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受流域人类活动及工业化影响,鄱阳湖湿地已遭受重金属污染,黎蒿是湖区居民喜欢食用的一种生长于鄱阳湖湿地的野生植物。为了解鄱阳湖湿地土壤污染状况及黎蒿的食用安全,采集了鄱阳湖湿地不同河口区土壤及藜蒿样品,测定了土壤样品中Cu、Pb、Cd及黎蒿样品中Cd含量,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污染综合指数评价表明,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3.92,属于严重污染级;通过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发现,鄱阳湖区土壤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201.64,属于中等生态危害风险等级。经藜蒿与对应土壤样品中Cd含量比较发现,藜蒿对Cd具有较强富集能力,富集系数平均为1.65;转运系数(平均为2.74)结果显示Cd在藜蒿植株内易转运到地上部(茎叶),即居民采食部分。通过对照国家食品(茎叶类蔬菜)安全标准,发现藜蒿地上部Cd含量超过标准值11.70~25.70倍,故采食鄱阳湖河口地带藜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城市梯级湿地构建后,底泥重金属的时空分布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分析了西宁市火烧沟城市湿地构建8年后底泥中5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了2018年湿地底泥的污染风险等级,探讨了潜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时间上,2018年底泥中多数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相较2012年的监测结果有下降趋势,总体处于中度或轻度污染水平;空间上,上游湿地阶梯G与H中As、Cd与Pb浓度较高,而下游湿地阶梯A、B、C中Cr与Zn的浓度较高;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重金属元素Cd处于很高生态风险水平,且生态危害指数最高值处于湿地上游段。该研究可为高原城市湿地管理和风险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湿地土壤中Cu Zn Pb Cd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乐安河上游铜矿开采带来的鄱阳湖湖体东部重金属污染的问题,采用Tessier法对鄱阳湖湿地土壤中Cu、Zn、Pb、Cd的化学形态以及重金属形态与植物富集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土壤中Cu、Pb、Zn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水溶态和交换态等生物有效性态含量很少。Cd的水溶态、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态较其他元素高。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均显示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其生存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直接相关.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出Zn〉Cu〉Cd〉Pb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对富阳污染比较严重的一个小高炉周围农田的土壤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该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As、Cd、Cu、Pb和Zn这5种元素,尤其是Cu、Pb、Zn,分别可达1775.6、1140.1和621.3 mg/kg;在土壤重金属水平分布方向上,土壤受其污染的程度随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到300 m处已基本没有影响,在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方向上,其对土壤表层污染较为严重.并发现土壤微生物碳量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有显著的负相关;在大田中采取的一些农艺改良措施虽然降低了土壤中有效重金属含量并提高了产量,但未能使水稻谷粒内的重金属含量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5.
位于京郊的温榆河流域河岸带及河流受周边人类活动影响污染严重,为了解该流域的重金属污染和分布特征,采集了温榆河昌平段河流岸边溪水中表层沉积物及河岸带不同土壤层样品,测定了样品中Cu、Zn、Pb、Cr 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分析不同深度河岸带土壤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Zn、Pb含量显著高于河岸带土壤中的含量,而Cu含量显著低于河岸带土壤中的含量;与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相比,河岸带土壤与河流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累积,其中以Cr元素累积指数和超过背景值的样本概率最高。河岸带表层土壤(0~20 cm)与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规律性,在工厂废水、生活污水排污口及人类活动干扰频繁的取样点污染严重。河岸带土壤中Cu与Zn、Cr含量、沉积物中Zn与Cu、Pb含量以及河岸带土壤中Pb、Cr与沉积物中对应元素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关系,同时河岸带土壤中Pb、Cr含量分别与其在沉积物中含量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岸边带土壤与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存在着依存关系,加强岸边带的土壤污染治理将一定程度缓解河流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6.
