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熊果苷脂质体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逆相蒸发制备熊果苷脂质体,研究了熊果苷脂质体配方中不同成分的比例、水合介质及高压挤压工艺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的配方组成为大豆磷脂PC、胆固醇、熊果苷的质量比为400∶34∶136;投药比越大,包封率越低;较佳的水合介质是葡萄糖溶液。高压挤压工艺不利于得到较高包封率的熊果苷脂质体。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C和水杨酸复合脂质体制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秋星 《精细化工》2011,28(1):64-68
以大豆磷脂为膜材,采用复乳-超声法制备同时含有脂溶性水杨酸和水溶性维生素C的复合脂质体。研究配方中不同成分的质量比、维生素C水溶液的pH、乳化温度、包衣等对脂质体包封率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大豆磷脂)∶m(胆固醇)∶m(水杨酸)∶m(维生素C)=4∶1∶0.75∶1,维生素C水溶液的pH为5,初乳和复乳化温度分别为25、45℃时制备的复合脂质体中维生素C和水杨酸的包封率分别为48.2%和55.4%;包衣处理使水杨酸/维生素C复合脂质体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使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大豆磷脂脂质体,通过包覆钙黄绿素作为指示剂检测脂质体的包封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查溶剂种类、旋蒸温度、溶剂体积、旋蒸时间、磷脂与胆固醇比例等因素对脂质体制备的影响。采用凝胶柱法测定钙黄绿素脂质体的包封率。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选用石油醚(60~90)为溶剂,旋蒸温度35℃,溶解脂质体薄膜本工艺流程简单,绿色环保,对现有的脂质体制备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时加入的有机试剂体积为6 mL,第一次旋蒸时间为60 min,大豆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为8∶5,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达到43. 77%。本工艺流程简单、绿色环保,对现有的脂质体制备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齐墩果酸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载体,研究齐墩果酸脂质体制备方法和制备工艺,并建立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脂质体,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的含量。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和工艺。结果:胆固醇、卵磷脂、齐墩果酸的最佳比例为2∶10∶1,制备温度为45℃,制得的脂质体包封率为87.85%。结论:该工艺方法简便、稳定可行,适用于齐墩果酸脂质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超声乳化分散法制备了α-硫辛酸脂质体。研究了配方中不同组分的比例对包封率的影响,并对脂质体的结构和形态、稳定性、表面电位、存贮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大豆磷脂、胆固醇、α-硫辛酸的质量比为5∶1.5∶0.08时,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为80.9%。该方法制备的α-硫辛酸脂质体为球形的单室结构,平均粒径为237 nm左右,表面电位为负,脂质体乳液的pH=6.5,适宜的贮存条件是3~5℃冰箱冷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盐酸二甲双胍脂质体,采用反透析法测定其包封率,确定盐酸二甲双胍脂质体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脂质体,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分析手段,采用反透析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为53.76±0.76%(n=5)。结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最佳比例为8︰2,吐温-80最佳浓度为0.4%,最佳超声时间为5 min,水浴温度为40℃,透析时间5 h,脂质体包封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豆粉状磷脂,采用薄膜法制备罗红霉素脂质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罗红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研究了罗红霉素脂质体配方中不同成分的比例,以及水合介质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罗红霉素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水浴温度为36℃,m(罗红霉素)∶m(磷脂)=1∶25,m(罗红霉素)∶m(胆固醇)=1∶2.5,水合介质为p 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加入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20 m L,在此条件下,罗红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56.97%。该方法准确,可用于大豆磷脂罗红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并从粒径、稳定性等方面对罗红霉素脂质体进行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C脂质体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薄膜法制备维生素C脂质体,以卵磷脂:胆固醇=6:1制成空白脂质体,以空白脂质体:维生素C=9:2,超声处理3min,并经稳定化处理后得到维生素C脂质体,包封率最高可达18.09%;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产品为单室脂质体,粒径集中在20~50nm之间;低温贮存环境有利于脂质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竹红菌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膜分散-均质法制备了竹红菌素脂质体,采用TEM观察脂质体形貌,用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检测脂质体粒径,并选择石油醚萃取法、大孔树脂柱层析法和微柱离心法分别测定竹红菌素脂质体包封率.结果表明,该脂质体呈椭球形,其粒径分布范围为118.2~578.0 nm,平均粒径为261.4 nm;大孔树脂柱层析法最适合该体系包封率的测定,脂质体包封率为42.84%,竹红菌素总回收率为91.28%.  相似文献   

10.
林世源  史亚玲  何静 《广东化工》2022,49(4):35-36,17
目的:制备白花丹醌固体脂质纳米粒,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其处方工艺.方法: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白花丹醌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乳化温度、超声功率、大豆卵磷脂和泊洛沙姆188的用量比例等因素对白花丹醌包封率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处方工艺.结果: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选的最佳处方工艺为脂质用量80 mg、乳化剂用量150 mg(比例为1︰5)、乳化温度60℃、超声功率300 W.按照最佳处方工艺制备3批白花丹醌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68.93 nm,平均包封率为59.74%.结论:最佳处方工艺制备的白花丹醌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较好的包封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白花蛇舌草脂质体凝胶,优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分析法,考察提取工艺中固液脂质比、乳化剂用量、药脂比、超声时间等相关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结果: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单硬脂酸甘油酯与辛癸酸甘油酯比为8:2,乳化剂用量为6%,药脂比为1:30,超声时间为4?m i n.结论:优化后白花蛇舌草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工艺稳...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熔融淬冷法制备了以Bi2O3-B2O3-ZnO-SiO2为基础成分,同时添加不同含量CuO的包封玻璃,研究了氧化铜加入量对包封玻璃的结构、转变温度、软化温度、化学稳定性及其与铜厚膜润湿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由包封玻璃制备的包封介质层与铜厚膜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随着CuO添加量的增加(0~7%),包封玻璃的结构逐渐变得疏松,包封玻璃的转变温度、软化温度逐渐降低,化学稳定性逐渐下降,而与铜膜的润湿性先得到改善,然后又变差.CuO添加量为2%时包封玻璃与铜厚膜的润湿性最佳,CuO添加量为1.5%时,制备的包封介质层与铜厚膜结合最致密.  相似文献   

