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EICU)医院感染的现状并提出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EICU1999~ 2 0 0 1年发生医院感染的 85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E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14 66% ;感染部位以肺部多见 ,其次为泌尿系、胃肠道及血液感染 ;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及肠球菌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等与EICU医院感染有关。结论 EICU医院感染与抗生素滥用及各种侵袭性操作有关 ,应严格无菌观念 ,重视EICU病房的消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防治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95例采用留置导管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695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患者共103例,感染率为14.82%;共检出病原菌154株,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83株占53.9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7分、血清白蛋白含量<30g/L、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14d,导管留置时间≥7d,合并基础疾病均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诱发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相应情况给予具体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该类患者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防治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95例采用留置导管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695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患者共103例,感染率为14.82%;共检出病原菌154株,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83株占53.9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7分、血清白蛋白含量<30g/L、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14d,导管留置时间≥7d,合并基础疾病均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诱发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相应情况给予具体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该类患者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急性生理功能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用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风险预警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的对216例NICU患者进行入院<24h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依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组,研究组间医院感染率、平均住院日及器械使用日的统计差异性。结果按照APACHEⅡ评分分组的高、中及低危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8.6%、19.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器械使用日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与APACHEⅡ评分不仅可用于NICU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警,还可用于患者住院日和器械使用日的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5.
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感染部位、易感因素,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2月NICU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并对471例患者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调查471例患者,其中90例发生医院感染占19.11%;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46.67%)、泌尿道(44.17%)为主;年龄>60岁、有留置导尿、呼吸道机械通气、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患者比普通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概率高,并且留置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的可能性越大;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对于医院感染也有明显的差异性;性别对医院感染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全院医院感染率,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和医用插管留置时间均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6.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APACHEⅡ评分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两组同质资料比较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对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以及患者预后评价的一致性,探讨APACHEⅡ评分与医院感染各指标评价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07~2008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例1897例,对上述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并对其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前瞻性调查,进行APACHEⅡ评分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并将上述资料与2004~2005年入住ICU1007例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随着APACHEⅡ评分分值增加,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均有增加趋势且均呈线性关系,APACHEⅡ15分,医院感染发生率、死亡率显著增加。结论APACHEⅡ评分结果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有较强相关性,是较为稳定的医院感染的预测指标,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为ICU医院感染重点防控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和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进行机械通气13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和CPIS评分.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气管切开、昏迷、住ICU≥5d、机械通气≥4 d、使用镇静剂、使用激素、留置胃管与VAP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ICU≥5d、留置胃管和昏迷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VAP组APACHEⅡ评分(21.8±7.4)明显高于非VAP组(14.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P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例VAP患者中共分离出1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4株占63.4%,革兰阳性菌35株占21.3%,真菌25株占15.2%,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结论 住ICU≥5d、留置胃管和昏迷是发生VAP的危险因素,APACHEⅡ评分可作为预测VAP感染的指标,导致VAP的各种病原菌普遍耐药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APACHEⅡ评分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个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病例1 007例,均进行了APACHEⅡ评分,并对其发生医院感染进行了前瞻性调查。结果随着APACHEⅡ评分分值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ICU患者死亡率均有增加的趋势,且均呈线性关系。结论APACHEⅡ评分不但能客观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价医疗措施效果、估计疾病预后,还可作为预测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后患者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卒中患者Ab的感染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共656例患者入选,64例(9.76%)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首要部位是下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和上呼吸道。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侵入性操作、入住NICU时间、抗生素使用、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AB院内感染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入住NICU时间、年龄、吞咽功能障碍、NIHSS评分是AB院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后AB院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为入住NICU时间、年龄、吞咽功能障碍和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医院EICU患者627例为研究对象,探讨E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病原菌分布及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33例,感染率为5.26%;共检出6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0株占58.82%;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留置导尿管、气管插管、深静脉插管、机械通气时间≥2d、抗菌药物应用时间≥10d及住院时间≥14d均为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ICU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较多,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故应制定相应干预对策,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否仍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单元。方法调查2017年8月—2018年8月某院本部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其中MDR-AB感染患者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2岁作为匹配因素,采用1∶1个体匹配病例对照,并筛选同期非MDR-AB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再用logistic回归控制其他混杂因素,探讨ICU是否仍为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单元。同时调查同期ICU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情况并比较。结果共有227例确诊为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其中MDR-AB感染66例,非MDR-AB感染161例。采用1∶1个体匹配后,对照组患者感染前二联抗菌药物使用日数、导尿管留置日数和中心静脉置管日数均高于病例组(均P0.05);病例组患者感染前ICU入住率、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率和导尿管留置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和和留置导尿管是患者发生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检出的AB对头孢呋辛/舒巴坦的耐药率均90%,对多粘菌素B的敏感率均为100%。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ICU(86.96%)高于普通病房(7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90.77%)也高于普通病房(8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是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场所,留置导尿管患者为MDR-AB感染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2.
