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多种靶器官损害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高于正常水平的血压科直接导致心脏泵血阻力增加,所以高血压病引起的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最终导致心力衰竭.高血压病作为导致心力衰竭的一种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已从简单的治疗进入到综合防治阶段.对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一直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1~3].  相似文献   

2.
舒张性心力衰竭常见于高血压,尤其伴有左室肥厚者。控制高血压是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预防治疗的重要措施,可谓病因治疗。维持正常心律及心率很重要,当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明显,伴有肺淤血及外周水肿时,应予以利尿药治疗。左室肥厚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发生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抗高血压药物ACEI、ARB能够逆转左室肥厚,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有利于改善左室功能。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存在负性变时效应,可延长舒张期左心室充盈时间,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时可能有效,注意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相区别,要慎用正性肌力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BNP水平在心力衰竭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美国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选取我院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测定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中的BNP含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分级密切相关,血浆BNP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能较好的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功能,是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在临床的应用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本院2011年8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收治的9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肺淤血,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心室缩小、左心室壁增厚、左心房增大、心脏的舒张功能异常。给予患者积极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87例,治疗有效率为94.6%。结论有效掌握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有助于对患者尽早诊断,针对病因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抗心室重构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此外,实施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以及心室重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可导致临床充血性心力衰竭,并与心脏性死亡有关[1].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舒张功能愈来愈受到重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其无创、重复性好且敏感性高,目前已成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2005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11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110例均诊断为DHF,一般心力衰竭程度较轻,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多为肺淤血表现,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不大,左心室壁大多增厚,左房增大,LVEF正常,舒张功能异常.110例DHF患者经治疗后,显效64例(58.18%),有效39例(35.45%),无效7例(6.37%),总有效率为93.63%.结论 应及早正确诊断DHF,病因预防及抗心室重构治疗对DHF的防治尤其重要;联合治疗DHF减轻心室重构并积极改善心功能;洋地黄类药物治疗DHF不敏感应慎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240例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容积、射血分数、脑钠肽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较治疗前在临床疗效、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脑尿钠肽(BNP)及6 min步行距离有改善,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总有效率、射血分数、BNP、6 min步行距离有更好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浆脑钠肽(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功能分级(NYHA)分为4组,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测定脑钠肽的含量,同时利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健康人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Ⅰ级到Ⅳ级BNP水平逐渐增加,治疗后BNP、LVED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结论 BNP可作为诊断CHF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BNP判断心衰的严重程度、左心室舒张功能,同时也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应用BNP指导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BNP监测,并根据BNP监测结果给予用药指导,将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NP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血浆BNP监测应用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临床医师根据患者BNP水平值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地延缓了病情进展,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ST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最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类型,其特征是心电图上相关导联的ST段抬高。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现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由于脆弱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破裂,会发生冠状动脉的血栓形成和闭塞。冠状动脉血管栓塞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肥厚、扩张,心肌细胞坏死凋亡,胶原沉积和纤维化。心肌梗死后重塑对左心室功能有害,这与心力衰竭和心源性死亡密切相关[2]。随着初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发展和普及,重塑的影响已大大减弱。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STEMI患者仍患有左心室功能下降,并且预期的死亡率和发展为心力衰竭(HF)仍然很高。目前对治疗方面研究较多的是在这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相关物质,主要包括利钠肽、缓激肽和内皮源性舒张因子等。本研究主要探讨STE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后对左心室重构保护和心功能恢复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能否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及心脏舒张功能.方法:对110例血脂正常或轻度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用非洛地平降压同时分别加用氟伐他汀或安慰剂治疗2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出左心室质量(LVM)及心肌重量指数(LVMI);测量及记录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最大速度.检测血浆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及脑钠肽(BNP).结果:联合治疗组较安慰剂组血压达标率增加,脉压减小,24周后血浆PIP及BNP水平降低,LVMH、LVMI显著降低(P<0.05);同安慰剂组相比,联合治疗组24周后二尖瓣后叶瓣环与左室侧壁交界处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最大速度之比增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加用氟伐他汀可使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指标改善、血压降低,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加,并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高血压的治疗越来越受重视,如何评价高血压的疗效则显得越发重要。