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鹤壁六矿二1煤层的相对厚煤带(大于8m)与相对薄煤带(小于8m)呈相间排列,且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并显示出由北东向南西煤层厚度呈递减的趋势。在影响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储因素中,聚煤环境、聚煤古构造是普遍的、主要的,而河流冲刷、后期构造的影响则是局部的、次要的。由于煤厚变化而影响了六矿回采率、采掘部署、矿井正规化循环作业、工作面的划分等,故针对性地提出了在采掘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笔者利用178个钻孔资料编制的二2号煤层等厚线图表明,煤层为厚薄相间的条带状,大致南北向展布,平均厚度2.95m,系一中厚煤层,影响其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系沉积环境和古地形,另外河流后生冲刷、沼泽基底不均衡沉降、构造和岩浆的侵入等在局部地区对二2号煤层也有影响。煤层厚度的变化影响采掘部署、造成采掘失调、降底回采率、增加煤层的研究与探测工作等。  相似文献   

3.
根据河南胡襄煤田勘探钻孔资料,对煤层的稳定性和煤厚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区内二1煤层可采性指数为0.81,厚度变异系数为39%,属较稳定的全区大部可采的中厚-厚煤层;二2煤层可采性指数为1,厚度变异系数为11%,属稳定的全区可采的中厚-厚煤层;区内煤层厚度呈现东部厚西部薄的分布特征,局部出现无煤带或薄煤带;影响煤厚变化的因素主要为成煤时期地壳的不均匀沉降、成煤后期的古河流冲刷与断裂构造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采用环境参数、相组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山西组分为4段19层42个微相,并归属为泻湘——潮坪及滨海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广布的二_1煤沉积环境就是在总体海退与短暂海侵、泻湖海湾、潮坪及泻湖海湾、沼泽进一步泥炭沼泽化而成;二_1煤层厚度主要是受聚煤场陷基底差异沉降及沉积环境所控制(约占90%),并可用两个对数正态子总体分别描述之;其次为河流冲蚀作用及后期构造变动的影响(约占10%),且具有在隆起区煤厚变薄尖灭、在场陷区煤层增厚连续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鹤壁大矿二_1煤层附近的小断层多集中分布于焕层顶底板砂岩厚度的低值区,其主要原因是砂岩薄处比厚处更容易发生断裂,这种规律已在生产中得到了证实。笔者利用此规律为鹤壁六矿后期生产选择了4个适合综采的地段。  相似文献   

6.
笔者利用178个钻孔资料编制的二_2号煤层等厚线图表明,煤层为厚薄相间的条带状,大致南北向展布,平均厚度2.95m,系一中厚煤层。影响其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系沉积环境和古地形,另外河流后生冲刷、沼泽基底不均衡沉降、构造和岩浆的侵入等在局部地区对二_2号煤层厚度也有影响.煤层厚度的变化影响采掘部署、造成采掘失调、降底回采率、增加煤厚的研究与探测工作等。  相似文献   

7.
湖南涟源凹陷西部滑脱带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涟源凹陷西部逆冲推覆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并存,前者表现为逆冲叠瓦扇,其主干断层向下收敛于加里东不整合面附近,总体沿加里东不整合面向西逆冲推覆,后者则表现为滑片型和滑福型两类,总体向东滑动。上述滑脱构造对煤层结构和煤厚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它使煤层原生结构破坏形成各种构造煤,并导致煤层厚度重新分配,形成NE-NNE向展布的厚薄煤带。  相似文献   

8.
淮南潘集一矿11—2煤层层间滑动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集一矿11—2煤层间滑动构造发育,层滑构造特征表现为顶底板揉皱楔入煤层中使得煤层破碎,煤质变差,顶底板凹凸变化。煤层厚度变化大,稳定性差,薄煤带发育。矿区层滑构造主要分布于中西区浅及中深部位置,对煤层厚度影响较大。为了探明矿区层滑构造的成因机理,对矿区层滑构造特征及其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潘集一矿11—2煤层滑构造主要表现形式为断裂式层间滑动,说明矿区层滑构造主要是受矿区断层的牵引作用所致。将11—2煤层滑构造分为揉皱型、断滑型和断裂型,矿区西部层滑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型和断滑型,中部主要表现为揉皱型和断裂型,东部未开采区主要表现为断滑型,为矿区生产部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赝三元金屑间化物(Sm_(1-x)Y_x)_2Fe_(17)N_y(x=0,0.2.0.4.0.6,0.8和1.0;2<y<3)的晶体结构及自旋磁结构进行了研究。由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当Y的含量x为0.4时,已出现两相共存现象,但两相中以Th_2Zn_(17)型结构相为主,Th_2Ni_(17)型结构相为次;当Y的含量了达到0.6时,其晶体结构由Th_2Zh_(17)型结构变为Th_2Ni_(17)型结构;2)当Y的含量x在0.8~1.0的范围内,存在自旋磁结构的变化,即由易C轴各向异性变为易C平面各向异性;3)杂质相(α-Fe相)的含量随着Y含量x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登封煤田马岭山一带,山西组地层是发育在总体海退阶段,以过渡相为主的含煤沉积。据岩性、岩相和旋回结构的研究,首次将山西组地层划分出四个段,并对“老君堂砂岩”和“冯家沟砂岩”提出了命名。据古生物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岩石学、古水流、砂岩体及煤层相的研究,用环境参数及相模式法,首次对山西组含煤岩系沉积环境进行系统研究,划分出33个微相,归属为四个垂直相序及泻湖—潮坪—障壁岛和滨海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首次在灰岩燧石层、硅质泥层中发现了海绵岩。据沉积环境和聚煤期古构造的研究,初步得出二_1煤厚变化地质因素主要是沉积环境及聚煤期基底差异沉降,其次为河流冲蚀作用及后期构造影响的结论。通过岩相一厚度法或相一厚度分析,初步认为研究区中部隆起区主要为3.5米以下的薄煤带,而大于8米的巨厚煤带则集中分布于研究区东西两侧坳陷区。  相似文献   

