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宫颈癌根治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麻醉效果.方法 60例择期宫颈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实验组)硬膜外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B组(对照组)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观察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手术2h、气管拔管时的BP、HR以及麻醉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A组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结果 A组整个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B组,拔管及完全清醒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宫颈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期短,术后镇痛完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肺癌根治术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A组:静吸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B组:静吸复合全麻。监测全麻诱导前、插管后、切皮时、手术探查时及术毕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记录两组全麻药物的用量及术后清醒、拔管时间。结果A组插管后、切皮时、手术探查时、拔管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低于B组;A组用药量(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较B组明显减少(P〈0.05);A组术后清醒和拔管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是肺癌根治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Ⅰ和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全庥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为全麻。记录两组全麻维持药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完全清醒的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质量。结果:A组全麻维持药量小于B组(P〈0.01);A组MAP、HR慢于B组(P〈0.05);A组术毕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B组(P〈0.01);A组清醒质量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有利于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使全麻药量减少,苏醒和拔管的时间缩短,有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吸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应用在胸科手术中无优势。方法:在胸科手术中采用静吸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并与静吸全麻比较,监测插管后5、60min及拔管时和拔管后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氨氟醚吸入浓度、芬太尼用量,以及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清醒程度及纳络酮使用例数。结果:两组SBP、DBP、芬太尼用量及术毕恢复质量有显著差异。结论:静吸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减少麻药用量,术中麻醉平稳,术毕恢复更及时。  相似文献   

5.
李亚莉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0):1212-1213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单纯全麻下胸科手术对全麻用药量、麻醉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开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Ⅱ组先行硬膜外麻醉后同时进行静吸复合全麻。分别观察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时、术中及拔管时的SBP、DBP、HR、SpO2及PETCO2。结果:Ⅰ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波动明显,术中全麻药用量大,拔管时间明显延长,患者应激反应强烈。Ⅱ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稳定,术中全麻药用量小,拔管及时。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又利于胸科术后患者咳嗽咳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比较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方法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A组为全麻组,B组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患者常规给予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胺维持。B组患者先行硬膜外麻醉,起效后行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泵入维持。比较两组全麻药用量、拔管时间及清醒时MAC、Steward苏醒评分及术后镇痛情况。结果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1),A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B组术后清醒时MAC较A组降低,Steward苏醒评分高。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胃癌根治术,可以降低术中全麻药的用量,缩短拔管时间,增强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支气管内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支气管内麻醉在胸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胸内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支气管内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支气管内麻醉组(B组),每组30例。A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穿刺置管成功后给予试验量,平卧快速诱导插入双腔管,确定位置准确后固定导管,术中镇痛以硬膜外为主,辅以静吸麻醉药、肌松药和少量镇痛药。B组除不加用硬膜外阻滞、镇痛以芬太尼为主外,其余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MAP、HR值;全麻药、肌松药、镇痛药用量;术毕至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完全清醒时间和清醒质量。结果A组围术期MAP、HR较B组平稳;全麻药用量比B组减少(P〈0.05);肌松药、镇痛药用量比B组显著减少(P〈0.01);术毕至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完全清醒时间均比B组明显缩短(P〈0.01);清醒质量也比B组明显提高。结论支气管内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明显优于单纯支气管内麻醉,尤其适用于目前尚未建立麻醉恢复室和ICU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胸部及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适合的麻醉方案。方法:择期胸部及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病人各48例,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胸部手术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A1组)、单纯全麻组(A2组);上腹部手术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B1组)、单纯全麻组(B2组)。胸部手术硬膜外穿刺间隙为T7~8,上腹部手术硬膜外穿刺点为T9~10。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4 ml,待阻滞平面出现后行全麻诱导,诱导均采用静注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爱可松0.8 mg/kg。气管插管后,硬膜外穿刺组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5~10 ml/h;各组全麻维持用药种类相同。分别监测麻醉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探查中(T3)、术毕(T4)、气管拔管时(T5)的MAP、HR;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术后镇痛效果,观察各组的全麻用药量。结果:全麻联合硬膜外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均较单纯全麻组小,循环稳定(P〈0.05或P〈0.01),全麻用药量也明显减少(P〈0.01),术毕清醒快,气管拔管时间缩短(P〈0.05或P〈0.01),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单纯全麻更适宜在胸部及上腹部大手术中应用,安全效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单纯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吸入麻醉药用量、麻醉清醒时间和清醒质量的差别。方法:4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采用安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I组)和单纯安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组(Ⅱ组),观察不同时相点血压和心率变化,吸入麻醉药用量、麻醉清醒时间和清醒质量。结果:同麻醉前相比,I组患者血压、心率基本平稳,Ⅱ组在不同时相点血压、心率升高幅度显著高于I组;I组安氟醚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1),麻醉清醒时间缩短,清醒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是一种更为安全、可控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和单纯全麻用于外科上腹部手术时术中及术后情况,为上腹部手术选择更多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60例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组(A组,n=30)和单纯全麻组(B组,n=30)。记录患者诱导前、诱导插管后、手术开始时及拔管后HR、MAP、CVP;记录麻醉期间用药维持量、术毕拔管时间、术毕清醒时间、术后出现疼痛的时间及躁动次数;并观察术后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情况。