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针对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问题,采用现场监测分析等方法,对隧道围岩与一次衬砌,一次衬砌与二次衬砌之间的接触压力,格栅拱架的钢筋轴力等进行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拱顶下沉变形量较大,拱顶的力向下传递,造成接触压力最大之处在拱肩、拱脚,而拱顶处压力值偏小;在混凝土强度尚未完全形成时格栅拱架已经开始承受较大的荷载;在较破碎的围岩体中,一次衬砌承担大部分的压力,作为安全储备的二次衬砌也承担了部分压力.  相似文献   

2.
王秀丽 《金属矿山》2018,47(10):57-62
系统研究爆破冲击同时对新建隧道和既有隧道支护结构动力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某隧道接近既有隧道为例,建立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和新建隧道支护结构的影响三维模型,利用高能炸药材料模型及JWL状态方程来模拟爆破荷载作用下既有隧道的动力响应特性,结合LS-DYNA显式动力分析程序和多物质流固耦合算法较为准确地对新建隧道的爆破机理进行数值模拟,对爆破荷载作用下既有隧道二次衬砌与新建隧道初期支护的动力响应规律展开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新建隧道二衬和既有隧道初支在不同时刻的振速分布规律、位移变化云图。结果表明:不同围岩等级既有隧道二次衬砌的动力响应规律十分相似,爆破冲击波最先传到既有隧道二次衬砌上迎爆侧边墙上,既有隧道二次衬砌结构上质点沿X方向振速峰值最大,衰减较快。当距离掌子面一定距离后,新建隧道拱脚处振速峰值超过拱顶位置,不同位置振速大小依次是拱脚>拱顶>拱腰。初期支护上质点X、Y、Z 3个振动方向中沿Z方向即隧道中心线方向振动较大,衰减较快。炸药起爆后,新建隧道初期支护上不同位置在爆破冲击波的作用下,沿着掌子面往洞口方向依次发生振动,同一断面上,拱顶和拱脚位置振速较大,施工中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爆破冲击同时对新建隧道和既有隧道支护结构动力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某隧道接近既有隧道为例,建立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和新建隧道支护结构的影响三维模型,利用高能炸药材料模型及JWL状态方程来模拟爆破荷载作用下既有隧道的动力响应特性,结合LS-DYNA显式动力分析程序和多物质流固耦合算法较为准确地对新建隧道的爆破机理进行数值模拟,对爆破荷载作用下既有隧道二次衬砌与新建隧道初期支护的动力响应规律展开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新建隧道二衬和既有隧道初支在不同时刻的振速分布规律、位移变化云图。结果表明:不同围岩等级既有隧道二次衬砌的动力响应规律十分相似,爆破冲击波最先传到既有隧道二次衬砌上迎爆侧边墙上,既有隧道二次衬砌结构上质点沿X方向振速峰值最大,衰减较快。当距离掌子面一定距离后,新建隧道拱脚处振速峰值超过拱顶位置,不同位置振速大小依次是拱脚拱顶拱腰。初期支护上质点X、Y、Z 3个振动方向中沿Z方向即隧道中心线方向振动较大,衰减较快。炸药起爆后,新建隧道初期支护上不同位置在爆破冲击波的作用下,沿着掌子面往洞口方向依次发生振动,同一断面上,拱顶和拱脚位置振速较大,施工中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近接工程中横洞开挖施工势必会对新建隧道及既有隧道的衬砌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开展横洞施工影响研究对评价新建隧道及既有隧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依托某工程案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横洞开挖施工对新建隧道及既有隧道衬砌结构变形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净距条件下横洞开挖施工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横洞开挖施工会造成新建隧道衬砌结构不均匀沉降和侧壁外扩并引起既有隧道拱顶隆起和拱腰收敛,不同净距条件下横洞开挖施工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的拱顶沉降和拱腰收敛的主要影响范围在距横洞纵向中心35m内。  相似文献   

5.
铁山隧道病害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彭公路铁山隧道全长2099m,由于受煤层采空区、地下水及软弱围岩等因素的影响,致使K140+527~608段二次衬砌出现开裂、错台、掉块、水沟断裂、渗水,危及到行车安全,被迫关闭交通,进行病害整治.重点介绍了病害整治过程中的结构拆除控制爆破和采空区注浆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6.
由于巷道围岩力学性质不佳、初期支护所采用的衬砌截面较薄等因素,处于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巷道在二次支护之前经常会产生变形,既影响施工进度,又危及施工人员安全。基于上述问题将近地表条件下巷道初期支护衬砌结构简化为两铰拱,利用结构力学原理推导了拱脚为活动铰半圆拱拱圈弯矩及轴力计算公式。以新疆伊犁煤矿一号矿井回风井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对伊犁煤矿巷道开挖后的初期支护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衬砌厚度、围岩级别对衬砌半圆拱内力分布有很大影响:当衬砌厚度及围岩强度级别都减少时,半圆拱拱脚处弯矩及轴力呈同步下降的趋势|半圆拱弯矩最大值在衬砌拱脚厚度为拱顶厚度1~1.5倍之间波动最为剧烈,在衬砌拱脚厚度进一步增长后趋于平稳。当衬砌厚度不足、围岩强度水平较低时,围岩弹性抗力对半圆拱拱脚轴力影响更大,表明活动铰计算方法更适合此种力学环境下的内力计算。  相似文献   

