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复杂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5例复杂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对患者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及术前评估,包括肿瘤与相邻脉管的解剖关系、肝脏体积、可切除性等,评估的准确性通过术中及术后结果验证.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三维和二维方法计算的肝脏体积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误差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5例患者均接受了根治性切除,其中扩大半肝切除8例、肝脏左右三区切除7例.术前三维重建对重要血管及胆管解剖学评估结果与术中所见相符.三维方法评估门静脉和肝动脉受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0%、72.7%、72.7%和100.0%、78.6%、78.6%.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呈正相关(r =0.974,P <0.05).三维和二维方法计算的预切除肝脏平均体积分别为(458±86)m]和(491±103) 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P>0.05);两种方法计算的肝脏切除体积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4.7%和7.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381,P>0.05).本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15,均经保守或介入治疗痊愈.结论 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有助于复杂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术前评估,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肝癌肝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21例肝癌肝切除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前均进行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结果 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在21例患者均获得成功.三维解剖学评估结果精确,并且可量化分析.预测的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肝体积显著相关,误差率3.5%.肝切除的类型包括解剖性肝切除15例,局部肝切除6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零,并发症发生率14.3%(3/21).结论 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可以可靠分析肝脏脉管结构并预测切除肝体积,因此有助于推动实施精准与安全的肝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巨大肝癌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25例巨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患者术前二维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手术模拟,通过分别计算肝脏体积、肿瘤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进行术前评估。对实施手术的患者,分别计算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并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 结果25例患者三维可视化重建后图像清晰立体地显示肝脏组织、肿瘤组织、肝内血管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20例评估后行精准肝癌切除术。20例手术患者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1 856.10±255.85)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1 817.02±251.17)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7,P>0.05),呈正相关(r=0.972,P<0.05)。 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对巨大肝癌进行术前可切除性精准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在巨大肝癌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4例因巨大肝癌行精准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应用三维手术模拟系统进行术前评估,分别计算模拟切除肝脏体积,手术切缘距离等,将模拟值与术后实际值进行比较.两者间比较采用t检验,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行精准肝切除术.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可以清晰地显示和三维重建正常肝脏组织、肿瘤组织和肝内血管.模拟切除肝脏体积和手术切缘距离分别为(2112±1550)ml和(12±6)mm,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和手术切缘距离分别为(2031±1411)ml和(12 ±6)mm,模拟值与实际值具有相关性(r=0.961,0 923,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49,1.143,P>0.05).所有患者手术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无肝功能衰竭或死亡患者.结论 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可准确评估患者肝脏情况和模拟肝脏手术,在巨大肝癌精准肝切除的术前评估中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78例肝肿瘤及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上腹部增强CT扫描数据导入Slicer三维软件,构建肝脏三维可视化图像模型,明确肝内血管走行及解剖分型,肿瘤所处的肝叶与肝段,肿瘤的大小、数目,肿瘤与血管的三维空间比邻。计算全肝体积、肿瘤体积、拟切除标本体积、残肝体积、功能性肝体积、残肝体积比。术前判断切除的肝叶/肝段及切除的血管,根据残肝体积评估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准确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术中根据肿瘤实际侵犯情况,纠正影像学的偏差,再决定切除范围。结果 78例患者术前均完成三维可视化图像重建,均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完成解剖性肝切除术。术前虚拟切除肝体积(1 020±264)mL,实际切除肝体积(1 125±267)mL,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手术时间(210±54)min,术中出血量(671±231)mL,术后住院时间(18.5±3.2)d,术后并发症率15.4%,围手术期死亡1例。解剖性肝切除术中,按照术前模拟方案完成手术69例(88.5%),9例因肿瘤侵犯血管或实际残肝体积与手术规划方案有偏差更改切除范围。