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音乐治疗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8例2~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分为两组,对照组儿童接受以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学为主的常规教育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教育康复基础上给予音乐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儿童ABC各单项评分及总分、CARS评分均较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音乐治疗能显著提高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探索经颅重复磁刺激疗法(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结合结构化教育(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TEACCH)的综合干预方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疗效,为治疗方案的选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对照试验,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病区选取20例3~6岁ASD儿童为综合康复组(rTMS+mNGF +TEACCH).从深圳市罗湖区雅博儿童康复服务中心招募与综合康复组性别、年龄匹配的ASD儿童20例为对照组(TEACCH).各组儿童的康复周期均持续6个月.2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进行ASD儿童行为检查表(autism behaviorcheeklist,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W)评估.结果 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2组的ABC量表在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5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及CARS量表评分均下降(P值均<0.05).干预后综合康复组的ABC量表在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5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及CAR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ASD儿童经过持续6个月的医教结合康复或TEACCH课程,临床表现均有改善;rTMS+mNGF+TEACCH的综合干预方案康复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与综合教育康复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疗效。方法 116例2~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综合教育康复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教育康复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头针1次/d,每周休息2d。于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ocial Adaptive Capacity Scale,SM)、儿童心理发育诊断量表(0~6岁)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儿CARS评分、ABC评分均较前下降,SM评分、发育商(DQ)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治疗与综合教育康复能显著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孤独症症状,有效提高患儿的发育商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父母性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特点及其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的关系,为预防由于父母性格问题导致的孤独症儿童养育环境不良因素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成人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7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和79例正常儿童的父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ASD组儿童父亲掩饰程度、母亲内外向、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得分均低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2.95,-2.33,-2.50,-3.15,-3.41,-3.15,-3.92,-3.42,P值均<0.05);病例组儿童家庭矛盾性、父亲神经质和母亲神经质得分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2.50,2.29,2.23,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控制性、父亲掩饰程度、母亲内外向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性格偏离,家庭环境不良,且与患儿发病有关.应重视父母的心理健康及家庭环境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与健康儿童感觉领域的差异,明确ASD感觉异常特征及与多种核心症状之间的关联,为开展早期识别和特异性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在黑龙江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ASD儿童265名作为病例组,哈尔滨市普通幼儿园和学校的223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简易感觉量表(SSP)评估两组儿童感觉水平,同时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等评估孤独症患儿的社交障碍等核心症状的严重程度,分析ASD组SSP与各临床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SSP得分比较发现,ASD组所有感觉维度得分中位数(触觉=33;味/嗅觉=18;运动敏感=13;低反应/感觉寻求=28;听觉过滤=19;力量低下=22;视/听觉=20)均低于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2.73,-4.36,-3.17,-5.09,-11.00,-10.45,-3.43,P值均 < 0.05)。ASD组儿童多感觉总分异常率为55.1%,对照组为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5,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D组SSP得分与SRS全部维度、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量表的非语言交流和社会功能、孤独症继续观察量表(ADOS)交流和社会互动以及ABC和孤独症行为量表(CARS)量表总分之间均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ASD儿童多感觉存在异常,其中听觉过滤维度的异常最为显著,且感觉异常水平与孤独症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存在关联。在未来的临床诊疗和研究中,应增强对ASD儿童感觉症状的识别能力,以实现对ASD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anti-MBP auto-antibody)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关系,为A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哈尔滨市孤独症康复定点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ASD儿童40例作为病例组,1:1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OPN,IL-17A,anti-MBP auto-antibody水平,并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与ASD儿童严重程度及智力水平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ASD组血清OPN,IL-17A水平[(296.89±162.95),0.93]pg/mL均高于对照组[(217.98±113.39),0.62]pg/mL(P值均<0.05).ASD组血清OPN,IL-17A,anti-MBP auto-antibody水平与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PPVT)得分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D组血清anti-MBP auto-antibody与OPN,IL-17A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0.34,P值均<0.05).