结果:A组术中所需的丙泊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的剂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两组术后躁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出现疼痛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A组满意率高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术中所需的静脉、吸入麻醉药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缩短,苏醒时躁动发生率显著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低浓度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妇科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了解患者术中状态,术中静脉全麻药用量的区别,以及患者术毕恢复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80例妇科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低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A组),另一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A组于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出现后,行全麻诱导插管,硬膜外麻醉平面控制在T6水平,B组直接进行静脉全麻.术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全麻药及局麻药的使用情况.术毕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唤醒时间.结果 A组使用的全麻药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药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唤醒时间也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妇科老年患者,操作简便安全,硬膜外镇痛良好,麻醉效果可靠,能显著减少老年患者在术中的静脉全麻药使用量,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迅速彻底,较之全凭静脉麻醉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老年人中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例行中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各个时点的生命体征变化和麻醉用药量及其术后恢复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组间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总体为下降之后保持平稳,对照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总体为上升之后保持平稳;实验组患者各时点的血压和心率均低(慢)于对照组(P〈0.05);麻醉用药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术后恢复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老年人中上腹部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方法,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单侧髋部手术中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Ⅲ级拟行单侧髋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25)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25)。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两点分别给予0.45%罗哌卡因30ml(腰丛)、20ml(坐骨神经);B组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B组平稳;A组用麻黄碱的患者显著少于B组;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B组围术期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髋部手术不仅可满足手术需要,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痛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吴良永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90-91,9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评分I~Ⅱ级择期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身麻醉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组),通过MMSE评分比较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认识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术后1d分别为A组17%、B组33%、C组20%;术后7d分别为A组10%、B组20%,C组13%。术后1d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和c、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统计结果与术后1d一致。结论硬膜外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组相比,能降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1d和术后7d认知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80-99岁,ASA分级Ⅱ-Ⅲ级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分两组,单侧腰麻组(A组)和常规腰麻组(B组),均以0.375%重比重布比卡因2mL为麻醉药,分别评定麻醉效果,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术始、术毕双下肢的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A组低血压、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各时点健肢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患肢(P〈0.05),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及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效果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可行而效果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对比分析连续硬膜外麻醉、静吸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意义。方法收集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静吸全身麻醉组(B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组(C组),各40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和麻醉效果及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后及术毕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同时比较B组和C组术毕停药后至自主呼吸恢复、苏醒、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三组麻醉后10min血压显著下降和心率显著增快且与麻醉前5 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苏醒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C组拔出气管插管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A、B和C三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7.5%、90.0%和100.0%,C组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呼吸循环功能稳定、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及安全性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ASAI-II级择期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与气管插全麻醉组(B组),每组各42例,记录患者在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的MMSE评分,根据MMSE值变化比较这两种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地发生率。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MMSE评分明显高于与气管插全麻醉组(B组)(P〈0.05);两组术后第1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A组为19.0%(8/42),B组为33.3%(14/42);术后第7天,A组为14.3%(6/42),B组为23.8%(10/42)(P〈0.05)。结论:与气管插全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能够降低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腹腔镜手术气腹后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I-II级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各40例,观察两组麻醉期间一般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和气腹后在SBP、DBP、及HR上均有显著变化,而B组较A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更能提供可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老年开胸手术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5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食管中下段癌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0.25%罗哌卡因组(B组)和0.5%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均为15例。全麻诱导后,每60minB组和C组硬膜外腔间断注入相应浓度罗哌卡因5ml辅助术中镇痛,A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各个时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术毕各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全麻诱导后,3组HR、MAP均下降(P<0.05~P<0.01)。在气管插管后、手术初期、拔管时期,A组HR、MAP显著升高(P<0.01);B组HR、MAP波动较小(P>0.05);C组HR在手术期下降(P<0.01),MAP在插管后各时期显著降低(P<0.01)。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缩短(P<0.01),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呼吸抑制。A组术后有1例烦躁。结论:0.2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麻醉。  相似文献   

20.
黄仲坚 《中外医疗》2013,(12):17+19-17,1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阻滞完善时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硬膜外用药剂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硬膜外用药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中麻醉效果显著,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