11.
煤层厚度变化区域矿震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有效地预防采掘期间深部煤层分叉或厚度变化区域冲击矿压的发生,以某矿回采工作面为工程实践背景,基于矿震活动在能量释放与震动频次方面的变化特征及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煤层分叉及煤层厚度变化对冲击矿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能量矿震发生前,日震动频次连续处于高位而日释放能量较长时间维持低水平;在煤层厚度变化区域,矿震活动活跃,容易发生大能量矿震。通过对矿震进行"时间-空间"分析,可以确定矿震集中区域和能量积聚时间段,从而可对煤层厚度变化影响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卸压防冲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微分方程y ̄(n)+p_1y ̄(n-1)+p_2y ̄(n-2)+…+p_ny=p_m(x)e ̄(λx)(其中p_1,p_2,…p_n及λ为实常数,p_m(x)为m次多项式),求特解的一种简捷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开发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顶山矿区二1支富含煤层甲烷气体,其资源量估算达302亿m^3以上。本文通过对控制煤层气赋存的二1煤层的储层几何形态,地质特征,煤质变化,特别是物性特征的研究,指出本区二1煤层渗透性较好,渗透率随着围限压力增加而降低,且与割理发育程度,构造应力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作者采用环境参数、相组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山西组分为4段19层42个微相,并归属为泻湖--潮坪及滨海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广布的二煤沉积环境就是在总体海退与短暂海侵、泻湖海湾、潮坪及泻湖海湾、沼泽进一步泥炭沼泽化而成;二煤层厚度主要是受聚煤坳陷基底差异沉降及沉积环境所控制(约占90%),并可用两个对数正态子总体分别描述之一;其次为河流冲蚀作用及后期构造变动的影响(约占10%)  相似文献   

15.
设n为大于2的奇数。本文在商环z/(n)上证明了:至少存在K个两两正文的n阶拉丁方。这里k满足(n_l,n)=1.n_l<n,且l≠m,n_l>n_m时,(n_l-n_m,n)=1,l,m=1,2,...,k.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金相,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诸技术对(Dy_(0.65)Tb_(0.25)Pr_(0.1))_2(Fe_(1-x)Al_x)_(17)赝二元化合物的结构、居里温度、磁化强度及磁致伸缩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x<0.15时,(Dy_(0.65)Pb_(0.25)Pr_(0.1))_2(Fe_(1-x)Al_x)_(17)化合物具有Th_2Ni_(17)型六方结构;当x>0.25时,转变为Th_2Zn_(17)型菱形结构;在0.15≤x≤0.25区间,Th_2Ni_(17)型和Th_2Zn_(17)型结构并存.该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在x=0.24附近呈现出一极大值,而磁化强度却在x=0.25时呈现出一极小值.磁致伸缩的测量表明,该化合物的磁致伸缩与磁场呈线性关系,添加少量的Al(x=0.10)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两软一硬煤层特殊的瓦斯地质条件,以云盖山井田一矿二1煤层为例,探寻了两软一硬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因素,分析了掘进工作面掘进期间突出预测指标的分布特征,总结归纳了"两软一硬"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质构造变动,云盖山一矿二1煤层产状变化较大,煤层倾角发生急剧变化的地带,地应力集中;受层间滑动构造的影响,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具有突然增厚、变薄以至尖灭、挤灭现象;二1煤层构造软煤呈连续层状发育.因此,在煤层薄、厚交接处(煤层急剧变化带),小断层附近,应力集中,瓦斯积聚,煤体破坏严重,易发生突出.此项研究,可为地质条件类似矿井开展瓦斯地质研究和瓦斯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根据梨园坝井田勘探资料,初步总结了龙潭组煤层的聚煤规律,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该井田含煤地层的岩性组合、砂体发育特征、古地理、古构造和海水进退等控制因素对聚煤规律的影响.根据含煤地层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和含硫量等沉积特征,确定了该井田含煤地层形成于局限海碳酸盐台地潮坪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由古构造引起的海水进退是煤层聚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海退末期海侵初期,地壳相对稳定,可形成强盛聚煤期.泥炭坪是成煤的重要古地理环境,潮沟和潮道的冲刷对煤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桐矿区警构造对破坏煤发育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详细研究南酮矿区破坏煤发育规律的基础上,论述了矿区构造对破坏煤发育的控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造应力是造成煤层破坏的直接因素;(2)破坏煤是构造运动过程中压剪变形的产物,是构造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3)煤层厚度、煤层在煤系剖面中的位置、煤层倾角和断裂发育情况控制了破坏煤的横向和纵向变化,其它因素的影响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利用煤巷掘进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大量的煤层信息,确定了与煤巷掘进前方小构造存在密切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煤层倾角、煤层厚度、涌水量、瓦斯等各个影响因子,选出主控因子,建立主控因子与煤巷掘进前方小构造预测危险性指数间的人工神经网络(ANN)分析模型,求取了各影响因素对前方小构造预测的权重系数,并建立了煤巷掘进前方小构造预测预报的ANN模型及其判据.对鹤壁十矿煤巷掘进前方小构造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ANN技术可用于煤矿巷道掘进前方小构造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