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7~22岁学生视力现状及其可能影响因素,为近视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15 959名7~22岁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上海市7~22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0.2%,女生高于男生,市区学生高于郊区学生,小学、初中、高中依次递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着睡眠时间、体育活动时间的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随着课业负担和近距离用眼时间的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天睡眠时间达到8 h(OR=0.796),每周有3节体育课(OR=1.219)是学生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每天做作业时间超过1 h(OR=1.483)是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较高。应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体育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2.
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族初中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近视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初中生2 462名,进行视力检查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2462名学生中,近视学生1 367名,总近视率为55.50%.维吾尔族初中生患病率为45.75%,汉族学生为70.78%,维吾尔族学生近视率低于汉族和其他民族学生(x2=138.04,P<0.01);汉族男生近视率为65.91%,女生为7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389,P<0.01).影响近视的因素分别为读写距离、是否喜欢眺望、每天看电视时间、每天玩计算机时间、一次性连续读写习惯时间、每天户外时间、不良用眼行为、做眼保健操、每周吃抓饭次数、喜欢吃的主食、每天睡眠时间(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民族(OR=1.334)、读写距离(OR=2.441)、不良用眼行为(OR=1.657)、做眼保健操(OR=1.221)、一次性连续读写时间(OR=1.164)、每天玩计算机时间(OR=1.158)、是否喜欢眺望(OR=1.657)、每周吃抓饭次数(OR=0.702)、每天户外时间(OR=1.17)是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乌鲁木齐市维、汉族初中生发生近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用眼习惯、生活方式、膳食结构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分析2014年云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近视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7个州(市)9~18岁中小学生,用对数视力表和屈光串镜结合法筛查其视力;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云南省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8.51%,标化率为47.3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有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民族、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年龄、每周食用鸡蛋的次数、每天食用牛奶的次数、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和性别(P值均<0.05).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每天做作业时间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风险也随之升高;随着每天睡眠时间的增加、每天食用牛奶、每周食用鸡蛋3次及以上和每天花一定时间看电视,中小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风险也随之降低.女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风险高于男生,少数民族是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 云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进一步加强开展预防视力不良的宣传教育,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实现降低视力不良发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探讨环境因素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关系,为预防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长沙市某县7所中小学校一~九年级共3 5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27.3%.单因素x2检验结果显示: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不足1尺(33.3 cm)、脸趴在手臂上读书写字、在行驶的车上看书、在昏暗光线下看书、持续用眼30 min后不休息、持续用眼30 min后远眺休息、持续用眼30 min后户外活动以及每天睡眠时间大于10 h、平均每周上体育课的天数、1周内累计运动次数及平均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天按时就餐等不同情况下,学生视力不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不足1尺(OR=2.331)、在行驶的车上看书(OR=1.959)、持续用眼30 min不休息(OR=1.318)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持续用眼30 min后户外活动(OR=0.618)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预防视力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分析河南省9~18岁中小学生高血压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小学生高血压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34 840名河南省9~18岁中小学生,分别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11.5%,男生为13.1%,女生为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04,P<0.01);小学生为13.0%,初中生为12.1%,高中生为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6,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体质量指数(BMI)(OR=1.97)、天天吃鸡蛋(OR=1.11)、每周上体育课次数多(OR=1.16)、每天上课间操次数多(OR=1.08)和玩电子产品时间较长(OR=1.09)与高血压呈正相关,睡眠时间长(OR=0.83)和认真做课间操(OR=0.91)与中小学生高血压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高血压检出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控学生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河南省34 