结论 ASD儿童存在明显的神经免疫异常,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是否存在明显的触觉异常以及触觉异常与孤独症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孤独症触觉异常的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在黑龙江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265例3.02~10.66岁ASD儿童作为病例组,并依据性别年龄匹配原则,在哈尔滨市幼儿园和小学招募223名3.15~10.99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简化版感觉特征问卷(SSP)评估儿童的触觉行为,同时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等评估ASD儿童的临床表现,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触觉行为与孤独症症状之间的关联。  结果  ASD组儿童SSP触觉得分[33(33, 35)分]低于对照组[34(31, 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P<0.05);ASD组触觉异常等级(可能异常、明显异常)比例(19.6%)高于对照组(11.7%)(χ2=5.72,P<0.05)。两组男童SSP触觉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P<0.05)。ASD组SSP触觉得分与SRS社交认知、社交沟通和量表总分,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孤独症行为量表(CARS)、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临床量表非语言沟通水平得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28,-0.28,-0.35,-0.17,-0.27,P值均<0.05)。  结论  孤独症儿童较健康儿童存在更为明显的触觉异常表现,且在男童中更为显著。触觉异常与孤独症社交障碍等临床表现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重复刻板行为检查量表(RBS-R)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的特点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发育水平和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12月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的ASD儿童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RBS-R量表分析ASD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特点,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评估ASD儿童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估ASD儿童的发育水平。结果 ASD儿童的RBS-R量表得分与CARS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324,P<0.05),RBS-R量表得分与ABC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538,P<0.01),且与ABC量表相关性更高;ASD儿童的RBS-R量表得分与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估中应人能的发育商呈负相关(r=-0.400,P<0.01);ASD儿童的RBS-R量表得分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但>3岁组ASD儿童的仪式性行为得分显著高于≤3岁组(Z=-1.995,P<0.05)。结论 RBS-R量表对ASD儿童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ASD儿童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BTR策略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ASD患儿30例,采取BTR策略进行6个月的治疗。对患儿的语言能力、行为情绪控制能力、自我意识、目光交流状态进行观察,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定ASD患儿行为特征,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价儿童ASD严重程度,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量表-3(PEP-3)评估其沟通能力。结果治疗后ASD儿童语言能力、行为情绪控制能力提升,问题行为发生减少;自我意识、目光交流状态均有提升。ASD儿童ABC量表各个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CARS量表各个维度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EP-3量表对应的月龄提升,各因子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BTR策略在ASD儿童中治疗有效,能改善患儿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儿童期孤独症评估量表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验儿童期孤独症评估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临床应用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41 例符合DSM Ⅳ诊断标准的孤独症患儿及34 例对照组儿童采用CARS量表进行评估,并分别对两组评估的总分与15个分项得分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 计算CARS量表的特异性、敏感性、一致率、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并判断CARS量表的最佳诊断界值分;比较CARS评估结果与DSM Ⅳ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的一致性。 【结果】 孤独症组与对照组CARS量表评估总分及15 个分项得分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CARS量表取30为诊断界线分时灵敏性、特异性、一致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且与年龄无关;CARS量表评估结果与DSM-Ⅳ诊断标准完全一致。 【结论】 CARS量表取30为诊断界值分时,具有高度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可作为临床诊断儿童孤独症的重要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1岁以内孤独症警示指标阳性患儿进行随访3年,了解孤独症警示指标阳性患儿的结局及预后。方法 在高危儿门诊采用2010年卫生部颁布《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中婴儿期孤独症警示指标对阳性患儿进行跟踪检查、家庭干预指导、定期评估及3年随访;并将3岁时确诊孤独症的儿童(实验组)与随机抽取的儿童孤独症门诊就诊的相同年龄段的儿童(对照组)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估,将各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警示指标阳性患儿35人中3年后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30人,5例其他,包括智力发育迟缓2例、先天性色素失禁症1例、结节性硬化1例,先天性盲童1例,所有患儿均进行早期干预;两组ASD儿童CARS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证实对照组严重程度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esell发育量表检测两组5个能区数值均低于正常,但对照组的儿童各能区平均水平均低于实验组,且各能区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利用婴儿孤独症早期阳性警示指标进行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具有可行性,有利于减轻孤独症的严重程度和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各项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RT)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干预效果,为ASD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诊断为ASD的2~5岁儿童4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PRT组,每组各23例。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均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估。结果 常规组治疗3个月后ABC总分、交往能区、躯体运动能区、生活自理能区分数均降低(t=5.505、3.102、3.425、4.058,P<0.05)。PRT组治疗3个月后ABC总分、感觉能区、交往能区、躯体运动能区、语言能区、生活自理能区及CARS总分均降低(t=6.087、2.861、4.618、5.509、5.621、6.578、7.398,P<0.05)。