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皮革含铬废水主要来自于铬鞣、复鞣等工序。在这些工艺中,铬的利用率较低,而且铬本身具有毒性,因此加强废水处理并回收铬资源十分必要。皮革含铬废水回收和利用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了皮革含铬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新工艺技术,分析了各类技术中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铬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铬及其化合物在众多行业应用广泛,不可避免产生大量含铬废水。废水中的Cr6+含有剧毒,直接排放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危害,威胁人类健康,必须经过处理合格后才能排放。文章介绍了含铬废水生物毒性及存在形态;含铬废水处理常用的方法:物理、化学法及生物法;研究六价铬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对含铬废水零排放和资源化技术革新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王亚楠  石碧 《化工进展》2019,38(1):639-648
消除铬排放是制革工业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采用现有制革技术,铬鞣及其之后的所有水相操作工序都会排放铬,还会产生含铬皮革固体废物,这使得完全消除制革过程的铬排放几乎不可能实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以消除铬排放为目标的逆转铬鞣工艺技术。较系统地综述了该技术中的无铬预鞣单元、染整单元、末端铬鞣单元及含铬废水处理等单元过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发方向。提出以“无铬预鞣单元-染整单元-末端铬鞣单元”为核心,通过对制革单元过程实施重组和耦合优化来构建逆转铬鞣工艺技术,可在保证成革品质的同时大幅削减了含铬污染物的产生,并使铬的完全回收和处理变得简单易行,为彻底解决制革工业的铬排放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州化工》2021,49(5)
钒钛磁铁矿伴生有钪、镓、铬、镍、钴、铟、锗等稀贵金属,特别是红格南矿中的铬含量约为0.3%。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含铬钒饼,由于钒、铬两种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极其相似,长期以来钒与铬的分离难题一直横亘在含铬钒饼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亟待解决。本文在阐述含铬钒饼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含铬钒饼的资源利用现状,介绍了不同含铬钒饼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加强含铬钒饼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得到关注。制革业、电镀业较为突出的污染问题是含铬废水。废水中主要含有三价铬,呈深蓝色。据国内外环保组织证实,铬含量超标的废水混入农业灌溉或水体养殖中,经食物摄人体内将会引起癌症。因此,含铬废水被公认为是当今最为严重的危害环境的公害之一。同时,铬元素是世界上紧缺的物质。因此,对铬的回收利用不仅  相似文献   

6.
制革及毛皮加工废水属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具有排水量大、水质水量不均、污染物高及成分复杂等特点,给废水处理带来极大的难度。以河南省新乡市某皮革企业废水处理工程为例,根据制革及毛皮加工废水的特点,将含铬废水、含硫废水、脱脂废水进行分质预处理再与其他废水混合进行综合处理,出水水质能够满足相关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制革废水生化需氧量高,悬浮物多,色度较高且有臭味,并含有硫化物、铬、植物鞣剂及酚类合成鞣剂等有害物质,是一种较难治理的污水.MBR废水在制革废水中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制革废水出水水质不稳定、回用较难的问题,是未来制革废水处理与回用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电镀含铬废水的处理技术及资源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介绍了几种较为先进的含铬废水处理方法的原理和优以及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提出了微生物法是处理电镀含铬废水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制革是将生皮鞣制成皮革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有高价值和危险的固体废弃物。因此,本文概述了关于制革废弃物的来源、产生情况和危害以及国内外对皮革废弃物管理的举措,总结了脱毛、铬鞣这两个主要制革过程产生的毛发、含铬废革屑的国内外资源化利用研究,其中包括角蛋白、胶原蛋白和铬提取,最后对制革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含铬废水处理一直是工业废水处理的一大难题,相关新型处理技术也不断被研究开发出来。介绍了重金属铬污染的危害,着重介绍了吸附法、光催化法、膜分离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纳米材料在含铬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制革过程中,有机络合态的铬是主鞣段和复鞣染色段废水中铬的主要赋存形态。在主鞣废水中,主要存在低分子有机酸及胶原水解产物的铬络合物,除了具有强稳定性的多元有机酸外,传统的蒙囿剂及胶原水解产物不会影响铬的碱沉淀去除效果。染整工段废水中的铬与该工段的各类皮革化学品形成络合物,其主要以水溶性、憎液溶胶以及颗粒物等多种形式存在,其中,水溶性铬-有机物络合物主要以阴离子型存在,通常的加碱沉淀法很难将其有效去除。系列研究表明,探索制革染整废水中水溶性阴离子铬配合物的去除是制革含铬废水脱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龚文莉 《广东化工》2012,39(2):136-136,141
制革工业废水水量大,有机物、硫化物及铬化物含量高,污染危害性大,必须加以有效的、充分的治理。文章介绍了制革废水目前常用的一些处理工艺,包括对含铬废水和含硫废水的单项处理技术,以及传统活性污泥法、SBR法、氧化沟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综合处理技术。通过比较,氧化沟和SBR法在去除效率、运行稳定性和工程投资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是适合我国制革废水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3.
