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分析各种原因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疾病彩超特点.方法 对16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的血管走行、弯曲程度、管腔狭窄程度、血流速度、管腔内径及管壁回声、粥样硬化斑块回声.结果 163例患者中,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颈椎病引起、43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是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38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是由椎动脉型颈椎病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4例由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寰椎沟桥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关系。方法 对53例椎底动脉供血不足伴沟桥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寰椎沟桥的存在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复发率增高。结论 寰椎沟桥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供血不足的总称.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本文收治的123例VBI病人均符合1989年WHO对短暂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规定的诊断标准.现对其临床特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症状繁多,因此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尤为重要。我院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1月间应用天眩清治疗4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并且以中、老年人多见。其缺血发作的形式可分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临床上以前者多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的主要表现为基底动脉,有的主要表现为椎动脉,或两者兼有。症状能很快减轻、消失或残留轻微的神经系统体征。本文收集了近一年来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35例,占同期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18.5%,可见其发病率较高。因此准确的判断其临床症状,寻找其发病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预防,是防止其发展成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关键。1临…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好发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的病人。临床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较为混乱,而彩色多谱勒超声能够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就椎-基底动脉的解剖概况以及彩色多谱勒超声的应用要点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笔者从2003年1月~2007年4月,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好发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的病人.临床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较为混乱,而彩色多谱勒超声能够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就椎-基底动脉的解剖概况以及彩色多谱勒超声的应用要点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病。笔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06年8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0例。随机分治  相似文献   

10.
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急症,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特征。我院2004-2005年应用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用10Hz探头探查颅外段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内径、血流频谱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测内径并观察形态,显示彩色血流。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生于女性,右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于左偏。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可作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灵敏指标,而舒张期血流可作为血管阻力增高的指标。结论用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颅外段椎动脉提供了一种无创、方便直观的检测手段。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观察疗效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韩博 《中国医学创新》2008,5(5):140-14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出现眩晕、平衡障碍,少数伴耳鸣,偶尔出现颜面麻木、饮水呛咳等症状.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选择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的改变,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多,而体征少,长期以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缺乏有效简便的检测手段,经颅多普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一个无创性、简便而又准确的诊断方法,并能了解单支血管的血流情况。  相似文献   

14.
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黄芪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是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使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结果天麻素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2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左、右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率为170例(85%),提示应用TCD技术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高频彩超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政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69-3870
目的:探讨高频二维彩色多普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椎动脉的彩超检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因椎动脉本身病变引起症状为54例,占84.4%,单侧血管病变为40例,占62.5%,双侧血管病变14例,占21.8%。结论: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诊断确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纯娟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31(3):273-273,27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l)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于脑动脉硬化、血黏度增高、颈椎病椎动脉受压等多种因素引起椎 - 基底动脉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前庭系统、小脑缺血所致.1999年开始采用浅刺法加红外线照射(TDP)照射治疗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具有发病急、复发率高等特点,治疗有一定因难。根据引起眩晕的病变部位、病因等,眩晕可分为多种类型。此文所指的眩晕,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循环障碍而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眩晕。现将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对内科住院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韩博 《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40-14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出现眩晕、平衡障碍,少数伴耳鸣,偶尔出现颜面麻木、饮水呛咳等症状。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选择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的改变,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倍他司汀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温胆汤加减;均以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改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