886名9~18岁中小学生参加全国体质健康调研的数据,对其视力状况与生活方式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省9~18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2.5%,高中>初中>小学,女生>男生,城市>乡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每周吃早餐≤ 2次(OR=0.850,95%CI:0.776~0.931)、每周吃鸡蛋3~5次(OR=0.883,95%CI:0.813~0.960)、偶尔或从不喝牛奶(OR=0.864,95%CI:0.812~0.920)、每天体育锻炼时间≥ 2 h(OR=0.830,95%CI:0.722~0.955)、每天看电视的时间≥ 2 h(OR=0.738,95%CI:0.681~0.799)为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每天睡眠<7 h(OR=1.100,95%CI:1.009~1.199)、每周体育课≤ 1次(OR=1.091,95%CI:1.017~1.172)、不愿意参加长跑(OR=1.100,95%CI:1.024~1.183)、每天做家庭作业时间≥ 2 h(OR=1.375,95%CI:1.287~1.469)、每天玩电子产品的时间≥ 2 h(OR=1.155,95%CI:1.072~1.244)为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河南省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依然严峻,视力不良与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学生视力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北京市丰台区9~22岁学生视力不良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纳入中小学生共计1 450人,开展2018年学生视力检测及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丰台区1 450名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人数为1 056人,检出率为72.8%,男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7,P0.01)。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最低(53.8%),高中生最高(87.7%)。单因素分析显示,做作业时间、家长限制电视和电脑使用时间、读写姿势及老师提醒读写姿势、日常用眼习惯(天黑后、走路及乘车看书看屏幕习惯,看电视、电脑时眼离屏幕距离,近距离用眼休息频率)、每天看电脑及移动电子设备时间、睡眠时间、父母近视情况对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学段、做作业时间、家长是否限制看电视或玩电脑/电子游戏的时间、每天看电脑时间、每天使用电子移动设备时间、每天睡眠时间、父母近视情况均是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学生在家近距离用眼时间、睡眠时间及家长是否限制看电视电脑等电子屏幕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家长要对学生在家用眼情况加强监管,学生自身要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以减少室内用眼过度情况。  相似文献   

8.
了解河南省13~18岁中学生身体素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河南省21785名13~18岁中学生参加全国体质健康调研的数据,对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和体育锻炼问卷进行分析,素质指标合格率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进行评价.结果 2014年河南省中学生体测成绩合格率男生为85.6%,女生为8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每天睡眠时间<7 h(OR=1.14)比≥7 h的体测合格率更高,上体育课感觉出汗且累(OR=0.76)、大汗且很累(OR=0.72)相比于不出汗且轻松的体测合格率更低;女生每天课间操次数2~3次(OR=1.18)相比于≥4次的体测合格率更高,每天睡眠时间<7 h(OR=0.88)相比于≥7 h、经常缺席或偶尔参加课间操(OR=0.77)相比于参加且认真的体测成绩合格率均更低;男、女生正常体重、居住城市、体育课设置充足、不挤占体育课、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喜欢体育锻炼并愿意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或者长跑活动与学生体测成绩合格率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河南省中学男女生体测成绩合格率较高,身体素质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在确保学生营养、体育课程设置及体育锻炼时间的基础上,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结构式调查问卷和计算机验光视力检测,对石家庄市179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6.77%,其中男生为42.63%,女生为51.21%,小学生为33.15%,中学生为56.36%,城市学生为53.76%,农村学生为39.2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1h(OR=1.276),每天学习时间超过8h(OR=1.539),经常躺着看书、看电视(OR=1.311),持续阅读时间超过1h(OR=1.102),家族史(OR=1.364)等因素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正确的读写姿势(OR=0.774),定期检查视力(OR=0.647),每天睡眠超过8h(OR=0.752),每天体育锻炼超过1h(OR=0.693),学习久了能主动休息(OR=0.875)等因素是学生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应针对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学生视力不良。  相似文献   

10.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近视主要影响因素,为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重庆市主城区中学(完中)和小学各6所共11 878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近视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对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其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近视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53.4%,其中近视占视力不良的96.5%.视力不良率女生(56.4%)高于男生(50.6%)(x2=107.000,P<0.01);城市学生(54.1%)高于乡镇学生(52.5%)(x2=107.000,P<0.01);中学生(71.9%)高于小学生(40.1%)(x2=112.000,P<0.01).在视力不良构成中,轻度视力不良占19.5%,中度占31.1%,重度占49.4%.多因素分析显示,学习时眼距书本不足1尺、父母近视、家长未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子产品时间、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是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较严重并具不同特征.学生近视与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需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