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是当前在一些国家广为传播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在这一思潮的侵蚀下,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已经蜕变为社会民主党,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也因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认清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危害,划清同它的思想界限,十分必要。当代民主社会主义自称是“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以此同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怎样认识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宣扬的“民主”和“人道”,已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两点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2.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已成为社会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工党)公开树起的旗帜,其形成与发展经过了一个半世纪。“民主社会主义”一词是从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民主主义”演变而来的,民主共和主义者是最早主张把“社会民主主义”作为其纲领的;伯恩施坦是第一个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改良主义的同义语使用的;列宁是第一位树起“共产党”的旗帜与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党分道扬镳的;社会党国际是在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首次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其纲领性目标的,这一纲领性目标40年来基本保持了其理论、原则和国内政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大民主"心态下的民主实践:过去的教训与未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峻 《浙江学刊》2003,(4):21-27
本文认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大民主”观。文章分析了“大民主”观的形成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必须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当代民主理论的最新成果 ,继续破除“大民主”观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一样,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这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相互联系、互相适应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另一方面又制约民主政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说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种国家形态,一种国家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多元化”、“超阶级民主”、“社会改良”和“全民党”等观点进行了剖析,认为这是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分析了社会党国际所主张的“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模式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7.
列宁过渡时期民主建设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的民主思想既有对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理想认识,又有在实践中形成的过渡时期民主建设思想。‘“承认民主发展水平还不高”,“强调民主的渐进性”,“反对空谈民主”,“注重民主条件的创造”,这四个方面是列宁过渡时期民主建设思想的重点。作者认为正确把握其丰富性,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苏俄过渡时期民主实践,而且有利于纠正在民主问题上的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和急躁冒进情绪,顺利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8.
苏共二十七大确定了进一步发展苏维埃社会政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社会通过加速社会经济发展达到新质态的长期战略纲领的组成部分)的任务和途径,同时指出,这些任务“要求始终不渝地和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人民自治”。问题的这一提法,同早先的正式文件相比是颇为新颖的,因此需要专门进行考察。社会主义民主和自治“社会主义人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是同一序列的两个概念,在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家知道,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权属于人民自身,即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劳动者,而不象资本主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范畴。这是继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的科学结论之后,又一个更加全面的重大科学论断和重大制度安排,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要解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见《邓小平文选》第54页)。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只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使各项事业的发展更加符合人民的意志利益和需要,使人民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才能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正> 资产阶级自由化从根本上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其目的在于把我国直接演变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显然,他们代表了复辟资本主义的社会势力。民主社会主义则是源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中的一种改良主义思潮和派别,它在共产党队伍中的影响,则表现为一种机会主义思潮、路线和政策。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民主社会主义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不应该简单地将二者等同起来。然而,人们发现,在我国曾经鼓吹过资产阶级自由化并在国内制造动乱而后逃往国外的那些“社会精英”现在也鼓吹起民主社会主义来。他们打起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号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其一,他们从失败的教训中看到,在今天中国这块土地上,那样公开地、赤裸裸地鼓吹“西方民主制”,公开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很不得人心,而把“民主”、“自由”冠以社  相似文献   

12.
台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力钧 《浙江学刊》2007,(3):131-13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台州基层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探索创立以“民主恳谈”为主要标志的新制度、新机制,不仅在实践中极大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且在制度上较好地解决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特征的第一次明确概括。这一新概括,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这个框架的确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模式,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当代、在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意识形态斗争中,以右翼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社会改良主义有其特殊的地位。它们的党魁提出所谓“民主社会主义”的模式来与现实社会主义相对抗。社会党国际(1951年)法兰克福宣言《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这个模式的扩展形式。近年来,“民主社会主义”的传统观点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从许多社会民主党(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法国的社会党,丹麦、瑞典的社会民主党)七十年代通过的新  相似文献   

15.
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为了推翻共产党领导,颠覆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歪曲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极力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他们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需要,妄图用西方的“民主政治”代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为了澄清资产阶级民主观的影响,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有必要对资本主  相似文献   

16.
李抒望 《创新》2011,5(6):32-34
从“民主革命”到“民主执政”,经过90年的不断探索,我们党逐渐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民主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当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过去,我们在民主的理论方面研究得不够,在民主的实践方面犯过错误,特别是经过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把民主问题搞得混乱不堪。因此,进一步开展对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研究,是我们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本文就社会主义民主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体会,以求同大家进行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当今时势所趋、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邓小平同忠说,改革的总方向,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体会和认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列宁说:“谁想不经过政治上的民主制度而沿着其他道路走向社会主义,他就必然会得出一种无论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都是荒谬的和反动的结论。”“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也就不能保证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②可见,没有民主的道路,就不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十二大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十三大,又把民主建设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那么,究竟怎样进行民主政治的建设呢?  相似文献   

19.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不仅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且提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健康迅速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就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问题谈几点看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要求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0.
我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角度,就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讲几点意见。第一,要认清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强调:要“积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