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最早的经典医籍 ,为针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难经》在此针法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针法有手法补泻 ,穴位补泻以及四时分刺等内容 ,尤为突出的是穴位补泻。1 穴位补泻法  穴位补泻法 ,是在《内经》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上 ,结合五行相生规律 ,提出“虚者补其母 ,实者泻其子”的补泻法 ,又称子母补泻法。正如六十九难所云 :“经言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 :虚者补其母 ,实者泻其子……” ,其文出自《灵枢·经脉》篇及《灵枢·禁服》篇所载“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  相似文献   

2.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语出《难经六十九难》,它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来确定的重要治疗原则。历代医家多将此句释为:对某脏(经)的虚证,可以采用补其母脏(经)或母穴的方法治疗;对某脏(经)的实证可以采用泻其子脏(经)或子穴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试论《难经》对针法的贡献410007湖南中医学院针灸系王泽涛难经:是继《内经》之后又一部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本书从第六十九难至八十难主要讨论针法问题,继承了《内经》旨意,并多有阐发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窥视《难经》对计法的贡献。一、创立“补母泻子”的...  相似文献   

4.
《难经》穴位配伍补泻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法补泻效果的产生,除与人体的功能状态,针刺手法有关以外,腧穴的配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难经》以五俞穴为基础,依照五行生克的关系通过配穴,创立了多种穴位配伍补泻法,如“补母泻子法”、“刺井泻荥法”、“泻火补水法”、“迎随与子母结合法”等。下面笔者就上述几种穴位配伍补泻法的临床应用试述如下: 一、补母泻子法《难经》第六十九难曰:“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第七十五难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所谓“子母”,即《难经》根据《灵枢·本输》篇的阴阳刚柔相济,五俞穴配属五行的原理。如第六十四难曰:“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十二经脉中,阴经为井木、荥火、俞土、经金、合水;阳经为井金、荥水、俞木、经火、合土。按照五行相生关系,十二经脉中,每条经脉各有一个“母穴”和一个“子穴”。五行学说认为“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因为母能使子虚,当子虚之时就应补其母。子能使母实,当母实之时则应泻其子。以五行配属脏腑经脉,于是脏与脏、腑与腑,经脉与经脉之间也有母子关系。如肺脏肺经属金,肾脏肾经属水,因此,肺脏肺经就为肾脏肾经之母;脾脏脾经属土,肺脏肺经就为脾脏  相似文献   

5.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语出《难经·六十九难》,它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来确定的重要治疗原则。历代医家多将此句释为:对某脏(经)的虚证,可以采用补其母脏(经)或母穴的方法治疗;对某脏(经)的实证,可以采用泻其子脏(经)或子穴的方法治疗。笔者认为,在“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一句中,“母”与“子”当是古汉语“互文”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所谓互文,是指上下文各言一语而其义互  相似文献   

6.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最早记载于《难经·六十九难》,后世针灸医家应用五输穴对该理论进行了临床发挥.目前,五输穴“补母泻子”的临床运用也是《针灸治疗学》总论讲授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历来的教材都仅就“肺虚、肺实,肝虚、肝实”加以阐述,给学生理解带来不小的歧义,笔者现将个人理解陈述如下,以做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7.
谈取穴     
1.根据《难经·六十九难》中五行属性取穴:①虚则补其母;②实则泻其子;③正经自病时,可不考虑母子关系和相克关系,只取本经俞穴进行补泻,五行属性为取穴补泻的理论基础。2.根据《难经·六十八难》中病证属性,即井、荥、俞、经、合五俞穴的主病取穴。3.运用五个特定穴的特点取穴:  相似文献   

8.
黄玉兰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62-863
五腧穴是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的五个特定穴,是被古今医家所重视的常用要穴。五腧穴又配属五行,即《难经.六十四难》中"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指出了五腧穴的五行属性。《难经.六十九难》"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提出了五腧穴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结合经络、五脏、六腑的五行属性进行选穴,  相似文献   

9.
泻南补北针法是《难经·七十五难》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提出的“补母泻子”针法中的一种特殊治法,认为“东方实,西方虚”,可用“泻南方,补北方”的方法治疗。东方属木,东方实是指肝脏偏盛;西方属金,西方虚是指肺脏偏虚。南方属火,火乃木之子;北方属水,金乃水之母,“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因此,对肝实肺虚之证可采用泻心火补肾水的方法,从而达到夺肝母之实,资肺母之虚。本法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据笔者临床体验,本法不限于肝实肺虚之证,对多种原因引起的阴虚兼有火盛的证候均有较好疗效。一、针法及其分类泻南补北针法,按照所取穴位的不同经属,可分为本经泻南补北和异经泻南补北两种。临证两法既可交替运用,也可相伍为  相似文献   

