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生活质量调查表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治疗组生活质量远远高于未服药治疗的新发现的溃疡病患者,未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治疗组,前者在心理状态、社会能力方面都有较多问题。结论为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临床评价提供包涵患者心理、生活及社会活动等各方面指标的方法,对药物的选择、治疗及患者社会心理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作一研究。方法:应用生活质量调查表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治疗组生活质量远远高于未服药治疗的新发现的溃疡病患者,未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治疗组,前者在心理状态、社会能力方面都有较多问题。意义:为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临床评价提供包涵患者心理、生活及社会活动等各方面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水冰  黄经光  邬黎平 《广东医学》2007,28(11):1845-1847
目的 探讨丽珠胃三联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35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病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120例,丽珠胃三联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对照组1:118例,丽珠胃三联治疗;对照组2:120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药物治疗,3组疗程均为2周.评估3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临床疗效、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及2年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2比较,SCL-90因子评分、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副作用发生率及2年复发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1比较,SCL-90因子评分、副作用发生率及2年复发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除1年复发率之外,两个对照组之间,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丽珠胃三联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有效地改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Hp感染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前后心理状况、临床疗效、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及2年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2比较,SCL-90因子评分、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副作用发生率及2年复发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 );观察组与对照组1比较,SCL-90因子评分、副作用发生率及2年复发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除1年复发率之外,两个对照组之间,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丽珠胃三联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有效地改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Hp感染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前后心理状况、临床疗效、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及2年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2比较,SCL-90因子评分、溃疡  相似文献   

4.
张乐乐  耿雷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47-47,56
目的 通过观察治疗前后IL-12、IFN-γ的变化,探讨加味四逆散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可能机制。方法观察中药加味四逆散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前后IL-12、IFN-γ的变化,3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给予加味四逆散治疗1周,1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Hp感染的Du球部黏膜IL-12、IFN-γ水平显著增高;治疗后,Hp阴转,球部溃疡愈合,IL-12和IFN-γ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加味四逆散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可有效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L-12、及IFN-γ,可能是治疗DU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方法以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4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例,其中20例患者(甲组)实施常规护理,另外20例(乙组)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加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促使良好护患关系建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饮食护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饮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后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饮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饮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2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饮食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饮食护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大,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负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口服雷尼替丁、丽珠得乐冲剂、同时用甲硝唑抗炎、舒必利抗精神焦虑症状。结果;平均治疗4周,长6-7周之后,患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消化道及精神症状基本消失56例,其中经胃镜复查,治愈或基本治愈48例,明显好转8例,疗效不佳4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临床消化道溃疡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常伴有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加之患病后的心理负担重,从而导致焦虑抑郁情绪,而慢性长期的焦虑抑郁又是诱发和加重溃疡的中枢性因素。我院自96年6月至2001年6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共60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及根除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IL-18水平的影响,同时检测抗HP治疗前后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40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为体检组,观察近期疗效及HP根除情况,同时ELISA法检测HP-IgG及IL-18水平。结果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外周血清IL-18及HP-IgG水平显著高于体检组,抗HP治疗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IL-18、HP-IgG抗体水平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抗HP治疗后IL-18水平的下降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春红  胡学蜂 《当代医学》2010,16(24):126-127
目的了解子宫全切除手术前后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3例子宫全切病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麻醉及病情变化情况,消除抑郁、焦虑情绪,积极沟通,搞好护患关系,健康教育。结果通过手术前后的护理干预,或情感支持,心理安慰,鼓励,诱发等手段,使13例子宫全切手术病人能乐观对待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各种治疗。结论通过细心周到的护理或在护理过程中有目的,有艺术性地语言、行为、态度和姿势等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饮食护理干预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12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对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采用汉化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进行评价.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体重并检测患者的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体重、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预后状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能改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汪英香  陈碧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9):1212-1213,1217
目的:了解某县溃疡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某县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6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PU)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年间胃镜检查11588例,检出PU1726例(14.89%),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1108例,胃溃疡(GU)542例,复合性溃疡(CU)76例;DU和GU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DU检出率40岁以下组高于40岁以上组(P<0.01),GU和CU结果相反;城镇人群PU检出率低于乡村(P<0.01),2007~2009年度段PU检出率低于2004~2006年度段(P<0.01)。结论:PU好发部位以DU最多见,GU次之,CU最少,DU发病年龄较GU早;溃疡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乡村高于城镇,有逐年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舟山群岛渔民消化性溃疡发病(PU)特点。方法:对10年间舟山渔民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277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1846例,胃溃疡(GU)854例,复合性溃疡(CU)72例。DU患者的平均年龄36.2岁,GU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8岁,CU患者的平均年龄44.3岁,与当地普通男性居民相比,DU的发病年龄要提早5~10年,GU提早3~5年,而CU基本一致。DU和GU的四季检出率均以秋冬季节为高。DU在PU中所占比例为66.5%,结论:(1)渔民的PU检出率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高。(2)病变好发部位以球部溃疡最多见,GU次之,CU最少。(3)PU与渔民在海上工作的年限、季节、生存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152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胃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杰 《吉林医学》2011,32(14):2732-2733
目的:分析老年性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特点。方法:分析152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镜报告及相关资料。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为23.14%,男女之比为2.04∶1,胃溃疡(GU)占73.03%,十二指肠溃疡(DU)占26.97%,GU与DU之比为2.07∶1,复合性溃疡占5.92%,多发性溃疡占14.17%。PU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3.68%。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GU多于DU,GU的好发部位是胃体部,DU的好发部位是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相似文献   

14.