PRT组ABC总分、交往能区、躯体运动能区、语言能区、生活自理能区及CARS总分分数差值显著高于常规组(t=8.965、5.488、3.761、5.508、2.612、5.618,P<0.05)。结论 PRT治疗可有效改善ASD儿童的社交、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儿童孤独症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春霞  李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91-2693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患儿临床特征性行为表现,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及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在孤独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符合DSM-Ⅳ孤独症诊断标准的29例孤独症患儿进一步进行ABC量表及CARS量表评估,分析该组患儿的行为特征和ABC量表及CARS量表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有关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障碍的项目出现频率最高。ABC量表及CARS量表测定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均为93.10%,且阴性病人不重叠。结论:社会交往“质”的缺损和言语交流“质”的缺损是儿童孤独症突出表现,交会性注意障碍和想象性游戏障碍相结合可能显示孤独症或广泛性发展障碍(PDD)的高危性,ABC量表及CARS量表是很好的诊断工具,配合使用,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父母压力和情绪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SI)、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孤独症患儿父母进行评定;采用PSI、SDS和SAS量表对正常儿童父母进行评定。 【结果】 1)孤独症患儿父母PSI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0.000);2)患儿父、母亲SDS和SAS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 0.000)。患儿母亲SDS和SAS分均高于患儿父亲得分(P=0.000),患儿母亲抑郁发生率高于父亲(P=0.000);3)患儿父母的压力与患儿症状严重度正相关(P<0.01);4)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孤独症患儿ABC量表分、孤独症患儿母亲的焦虑以及患儿年龄影响孤独症儿童父母压力,解释了总变异的54.9%。 【结论】 孤独症患儿父母承受着较高的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孤独症患儿母亲比患儿父亲及正常儿童父母更易发生抑郁,患儿行为问题是父母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了解孤独症患儿血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水平及其与行为表现的关联性,为孤独症的病因研究提供证据.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及黑龙江省残疾人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ASD患儿40名作为病例组,哈尔滨幼儿园41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FGF2水平.采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PPVT)等量表评估孤独症患儿的严重程度及智力水平.结果 ASD患儿血液中FGF2水平(4.95 pg/mL)与正常儿童(8.51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4岁年龄组中,ASD患儿(1.99 pg/mL)与对照儿童(6.82 pg/mL)的FGF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ASD患儿的FGF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智商水平的ASD患儿体内FGF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的FGF2水平可能存在异常,且与孤独症的严重程度及智力水平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重要区域脑白质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特点。方法 对37例男性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和16例正常发育男童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扫描,比较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的差异,并分析孤独症组感兴趣区FA值与儿童智能发展水平及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孤独症谱系障碍组的感兴趣脑区FA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孤独症谱系障碍组的左侧额叶FA值与智能发展水平有相关性(P<0.05)。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The Childhood Autism Raling Scale,CARS)分级重度组比轻-中度组左侧额叶FA值更低(P<0.05)。结论 左侧额叶白质损伤可能参与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例生理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系统评价听觉统合训练(AIT)在孤独症儿童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 host、EM base、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万方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KNI数据库中,关于听觉统合训练在儿童孤独症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1995年1月一2015年10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RCT.其中有6个研究表明,听觉统合训练可以降低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BC)的分值(WMD=-7.08,95%CI=-12.04~-2.13,P=0.002);有3个研究表明,听觉统合训练可以降低孤独症儿童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的分值(WMD=-6.75,95%CI =-8.96~-4.55,P=0.96);有3个研究表明,听觉统合训练可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智商(IQ)(MD=7.72,95%CI=3.90~ 11.55,P=0.62);经敏感性分析,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ABC分值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 听觉统合训练能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智商,在对儿童孤独症干预上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孤独谱系障碍(ASD)患儿消化道症状的检出率及消化道症状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为ASD的干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第5版的诊断标准,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儿童康复中心就诊的ASD患儿112例,选取正常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童孤独谱系障碍评定量表(CARS)、孤独谱系障碍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对ASD患儿进行症状评估,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对ASD患儿进行发育评估,采用问卷调查儿童的消化道症状与行为表现。结果 ASD组消化道症状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3% vs.24.0%,χ2=33.012,P<0.001)。将ASD患儿分为有消化道症状组(62例)和无消化道症状组(50例),两组间GDS、CARS和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消化道症状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伤人/自伤)、重复刻板行为问题以及总评分明显高于无消化道症状组(t=4.868、4.101、4.812、5.968,P<0.001)。结论 ASD患儿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有消化道症状比无消化道症状的ASD患儿具有更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提示临床干预消化道症状可能对ASD患儿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