10.
一、沿革《难经》是《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为仅次于《灵枢》《素问》的古医经之一。难,读去声,问难之义。皇甫士安的《帝王世纪》说:“黄帝命雷公、岐伯论经脉,旁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至隋萧古著《五行大义》,唐李善注《文选·七发》,他們引用《难经》文字,竞称《黄帝八十一问》,可見“唯”只是“问”字的互词而已。所以《史记·黄帝本纪》里“死生之说,存亡之难”两句的《索隐》云:“难,犹说也,凡事是非未尽,假以往来之词,则曰难。”凡此均足以说明“问难”是所以名经的  相似文献   

11.
“子母补泻”源于《内经》形成于《难经》,历代医家结合临床体验,不断充实完善,经阐发而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核心。然而在其应用方面见仁见智,各存异同,故值得进一步商榷和研究,以利于更好地指导于临床,更广泛发挥它的作用。笔者复习了有关文献并结合自己一些体会,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以就正于同道。1 选穴  补泻以母子关系取穴补泻自《难经》以来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其取穴方法是根据十二经脉所属脏腑和五腧穴(井、荧、输,经、合)的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确定。基本原则在《难经.六十九难》中已明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当先补之,然…  相似文献   

12.
据《难经》经旨,以五行理论阐明脉有三部和心脉十变,首倡脏病“间脏”传子和“七传”所胜次序,进而论及五邪相干寓脏病母子乘侮传变模式和病证预后,确立了五行补母泻子和泻南补北的治则治法,这些为临床运用中医五行提供了原创优势。  相似文献   

13.
据《难经》经旨,以五行理论阐明脉有三部和心脉十变,首倡脏病“间脏”传子和“七传”所胜次序,进而论及五邪相干寓脏病母子乘侮传变模式和病证预后,确立了五行补母泻子和泻南补北的治则治法,这些为临床运用中医五行提供了原创优势。  相似文献   

14.
《难经》中泻南补北法的应用与补母泻子法的关系探讨510407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炙系廖树荣《难经·七十五难》提出这样一种说法:“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后世称之为“泻南补北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五行生克乘侮关系,指出对肝实肺虚之证,要用泻心火,补...  相似文献   

15.
“泻南补北”法源于《难经·七十五难》,中说:“东方(肝)实,西方(肺)虚;泻南方(心),补北方(肾)。”因为火(心)是木(肝)之子,泻火能抑木,又能减去克(肺)金的作用,水(肾)是木(肝)之母,金(肺)之子,补水能克火(心),又能济金(肺)抑木(肝)。由此可见,“泻南补北”法是根据五行的生克  相似文献   

16.
《难经》是五行体系的代表性著作,在五行思想的指导下难经形成了以"五邪"思想为主导的辨证体系,以"补母泻子"思想为主导的论治体系。金元时期的张元素完美继承了这一思想,形成了在五行思想指导下以脏腑辨证与补母泻子为主体的易水学派,并先后经过了李东垣,王好古等弟子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独特的学术流派。本文一方面详述易水学派继承《难经》体系的思想概况,一方面详述易水学派对五邪思想的应用,一方面阐释易水学派利用补母泻子思想的广泛度。作者希望通过这样的论述使易水学派的思想来源与思想主体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7.
针灸补母泻子法种类甚多,有用一经的五输穴按五行属性进行补母泻子的,也有用五脏所属经脉按五行相生进行补母泻子的,有仅用五脏相生经的原穴进行补泻的,还有用表里经五输穴按时进行补泻的,等等。这些历来沿用的补泻法,有的实质上是矛盾的,有的甚至是难以成立的。现谈谈个人的不同看法。一、五行关系与补母泻子之间的矛盾古人认为脏与脏之间有生我和我生的母子关系,根据“生我者为母,母能令子虚;我生者为子,子能令母实”的理论,产生了“虚则  相似文献   

18.
正循经按已刺指在针灸临床操作中,以经络辨证为指导,采用循经取穴的方法,对所取腧穴采用先指按后,若有效,再针刺的一种方法。《灵枢·杂病》:"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按而后刺之法,言简意深,循经按而后刺在临床用于痛症时,有立竿见影,针到痛除之效。1运用范围《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难经·六十九难》:"不虚不实,以经取之  相似文献   

19.
魏连海  尚秀葵 《针刺研究》1998,23(4):305-306
本文从学习《难经·七十五难》入手,结合临床病例阐述了“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的意义,着重介绍了“污南补北”针刺法的临床应用,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补母泻子”的内含。  相似文献   

20.
<正> 《难经·七十五难》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母子补泻作以解释,似有欠明之处,初学者甚为不解,现就教学所得,试作探讨。根据《难经》原意,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也即肝木实,肺金虚,这是一种木实反侮金的反克表现。治疗应以补肾水、泻心火为大法。一、东方实:即肝木实,木之子为心火,子能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