既往的高血压疗效研究将注重点放于左心室壁厚度的改善方面,然而近来不少研究发现长期服药治疗高血压患者,其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善更为敏感。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壁厚度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观察来评价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因高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脑纳素(BNP)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DHF)的诊断、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5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和50例心功能正常的患者(正常对照组)血浆BNP水平;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量、室壁厚度、心排血量、左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房缩期峰值流速值。按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给予心力衰竭组抗心力衰竭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浆BNP水平及各项心脏指标。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心脏结构改变呈正相关;治疗后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BNP水平减低,与心脏结构改善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贝纳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卡维地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BNP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改善左心室重构及心肌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黄芪甲苷对急性心衰犬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黄芪是传统中药,不但对正常和心功能受抑制的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而且对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改善作用[1~2].黄芪甲苷是从黄芪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正性肌力作用[1].为进一步确定黄芪甲苷对心力衰竭的作用,我们用戊巴比妥钠造成急性心衰犬模型,观察黄芪甲苷对实验性心力衰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对高血压性心脏病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0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反搏组,52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治疗后,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房室瓣舒张早期充盈E峰速率(E),左房室瓣舒张晚期充盈A峰速率(A),E峰速率/A峰速率(E/A),E峰减速时间(DT)等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1).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明显降低(P<0.01).反搏组各项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舒张功能并可使左室重构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以及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每例患者入院、出院时的BNP水平。入院时测定患者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胸比等指标,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正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2~4周,根据患者出院时的BNP水平,将其分成观察组48例(BNP≥400 pg/m L)和对照组52例(BNP<400 pg/m L),并随访1年,观察所有患者心脏不良事件(指心源性死亡和30 d内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发生情况,心力衰竭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分级。结果 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功能异常患者(LADD≥35 mm、LVDD≥50 mm、LVEF<50%)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左心室功能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NP与LADD、LVDD、LVEF均呈正相关(r=0.79、0.71、0.48,P<0.05)。患者的心胸比越大,其BNP水平就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的随访中,观察组48例患者中4例失访,44例随访患者中发生心脏不良事件23例,发生率52.3%;对照组52例患者中5例失访,47随访患者中发生心脏不良事件7例,发生率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能准确地评价左心室的功能改变,有助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经治疗后BNP水平仍高(≥400 pg/m L)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盐喂养建立舒张功能不全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将24只舒张性心力衰竭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蒸馏水、比索洛尔水溶液、比索洛尔-益心舒胶囊水溶液治疗,共6周,观察左心室压力、左心室充盈时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结果 益心舒联合比索洛尔组大鼠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比索洛尔组,但对左心室血压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益心舒联合比索洛尔组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和左心室充盈时间(t-dp/dtmax)在3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比索洛尔可有效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左心室舒张功能,而不影响左心室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心力衰竭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和使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舒张功能,主要指标二尖瓣的多普勒血流频谱数据即E峰值、A峰值、E/A比值,同时监测血浆脑钠肽(BNP)和胶原氨基端肽(PIIINP),对照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螺内酯治疗。将所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对照组治疗后心力衰竭明显改善(P<0.05),各项观察指标与治疗前以及观察组相比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对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顾晓龙  邱健 《河北医药》2013,35(7):1003-100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缬沙坦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对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心力衰竭组随机分为小剂量治疗组和稍大剂量治疗组,治疗12周,应用心脏彩色超声仪监测治疗前及用药后1、4、1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径(LVSDd)指标变化,并在相应时间段抽血测血浆BNP浓度,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及左心室大小的影响。结果 2组血浆BNP值治疗后1、4、12周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稍大剂量治疗组在治疗4周和12周时血浆BNP值比小剂量治疗组显著降低。LVEF值1周时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和12周时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稍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2组LVSDd值在1周和4周时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显著高于治疗前,稍大剂量治疗组在12周时LVEF及LVSDd均较小剂量组有显著改善。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缬沙坦可显著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加大缬沙坦剂量,其心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并可显著改善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