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精确判断肿瘤侵犯血管、胆管情况,确定安全的肝切除量和范围,优化手术方案,提高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虚拟手术规划技术对精准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肝细胞癌患者通过3D虚拟手术规划系统(IQQA-Liver)辅助下进行肝切除的临床资料,术前使用IQQA-Liver对患者薄层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对病灶定位和分割,评估病灶与肝内管道等信息,并分别计算标准肝脏体积、肿瘤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和残肝体积百分比,从3D影像学角度完成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设计,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并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IQQA-Liver对肝脏进行三维重建的模型结构清晰、直观、形象逼真.所有手术患者术后残肝体积均能得到准确评估,确保代偿,住院天数4~11 d(平均7d),未出现肝衰及胆漏等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16例患者模拟手术预切除体积与实际手术切除的肝脏体积具有明显相关性,平均误差率约6.3%.结论 IQQA-Liver可在术前准确模拟肝脏切除手术情况,对制定精准肝切除手术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在肝癌患者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一种新研发的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11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因肝癌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应用三维手术模拟系统进行术前评估,分别计算模拟切除的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和手术切缘,并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和实际手术切缘进行比较,最后通过软件虚拟肝切除功能优化手术方案。结果 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可以清晰地显示和三维重建正常肝脏组织、肿瘤组织和肝内血管。所有患者均行精准肝切除术,3例患者术后2 d出现腹水,2例患者术后2 d出现中量胸水,4例术后5 d发现漏胆,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8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6~88 d(平均23 d),术后30 d内无复发,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患者模拟切除肝脏体积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统计学上具有相关性(r=0.960,P<0.001),两者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6.7 ml比819.1 ml,t=1.851,P=0.068)。模拟手术切缘与实际手术切缘统计学上也具有相关性(r=0.972,P<0.001),两者均值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2.2 mm比11.9 mm,t=1.143,P=0.256)。结论 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可准确评估和模拟肝脏手术情况,在精准肝切除的开展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学3D打印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7例复杂性肝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55岁。患者术前经上腹部增强CT扫描,使用三维可视化软件(MI-3DVS)进行三维重建,导入3D打印机,打印出1:1肝脏物理模型,分析肝脏解剖、进行术前模拟,确定手术方案。结果:全部患者的肝脏3D模型能清晰显示肝内脉管系统、肝脏及肿瘤组织解剖形态、肿瘤与肝内血管结构毗邻关系,计算出肝脏平均体积为(1 872.2±753.7)mL,肝脏肿瘤体积中位数为316.96 mL。根据3D打印结果,1例患者因肿瘤侵犯门静脉不适宜外科手术,建议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其余6例均行精准肝切除,实际手术过程与术前手术规划完全符合(6/6),无围手术期期死亡。结论:医学3D打印技术可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手术规划,在精准肝切除的术前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9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维可视化系统将CT二维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测量肝脏体积、肿瘤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并在三维图像上制订预手术方案,模拟肿瘤切除,按照根治理念进行手术,术后比较实际手术方案与预手术方案的区别.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三维重建,测得平均肝脏体积为(1496±162) ml,肿瘤平均体积为(67±18) ml,预切除肝脏平均体积为(335±241)ml,剩余肝脏平均体积为(1140±197)ml.预切除肝脏体积的平均误差率为6.4%.本组患者按照根治性切除原则进行手术方案制订,左半肝切除4例、右半肝切除2例、局部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1例.模拟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9/10.实际行R0切除7例、R1切除1例、姑息性切除2例,其中l例行限制性门静脉动脉化.根据术中探查证实,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对重要血管、胆管及肿瘤的解剖学评估结果与术中所见大致相符.术前三维可视化对肿瘤分型诊断准确率为8/10.实际切除肝脏平均体积为(325±258) ml,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呈正相关(r=0.902,P<0.05).结论 三维可视化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在精准肝切除手术规划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完成的95例精准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进行三维定量分析及模拟手术设计。结果95例患者经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重建,得到了清晰的肝脏、肿瘤和肝内脉管系统的三维图像并可任意角度旋转观看,可以显示距肿瘤2mm、5mm、10mm、20mm等不同肿瘤切缘时可能累及并需切除的主要血管及该血管支配的肝脏区域体积。全肝体积为(1776.4±998.5)cm3,拟切除肝体积为(1026.2±811.5)cm3,肿瘤体积为(589.3±496.8)cm3,功能性残余肝脏体积为(795.3±522.6)cm3。功能性残余肝脏体积与标准化全肝体积的比值为(58.2+25.1)%,其中无肝硬变患者其比值均〉30%,肝硬变患者其比值均〉40%。本组95例均实施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操作,根据残余肝体积量、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手术方案,其中9例缩小了切除范围,4例扩大了切除范围,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可精确定位肝脏肿瘤,计算残余的功能性肝脏体积,明确肿瘤邻近的血管解剖关系,最终辅助设计最优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索三维数字成像手术计划系统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三维手术计划系统(Myrian)用于临床精准肝切除。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95例肝癌患者,其中传统手术组67例采用传统肝切除,手术的设计、规划和实施都是基于传统的二维图像。