广西会仙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广西会仙湿地土壤环境质量。[方法]]研究广西会仙湿地表层土壤中Cu、Zn、Pb、Ni、Cr、As和Hg 7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分布特征,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会仙湿地土壤Zn、Pb、Ni、Cr、Cu、Hg和As 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1.25±126.62)、(46.99±20.14)、(39.60±13.93)、(110.71±30.84)、(38.76±27.51)、(0.18±0.16)、(17.32±6.92)mg/kg,除As和Hg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广西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存在差异,含量高的地方相对集中于池塘和沟渠,其中河流湿地Hg含量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Zn与Ni、Cr、Cu、As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Pb仅与Cr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与其他重金属元素间均未表现出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河流湿地、林地、沼泽湿地属于中度污染,其他湿地类型为轻度污染。[结论]会仙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托竹荪与覆土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改善竹荪品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红托竹荪中菌柄+菌裙、菌托、菌盖、覆土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Cd、Pb、Hg、As、Cr)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对红托竹荪及其覆土土壤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分析红托竹荪中不同部位对这5种重金属的富集特性及各元素的相关性。【结果】红托竹荪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dCrAsPbHg,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5.38%~65.66%,相对应的覆土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CrPbAsCdHg。覆土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中仅Cd元素含量超标,其余4种元素均未超标。红托竹荪3个部位对元素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5,对元素As的富集系数均小于0.5,对元素Pb、Hg和Cr富集系数小于0.1。对红托竹荪中重金属元素进行的Pearson相关性统计显示,Pb与Cr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呈完全正相关关系,其他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明显,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对红托竹荪各重金属元素与覆土土壤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除元素Hg呈正相关之外,其余4种元素均为负相关关系。【结论】红托竹荪中以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红托竹荪的3个部位均受到Cd重度污染,Hg含量属于清洁水平,Pb和As尚属清洁。以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竹荪全部受到污染,且污染相当严重。红托竹荪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有明显差异,除Cd元素相对富集之外,其他的4种元素都相对贫化。由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Pb与Cr存在协同效应,其他重金属元素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及耕地土壤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重庆市7个典型水稻主产区的稻田土壤样品230个,分析测定土壤样品的pH及Cd、Hg、As、Pb、Cr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与地累积指数评价法进行污染程度分析,并与重庆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和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进行比对,分析评估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再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结果】研究区土壤中Pb、Cd、Cr、As、Hg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0.312、66.8、4.71、0.0827 mg/kg。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分析,研究区稻田土壤有19.57%的点位处于Cd元素轻污染状态,0.43%的点位处于Hg元素中污染状态,其余点位处于无污染状态。地累积指数分析发现,稻田土壤中Cd处于轻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元素属于无污染水平,但存在极少部分土壤的Hg元素地累积指数极高(4.03,属于强-极强污染等级)。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比对发现,Cd、Hg元素含量均超过了重庆土壤背景值...  相似文献   

9.
铜陵矿区周边莲藕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有色金属开采、冶炼会引起周围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元素污染,这些重金属元素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本研究以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铜陵市为对象,分析莲藕5种重金属元素(Cu、Zn、Pb、Cd、As)含量及其健康风险,以期为有色金属矿区农田土壤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莲藕种植地表层土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元素污染,其中Cd的污染最为严重;莲藕中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土壤与莲藕之间重金属元素的转运系数(TF)极低,莲藕中Cd、As、Pb含量仅与DTPA和NH4OAc提取态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单一元素的目标风险指数(THQ)及5种元素的总目标风险指数(TTHQ)计算结果均低于1,表明食用研究区内的莲藕不存在健康风险。