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了解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监护病房,心脏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方法对2001年5月~2002年5月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和感染率调查. 结果两年中心脏外科监护病房共发生医院感染27例,占22.5%;肺部感染14例,占11.7%;泌尿系感染9例,占7.5%;血液系统感染2例,占1.7%;皮肤切口感染2例,占1.7%;共检出病原菌23株. 结论加强心脏外科监护病房心脏手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对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204例BPH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源性感染,分为感染组37例和未感染组167例,无菌留取感染患者中段尿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合并症、是否进行术前导尿、前列腺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管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4例BPH患者发生尿源性感染37例,感染率为18.14%;中段尿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7.91%)、屎肠球菌(20.93%)和肺炎克雷伯菌(18.60%);合并糖尿病、术前导尿和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 d是BPH患者尿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临床需重点关注合并糖尿病、术前导尿和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 d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所致的院内感染进行确认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风险管理机制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应用,保护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健康。方法 针对2007年3月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7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手及环境进行细菌采样与培养,识别并评估院内感染风险,制订风险控制措施并验证其可行性。结果重症监护病房环境中存在PDR-AB定植,严格执行消毒程序,能够彻底清除环境中的PDR-AB。本次调查中该病房院内感染的风险管理关键点包括规章制度,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工和保洁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和院内感染的管理策略及技术等三方面。结论重症监护病房需进行严格的清洁与消毒,及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将风险管理机制应用于院内感染的全程防控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暴发或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导尿相关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18例接受导尿的患者中,并发尿路感染者79例,为试验组;未发生感染者139例,为对照组。记录年龄、性别、住院诊断、尿管留置时间、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卧床时间、是否膀胱冲洗等因素。结果Logistic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尿管留置时间≥7天(OR值5.59;95%CI 1.94~16.16)、卧床时间≥15天(OR值4.23;95%CI 1.85~9.67)、膀胱冲洗(OR值3.63;95%CI 1.83~7.23)与导尿并发尿路感染明显相关。结论尿管留置时间≥7天、卧床时间≥15天、膀胱冲洗是导尿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医院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住N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医院感染率、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分布等,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123例患者中有3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4.39%;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15.74%、6.74%、1.76%;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GCS(3~4分)(OR=24.016,P=0.001)、气管切开(OR=5.438,P=0.041)和使用呼吸机>7 d(OR=8.549,P=0.023)是N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NICU医院感染率较高,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医院综合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情况。方法对2017-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ICU目标性监测数据,包括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三管使用及其相关感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监测ICU患者4953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42%,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8.4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73.03%;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50‰、2.46‰和13.66‰;检出病原菌356株,前三位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医院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总器械使用率高,提示临床应严格留置导管指征,对VAP等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及时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黄可强 《现代保健》2014,(4):114-116
目的:调查分析ICU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为预防ICU发生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的391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气管切开治疗、气管插管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住ICU时间大于10 d等相应的操作,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91例患者的ICU院内感染率为25.8%。多因素分析ICU院内感染,表明泌尿道插管治疗、气管插管治疗、住ICU时间大于10 d及机械通气时间大于5 d是ICU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避免院内感染,在加强防范意识、增强无菌观念的基础上,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等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导尿相关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18例接受导尿的患者中,并发尿路感染者79例,为试验组;未发生感染者139例,为对照组。记录年龄、性别、住院诊断、尿管留置时间、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卧床时间、是否膀胱冲洗等因素。结果Logistic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尿管留置时间≥7天(OR值5.59;95%CI1.94~16.16)、卧床时间≥15天(OR值4.23;95%CI1.85~9.67)、膀胱冲洗(OR值3.63;95%CI1.83~7.23)与导尿并发尿路感染明显相关。结论尿管留置时间≥7天、卧床时间≥15天、膀胱冲洗是导尿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探究重症监护患者留置尿管更换时间、膀胱冲洗频率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侵入性操作所致尿路感染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4年1-12月入住某院重症监护病房需留置导尿患者465例患者,按年龄和性别因素随机分入留置尿管1周更换组和不更换(除非必要)组,进一步将纳入各组的患者随机分入不行膀胱冲洗组、膀胱冲洗1次/周组及膀胱冲洗2次/周组进行护理,比较各组尿路感染率.结果 留置导尿管1周更换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留置导尿管不更换组(P<0.05);膀胱冲洗1次/周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不行膀胱冲洗组及膀胱冲洗2次/周组(P<0.05);膀胱冲洗2次/周组尿路感染率与不行膀胱冲洗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亚组女性尿路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各亚组≥60岁患者尿路感染率明显高于<60岁患者.结论 在人文关怀策略的指导下,每周1次更换导尿管加1次/周膀胱冲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监护患者留置导尿管后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