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联合葛根素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70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甘草酸二铵及葛根素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甘草酸二铵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患者症状、腹部超声、Glasgow酒精性肝炎评分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腹部超声改善率及肝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 两组Glasgow酒精性肝炎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都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草酸二铵联合葛根素治疗可有效改善酒精性肝炎患者的病情,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复方甘草酸苷与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美能)与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并比较其差异。方法将91例CHB患者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组和甘草酸二铵组。观察和记录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定期检测肝功能、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DNA定量等项目,随访12个月。结果复方甘草酸苷组与甘草酸二铵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和80.8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AST复常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复方甘草酸苷组显效率为72.23%,甘草酸二铵组显效率为57.45%,两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与甘草酸二铵治疗CHB患者均有明显疗效,前者在AST复常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芪静脉滴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黄芪与甘草酸二胺(甘利欣)合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CLH)及中度(CMH)患各15例,并设轻度及中度患各10例单用甘利欣治疗作对照,另设健康正常组10例。结果:治疗组CD3^ 、CD4^ 和CD4^ /CD8^ 治后均较对照组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CLH型治后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转化率(LTR)增加,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性差异(P<0.05);CMH型与对照组相比无显变化。结论:黄芪能显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的细胞免疫功能,对轻度患的疗效优于中度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36例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以同期临床特点相近的36例接受单纯化疗的患者作为单纯化疗组,比较2种方法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及组间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毒副作用.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CD4+升高(P=0.00),CD8+无明显变化(P=0.93),CD4 +/CD8+升高(P<0.05),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升高(P<0.05);单纯化疗组CD4+明显降低(P<0.05),CD8+变化不明显,CD4 +/CD8+降低(P<0.05),NK细胞降低(P<0.05).与单纯化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80.1% vs.52.8%,P<0.05),体力下降、食欲降低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化疗副作用(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与单纯化疗相比,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更安全、有效,能提高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缓解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26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5例)和对照组(133例),治疗组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周,3周后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5片,每日3次;对照纽用甘草酸二铵注射剂15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周,3周后改为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100mg,每日3次。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变化、电解质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ALT、AST及TBIL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CD28、CD152水平变化,为慢性丙肝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用荧光抗体CD4-PECY5、CD8-PE标记过的患者CD4+淋巴细胞和CD8+淋巴细胞表面CD28、CD152表达水平,分析其治疗前后变化水平.结果 观察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CD4+ CD28、CD8+ CD2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D4+ CD28、CD8+CD28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 CD28、CD8+ CD28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CD4+ CD1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CD8+ CD152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D4+ CD152明显降低(P<0.05),CD8+ CD152+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 CD152+、CD8+ CD152与对照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HCV-RNA阳性率为82.5% (33/40),治疗后为17.5% (7/40),治疗后HCV-RNA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外周血T细胞CD28、CD152水平变化能反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复制情况及免疫系统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和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AIH患者(AIH组)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添加不同浓度异甘草酸镁处理24 h,流式细胞仪测定HLA-DR+和CD80+细胞百分比。将经CD14单克隆磁珠抗体分选提纯后的PBMCs与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共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算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加以验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H组(未加药)PBMCs的HLA-DR+和CD80+细胞百分比、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照组中,与空白组比较,异甘草酸镁组PBMCs的HLA-DR+和CD80+细胞百分比、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IH组,与空白组比较,异甘草酸镁组(1、10 mg/mL)PBMCs的HLA-DR+和CD80+细胞百分比、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能够提高AIH患者减弱的单核细胞抗原递呈功能和吞噬能力,提示异甘草酸镁具有调节AIH患者单核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将107例患者用计算机随机分为3组,A组34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针皮损内注射,B组36例采用复发甘草酸苷片口服,C组37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针皮损内注射联合复发甘草酸苷片口服.各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3组治疗前后自身配对比较,CD4+、CD4+/CD8+比值升高(均P<0.05),CD8+降低(均P<0.05).治疗后C组与A、B组比较,CD4+升高(均P<0.05),CD8+降低(均P<0.05).C组有效率91.9%,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说明卡介菌多糖核酸针皮损内注射联合复发甘草酸苷片可提高白癜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甘草酸二铵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美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52-52,54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2周;同时给予苦参碱注射液15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8周。对照组仅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结束时,在改善肝功能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甘草酸二铵联合苦参碱抗肝纤维化优于单用甘草酸二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尿路感染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服用补肾清热利湿方和左旋氧氟沙星片,治疗4周,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尿液SIg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值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患者外周血中CD3、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尿中SIgA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细胞升高,CD8细胞降低,CD4/CD8比值升高,尿中SIgA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尿路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维A胶囊与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治疗;对照组仅单用阿维A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SL(P〈0.05)。结论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安全、有效,并可减少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咪唑斯汀缓释片口服10 mg,每日1次。对照组予以依匹斯汀,每晚口服l片,每片10 mg,睡前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日,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风团消失时间、疗程后1个月复发频次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咪唑斯汀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可以从抗组胺和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方面协同发挥治疗作用,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湿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方法120例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持续应用4周后,对两组的总体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IgE水平及外周血EOS计数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VS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5,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增加,IgE水平和EOS计数明显减少,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湿疹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扁平苔藓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扁平苔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阿维A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治疗8周后判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56.67%,痊愈率分别为53.33%,23.33%,2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维A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扁平苔藓近期疗效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医院从2013年1~6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实验组采用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单用地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临床疗效、治疗后复发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8+淋巴细胞两组均出现显著减低(P<0.05),CD4+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两组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CD4+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淋巴细胞实验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P<0.05)。随访6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55.7%和72.9%,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且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6.
吕红 《河北医学》2005,11(5):439-440
目的:观察甘利欣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甘利欣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护肝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肝功能:ALT、AST及血脂(TG、TC)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肝功能改善、血脂水平降低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甘利欣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明显改善肝功能和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并追踪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患者转归,评价好转组与未恢复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差异。结果: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分别为(5.14±1.03)%、(9.86±1.72)%、(7.93±1.67)%及(7.06±1.61)%,慢加急肝衰竭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Treg百分率明显高于慢加急肝衰竭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reg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百分率与患者血清HBVDNA呈正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好转组与未恢复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病可能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过低有关,Treg细胞表达水平不能预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美能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时及时控制肝炎的症状,避免发展成为重型肝炎。方法:对118例(其中,男78例,女40例,年龄15~65岁)符合慢性轻、中、重度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在一般肝炎症状基础上出现明显的症状及肝功能变化。治疗组患者应用美能注射液40~6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在症状出现时除了不使用美能外,其他治疗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出现重肝表现时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白蛋白等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病程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对其减轻病情、防止进展成重型肝炎、缩短病程、促进机体清除病毒等诸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安全可靠,应用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8例)接受单纯TACE术,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质量、症状改善、T细胞亚群变化、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实体瘤缩小有效率分别为42.5%和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稳定率(82.5%)高于对照组(50.0%)(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率(57.5%)明显高于对照组(28.6%)(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升高(P<0.05),对照组CD8+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3+、CD4+、CD4+/CD8+升高,CD8+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2.5%和53.6%,其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72.5%、62.5%和46.4%、3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67.5%)、血小板减少发生率(65.0%)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55.0%)明显低于对照组(92.9%、89.3%、82.1%)(P<0.05),而在血红蛋白下降、肝肾功能损害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增强中晚期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TACE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减轻TACE术后不良反应,提高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