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江南Style》国际传播和中国传播的特点与过程进行梳理,挖掘它得以网络走红的文化涵义,认为流行文化的本土化过程受到制度框架的约束和社会规训的改造,文化群体能够予以妥协接受,并自觉进行内容创新与社会传播.《江南Style》的网络传播实践,可以提炼为流行文化国际传播的三要素,即话语立场、形式创新和文化主张.  相似文献   

2.
蔡月亮 《新闻界》2011,(7):57-60
通过分析国产优秀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传播过程,可见其流行和传播为后来者提供了丰富的示范文本,社会主流文化、消费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认同,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国产优秀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传播过程,可见其流行和传播为后来者提供了丰富的示范文本,社会主流文化、消费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认同,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视听界》2014,(2):F0004-F0004
江苏国际频道是江苏广电总台旗下唯一对海外播出的电视频道,目前覆盖亚、欧、非、北美、拉美、大洋洲的50多个国家,同耐通过江苏有线电视网络覆盖江苏全境。以“人文味道,世界传播”为定位,以传播江苏和大江南文化为特色,江苏国际频道节目24小时滚动播出,拥有《看文化》、《走读江南》、《新视界》、《纪录》、《长江视野》等一批在海内外观众中颇受欢迎的品牌文化栏目。  相似文献   

5.
陈万怀 《新闻界》2013,(17):47-50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传播,也是一种特定的社会传播现象。网络流行语汇集了某个社会时期或阶段公众的集体记忆,获得了集体的认同,并借助网媒进行话语的扩张,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象征符号。本文基于网络流行语的社会传播语境,对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范式与社会传播意义进行解读,为认知与把握当代社会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的发展和变迁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陈蕴昕 《新闻世界》2013,(10):317-318
《江南Style》是2012年最火的神曲、红遍全球。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江南style))火爆的原因,窥视后现代文化在网络中的表现,以期更好地探讨网络文化与后现代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享负盛名的传播教育及研究中心,尤精于国际传播、新媒体、流行文化和大中华传播研究,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广泛聚集海内外学者,极大地促进了港、澳、台与祖国大陆乃至国际华人华侨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国际传媒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在文化研究领域,他深入亚洲流行文化研究和理论建设,成绩斐然;在媒体全球化研究方面,他注重研究文化产业和在中国与亚洲的跨国媒介企业,建树颇高;在香港本土文化研究方面,他潜心研究香港电影工业在面对好莱坞和其他国家强大竞争下的生存途径,观点独特;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他致力于培养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传播人才,理论创新……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冯应谦。  相似文献   

8.
拜媒体流行文化传播之赐,以及韩国出版产业在国际市场推动成果的刺激,台湾出版从文化商业角度逐渐转型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形式。流行文化与文化商业所不同的是,流行文化比文化商业更与社会  相似文献   

