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激光参数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近期临床效果,寻求破坏性更小、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 经查视力、眼底、眼底彩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DR患者60例11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中度非增生期(NPDR)30只眼,重度非增生期(NPDR)46只眼,增生期(PDR)38只眼.光凝前查患者ERG、视野.倍频532激光用不同激光参数对中度NPDR行次全视网膜激光光凝、重度NPDR行次全视网膜光凝或标准全视网膜光凝(S-PRP)、PDR行S-PRP.术后3个月复查视力、眼底、眼底彩照、FFA、ERG、视野.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度NPDR、重度NPDR、PDR光凝后,两组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0.138,0.110,P>0.05);中度及重度NPDR光凝后,视网膜病变改善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0.224,P>0.05);PDR光凝后视网膜病变改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216,P<0.05);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光凝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中心30°=2.818,P<0.05;t周边60°=2.591,P<0.05);ERG的a波和b波振幅光凝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a波=2.524,P<0.05;tb波=2.124,P<0.05).结论 ①中度和重度NPDR患者光凝术后,II级强光斑可与III级强光斑取得同样的效果,对视野、ERG影响较小,并发症少.②PDR患者光凝后,III级强光斑取得比II级强光斑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苗药血脉通胶囊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视野平均敏感度、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ERG-OPs)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4例(188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苗药血脉通胶囊及羟苯磺酸钙胶囊,并同时口服自制三七粉胶囊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FFA和视野平均敏感度、ERG-OPs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视野平均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OPs O1峰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0.001).结论 苗药血脉通胶囊可改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情况,提高视野平均敏感度,对ERG-OPs也有一定的作用,使视网膜血流情况稳定,是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4):372-375
目的探讨改良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106眼)DR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53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全视网膜光凝术,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全视网膜光凝术;每周1次,共4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率、新生血管消退率及血清VEGF、ET-1水平,并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CVA、眼压、眼底情况及血清VEGF、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2组患者BCVA、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BCVA、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无灌注区消失率和新生血管消退率高于对照组(χ~2=4.312、4.201,P<0.05)。治疗后6个月,2组患者血清VEGF和ET-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和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47%(40/53)、92.45%(49/5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312,P<0.05)。结论改良全视网膜光凝术可以降低DR患者血清VEGF和ET-1水平,延缓血管增殖,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57眼眼底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500μm以外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26眼仅采用532激光光凝眼底治疗;治疗组29例31眼采用532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后2、4周和3个月观察视力、眼底,并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治疗后2组视力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的视力在2周和4周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时自觉症状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0.01)。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32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对缩短病程、修复损伤的视网膜非治疗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予以复明片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3例(12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69眼)和对照组27例(52眼),两组均采用降血糖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复明片.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底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视力提高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眼底出血、视网膜水肿及渗出的吸收程度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532 nm激光治疗对糖尿病动物模型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50只地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激光治疗组、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组5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余组地鼠均以腹腔注射左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每日行眼底检查,每2 w行血糖、眼底彩照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造模后阴性对照组血糖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3组治疗组血糖较阴性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彩照检查结果:中药治疗组、激光治疗组、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组较阴性对照组眼底黄白色病灶及红色点状病灶均有吸收,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组效果较为明显,病变基本完全吸收。FFA检查结果:中药治疗组、激光治疗组、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组较阴性对照组视网膜平均循环时间延迟改善,荧光渗漏有所减轻,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组渗漏明显减轻。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组较激光治疗组激光斑渗漏明显减轻。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和532nm激光治疗对于糖尿病动物模型可以促进其视网膜病变的消退,且中药可以减轻激光造成的视网膜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比较眼底照相(FP)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藏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5例(170眼)通过检眼镜初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眼底照相与FFA检查,将两种方法诊断的DR分期进行分析,采用Kappa检验对比两种方法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85例(170眼)藏族DR患者通过眼底照相诊断为轻度NPDR者50眼(29. 4%),中度NPDR者52眼(30. 6%),重度NPDR者60眼(35. 3%),PDR者8眼(4. 7%)。而通过FFA诊断为轻度NPDR者35眼(20. 6%),中度NPDR者66眼(38. 8%),重度NPDR者53眼(31. 2%),PDR者16眼(9. 4%)。眼底照相与FFA两种检查方法判断DR临床分期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0. 733,P<0. 01),一致率为81. 2%。结论在藏族患者DR的诊断中,眼底照相与FFA检查对DR的分期诊断一致率较好,但眼底照相可能出现DR分期诊断的偏差,FFA检查在诊断及分期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海德堡视网膜血流仪(HRF)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视盘筛板和黄斑部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以22例(22只眼)中浆患者为研究对象(中浆组),运用HRF、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眼底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测视盘筛板和黄斑部视网膜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以患者另一只健康眼(中浆对照组,n=22)和正常眼(正常对照组,n=28)作为对照。结果HRF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浆组和中浆对照组的视盘筛板和黄斑部视网膜的血流量、流速及红细胞移动速率显著减低(P<0.05或P<0.01);而中浆组与中浆对照组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浆组和中浆对照组的FFA和ICGA表现与HRF检测结果相吻合。视盘筛板与黄斑部视网膜血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中浆患者的视盘筛板和黄斑部视网膜血流下降显著,且两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存在正相关性。HRF用于评价脉络膜微循环状态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8):695-697
目的探讨小剂量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2例(32眼)RVO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16眼)。2组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术,其中观察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TA 1 mg,对照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TA 4 mg。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眼压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术后1周及1、3个月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及1、3个月眼压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及1、3个月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及1、3个月眼压较观察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小剂量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RVO黄斑水肿有效,且不增加患者眼压,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球周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46例(46只眼)严重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试验组(球周注射TA联合PRP)和对照组(只接受PRP治疗),每组23例23只眼。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6个月不同时间点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及黄斑区中心凹厚度(CMT)的变化,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测。结果试验组BCVA治疗后1月、3月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CVA治疗后1月、3月差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与治疗前比较亦增加。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月、3月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1月CM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眼压波动在正常范围,试验组治疗1个月眼压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眼压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月眼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3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复查仅试验组1例患者(局部黄斑水肿)显示视网膜周边及黄斑区扩张的毛细血管荧光素渗漏完全消失。2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球周注射TA联合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单纯PRP治疗有效,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2~3个月复查.FFA,再给予补充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