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高海拔严寒地区输电线路施工,强调质量控制的作用,以此来维护输电线路的整体性能.基于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及输电线路施工的技术范围,深入分析高海拔严寒地区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输电线路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保证类似工程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冲击电流作用下,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呈现非线性时变特性,考虑接地电阻时变性对架空输电线路雷击暂态过电压及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是进行准确的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并提升其耐雷水平的基础。基于电磁暂态软件PSCAD建立了考虑时变接地电阻的220 k 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模型,分析了时变接地电阻对杆塔各处暂态过电压及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并在此模型中添加"疏导型"防雷装置-并联间隙,分别计算考虑与不考虑时变接地电阻时并联间隙对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地电阻大于20Ω时,定值接地电阻和时变接地电阻下输电线路耐雷性能及并联间隙安装方式相差较大。高土壤电阻率地区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应考虑接地电阻的时变性对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南方地区冰雪灾害中输电杆塔破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林 《特种结构》2008,25(2):14-16,19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罕见的冰雪灾害对电网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者借鉴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理念和国外的成熟经验,在提高输电结构的有效抗力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建议在输电线路设计中引入"多重设防"、"以柔克刚"等理念,提高输电线路抵御特大灾害的能力,同时应大力推广高强度钢材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单避雷线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10 kV及以上输电线路跳闸事故的统计分析,得出雷击是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根据雷电活动情况、雷击跳闸情况及国网公司架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指导意见,对架空输电线路单、双避雷线运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架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设计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110 kV线路采用单避雷线时,工程的总体投资可以减少2%~4%;采用单避雷线后,地线支架安装在塔身之上,与双避雷线相比,增强杆塔抗扭性,提高了对冰灾、舞动、大风等突发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从而提高了线路的安全性;平原地区,雷电活动偏少,绕击雷极少,雷击跳闸次数较低,开展110 kV架空输电线路单避雷线运行是可行的;对于双回路110 kV线路,导线可以采用"V"形串设计,以减小单避雷线的保护角,降低线路绕击跳闸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单分析了现今城市化地区的输电线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输电线路的成本造价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化地区的输电线路工程造价的构成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从而为如何提高工程效率,节约工程成本作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引参考,并论述了如何评价工程的成本控制的合理性,为经济发达地区控制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6):741-744
以无锡地区22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工程为例,通过分析线路在"四变二"时遇到的电气间隙问题,提出了构建三维坐标模型,将线路分割为节点坐标化校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案。阐述了三维坐标模型的构建方式,将多相电线复杂交错的抽象空间转化为寻找两条轨迹之间最小距离的数学问题,较为直观准确地保证了输电线路电气安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用电量不断攀升,高压输电线路需求越来越大。西部地区输电线路常处于风沙环境中,准确地定义输电线路所受的风荷载是输电线路设计的关键。本文首先对各国规范中对输电线路风荷载的风速基本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接着研究了各国规范中输电杆塔的风荷载计算公式,最后讨论了风沙环境下输电线路的抗风沙设计。分析结果表明,亟需对风沙区风荷载、线路磨损等相关技术内容进行研究,并制定风沙环境下输电线路结构设计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8.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万州地区110kV 输电线路门型杆,在2008年"冰灾"中所发生的电杆断裂、严重倾斜、倒塌事故,提出开发预留检测孔的新型电杆,利用视频装置(工业内窥镜)由检测孔实现对电杆基础埋深段内表面裂缝的无损检测,弥补安全检查不完整的现状,为输电线路运行管理人员提供线路检修维护依据,确保电杆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4)
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在输电线路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并开发了一套满足输电线路工程管理要求的软件,以温州地区案例作探讨,总结了一些输电线路工程管理当前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使用大数据在输电线路工程管理中一些技术研究思路以及相关办法,希望给行业带来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输电线路工程中安全事故频发,全面提升基建本质安全管理水平迫在眉睫。以浙江西南部500kV老旧线路增容改造工程为例,详细探讨了500kV输电线路工程中采用的"建监一体化"管理模式及其应用,对后续500kV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管理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是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传统的人工巡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在高压线路检查作业时存在危险,并且对荒山、峡谷等地的输电线路无能为力。运用直升机/无人机搭载高分相机对输电线路进行航空摄影,并对影像进行检测能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减少危险,并且可以对危险地区的输电线路进行检测。本文针对输电线路及其典型部件—绝缘子的缺陷检测中存在的不足,研究了基于航拍影像的输电线路和绝缘子的自动识别以及缺陷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0年1月至2018年2月湖南电网输电线路山火跳闸和输电线路山火数据,分析输电线路山火及其导致输电线路跳闸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现输电线路山火跳闸具有明显的区段集中性。采用皮尔逊相关性计算,得到影响输电线路山火灾害的主要气象因子为相对湿度和降水量。湖南地区冬春季节干燥天气、夏季快速生长的植被以及祭祖、烧荒频繁的用火习俗共同导致输电线路山火灾害频发,且极端干旱天气条件下的山火更易造成输电线路跳闸。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防山火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某地区110kV输电线路特点,设计了复合绝缘子并联间隙安装方案,通过一系列电气性能试验,验证了设计的110kV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应用并联间隙能满足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输电线路灌注桩基础腐蚀机理,介绍了几种不同的灌注桩防腐措施,通过典型输电线路铁塔桩基础的防腐措施的经济性比较,提出中腐蚀、强腐蚀地区的推荐桩型。  相似文献   

15.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结构钢筋锈蚀是影响整条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关键问题,引起基础结构钢筋锈蚀的因素很多,主要有PH值、Cl~-浓度及氧气含量等。针对广东茂名地区的输电线路,采用监测设备对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结构的地下环境参数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PH值为弱碱性、Cl~-浓度偏大等,在有氧气的地下环境中,铁塔基础结构易发生锈蚀。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4)
近年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线路都比较长,而且线路所经过的地区地形比较复杂,环境也十分的恶劣,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当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查找故障的工作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有效的定位方法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措施。本文将重点分析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输电线路绿色施工是实现输电线路工程"四节一环保"的关键环节。针对我国输电线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绿色施工措施,从前期准备、绿色施工的具体实施及评价体系进行了论述。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和谐优质工程,提高绿色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加大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雷电活动是输电线路雷害的主要成因.近年来随着我国雷电定位精度的提高,传统的输电线路防雷计算理论亟需通过线路雷害统计数据的验证.笔者结合国内外输电线路防雷标准,通过2012 ~2014年广西自治区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与220 kV输电线路雷害数据的统计,分析了线路雷击跳闸率与关键雷电参数间的关系.并采用规程法计算了该地区典型220 kV线路雷击跳闸率,对比计算结果与统计值的偏差,说明各地区分别统计的地闪密度和雷电流幅值参数有助于减小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黄土地区输电线路筒桩基础的施工全过程,从现场流水作业施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研究了筒桩基础的施工技术。现场静载试验结果表明筒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可在输电线路途经的黄土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输电线路杆塔对气象条件十分敏感,很多情况下风荷载和冰荷载是设计的主要控制荷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海外工程的增多,准确把握欧洲规范关于气象条件的取值是杆塔设计的关键一步。对欧洲常用的输电线路设计规范BS EN 50341,IEC 60826进行研究,并与我国的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进行对比,揭示了欧洲规范气象条件取值的特点,结果可作为输电线路杆塔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