9.
流行语是社会舆情的镜像,反映了当下社会群体中流行的交际元素。相较于网络推出的类型流行语,《咬文嚼字》近八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综合了线上、线下媒体使用频率,颇具影响力。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来对这八年的社会流行语的生成因素进行探析,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社会流行语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0.
张奕博 《今传媒》2020,28(5):104-106
当今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倒逼传统文化传播策略转型,《上新了·故宫》作为精品文化类节目,开拓了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的细分路径,在传统文化与商业价值的结合方面做出了较好的示范,同时也为博物馆主体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参考方向。本文就其故事化叙事、全媒体合作、社群经济三个层面探究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突破与创新,并提出其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纪录片能对文化进行成功的国际传播,究其根源,离不开它的社会认知功能,离不开其真实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与时间的力量。本文以《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驼殇》为例,分析中国纪录片如何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媒介息息相关,可以说媒介传播并塑造文化,文化影响了媒介传播。人类社会中无论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还是其他体育、艺术文化等等形式都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特别是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城市文化浸染着媒体的发展。单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形式来看,媒体发展深深地影响着其所在城市的"建筑文化""城市本土风俗"。本文以纸媒《哈尔滨日报》所传播的相关内容作为分析范本研究其传播过程中对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影响与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弘扬传统文化是媒体应承担的重要责任,如何深入文化内涵、创新节目形式是当前文化类综艺发展的首要课题。《登场了》系列综艺以多样的形式在传播手段上进行了创新,赋予了人文综艺互联网时代的特色,使历史文化成为生动可感知的具体表达。本文以爱奇艺制作综艺《登场了》系列综艺节目作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探讨节目在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创新,最后提出了网络人文综艺节目的提升路径,为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欢 《出版参考》2023,(5):28-30+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启动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在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进行了多方尝试。本文以《漫画中国文化关键词》一书的创作和推广过程为例,通过对其创作过程和传播方式的分析,探究其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创新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耀民 《新闻知识》2023,(8):50-53+95
在国际社会中,文化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自主表达声音、立场、主张,并通过话语传播使自己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文化主张为他国所理解、接受、认同,进而影响舆论走向及世界文化发展的集权利、权力、能力的统一体。文化话语权与传播能力息息相关。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话语权有所提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强化整体战略布局、搭建多元立体话语网络,主动实施“议题设置”、积极回应国际关切,创新话语传播内容、多维设计传播形式,加强国别研究,推动“一国一策”精准传播不失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一首《江南style》high翻全世界,更是在TouTobe上拥有超过6亿的点击率,破吉尼斯世界纪录。除了它本身带给人们的搞笑风格、马式舞步和具有感染力的音乐节奏之外,笔者认为它与当下流行的网络亚文化"屌丝"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江南style》中,无时无刻不透视着当下网络民众的屌丝心理。  相似文献   

17.
模因指具有高传播力、强模仿性、不定向变异的文化传播因子。本研究借用西方模因论,通过观察与分析"官宣体"的产生、传播和演变过程,探究模因与青年网络流行文化的产生和作用模式。具体研究以2018年10月16日热议的"官宣"体为例,解释强势模因的成因,并通过解构个案发现模因在青年网络流行文化的作用方式与模式,经遴选后的模因含有文化培植力,具备文化在生产与扩散能力。最后,研究提出在青年网络文化的结构空间中若能部分过滤负面模因,可巧妙促进主流文化与青年流行文化的弥合。  相似文献   

18.
山寨文化的流行成因与社会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网络中山寨文化的流行成因,从社会模仿促进了社会发展的角度指出了山寨文化引发的社会思考,呼吁营造良好的媒介生态和文化生态,更好地发挥山寨文化的集体创新精神,促进社会创新型经济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华语武侠电影具有明显的"中国性"(Chineseness),其叙事与传播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叙事与传播。进入新世纪,欧美主导的国际影坛上出现了两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武侠电影,即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本文以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及文化话语构建分析框架对这两部经典影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李安的《卧虎藏龙》呈现高度的文化杂合与全球本土化叙事特征,即在中国传统武侠的江湖情仇语境下融合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呈现出一种侠义江湖和"理智与情感"的艺术糅合;张艺谋的《英雄》则呈现较低程度的文化杂合和全球本土化特征,但电影的核心思想具有高度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即,"家、国、天下、大一统"的价值观。影视文艺作品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对作品内容的批评阐释,还需考虑其建构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通过对《卧虎藏龙》和《英雄》为代表的经典华语武侠电影的文化分析,结合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与文化话语的维度,可为当今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的影像叙事与传播提供一个批评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手机文化的特性与手机文化的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光富  袁满 《新闻界》2007,(4):107-109
手机文化是社会信息化的结果,它是指以手机为信息和文化传播、交流工具,以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为信息和文化传播、交流的平台,以信息、知识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创新、传播和文化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随着手机的普及使用而形成的一种大众的流动文化生活空间和生活样式。手机文化具有流动性、大众化与个性化相结合、跨媒体性等特性,这些特征对手机文化的产业化过程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