对于铜陵有色矿区而言,莲藕种植可作为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利用率的一种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铜选冶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为场地污染评价及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场地土壤重金属(Cd、As、Hg、Cu、Cr、Ni、Pb)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Cu、Pb、Cd、As、Hg 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结果表明Cr元素属于重度污染,As元素属于轻度污染,其余Cu、Ni、Pb、Cd、Hg元素均为清洁状态。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研究区属于重度污染。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Hg元素为中度累积,Cd、As元素为偏中度累积,Cu元素为轻度累积,Pb、Cr、Ni元素为无累积。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单项指数Hg>Cd>As>Cu>Pb>Ni>Cr, Hg、Cd元素为很强生态风险,其余5种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整体上研究区生态风险属于强生态风险。研究区属于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结论】研究区土壤中Hg、Cd、...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安徽省某市农田土壤与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水平,在研究区内共布设1933个点位,采集土壤样品并在污染农田中采集43个农产品样品,对其与土壤进行一对一检测,分析研究Cr、Pb、Cd、As和Hg 5种重金属含量,对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农产品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Cr、Pb、Cd、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2.5、32.6、0.209、8.85、0.080 mg·kg-1,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05%、0、14.59%、0.67%和1.97%。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农田土壤污染情况,5种元素污染程度Cd > Hg > As > Pb > Cr,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来看,所有点位中清洁的占78.58%,综合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基本处于轻微生态危害水平。农产品中Cr、Pb、Cd和As 4种重金属元素都是在偏酸性的土壤上富集系数较大,而Hg在偏碱性土壤上富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马关矿区河流沿岸土壤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关矿区河流沿岸土壤土层剖面不同深度重金属铜、锌、砷元素测试和分析结果的表明,重金属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浓度随着距离的增加和土层加深含量减少,土壤对重金属具有吸附和过滤作用,河流沿岸土壤已经受到很大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色季拉山森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状况。【方法】在色季拉山阴坡和阳坡分别选取了3 700,3 900,4 300 m 3个海拔梯度,设置了6个采样点,分层(0~10,10~20,20~40,40~60和60~100 cm)采集土样,测定Cr、Cd、Hg、Ni、Se、As、Pb 7种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参照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重金属元素Cr、Se、As、Pb含量低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和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Cd和Hg含量都超过了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和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别是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2.2倍和2.92倍、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的2.75倍和9.5倍;Ni含量低于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但高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是其含量的1.03倍。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都大于50%,其中Hg表现为极度变异,其余6种均属于高度变异。(2)在同一土层Cr、As含量均表现为阳坡低于阴坡,Pb、Ni和Hg含量总体均表现为阳坡大于阴坡。在阳坡,As、Cd、Hg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Se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而在阴坡,Cr、Se和As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Pb和Hg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重金属元素As含量在阴坡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加,Hg含量在阳坡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在不同坡向、海拔及土层间无明显规律性。(3)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森林土壤0~20 cm土层,在阳坡,Hg为重度污染,Cd为中度污染,Ni为轻度污染,Cr、Se、As、Pb都是非污染状态;在阴坡,Cd和Hg为中度污染,其他5种重金属元素都是非污染状态。(4)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阳坡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明显高于阴坡,主要污染物均为Ni、Cd和Hg。(5)通过污染负荷指数法对色季拉山林0~20 cm土层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发现,阳坡森林土壤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阴坡土壤无重金属污染。【结论】在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中,Ni、Cd和Hg 3种重金属元素都达到了污染程度,其中Ni是轻度污染,Cd和Hg是中度以上污染;阳坡土壤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阴坡无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4.
