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新疆某区侏罗系煤层自燃严重,火烧历史悠久.文章从火烧范围、深度入手,分析研究了煤层的火烧特征,总结了该区的火烧规律,对下一步开发及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过自燃后的煤层及顶底板围岩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其中磁化率指标在自燃前后变化相对较大。根据这一物性参数选取磁法勘探对新疆某煤矿煤层火烧区范围及深度进行探查,基本查明了勘探区煤层火烧区的赋存状态,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活鸡兔井田煤层封闭自燃火烧区的基本地质特征,探讨了形成的机理,初步总结了一般的分布规律和实际识别封闭火烧区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4.
煤层自燃不仅影响矿区周边生态环境,也对煤炭资源产生巨大消耗。以伊犁盆地伊南煤田火烧区为例,依据地下煤层自燃后顶底板围岩产生的热剩余磁化强度与周围岩石产生的磁性差异,运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通过对测区高精度磁异常的分析与解译,经过精测剖面反演、现场地质调查以及工程钻探验证,最终圈定了测区火烧区的自燃边界,为确保伊南煤田安全有序开采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加大,煤层自燃火灾愈来愈严重。煤田火烧区的存在,给矿井勘探、建井及安全生产均带来一定危害。介绍了井田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沙沟岔煤矿煤自燃危险区域的评价,判定了煤自燃危险区域边界位置。研究成果可对沙沟岔煤矿煤自燃火灾预测预警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对其他矿井煤自燃火灾的预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疆某煤矿位于呼图壁地区,整个地区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已知地质信息较少。采取磁法勘探、地质调查及钻探手段对勘探区内地层分布、煤层赋存状态、煤层火烧区范围予以查明。煤层经过自燃后,其自身及顶底板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较大改变,其中磁化率指标自燃前后变化相对较大。根据这一物性参数选取磁法勘探结合地面调查手段对勘探区内煤层的火烧范围及深度进行探查。通过对磁测数据进行化极、延拓、反演,结合地调成果得到相应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钻探验证,基本查明了勘探范围内地层、煤层火烧区赋存状态,勘探成果对后期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黑山露天矿浅部火烧区边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确保开采过程有序安全进行,采用Geo-Studio分析软件计算不同深度时端帮火烧区边坡的边坡安全系数,并进行了在非自燃状态下和关键层控制状态下的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火烧煤层对端帮边坡稳定系数的折减幅度为36%;火烧区端帮边坡稳定系数随开采深度的增加呈线性规律递减,当端帮高度达到170 m时,边坡稳定性下降至极限平衡状态;最危险滑面始终从火烧煤层切出,可以通过改变火烧煤层这一关键层的力学参数来提高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新疆阜康矿区五宫煤矿含煤地层为八道湾组,可采煤层23层(组),资源储量丰富。该区煤层具有层数多,厚度大,燃点低等特点,在当地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极易发生自燃。通过对井田地质勘探资料和煤层煤质资料的分析,了解了自燃对煤层的影响,查清了井田及其附近火烧区的分布,分析了燃烧变质作用带来的煤质指标的变化情况,最终确定井田内煤层自燃的影响范围为35 m。  相似文献   

9.
神南矿区煤层的火烧区在燃烧时间、燃烧程度、对围岩的影响、裂隙发育、富水性等存在较大差异,基于物性差异进行探测的各种物探手段,其对不同火烧区探测的适宜性和效果也会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实例介绍了多种物探方法及应用效果表明,电阻率测深法和瞬变电磁法在圈定单煤层火烧边界有一定效果;测氡在圈定煤层自燃边界效果不甚明显;磁法对烧变岩反映灵敏,能较正确地反映火烧区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0.
吉宏泰  梁璐 《金属矿山》2015,44(4):186-190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地区即蒙东地区,其褐煤资源丰富,煤炭自燃等级达Ⅰ~Ⅱ级,自燃倾向性为容易自燃-自燃。该地区煤炭资源的燃烧造成严重的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问题。收集了蒙东地区26处煤(矿)田火区勘查报告、物探总结等资料,结合蒙东地区环境、地质和煤质特点,以现代勘查技术在该区域的实际应用为基础,总结了蒙东地区煤炭火区的遥感影响和地球物理技术特征,综合利用勘探提供的信息圈定火烧区范围、建立燃烧模型,各区均成功地完成了深部钻探验证工作,为灾害区的治理提供了准确的依据。蒙东地区煤炭火区勘查的经验,能够为今后的煤炭火区勘查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烧变岩是煤层自燃产生的高温,对周围岩层的烧烤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变质岩。赋存在侏罗系含煤地层的上部。工业类型为人工火山灰质烧粘土混合材。焙烧高岭土、火烧角砾岩、火烧岩、烧变泥岩四种矿石自然类型。烧变岩的特殊物化性能,广泛地应用于水泥混合材、铝质校正原料、耐火材料、园林观赏石。  相似文献   