13.
孙君颖  卢莉璟  卢立新  林自东 《精细化工》2021,38(8):1564-1569,1612
以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乙醚注入法制备迷迭香精油温敏脂质体,将温敏脂质体添加到壳聚糖-普鲁兰多糖溶液中,以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为基膜制备抗氧化复合膜.对迷迭香精油温敏脂质体进行了包封率、粒径分布、多分散性指数(PDI)、相变温度和原子力显微镜的测定,测试了薄膜中精油释放率,验证薄膜温度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制备的温敏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65.6%,平均粒径为164.8 nm,PDI平均值为0.163,相变温度为38.5和41.8℃.抗氧化复合膜中精油在42℃下7 d内释放率为94.1%,具有显著的温度响应控制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制备条件的优化,用荧光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筛选制备高包封率脂质体核酸疫苗的最佳条件,测定脂质体粒径,并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制备高包封率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的工艺为:卵磷脂、胆固醇的比例为2∶1(摩尔比),转速为150r/min,温度为45℃,包封率可达80.31%。脂质体粒径平均为149nm,脂质体核酸疫苗显著提高了疫苗的免疫效果。结论按本工艺制备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包封率高,脂质体粒径均一,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边缘活化剂修饰EGCG脂质体,以粒径、包封率和产率为指标,考察边缘活化剂种类和添加量对EGCG柔性脂质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以Tween 80为边缘活化剂,添加量为50%(占卵磷脂质量比)时,粒径、包封率、产率较优,分别为(77.8±1.40) nm、85.18%±1.22%、96.77%±1.47%。进一步通过皮肤渗透实验证明,EGCG柔性脂质体拥有比脂质体更好的透皮效果,24 h透皮含量为21.13μg/cm~2,明显高于EGCG脂质体,此结果与荧光显微镜观察的结果一致。最终储藏稳定性实验表明,相比EGCG脂质体,EGCG柔性脂质体稳定性更佳,4℃避光保存60 d保留率高达88.24%。  相似文献   

16.
利用脂质体为药物载体,制备抗癌药盐酸托泊替康脂质体,并进一步探究影响盐酸托泊替康脂质体包封率的因素,筛选得到较优的制备工艺。以HSPC、DSPE-MPEG和Chol为包封材料,采用主动载药法—硫酸铵梯度法进行脂质体的制备,研究空白脂质体的pH、硫酸铵浓度、药磷比和孵育时间对盐酸托泊替康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空白脂质体的pH和孵育时间对包封率无显著影响,硫酸铵浓度为0.35 mol·L-1,API/P=3.5,空白脂质体pH=5.0,包封率>95%。硫酸铵浓度和药磷比为影响盐酸托泊替康脂质体包封率的最主要因素,两者可进一步提高盐酸托泊替康脂质体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17.
郭红艳  王雪源 《广州化工》2013,(13):131-133
脂质体具有内腔亲水性和膜层亲油性的两亲性结构及双分子层的可调节性,它的结构和成分类似于生物膜,组织亲和力强,无毒性,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良好。药物包封于脂质体内不仅可以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且能保留或提高其活性。本工作中,我们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一种PEG修饰的长循环姜黄素脂质体,相比于未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该脂质体分散性单一,稳定性好,且药物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C脂质体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薄膜法制备维生素C脂质体,以卵磷脂:胆固醇=6:1制成空白脂质体,以空白脂质体:维生素C=9:2,超声处理3min,并经稳定化处理后得到维生素C脂质体,包封率最高可达18.09%;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产品为单室脂质体,粒径集中在20~50nm之间;低温贮存环境有利于脂质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结合泡腾技术制备硫酸头孢喹肟脂质体,考察了减压旋转蒸发温度、氯仿用量、大豆卵磷脂/胆固醇质量比、吐温-80用量、药/脂质量比、柠檬酸与NaHCO3用量对脂质体外观形态和包封率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条件,并探讨了脂质体的形成机制. 结果表明,制备硫酸头孢喹肟脂质体的优化条件为: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吐温-80/柠檬酸/NaHCO3的质量比为37:18:5:33:7,药/脂质量比1:10. 该条件下所制脂质体外观形态良好,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03±5) nm,平均包封率为55.17%±0.44%,平均载药量为5.04%±0.02%.  相似文献   

20.
《广州化工》2021,49(12)
采用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复方石杉碱甲-虾青素脂质体,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石杉碱甲、虾青素的含量,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分离脂质体与未包封的游离药,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法优化脂质体制备工艺,并对其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形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工艺验证复方脂质体中石杉碱甲平均包封率为65.35%±1.30%,虾青素平均包封率为50.42%±2.77%。粒径(156.22±3.71)nm, PDI为0.24±0.02,脂质体的粒径均一﹑包封率高﹑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