电镀、印染、制革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因为固体废物中含有重金属铬,并且易转化为剧毒的六价铬,致使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本文对各行业含铬污泥的产生原因、物质组成等进行了简单叙述,并介绍了之前对含铬污泥的常规处理方法,但这些方法对环境有所影响,已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含铬污泥组成复杂,有潜在的利用价值,文中对一些含铬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法进行了介绍,指出无论是常规处理方法或是资源化利用方法,如何避免含铬污泥中的重金属铬转化为剧毒的六价铬是其中的重点。因此介绍了行业内对三价铬转化为六价铬机理进行的探究,并找到了适合的处理方法,即将重金属铬固定封装不仅抑制了三价铬转化为六价铬,还能同时进行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4.
赵梦 《现代化工》2022,(8):65-69
概述了3价铬和6价铬废水的来源及其特点、现阶段已存在的处理方法的优劣性。简介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重点从该方法用于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现状、两室之间交换膜的研究、影响含铬废水的处理效率和产电性能的因素及特点等方面评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法在6价铬废水处理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此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铬及其化合物被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诸多领域,是许多行业必需的原料。而含铬(VI)废水的排放给我国的水环境安全问题带来了巨大威胁,也给常规污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我国近几年含铬(VI)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实践应用,对几种适宜的处理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含铬(VI)废水处理过程中新型、高效的处理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硅藻土吸附水中Cr(Ⅵ)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硅藻土作吸附剂研究处理含铬电镀废水,介绍含铬电镀废水处理的一些常用方法,硅藻土在处理废水方面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前景。实验以含铬模拟废水代替电镀废水进行研究,通过Cr(Ⅵ)与显色剂的显色反应,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硅藻土处理前后模拟废水中Cr(Ⅵ)浓度的变化。通过试验找出了最佳吸附条件,确定了吸附剂的用量,分析了吸附反应时间和废水pH值对铬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1~2,处理时间为25min时,去除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含铬电镀废水回收铬黄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含铬电镀废水用还原沉淀法和资源化处理两种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资源化处理,充分利用了废水的铬离子生产铬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产的铬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该工艺是开发利用含铬电镀废水的一种理想的实用工艺。  相似文献   

18.
国内制革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针对国内制革综合废水的处理研究,从一级物化处理和二级生化处理两个方面做了概括。就一级物化处理而言,介绍了国内制革废水处理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了制革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绿色化学技术;在制革废水的二级处理工艺研究上,介绍了制革废水处理中的曝气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工艺、生物膜等在国内制革废水处理上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情况,针对国内制革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的特点,认为SBR工艺是较适于国内制革废水特点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9.
制革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我国制革工业废水现状,对制革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进行综述。认为将资源化处理技术与生产工艺紧密结合是解决制革废水污染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亚光  葛敬  王三反 《广东化工》2011,38(12):80-81
就目前制革废水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制革废水的特点、发展与现状、危害以及处理难点,主要介绍了国内制革废水的处理工艺-传统活性污泥法、制革废水的全物化处理、氧化沟、SBR工艺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等,以及国外制革废水处理工艺-高效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同时,对上述几种处理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制革废水处理技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