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渤海湾继同乐鱼、快鱼绝迹,螃蟹、平鱼、黄花鱼、毛蚶、对虾形不成渔汛之后,渤海的特有鱼种棘头鱼,今年又不见影踪。面对大自然一连串的报复和惩罚.再也不能沉默了,于是一前不久,一个患了绝症的病人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想喝一碗鲜棘头鱼场,家人、亲友转遍了渔港码头,竟一无所获。棘头鱼美的绝迹了吗?俗话说“河里没鱼市上看”。市场上倒是偶尔有卖的,每公斤150元左右.简直是软黄金。可据内行人说,那也都是去年冷冻的,小贩们化开后用大米汤一拌,再点上黄色的花生油,便酷似鲜的,一吃便知那味道差之千里。真正的鲜棘头鱼根本没见…  相似文献   

2.
星星的愿望     
张琪 《环境教育》2012,(12):79-79
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我望着星空,和一颗小星星谈起话来。 小星星眨眨眼问我:“你爱地球吗?”我说:“当然爱了!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妈妈呀!”它又问:“你们那里都有什么呀?”我说:“我们地球像一幅美丽的画,有美丽的花草树木,有川流不息的江河,有一望无际,和天空一样蔚蓝的湖海,还有可爱的小动物……”“是呀,  相似文献   

3.
“放小鸟”     
一天,女儿在做作业时犯了愁,托着腮帮思考起来。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作业上要求“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她已做了几个,如“(做)游戏”、“(扫)地”等,令她犯难的是“( )小鸟”。看她为难的样子,我随手做了一个捉小鸟的动作。她说:“啊!捉小鸟?”随即摇着头说:“不好,不好。我们要保护小鸟,不能捉小鸟。”听着她的解释,我不禁无言以对。只听她忽地欢呼起来:“有了,有了,‘放小鸟’。”端端正正地把“放”字填写了进去。看着女儿灿烂的笑脸,我不由地说:“真棒,你做得太棒了。”是啊,棒得不仅仅是把题目做…  相似文献   

4.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代表,也是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的生态伦理思想——“物我同一”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熠熠生辉。这一思想包括四个层次,即“人与天一”、“物无贵贱”、“顺物自然”和“万物不伤”。人与天一庄子所谓的“天”,是一种原始的生存境域,以“自然”为最高表征,万物于其中各适其性。“天”与“人”本质上是融合为一的。只有有了“人”的参与,“天”才成其为“天”;也只有在“天”之原始境域中,“人”才能展开本真。所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认为,“天地一…  相似文献   

5.
孙正清 《环境教育》2013,(11):85-85
国庆节,我和妈妈到外婆家去玩。外婆说:“今天天气晴朗,要不要到倪家坞水库边去玩?”倪家坞水库,我一听这个名字就连连摇头:“不去,不去,路太难走了。”  相似文献   

6.
郑丹丹 《环境教育》2004,(10):27-27
有个公益广告说:“水是生命之源”。我想这句话人人都知道,可现实往往不令人满意。现在,节约用水虽是人们常说的话,关注水资源也成为全人类的焦点,可事实上人们对水资源的污染依然没有减少。  相似文献   

7.
姥姥今年60多岁了,她十分节险,我称她为“小气”。 有一次,我看着电视写作业,看一会儿电视剧,插播广告时,就写一会儿作业,姥姥看见了,“啪”一声把电视给停了。我生气地对姥姥说:“这段演得正精彩呢,您怎么给停了呢?”姥姥说:“现在的人都不知道节约用电啊,尤其是你们小孩子,每天就知道浪费东西。”说着叹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8.
方遒 《绿色视野》2012,(11):63-63
《庄子·则阳》中,长梧封人对子牢(孔子弟子)说:从前我种庄稼,耕作粗率,除草马虎,粮食的收成微薄;后来我深耕细锄,庄稼的长势非常好,喜获丰收。这位“封人”好像亦官亦农,讲起种庄稼来头头是道。他的“种田经验”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深其耕而熟粳”;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深耕细锄”。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2004,(10):45-46
早春的一个清晨,好莱坞电影演员苏姗·海华正在家门口的花园里散步。空气中飘着一层淡淡的薄雾,天气微微有些寒冷。苏姗正想着回屋子里取件衣服,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尖锐的刹车声,一辆巨大的黑色汽车停在她面前,从里面走出一个男人,低头朝她走过来,急切地催促她说:“苏姗,我们该走了。”“该走了?去哪里?可是——”苏姗想说“我不认识你”。话还没有出口,已被那人拉上了车。车子飞快地开到机场,苏姗被胁迫着上了一架喷气式飞机。飞机在云层里穿行,茫茫云雾让苏姗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害怕。苏姗一次又一次想开口问身边…  相似文献   

10.
心理养生     
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健康的概念不仅仅是身体,还包括心理。心理养生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与之相应的心理治疗也将成为继外科手术和发现抗生素之后的又一次医学中国历代的医学家、养生家、哲人无不重视精神调养,而且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庄子说:“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则精复,则精神不会消耗,与天地为一”,大意是说:把世界丢弃则形体不会劳累,看破生死则精神不会消耗,身体就会健康。孔子说:“仁者寿。”董仲舒说:“仁人之所以天下之道,外无贪而清净,心和平则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还有佛家的《消气歌》、医  相似文献   