12.
受天山北麓阜康矿区煤田火烧带的影响,新疆大黄山煤矿+735中大槽综放工作面回采后期,上覆岩层在大范围垮落后与已治理的煤田火区连通,造成上覆的原仓储式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而波及该工作面。在科学判定自燃火源位置的前提下,有序实施"打钻充填胶体、稠化泥浆隔离阻断、注氮惰化逐段锁风启封、预先阻化上覆仓储式采空区浮煤、低风量供风"等综合技术措施后,使自燃灾害得到安全有效治理,保证了该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3.
翟小伟  张伟霞  王凯  王博 《煤炭工程》2020,52(2):101-105
为确定多因素耦合对煤自燃危险性的影响程度,结合系统工程原理构建煤自燃危险性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煤自燃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文献研究,综合煤自燃事故的特点,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确定影响煤自燃的危险性因素,建立评价煤自燃危险性的指标体系,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根据指标体系对宁夏某矿井煤自燃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和煤矿实际煤自燃危险性程度相一致,说明该模型可以用于矿井煤自燃危险性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神府煤田休罗纪煤层自燃区的详细观察和分析,论述了煤层自燃的特征,确定了煤层自燃的时代,进一步讨论了煤层的自燃杌理和最终自燃范围,认为本区煤层自燃主要受古地貌、古气候和低的煤变质程度以及惰质组的高含量等因素的影响,且惰质组是煤层自燃的关键和导火物质。煤层自燃是沿露头和垂直露头两个方向进行的,韭最终因煤层上覆岩石垮落、塌陷堵塞了供氧通道而自行熄灭。煤层自燃区主要是沿古冲沟两侧成带状展布。这为生产上查明煤层自燃范围提供了理论和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峰峰  王海晖  龚恒敏  白光杰  张巨峰 《煤》2023,(2):29-32+53
煤自燃是煤矿安全生产、运输和储存中的重大灾害之一。根据煤自燃防控实际需要,较全面地总结了煤自燃倾向性的测试方法,认为构建一个通用指标来评价煤自燃倾向性可以弥补单一测试方法的评估偏差;同时,重点分析了以温度为特征的OTDR技术与以指标气体为特征的TDLAS技术在煤自燃监测领域应用的原理及优缺点,通过两种技术的提升,建构特征温度与指标气体的定量关系,形成多参量数据融合的煤自燃监测技术能有效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并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测温法与声发射技术在煤自燃监测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对煤自燃倾向性的检测与煤自燃火灾的监测预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对实现煤自燃智能化协同防控治理和保障煤矿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矿井自燃防治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矿井自燃的特点,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矿井自燃防治的决策领域,设计了用于矿井自燃防治的决策支持系统,阐述了其设计目标及原理,讨论和分析了基于GIS的矿井自燃防治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模武,给出了其总体设计框架和各模块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17.
煤层自燃指标气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煤层自燃程序升温实验装置,研究了煤炭自燃氧化特性及自燃升温过程中产生氧化气体和碳氢类气体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潞宁矿煤层自燃预报的指标气体。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瓦斯易自燃煤层采空区瓦斯抽采与煤自燃防治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特点;分析瓦斯煤火耦合灾害的致灾机理,确定了影响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耦合灾害的主控因素,识别了现有瓦斯与煤自燃防治技术潜在的伦理风险,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瓦斯煤火耦合灾害伦理风险评估模型;并在孔庄煤矿7436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7436工作面回采期间发生煤自燃的权重为0.262 3,发生瓦斯灾害的权重为0.205 4,瓦斯煤火耦合灾害的发生权重为0.529,工作面回采期间应特别关注瓦斯煤火耦合灾害的发生,且在单独治理煤自燃灾害和瓦斯灾害时,煤自燃灾害发生的概率高于瓦斯灾害。  相似文献   

19.
《选煤技术》2022,(2):41-44
为预防选煤厂储煤仓自燃,在探讨了煤炭自燃机理、过程、条件、影响因素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泊江海子矿选煤厂结合生产实际,通过建立循环放仓制度,增加储煤仓报警功能,定期清仓等,有效避免了自燃事故的发生,为选煤厂预防储煤仓煤炭自燃,保障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煤炭自燃综合评判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采掘工作面煤炭自燃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了采空区煤炭自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采掘工作面煤炭自燃综合评判应用系统,提高了煤炭自燃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对姚桥煤矿已回采和正在回采工作面的预测,证明了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