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水电站大多采用地下厂房设计,其内部结构复杂,气道交错纵横,厂内设备发热量大且不一,发热量大且设备较为集中,因此对于地下厂房通风空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十分必要,地下厂房以机械排风为主,多种空调辅助排风及除湿为辅,并在不降低通风效果情况下按不同季节采取不同排风方式,进一步降低厂用电率,为后续同类型地下厂房的通风空调系统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李强 《水力发电》2002,(9):59-62
十三陵蓄能电厂厂房为地下式厂房,采用机械进风、机械排风方式。通风系统主要有主厂房、副厂房、主变洞通风系统。同时设置事故排烟系统,凡有事故排烟要求的房间,通风排风系统兼作事故排烟系统。通风系统与消防报警系统之间存在联动及信号反馈,在中控室设置集中控制盘,实行远方控制。  相似文献   

3.
刘文祥  黄少华 《人民长江》2000,31(4):17-18,31
根据运行人员和机电设备的要求,结合江垭工程地下厂房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利用进厂交通洞体壁面对空气进行热湿交换作为天然空气调节,利用施工通道和厂房拱顶作排风道,对主厂房采用机械送风,机械排风和主变室采用自然送风、机械排风的通风空调方案。中控室、计算机室采用恒温湿机的空气调节方案。  相似文献   

4.
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机电设备主要布置在人工开挖的大型洞室内。电站厂房采用机械进风、排风方式。通风系统主要有,主厂房通风系统、副厂房通风系统、主变洞通风系统和出线竖井通风系统等。此外,还设置了事故排烟系统,凡在事故排烟要求的房间,通风排风系统均兼作事故排烟系统。为了随时了解通风系统的运转情况,在中控室设置了集中控制模拟盘,通过集中控制盘可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及厂房内主要部位的温湿度。  相似文献   

5.
技施设计阶段,由于溢洪洞进口部位布置调整,改由明路接入溢洪洞闸室。需将排风系统联合排风平洞洞口位置进行调整。同时,由于厂区山体内洞室纵横交错,空间关系复杂,布置难度比较大,在满足通风要求的前提下,如果将厂房排风竖井和主变排风竖井合并,其它洞室的布置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为施工支洞的布置提供必要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乐滩水电站全厂采用机械送、排风的通风方式,气流组织为直流式;副厂房的一些重要场所设置集中空调系统.该设计方案较好地满足了设备运行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人员的卫生要求和安全要求.总体设计方案简捷、有效,节省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白鹤滩水电站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通风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通风问题,为了解决地下洞室群规模大和埋深大所导致的通风散烟困难,制定了地下洞室高标准通风控制指标,引入了瑞典生产的变频风机及风带,提出了分期布置、专用通风洞室与机械通风相结合、正压和负压混合式通风的施工期通风技术,布置了专用排风平洞和挡风墙彻底分离正压送入的新鲜空气与负压抽排的废气。结果表明:该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各爆破开挖工作面在爆破后30 min,CO、NxOx和粉尘PM10等主要污染物浓度能达到国家规范要求,部分洞室符合或接近PIARC2007标准要求;专用排风平洞内污染物均超规范标准2~7倍,各开挖部位的污染物均能在排风竖井顶部排风机作用下流入排风洞内,再通过排风洞排至洞外。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超大规模和埋深条件下的地下洞室群通风散烟难题,实现了地下洞室群高标准通风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毛艳民  张国武 《人民黄河》2014,(11):107-109
根据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布置特点,通风系统设计采用了从进厂交通洞自然进风、高压电缆出线洞机械排风的思路。进入交通洞的室外空气与交通洞岩壁进行充分的热湿交换,降低了进入主厂房的空气温湿度,节约了大量能源,地下厂房内的空气在负压作用下流动,有组织地依次流经各个房间,带走房间的余热余湿,在地下厂房内创造一个适宜的温湿环境。该通风系统具有系统简单、运行管理方便、耗电量小等优点,特别适合中小型地下电站厂房。  相似文献   

9.
介绍梨园水电站的通风空调、防排烟及事故通风系统的设计,包括室内外空气参数计算、负荷计算、系统划分、具体方案选择,设计时在借鉴以往一些大型电站设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优化改进措施,例如利用大量的结构风道作为大型送排风道、为减少散湿在下游副厂房处于正常尾水位的房间设置防潮夹层、合理进行气流组织将尾水管进入廊道低温高湿的空气排至中间层、中控楼利用全热交换器对排风进行能量回收等等。  相似文献   

10.
刘九 《人民长江》2010,41(11):41-43
洞坪水电站地下厂房因受诸多因素影响,采取了一列式布置方式,给地下厂房的通风系统设计带来了困难,为此设计人员针对岩体特性、厂房结构及电站设备发热特点,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该地下厂房进出交通洞为一进一出,属较为节省的布置方式。采用如下设计方案:①利用长交通洞进风去湿;②利用夹墙分配风路;③利用拱顶汇集排风;④利用第二交通洞排风。设计方案紧凑、布置合理,较好地解决了厂房各部位的通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