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河东煤田庞庞塔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井田范围内的含水层、隔水层及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特征,认为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奥陶系岩溶含水层和石炭系灰岩裂隙-砂岩孔裂隙含水层及二叠系砂岩孔隙含水层,各含水层无或有较弱的水力联系。区内奥灰水是影响矿井安全开采底板突水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疏水降压、注浆加固底板或者避开构造发育带或者薄弱带,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探查邱集煤矿四五灰含水层与徐奥灰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用NaNO3和NH4HCO3作为示踪剂通过地面徐灰观测孔和奥灰观测孔开展了水化学示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邱集煤矿井田范围内奥灰含水层观测孔与四五灰含水层出水点之间存在着水力联系,但没有形成垂向贯通裂隙;徐灰观测孔与四五灰含水层出水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水力联系,同时形成垂向贯通裂隙。  相似文献   

3.
山西组砂岩富水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双楼井田山西组砂岩地层NNW及NNE走向裂隙普遍发育,是该地层9煤顶板砂岩出水的直接原因;-500m水平整体处于一个单斜构造中,地层局部起伏形成次一级褶曲,褶曲发育处砂岩富水性明显增强。山西组7煤及9煤回采期间工作面出水各有其特点。7煤顶板砂岩与其它含水层无水力联系,9煤顶板砂岩直接接受第四系底砾层含水层的动水量补给。掌握了山西组砂岩富水规律后,积极把砂岩的富水规律应用于实践,为-750m水平准确预计了涌水量、并为7煤工作面水害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朱庄井田太灰上段含水层富水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朱庄井田太灰上段各单层灰岩的富水性类型,认识该井田太灰突水水源的规律性,通过对地面抽水试验、井下简易放水试验和井田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表明:太灰上段L1灰岩溶裂隙不发育,富水性极弱,在单个工作面范围内可视作相对隔水层;L2灰岩岩溶裂隙发育一般,是具有较强富水性岩溶裂隙含水层;L3和L4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极强,并具有同一水力联系,是极强富水岩溶裂隙含水层,对6煤开采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研究发现突水系数法适合6煤回采工作面突水危险性预测评价,朱庄井田太灰上段含水层突水系数较大,但均在<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要求范围内,其中3613,3614,3621等7个工作面突水系数超过临界值,必须采取了疏水降压、底板注浆改造等安全措施实现了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6,(9):185-186
矿井突水危险源主要存在于含水层和采空区,本文主要针对含水层,结合水位和水化学特征综合分析,得出了王庄煤矿井田内各含水层中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裂隙及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具有突水危险性,对煤矿下一步开采过程中针对性防治水害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立霞 《中州煤炭》2023,(9):134-139+148
坪上煤矿位于沁水煤田的北中部,受区域构造影响,井田内发育一系列近南北向和北西向的宽缓背向斜,其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井田内可采煤层主要为3号、15号煤层。井田分布于延河泉域,含水层主要有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基岩风化裂隙带含水层、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其中,奥灰水位标高为+490~+545 m。井田水害主要为煤层开采而产生的导水裂隙,使顶板含水层或构造水向矿井充水,可通过疏放钻孔和疏水巷防治;全井田均为带压开采,采用注浆堵水技术可对煤层底板奥灰水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可采煤层赋存情况的分析,对井田含水层和隔水层进行了划分,并对各主要含、隔水层(组、段)之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阐述。分析研究了矿井的充水因素,第四含水层为间接充水含水层,是开采浅部煤层时的主要补给水源;矿床直接充水水源为二叠系龙潭组主采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长兴组岩溶裂隙水在局部地段由于开采或断层影响可对龙潭组王潘里段砂岩水进行补给。此结果为矿井今后生产过程中做好综合水害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8.
祝金峰  宁超 《中州煤炭》2008,(1):23-24,42
分析了新安煤田正村井田地下水赋存特征,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为强富水性含水层,太原组灰岩裂隙岩溶水承压水含水层为中等富水性含水层,山西组砂岩裂隙承压水含水层为弱富水性含水层。矿井开采过程中,充水来源主要是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地下水及底板水,即太原组灰岩中的地下水。遇断层时,应防止奥陶系灰岩水突入矿井。介绍了用狭长地沟法及富水系数法计算矿井涌水量。  相似文献   

9.
苏萍 《煤炭科技》2005,(3):11-12
分析了垞城井田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的涌水特征;矿井开采1、2、7、9煤的直接充水、间接充水含水层。得出了直接充水含水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太原组上部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较弱,矿井涌水量自上而下呈衰减趋势且深部水平以静储量为主,故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宋一民  王少锋  郝业  陈波 《陕西煤炭》2013,32(1):130-131
丈八井田的矿井水主要来自侏罗系砂岩的裂隙、孔隙含水层,其次是井田生产时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或者井田地质勘探时封闭不良的钻孔是否导通洛河组承压含水层.明确了这些内容将对矿井的开采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