潼关县废弃金矿周围土壤重金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吸收各种重金属的植物种类,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方法]以潼关县废弃金矿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种类、程度。[结果]不同距离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中As、Hg、Cd等3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最高限值;重金属Pb在土壤表层中的含量较高,而在深层土壤中含量较低;金属元素Zn和Cr的含量均在国家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允许范围内;在不同距离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中均检测到放射性元素Rb,其含量在78~88 mg/kg波动。[结论]在进行矿区的植物修复时,As、Hg、Cd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重金属元素,主要考虑土壤表层Pb的吸收,不需要重点考虑Zn、Cr。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海南岛东西部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的方法,在海南岛东、西部各取6个土壤剖面,共35个土壤样本,对砖红壤土壤剖面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砖红壤剖面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东、西部表层土壤各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母质的特征;除镍元素外,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在各层中的均值高于中国南方砖红壤平均值,有一部分重金属元素在淀积层积累;另外,人类活动对海南岛砖红壤剖面中的重金属元素可产生一定影响;海南东、西部表层土壤各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铅和铜,铬和镍,铬和锌之间显著相关,这些重金属来自同源的概率更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海南岛砖红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稀土尾矿库复合污染对周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尾矿库南侧湿地土壤以及西侧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以相对无污染的小白河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等3个地区为对照样地,通过测定土壤中砷(As)、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锌(Zn)元素的含量,以及全磷、水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同时测定碱性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等酶活性,评价土壤肥力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从而探讨稀土尾矿库复合污染对周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湿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As、Pb、Cr和Ni均在不同程度上超过国家背景值,As元素超过了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土壤养分水解氮含量在湿地土壤中随着与尾矿库距离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而在农田土壤中则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土壤总磷含量在尾矿库、黄河湿地土壤中含量差异不大,在农田土壤中总体呈下降趋势。速效钾含量在湿地土壤中普遍偏低,而在农田土壤中较高,且随着与尾矿库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湿地土壤中显著高于农田土壤,且在农田土壤中随着与尾矿库距离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农田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高于尾矿库、黄河湿地土壤,且农田土壤中酶活性随着与尾矿库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尾矿库湿地、农田土壤中蔗糖酶活性也是随着与尾矿库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土壤养分整体优劣程度表现为有机质全磷水解氮速效钾,且农田土壤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3类指标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整体而言,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高于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庙沟铁矿4个区域(排土场、尾矿库、采矿场和生活区)采集土壤样品50个,以Cd、Cu、Pb、Zn为目标元素,采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元素含量,借助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揭示该区域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区域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种元素富集程度为CdCuPbZn,且Cd、Pb、Zn 3种元素间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似性和伴生规律;庙沟铁矿4个区域的综合污染评价指数分别为采矿场1.67、排土场2.63、尾矿库1.81、生活区1.41;由于常年主导风向的影响,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在东北西南一线的呈带状分布,尾矿库区域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及污染程度均为下风向的东北方向最大,上风向的西南方向最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土壤Pb、Cr、Cu、Zn、Ni 5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包头市南郊四道沙河流域的麻池乡城梁村,选取有代表性的8个采样点,按照“梅花形”布点取样采取农田表层0~20 cm土样,测定土壤重金属Pb、Cr、Cu、Zn、Ni元素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还不到污染级,但除Cu含量基本接近河套地区土壤背景值外,其他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超过了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以Cr、Ni元素含量的平均值超过地区背景值最高,且具有明显高度富集的特征。各种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由强至弱依次为Ni(49.59)>Pb(41.18)>Cu(39.70)>Cr(23.24)>Zn(8.62),其中Ni的潜在污染风险指数最高,是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其次是Pb。【结论】人类活动导致包头南郊污灌区农田土壤中Pb、Cr、Cu、Zn、Ni 5种重金属元素明显积累,且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优势植物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采集的植物和对应土壤的监测分析,研究了包头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优势植物和土壤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以优势植物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香蒲(Typha oriental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物和土壤的野外采样分析,检测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湿地植物及相应土壤中As、Cd、Cr、Cu、Ni、Pb、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单因子分析及综合分析,同时分析了3种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植被区土壤均受到中度污染,其中As、Cd、Zn污染最为严重。该湿地优势植物富集特征显示:香蒲地上部和地下部对Ni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对土壤中Ni污染具有修复作用;香蒲和芦苇对重金属As、Cd、Zn的转运系数相对较高,耐性较好;三种优势植物对As、Cd、Zn等污染程度高的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对土壤中As、Cd、Zn污染没达到修复效果;不同植物体内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同,其作用结果会对植物重金属的富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川西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川西茶区29个县市茶园中的243份土壤样本的As、Cd、Cr、Cu、Hg、Pb等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川西茶区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以GB15618-1995和NY5020-2001进行评价,243个取样点茶园土壤中Cd有5个超标样点,超标率为2.1%,他5种元素均无超标点;从单因子污染指数可以看出,各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d>Cr>As>Hg>Cu>Pb,其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为Pi<1,各地的综合污染指数均为P综<0.7。据此可以认为,川西茶区茶园土壤未受这6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