11.
淄博述感     
太史公适齐,尝谓:“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我在淄博三日,看周愧苍荫下的姜太公衣冠冢与孝妇河边的颜文姜古祠,筑石为御的齐长城延袤的墙影和沉寂的东周殉马坑也从眼前闪过。稷下学宫(?)矣,风吹垄草,齐国故都西门下,只孤伫着怅望的我。孟子、荀子、邹衍、慎到、田骈、环渊、淳于(?)众位稷下的群贤,管仲、晏婴、司马穰苴和被其妻孟姜哭祭十日的杞梁等等  相似文献   

12.
难忘的对联     
爸爸有一个在南通市国土局工作的好朋友了伯伯。双休日的一天,爸爸带我到这位丁伯伯家去玩。走进丁伯伯家,我的眼球立刻被挂在客厅正面墙上的一幅对联吸引住了,我轻声读了起来:保得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多么别具一格的家庭装饰呀,我不由得好奇地问了伯伯:“伯伯,别人家里的对联都是关于学习或生活的,为什么您家里的对联与众不同呢?”丁伯伯和蔼地说:“那是因为我整天与国土打交道,所以挂上这样一幅对联。”我更加好奇了,忙问:  相似文献   

13.
金萍 《绿色视野》2010,(12):58-59
二十几年未见面的同学聚会,没聊几句呢,他端着酒杯走到我跟前,对着我说,没想到,学理工的你现在真变成文人啦。不知道他是怎么判断的,也许,是我讲话还有些书生气?文人,真不敢当!我理解的文人,不是酸文假醋地能拽几句自赏的文章,而是能当得起“中国知识分子”之称的,有良知、有见识的真正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2006,(4):59-59
小羚羊贪玩,走丢了,羚羊妈妈很着急,满世界找。一只长颈鹿走来,羚羊妈妈忙问:“长颈鹿大叔,你个子高,脖子长,看得远,你能帮我喊喊小羚羊吗?”谁知,长颈鹿摇摇头,不说行也不说不行。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是中师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如下的讨论方法:师:哪位同学把古诗《春晓》背诵一遍?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师:最近我与一群上学的儿童同行,听到了他们改编后的“新春晓”:“春眠不觉晓...  相似文献   

16.
“即便客死异国他乡,我也在所不惜,毫不后悔!”一位中国老人决然地说。他,就是经过“九十九死”一生,现已走遍全国,正准备向国外进发的中国花甲老人黄建华。早就听说过这个闪耀着传奇色彩的老人,但相见之下,还是吃了一惊,但见他精神矍铄,气宇轩昂,于从容间自有一股智者之风,于神采中更现一种飒爽之气,没有丝毫倦怠颓唐之态。我忍不住上前一步,迟疑道:您,您就是--”“对,”老人昂然一笑,朗朗道,我就是驾车独闯世界的花甲老人黄建华!”我拿生命赌自己“我认为,老年人不是余辉,不是夕阳,而是资源和财富!”谈起独闯世界的初衷,老人感慨地说,“为…  相似文献   

17.
奇岩。叠瀑。古木。人说山西好风光真是不假,眼前的绵山就是一个明证,沿着山脚下一条与溪水同行的小道进山,作家们一边观赏周围景色,一边调侃着与环境文学有关的话题。“我说这山肯定有大熊猫你信不信?”郭雪波指着眼前翡翠般的峰峦,向走在身边的方敏打趣。“我才不信呢,山里有没有大熊猫我能知道,因为人和动物有一种感应。”方敏笑着摇头。人和动物有感应——多么美妙的回答!这样的话也只有他们二人才讲得出,郭雪波和方敏都是以写野生动物见长的环境文学作家。郭雪波的创作多以内蒙高原上的动物为背景,人称他为“大漠之子”,其著作《大漠狼…  相似文献   

18.
凌兮 《环境教育》2008,(2):27-28
福娃贝贝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色的一环。传递的祝福是繁荣。据说,设计者在设计贝贝的时候,还融入了中国神话中的文鳐鱼。传说文鳐鱼是一种会飞的鱼,可以象征体育运动的飞跃,更高、更快、更强。《山海经》中的《西山经》中对文鳐鱼的记载:状如鲤,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巳狂,见则天下大穰。意思大概是说,文鳐鱼飞翔在西海和东海之间,既可以象征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交流,同时,来自江河湖海的贝贝也蕴涵“水更清”的美好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将文 《环境教育》2008,(5):75-77
5月,因太湖蓝藻再次暴发,饮用水安全再次告急,环境保护部再次组织专家遣往太湖等重点流域考察、把脉。其实蓝藻事件历来已久,随着气温高升和污染加重,近两年蓝藻暴发程度、面积都超于往年,各重大水域危矣!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水专项”专治水问题,是一项福及子孙荫及后代的工程,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根。  相似文献   

20.
楚国的令尹鄂君子皙乘船出游,船上钟鼓齐鸣,合奏出美妙的音乐。子皙所乘坐的那艘青色的、刻有飞鸟图饰的大船,便在这音乐声中,轻缓地漂浮在碧波之上。就在一曲奏罢、钟鼓之声稍歇的时候,船上一位撑船的少女将船桨抱在怀中,面对子皙放声歌唱:“滥兮拚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饣甚)饃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踰,渗惿随河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