7.
应用基于神经网络的随机有限元方法, 把截面抗压强度条件视为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 把截面受拉开裂条件视为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 进行某高速公路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可靠性分析, 得出了衬砌结构可靠度指标的分布规律和衬砌结构的概率破坏规律。按照抗压条件计算, 衬砌结构的最小可靠度指标位于拱墙的侧部, 而最大可靠度指标位于拱顶部位, 说明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压破坏容易发生在拱墙的侧部; 按照衬砌结构的抗裂条件计算, 衬砌结构的最小可靠度指标位于拱顶部位, 而最大可靠度指标位于拱墙的侧部, 说明隧道衬砌结构的受拉破坏容易从拱顶部位开始, 而拱墙侧部产生受拉开裂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中梁山隧道运营10余年,现隧道多处出现裂缝及渗漏水,为保证行车安全,对该隧道进行了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隧道在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空洞、围岩密实性及衬砌破损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应对病害严重地段尽快整治,确保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9.
仵社教  郑选荣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2):203-205,208
隧道衬砌裂缝不仅影响隧道工程的表观质量,而且严重时将影响结构安全。从地质因素、工程设计和施工工序等方面分析了衬砌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治衬砌开裂病害的原则、措施和施工方法。旨在对类似条件铁路隧道衬砌开裂病害整治提供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培琳 《西部探矿工程》2013,25(3):185-187,190
二次衬砌脱空是高速公路隧道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对隧道长期健康运营十分不利。从隧道力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建立了荷载-结构模式的高速公路隧道衬砌背后空洞病害模型。并根据检测结果,建立了某高速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安全性评价分析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隧道结构病害的存在,改变了衬砌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结构的受力状态,直接降低了隧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殿会坪隧道是常吉高速公路中的一座双向四车道连拱隧道,进口段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明显的偏压现象.左洞开挖过程中右洞出现初支环向开裂,边墙混凝土剥落,地表出现裂缝并有增大趋势,同时洞内周边收敛、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突然增大,变形速率加快.采取及时跟进二次衬砌和导管注浆加固洞内周边围岩的措施,右洞洞身变形和地表沉降得到控制.二衬应力测试结果反映,二衬内力小于设计强度,满足工程要求.图5,参8.  相似文献   

12.
结合西安南五台隧道(第五标段)的开挖、初期支护、现场量测及二次衬砌施工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新奥法在隧道设计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九江至景德镇高速公路雁列山隧道防排水系统采用初期锚喷砼和二次模注砼的复合衬砌形式。介绍了其设计、施工及质量缺陷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万德 《煤炭技术》2012,31(6):142-143
文章通过对公路隧道衬砌结构的火灾损害机理分析,用超声波法对隧道衬砌结构火灾损伤检测,对隧道衬砌在火灾中受火时间、衬砌的损伤层厚度及衬砌结损伤的力学性能及强度进行评价,针对隧道衬砌耐火性能提出隧道结构设计与施工的注意要点,为今后的隧道衬砌结构的防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外观质量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严重地影响隧道的耐久性。本文针对衬砌台车、混凝土施工工艺等方面易出现的混凝土表面缺陷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铁山坪隧道的工程实践证明该措施是可行的,这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介绍了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的原理 ,阐述了数据采集及图像处理过程中引起误差的因素 ,提出减少误差的若干方法。对检测结果验证表明 ,应用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效果良好 ,对衬砌厚度的检测误差一般可控制在 5cm以内 ;对衬砌背后空洞、松散区等回填情况的判释准确率可达 80 %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利用地质雷达进行公路隧道二衬质量检测的原理及方法,主要研究了二衬质量检测时地质雷达探测参数的设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了在进行隧道二衬质量检测时地质雷达参数的优化设置。在按照上述优化参数并考虑误差的情况下,地质雷达检测所得结论与工程实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从锚喷支护理论出发对深部破碎围岩巷道的修复技术进行研究,阐述了确定深部破碎围岩巷道修复的最佳时机。通过工程实例证明,锚喷支护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深部破碎围岩巷道的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矿山井筒井壁实测的现状和发展。采用振弦式混凝土应变计和钢筋计、有线远程传输、可存储数字采集仪,实施了井壁受力变形传感器埋设和监测,测试深度达到了垂深1 208 m。根据实测数据,对井壁混凝土应变分别进行了内缘与外缘、竖向与环向的对比,钢筋受力应变和混凝土应变之间的对比分析,并通过包神公式进行理论值和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对比研究说明了实测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结果表明,短掘短期单层井壁的内缘环向应力大于竖向和径向应力,符合包神井壁设计公式推导的理论基础,井壁实测期间全过程中出现最大观测值的时间是混凝土井壁砌筑后5~6个月,最大环向应变约为-1 093×10-6,总体平均内缘环向应变为-682×10-6。井壁混凝土环向应变的不均匀系数为2.15,钢筋受力的不均匀系数为1.36。实测结果表明,C60等级,900 mm厚的钢筋混凝土井壁是安全的,可为千米竖井井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