合作发展专题发布: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调查报告(一)主论坛主题1: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政策和发展前景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与趋势数字革命/传统出版业面临的…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编撰的《2010-2011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近期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这既是延续性的第七本出版业年度发展报告,也是2010年9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对出版业来说,大众出版呈现泡沫化征兆,而教育出版改革的推进,又将严重削减出版业的利润.在这双重夹击之下,虽然由此断定我国图书出版市场将"崩溃"为时尚早,但出版业将面临历史性考验恐怕将难以避免."新近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推出的中国出版蓝皮书<2004~2005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对2004年~2005年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特征和走向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后,得出了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研究编撰的《2004~2005国际出版业状况及预测:国际出版蓝皮书》即将于2005年年底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继2003年该所推出我国首部国际出版业蓝皮书后的第三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先生担任本书主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版业的管理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让中国的出版业界了解世界、走出国门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因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从2003年以来,每年都要对国外出版业的年度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预测下一年度国外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在形成研究报告、编撰成册之后,作为一项固…  相似文献   

8.
12月4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京召开了“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和“国际出版蓝皮书——2002—2003国际出版业状况及预测”两项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来自出版、科研、民营书业、新闻媒体等单位的四十余位人士出席了会议。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民营书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作为公有经济的补充”和拾遗补缺的位置,一跃成为实现我国新闻出版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生力  相似文献   

9.
12月4日上午,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召开的民营书业暨国际书业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出版科研所展示了《2002~2003年国际出版业状况及预测》这一课题研究成果。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郝振省副所长介绍,这部书是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继《中国出版蓝皮书》之后,应国内出版业内人士的要求,为适应国内出版业改革开放的形势,推出的一部具  相似文献   

10.
2002—2003中国出版业状况及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权威研究机构编撰并发布年度分析报告,已成为国内外不少产业门类的一种不成文的制度,但我国新闻出版业至今在这方面仍属空白。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更为了全方位审视、总结过去一年出版业发展的状况,总结分析取得的成绩及经验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下一年的发展趋势,为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及编印发生产部门提供一个可靠的年度发展分析报告,为国内外相关行业、部门及有关人士了解我国出版业状况及发展趋势提供一份可资借鉴的材料,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了有关科研人员,总结分析了新闻出版业2002年度发展状况,并预测了2003年出版业发展趋势,现将报告全文刊发,以飨读者。嗣后,还要补充相关科研课题成果报告,编撰成册,以蓝皮书形式向社会发布,请业内同仁注意。同时,进行这种分析和预测,对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来讲,尚属初次,因而报告本身在分析的深入性、准确性以及有关数据方面,存在着的一些不足和缺项,也请给予理解。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9日)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与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我国出版业发展中的一件好事,在此,我谨代表新闻出版总署、代表柳斌杰署长,  相似文献   

12.
杨嘉 《出版参考》2010,(14):20-20
本刊讯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编撰的《2009-2010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近日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延续性的科研项目,这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第六本有关我国出版业的年度报告。蓝皮书对图书、期刊、报纸、音像、数字出版、发行、印刷等七大产业进行了全面回顾及预测分析,对新闻出版体制改革、金融危机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数字     
7月1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正式对外发布《2009-2010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作为延续性的科研项目,这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第6本中国出版业年度报告。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不仅是我国社交媒体高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新闻出版业不断改革和创新的阶段。传统出版不断摆脱困境.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大型出版集团的接连成立,“云计算”等在国内乃至全球的高度关注,无不预示着数字出版将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将成为我国未来文化支柱产业的下一个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自1985年成立以来,在中央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历届班子和广大职工的努力下,研究所坚持正确的办所方向,始终贴近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始终紧跟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步伐,始终站在出版科学研究的前沿,坚持"两个服务"和"科研立所",在改革中发展壮大,由弱变强,在新闻出版业的理论创新、学术研究、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中国出版蓝皮书《2002-2003中国出版状况及预测》,经反复加工修改,日前已正式发布,得到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领导的肯定。 目前,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但至今尚无权威性的年度分析报告。为了填补这种空白,为了全方位总结过去的一年出版业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近期发布了2003年国际出版蓝皮书。2003年国际出版业蓝皮书着重分析研究了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及韩国等出版业发达国家2002年出版业的状况,包括国外图书、期刊、电子、网络出版状况及市场状况;国外新闻出版业管理体系及发展状况;国际出版集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我国传统出版业数字化变革,推动出版业的手机数字化出版进程,在新闻出版总署指导下,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合银河传媒共同搭建的基于二维码的移动多媒体出版平台———“中国手机出版服务平台”于2008年3月28日正式启动,国内70多家出版社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主题为“二维  相似文献   

19.
少儿出版是出版业的根基,是大众出版的未来,少年儿童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少儿出版一定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未来。中国少儿出版已经在全国出版行业中"一枝独秀"——无论何种媒体,无论什么论坛,在探讨中国少儿出版的时候,都使用了这个词汇,给出了斩钉截铁的结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童书出版界更是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在全国580多家出版社中,有530多家出版  相似文献   

20.
林晓芳 《传媒》2011,(10):27
本刊讯2011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年会将于11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年会(原全国出版业网站年会)是在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的指导下,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总署互联网出版监测中心、总署教育培训中心及中国报业协会、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