1981年11月~1995年12月胃镜检查7860例,检出消化性溃疡(PU)1626例(检出率为20.69%),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占65.38%,胃溃疡(GU)占30.56%,复合溃疡(CU)占4.06%。男性患者(82.16%)明显高于女性患者(17.84%)。GU的平均年龄为44.3岁,比DU的平均年龄38.1岁大6.2岁。保山地区PU好发于秋末、冬季及春季。PU检出率及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国内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5.
24252例消化性溃疡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宁市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南宁市17家医院1992~1997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24252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年间从104121例胃镜检查共检出消化性溃疡24252例,检出率为23.29%,其中男性18215例,女性6037例,男女之比约为3:1。检出十二指肠溃疡(DU)21310例次(87.87%),胃溃疡(GU)2349例(9.69%),复合性溃疡(CU)577例(2.43%),食管溃疡16例(0.06%)。(2)南宁市消化性溃疡年发病年龄男性平均为38.81岁,女性为41.03岁。高发年龄段在20-49岁年龄段,共17305例,占所有病例数的71.35%。(3)24252消化性溃疡病例中共检出溃疡共28963个,其中十二肠溃疡(DU)25233个(87.122%),胃溃疡(GU)3714个(12.823%)。胃溃疡部位数中,胃窦(45.90%)〉胃角(21.22%)〉胃体(19.52%)〉幽门管(8.27%)〉胃底(4.15%)〉残胃(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溃疡部位数中,球部(98.01%),球后(1.9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部前壁(47.16%)〉大弯(24.90%)〉小弯(16.67%)〉后壁(11.27%)。(4)11-4月消化性溃疡月平均检出率为24.2%-28.8%,峰值在1月(28.8%),5-10月为20.0%-22.6%,谷值在6月(20.0%);冬季(11-1月)检出率为26.48%,春季(2-4月)24.98%,夏季(5-7月)21.10%,秋季(8~10月)为20.91%。四季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市消化性溃疡发病年龄男性平均为38.81岁,女性为41.03岁,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0-49岁,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明显高于胃溃疡。胃溃疡部位分布:胃窦〉胃角〉胃体〉幽门管;十二指肠溃疡部位分布:球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醋氨己酸锌 (ZAC)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方法治疗经胃镜检查证实的消化性溃疡 135例。ZAC治疗组 6 8例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 (DU) 4 7例 ,胃溃疡 (GU) 2 1例 ;应用ZAC 0 .3g ,口服 ,3次 /d。西米替丁组 6 7例 ,其中DU 46例 ,GU 2 1例 ,应用西米替丁 0 .2g ,口服 ,3次 /d ,晚睡前服0 .4g。疗程 :DU 4周 ,GU 6周 ,结果 :溃疡愈合率ZAC组DU为 48% ,GU为 6 9% ;西米替丁组DU为 5 2 % ,GU为5 0 %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疼痛症状缓解率ZAC组DU为 70 % ,GU为 10 0 % ;西米替丁组DU为87% ,GU为 86 % (P >0 .0 5 ) ;不良反应率ZAC组为 16 % ,西米替丁组为 11% (P >0 .0 5 )。结论 :ZAC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胃液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何影响胃酸的分泌.方法选择近端胃溃疡患者40例,远端胃溃疡80例,球部溃疡104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证实,并经快速酶法和病理组织学证实幽门螺杆菌阳性.对近端和远端胃溃疡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胶囊0.02每日1次口服共6周,球部溃疡共4周,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第1周加阿莫西林1.0和甲硝唑0.4每日2次口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进行胃镜检查并测定胃液pH、氨浓度、血清胃泌素和胃炎积分,并与幽门螺杆菌阴性的4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胃液pH和血清胃泌素在胃溃疡(特别是近端胃溃疡)者较球部溃疡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幽门螺杆菌根治疗法后,胃溃疡和球部溃疡患者在根除者胃液pH和血清胃泌素水平降至对照组,未根治者这些因素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液pH引起高胃泌素血症,而根治幽门螺杆菌使胃酸分泌和血清胃泌素水平正常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本地区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胃镜表现,以及其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的关系。方法:对64例儿童消化性溃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具有不典型性,且个体差异较大,儿童年龄愈大消化性溃疡患病率愈高;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胃镜检查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较胃溃疡高,且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NSAID关系密切。结论:对临床上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性腹痛患儿均应作胃镜和幽门螺杆菌等相关检查,以免误诊或漏诊;根除HP、正确使用NSAID及良好生活习惯是防治儿童PU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20.
Helicobacter pylori is established as a cause of peptic ulcer (PU). Less well recognised is that an epidemic of PU began around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reached a peak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nd is now on the wane. As the epidemic developed, the risk of PU increased in successive generations throughout life. Then the epidemic diminished in successive generations. The risk of gastric ulcer (GU) was highest in people born around 1885, while the risk of duodenal ulcer (DU) was highest in those born about 10-30 years later. H. pylori infection offers an inadequate explanation of the PU epidemic. Although the epidemic coincided with a major rise in cigarette smoking, PU then declined in spite of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smoking. None of the other possible causes of ulcer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stress or diet) satisfactorily explains the epidemics of GU and DU and their asynchronicity. The best, but inadequate, explanation for the epidemic is the coincidence of the acquisition of a new potent strain of H. pylori in childhood and the uptake of smoking in adult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