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文山州麻风防治策略,现对1994-2008年麻风流行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历年文山州八县麻风患者登记总表;历年文山州八县麻风新发现病人名册;历年文山州八县麻风病年度统计表;麻风病人病历.人口资料来源于文山州统计局. 1.2 诊断标准麻风诊断标准按<麻风病防治手册>.  相似文献   

2.
宝鸡市曾经是陕西省历史上麻风流行重点地区之一,历年发病总人数位居全省第三,累计发现麻风患者828例,现症患者2例。现将1949-2010年麻风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市、县(区)1949-2010年麻风防治情况汇总表、年度麻风病防治动态统计表(1-2)、宝鸡市麻风患者病历(包括住院治疗和院外治疗)、麻风普查、线索调查、专业普查、家属追踪调查、治愈者复查资料,麻风疫情年报表、  相似文献   

3.
1988~2002年南昌地区新发复发麻风病人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与内容本资料均来源于南昌市各县、区历年麻风病疫情登记年报表,并逐一与麻风病个案登记表核实。诊断标准按《麻风防治手册》的规定。分析内容为:新发、复发麻风病人的分布、传染方式、病期、年龄、型别、畸残、发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于 195 2年始建麻风防治机构 ,从 195 3年开始收治河北、东北、北京、天津等省市麻风病患者。自 6 0年代起开展麻风综合防治工作 ,在河北省范围内曾进行过多次麻风病普查、线索调查和追踪调查。截止 1999年底 ,全省有 96个县(市、区 )发现有麻风病例 ,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 12 89例。现将全省麻风病疫情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省皮肤病防治院。对 195 2~ 1999年各种统计表格、麻风患者登记薄、登记卡、住院志、检验单、门诊志等原始资料全面整理 ,并对其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复发率 (包括单疗和联…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2006—2010年新发病例和新登记病例进行分析,了解麻风低流行状态下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疫情资料本资料来源于广州市2006—2010年新发现麻风患者登记资料及麻风病报表等,人口学资料由公安部门提供,麻风诊断标准按《麻风病防治手册》。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麻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江苏省麻风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如何开展麻防工作、完全消灭麻风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现有的历年全省麻风病基础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江苏省历史上属于麻风病高流行地区,100%县市、90.90%乡镇均有麻风流行,各地的患者分布不均,相差较为悬殊,从50年代初起,各地就积极地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经过了近50年的努力,治愈了大批麻风患者.患病率、发病率、发现率等流行病学的指标均下降至0.5/10 万以下,近3年无儿童病例发生,麻风病流行范围大大缩小.结论到1998年底,全省仅有307 例现症患者.实现了全省以县(市)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并通过卫生部的考核确认.  相似文献   

7.
<正>麻风病联合化疗在云南开展已有30年时间,通过麻风病相关资料可以反映出麻风的传播程度,为以后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云南省2009~2013年5年的麻风新发现病例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病疫情监测系统(即每例个患者发病时的具体情况和每2个月随访情况适时通过网络上报。结果 2009~2013年5年间云南全省共发现麻风新发患者1 502例,年平均发病300例,男女比例为2.2∶1,平均发病年龄43.4岁,延迟期28.3个月  相似文献   

8.
孪生姐妹同患麻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市于1995年达基本消灭麻风标准。目前仍有麻风散发病例存在。近期作者确诊孪生姐妹同时患有麻风病,广州市历年麻风发病资料中尚无类似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通过对广南县2008年1月-2012年12月的麻风流行态势分析,掌握广南县麻风病流行现状和流行特征,从而探讨今后的麻风防治策略。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于广南县皮肤病防治站资料室,人口学资料来源于广南县统计局,麻风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指标计算按照《麻风病防治手册》[1]的规定。1.2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2结果2.1发现率、患病率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南县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自1957年以来,先后建立了三所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经过多年的防治,全省麻风病逐年下降,截止到2001年底全省累计发现麻风患者1062例。通过近50年的查、收、治、宣、研等综合防治措施,现有现症患者18例,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现将我省近50年来的麻风流行病学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锦忠  王颖  刘昌瑜  陈敏 《皮肤病与性病》2007,29(2):62-62,F0003
为了解和掌握我县麻风病的残疾状况,降低残疾率,为麻风残疾康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合麻风病历年记载的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50年来澄海区麻风病的防治效果,为有关部门制定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区1951-2005年麻风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历年累计登记麻风病人1532次例,其中多菌型570例,少菌型962例。患病率从最高1958年的218/10万,下降到1996年的5.0/10万;发病率从最高的14.88/10万下降到1996年的0.24/10万;1996年以后未发现有15岁以下儿童发病。结论:澄海区麻风病的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市1956~2004年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市自1956年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以来,发病率大幅下降,近5年平均年发病率〈0.5/10万,为进一步做好在低流行状态下的麻风病防治工作,收集全市1956~2004年登记在册的麻风病患者的个案资料;历年麻风病统汁表;各县区上报的统计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6,自引:13,他引:13  
目的:分析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流行病学特征,以指导麻风防治工作。方法:根据山东省历年的麻风病人登记表,分析比较麻风基本消灭阶段与防治初期的流行学特征。结果:麻风基本消灭阶段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治初期比较有显著变化;新病例呈散在分布;发病年龄显著升高;少年儿童发病显著减少;多菌型病例所占比升高。复发病例在新发病例中占比升高。结论:麻风病中、高流行区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后,应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相应防治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广东省高要市麻风病流行规律及其防治效果,为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对1956年至2002年的防治资料以5年段综合统计处理。结果:历年发现病人1871例,多菌型796例,少菌型1075例,患病率从1964年157/10万降至1996年的1/10万以下,随着防治工作的开展,儿童发病得到控制,新发病例呈散发态势向青中年龄组转移。结论:高要市麻风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流行范围缩小、强度减弱,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54例住院麻风病人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麻风病是一种致残率高而死亡率很低的疾病,因麻风病致死者少见,其死因多为合并症或继发其它疾病所致。我国报道麻风患者这类资料较多,但多系院外死亡。现将我院1976~2004年死亡的54例住院麻风病人进行死因分析,以便采取对策,不断提高麻风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木里藏族自治县1955~2004年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辖29个乡镇,9个县属牧场,总人口128315人。本文就1955~2004年累计发现的390例麻风患者进行分析。 资料来源人口数据来自县统计局,其他数据来源于1955~2005年全县麻风病防治资料和1982~2005年每年度上报的各类麻风病防治年报表。  相似文献   

18.
867例麻风患者就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1950年就建立了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1951~2001年底,共收治来自湖南省的永州市、衡阳市、邵阳市.长沙市等地的麻风患者892人。为了给广大医务人员在麻风病诊断中提供有关参考资料,特将我所麻风患者就诊情况整理、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将历年来我所收治的有较完整病历和(或)调查登记表等资料的  相似文献   

19.
麻风病     
20080058 强化综合性防治措施对麻风病发现率的影响;20080059盐城市1996-2005年麻风防治情况分析;20080060贵州省麻风畸残状况及康复需求情况调查;20080061麻风病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继续医学教育);20080062麻风溃疡常见感染细菌的耐药性分析;20080063麻风下肢复杂性溃疡恶变截肢后转移2例;  相似文献   

20.
乡镇(街道)卫生院的麻风病防治工作资料管理较重要,根据资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可分当年资料和历年资料. 1 当年资料 1.1 麻风病防治文件和上级有关来文当年上级下发的麻风病防治工作文件及其他有关来文资料,本级有关麻风病防治文件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