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曲方丝弓技术(MEAW)联合直丝弓矫正器矫治前牙开[牙合]的效果。方法:应用MEAW联合直丝弓矫正器对7例严重前牙开病例进行矫治,并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经过14~24个月治疗后,7例患者前牙开[牙合]得到矫治,后牙为尖窝交替关系,侧貌明显改善。结论:直丝弓矫治器联合MEAW能有效地治疗严重前牙开[牙合],并能缩短矫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PAR指数评价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与MBT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骨性Ⅱ类错[牙合]拔牙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3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分别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15例(A组)、MBT滑动直丝弓矫治15例(B组),于治疗前、后对模型进行PAR指数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治疗前、后加权PAR总分值减少率(92.26±3.15)%,B组为(93.78±2.5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矫治疗程为(20.6±2.8)个月,B组为(22.3士3.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或MBT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均可使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PAR指数对直丝弓与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青少年轻中度错牙合畸形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48例轻中度错牙合畸形(无严重骨性畸形)的青少年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直丝弓组26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方丝弓组22例,按照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根据PAR指数的测量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石膏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评价其治疗效果,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直丝弓组后牙排列的各项PAR分值及PAR总分均低于方丝弓组(均P<0.05)。直丝弓组治疗时间为(17.8±1.3)个月,方丝弓组治疗时间为(22.5±2.1)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青少年轻中度错牙合畸形疗程短,矫治结果优于方丝弓矫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在骨性安氏Ⅲ类错袷矫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EAW技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袷11例,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对其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L6-X1减少2.85mm,16/MP增大8.51°,AB平面角减少4.42°,APDI值减少3.36°。结论:应用MEAW技术配合短Ⅲ类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可以竖直后牙,解除反(牙合)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多曲方丝弓技术联合以矫治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评价其对软硬组织的改变。方法:对21例11-15岁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安氏Ⅱ1错患者设计双期矫治,给予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和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调整咬合关系至正常后,给予保持。结果:治疗后正、侧面轮廓明显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Ⅰ类,头影测量下颌骨的变化显著,矢状关系改善。结论:对下颌后缩型Ⅱ类错[牙合],一期改良Twinblock治疗可纠正骨骼矢状关系不调,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二期采用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对牙位及咬合关系精细调整,矫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EAW技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11例,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对其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L6-X1减少2.85 mm,L6/MP增大8.51°,AB平面角减少4.42°,APDI值减少3.36°.结论应用MEAW技术配合短Ⅲ类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可以竖直后牙,解除反(牙合)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7.
安氏Ⅱ^1类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合畸形,口外弓推磨牙往远中装置,临床用于矫治远中磨牙关系,以达到中性。减少安氏Ⅱ^1类错合的拔牙率。本文对颌骨发育基本正常的替牙晚期、恒牙早期的轻、中度安氏Ⅱ类患者,采用口外弓配合直丝弓或方丝弓技术,联合矫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安氏II1类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合畸形,口外弓推磨牙往远中装置,临床用于矫治远中磨牙关系,以达到中性,减少安氏II1类错合的拔牙率。本文对颌骨发育基本正常的替牙晚期、恒牙早期的轻、中度安氏II类患者,采用口外弓配合直丝弓或方丝弓技术,联合矫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材料  相似文献   

9.
谢奇  梁斌  谢莉莉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1524-1525
目的:评价多曲方丝弓技术(MEAW)联合直丝弓矫正器矫治前牙开(耠)的效果.方法:应用MEAW联合直丝弓矫正器对7例严重前牙开(牙合)病例进行矫治,并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经过14~24个月治疗后,7例患者前牙开(牙合)得到矫治,后牙为尖窝交替关系,侧貌明显改善.结论:直丝弓矫治器联合MEAW能有效地治疗严重前牙开(牙合),并能缩短矫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曲方丝弓技术(MEAW)联合直丝弓矫正器矫治前牙开(耠)的效果.方法应用MEAW联合直丝弓矫正器对7例严重前牙开(牙合)病例进行矫治,并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经过14~24个月治疗后,7例患者前牙开(牙合)得到矫治,后牙为尖窝交替关系,侧貌明显改善.结论直丝弓矫治器联合MEAW能有效地治疗严重前牙开(牙合),并能缩短矫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通过多曲方丝弓技术(MEAW)和滑动机制直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前后牙颌面的变化,了解这两种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机制.方法:应用0.022英寸托槽系统治疗的骨性恒牙开<牙合>畸形病例共12例,分为拔磨牙+MEAW组(MEAW组)和拔双尖牙+滑动组(滑动组).结果:所有病例均有满意疗效.MEAW组通过直立和压低磨牙、伸高前牙解除开<牙合>;滑动组通过前牙倾斜、后牙前移而获得效果.结论:正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拔牙选择,是获得骨性开<牙合>治疗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矫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EAW技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11例,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对其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L6-X1减少2.85mm,L6/MP增大8.51°,AB平面角减少4.42°,APDI值减少3.36°。结论:应用MEAW技术配合短Ⅲ类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可以竖直后牙,解除反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对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牙合)患者实施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56例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牙合)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颌骨、上颌牙齿位置与角度、软组织等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NA角、SNB角、ANB角、GoGn-SN角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OP-SN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1-NA距、Apg-U1距、Ptm-U6距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 lip-E、L lip-E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Z角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安氏Ⅱ类上颌前突错(牙合)患者实施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更有助于上颌切牙内收,减小上下唇突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12~17岁,平均14.5岁.患者ANB角-0.5°~-3.5°,平均-2.65°,上下牙列基本无拥挤和间隙,均采用不拔牙矫治,下颌即使可功能性后退,也只能后退至对刃(牙合).上下牙列排齐整平后,下颌用0.43 mm× 0.64 mm的多曲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上颌用0.46 mm×0.64 mm的不锈钢方丝标准弓形,并且末端回弯以加强支抗.治疗前后均拍摄全景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治前后11项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矫治后,上下颌切牙代偿增加,L1-MP平均减少4.66°,下颌磨牙大幅度远中移动.ANB角少量增加,下颌平面角变化不大.结论 多曲方丝弓技术通过上下前牙的差异性移动可有效矫治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15.