3D组28例均采用三维数字成像手术计划系统指导下的精准肝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1)术前三维手术系统预估的病灶切除体积与术后肝脏实际切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D组患者术后胸腔积液、胆漏、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肝衰竭的发生率以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5.26%、0、1.75%、2.6%、0、92.31%,传统手术组分别为8.9%、1.49%、4.47%、2.98%、1.49%、78.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肿瘤复发率(7.69%)低于传统手术组(15.38%)(P<0.05);(3)传统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肝血管阻断时间、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数为(628.5±124.4)mL、(11.4±4.3)d、(117.1±32.4)min、(38.4±10.2)min、1例,3D组分别为(416.7±83.8)mL、(7.6±2.4)d、(178.5±40.9)min、(48.3±12.7)min、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对肝癌患者术前评估有利于术者优化、选择精准肝切除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accuracy of virtual hepatic resection using three-dimensional (3D) models constructed from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portography (CTAP) images in determining the liver volume (LV) resected during resectional liver surgery. SUMMARY BACKGROUND DATA: The ability to measure LV before surgery could be useful in determining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hepatic resectio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LV and an estimate of liver function may also allow prediction of postoperative liver failur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esection, assist in volume-enhancing embolization procedures, help with the planning of staged hepatic resection for bilobar disease, and aid in selection of living-related liver donor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involving 27 patients scheduled for liver resection. Using mapping technology, 3D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from helical CTAP images. From these 3D models, tumor volume, total LV, and functional LV were calculated and were compared with body weight. The 3D liver models were subjected to a virtual hepatectomy along established anatomical planes, and the resected LV was calculated. The resected volume predicted by radiologists (unaware of the actual weight) was compared with the specimen weight measured after actual surgical resection. RESULT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body weight and functional LV but not total LV. The computer prediction of resected LV after virtual hepatectomy of 3D models compared well with resected liver weight. CONCLUSION: Virtual hepatectomy of 3D CTAP reconstructed images provides an accurate prediction of liver mass removed during subsequent hepatic resection. The authors intend to combine this technology with an assessment of liver function to attempt to predict patients at risk for liver failure after hepatic resection.  相似文献   

14.
肝内血管的三维重建及肝癌局部解剖性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内血管三维(3D)成像在肝癌局部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将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的肝癌患者的肝脏二维图像数据,以DICOM文件格式导入3D模拟系统进行肝内血管3D重建;在重建的肝内血管3D图像指导下行肝癌局部肝切除.结果 (1)经过重建得到了清晰的肝内血管以及肝脏和肝癌的3D图像,该图像立体地显示了肝癌与周围诸血管的解剖关系.(2)在3D图像上模拟不同肿瘤切缘宽度得到肝癌周围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切断平面和各血管切断后所影响的肝组织体积.(3)分析肿瘤的切缘宽度与切肝体积间的关系,拟定出肝癌局部切除的最佳切肝平面.(4)按拟定的切肝平面行实际肝切除,切除标本体积为178 ml,肿瘤切缘为9 mm,结果与术前模拟完全吻合.结论 在肝内血管3D图像指导下,肝癌的局部切除可以按肿瘤周围血管的解剖精确进行;通过术前模拟可以找到最佳肝切除平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荧光导航系统联合术中超声在精准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3 月至2019 年5 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应用荧光导航系统联合术中超声实施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1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 例,女7 例;原发性肝癌9 例,转移性肝肿瘤3 例。术中荧光导航系统联合腹腔镜超声进行肿瘤定位及精准切除,对术中切除肿瘤数量、肿瘤的荧光显影情况、肿瘤切缘、病理类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共发现病灶20个,术后病检提示恶性肿瘤15个、肝硬化结节5个。术中直接于荧光导航系统下显影病灶13 个,腹腔镜超声下发现病灶14 个,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定位切开部分肝脏后荧光显影病灶6 个。1 例患者的病灶术中荧光导航未直接显影,且超声未发现,结合术前检查切开部分肝脏组织后于荧光下显影后予以切除。其中荧光导航系统下显影切除病灶中5 个术后病理提示为肝硬化结节,术后所有肿瘤切缘均为阴性。结论 荧光导航联合术中超声技术的应用对于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中的肿瘤定位、精准切除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