金花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2756-2757
选取我院收治的41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A组21例,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正技术,拔出上颌第一前磨牙或者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治疗B组20例,采用口外弓支抗矫治技术,拔出牙齿位置同治疗A组。治疗前后对患者行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A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4.1±0.7个月,治疗B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9.2±1.2个月,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X线头影测量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口外弓支抗矫治技术,传动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周期短,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方丝弓矫治器对后牙反[牙合]进行矫治,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后牙反[牙合]病例23例,男8例,女15例,平均年龄17.2岁。拔除两个下胎第一双尖牙,使用方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患者表现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关系。结论:矫治后牙反[牙合]对改善患者下颌偏斜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PAR指数评价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与MBT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骨性Ⅱ类错拔牙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 3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分别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15例(A组)、MBT滑动直丝弓矫治15例(B组),于治疗前、后对模型进行PAR指数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治疗前、后加权PAR总分值减少率(92.26±3.15)%,B组为(93.78±2.5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矫治疗程为(20.6±2.8)个月,B组为(22.3±3.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或MBT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均可使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选取择期行安氏Ⅱ类牙齿畸形矫治术患者3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分析30例病例传动直丝弓矫治效果。30例患者成功矫治时间为11~18(16.03±2.12)个月,评估患者的牙齿对合状况,矫治术后,患者均具有良好的覆盖、覆颌和上下磨牙的良好对合关系,牙齿外观得以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高达100%;矫治后SNA角、L1-NB角、ANB角、U1-NA距、L1-NB距、U1C-PP距、L1C-MP距、覆盖、覆颌值均明显低于矫治前,矫治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SNB角、U1-L1角、MP-SN、U6-PP距、L6-MP距等测量值均明显高于矫治前,矫治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动直丝弓在安氏Ⅱ类牙齿畸形矫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明显改善正畸矫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915-1917
探讨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采用不同矫治器的效果。选取68例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n=34)和观察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n=34),观察两组患者的矫治效果。正畸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BO评分与对照组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PLI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GI、SBI、CAL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各牙周健康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要高(P0.05)。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疗效相似,但后者更有利维持患者牙周健康,因此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课题设计研发的颊侧多曲簧矫治器是一种新型的可全天戴用的矫治器,主要用于乳、替牙期AngMII类错[牙合]畸形,具有多曲簧柔和的弹力效应,在推上颌骨向前促进其发育的同时,可抑制下颌的过度向前发育。 目的:应用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柔和的生物力学特点,治疗早期Angle Ⅲ类错[牙合]的病例,分析部分硬组织测量值的前后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前后对比观察,于2006-01/2008—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正畸科完成。 对象:选择功能性或骨性下颌前突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1例:女15例,男16例;年龄5~13岁。矫治器:自行研发的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 方法:对31例早期Angle 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进行颌间交互支抗固位。矫治前后拍摄X射线头颅侧位定位片。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反映部分硬组织之间关系的角变化。 结果:矫治前后头影硬组织间关系的测量表明:上颌位置前移,上颌长度增加。下颌位置向下后方向生长。上下颌骨侧面突度趋于正常,骨性Ⅲ类面型得到改善。上前牙前移,下切牙长轴舌向倾斜。 结论: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柔和的弹力作用,在促进上颌向前生长发育的同时,又抑制了下颌的过度生长发育,并使下颁功能性的后退,从而解除反牙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