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首次131I清甲治疗半年后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阴性但甲状腺床仍有少量残留的患者是否需要再次131I治疗。方法: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后行131I治疗且TGAb正常者72例,按首次131I治疗后有无甲状腺床残留分为残留组27例,对照组45例,分别随访动态监测Tg、TGAb及131I显像。结果:残留组与对照组随访前后Tg均无显著变化;残留组(t=0.970,P〉0.05),对照组(t=0.800,P〉0.05)。首次随访残留组与对照组Tg无显著差别(t=0.43,P〉0.05),随访末残留组与对照组Tg仍无明显差异(t=0.846,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后行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首次随访Tg〈2μg/L但甲状腺床有少量残留时,无需再次碘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测定和131I全身扫描(131I-whole body scan,131I-WBS)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64例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的DTC患者,用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后,测定血清Tg和进行131I-WBS.结果 64例DTC患者中,33例血清Tg<2 ng/mL(6例131I-WBS阳性),10例2 ng/mL<Tg<10 ng/mL(4例131I-WBS阳性),21例血清Tg≥10 ng/mL (19例131I-WBS阳性).血清Tg和131I-WBS联合检测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1.8%,准确度为90.6%.结论 血清Tg联合131I-WBS在行甲状腺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并131I去除残留腺体治疗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诊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接受131I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手术+放射性131I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优甲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清甲"成功率为71.3%,甲状腺全切者首次"清甲"成功率显著高于次全切者(P〈0.01)。术后131I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总有效率为95.3%,肺转移患者为82.6%,骨转移患者为64.3%。服用131I后1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31/80),其中甲状腺全切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次全切者(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复发转移发生率与患者存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131I治疗DTC可在术后有效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及残留的微小癌,同时可对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肺转移灶进行治疗,可降低复发及转移率,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诊断剂量131I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放疗中是否存在顿抑现象.方法 随机将甲状腺切除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放疗前(14.8±0.2)MBq 123I诊断性全身核素扫描;B组放疗前(74.0±0.3)MBq 131I诊断性全身核素扫描.诊断扫描后24h应用3.7GBq 131I放疗.6~8个月后再次核素扫描判断残留组织一次完全去除率并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甲状腺球蛋白.结果两组患者无论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治疗时间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残留组织一次完全去除率A组13例(86.7%),B组14例(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达到正常低限A组12例(80%),B组11例(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1I作为诊断性核素并不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残留组织术后放疗一次完全去除率,不存在顿抑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回顾性的评价了2002-2010年在我科进行131I治疗的12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随访结果,对血清TSH刺激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及131I全身扫描(WBS)两项重要的随访工具的可靠性作出评价。方法将血清TSH刺激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及131I全身扫描(WBS)两项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血清TSH刺激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与131I全身扫描(WBS)对DTC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一致性的检验结果:kappa值为0.587,SE=0.076,P<0.0001。检验结果表明这两种随访工具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并不十分理想。结论由于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干扰,在进行血清Tg测定的同时必须做血清TgAb的测定,并且血清TSH刺激Tg及TgAb测定常出现假阴性,因此,131I全身扫描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随访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术后~(131)I联合优甲乐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及湛江麻章甲状腺专科医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中高危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优甲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131)I治疗。观察两组术后Tg水平、颈部超声、诊断性全身扫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余甲状腺组织去除率为7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对治疗反应良好率为70%(42/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1,P=0.0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虽略高于对照组的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给予~(131)I联合优甲乐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增加参与甲状腺清除率,使肿瘤对治疗反应良好率提升。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131)碘(~(131)I)已被常规用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及转移灶的治疗,治疗前常需进行~(131)I全身显像和甲状腺蛋白(Tg)测定,血清Tg浓度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随访的重要指标,因剩余甲状腺被去除后,Tg水平增  相似文献   

8.
程刚  罗加  吕志祥 《重庆医学》2011,40(8):776-777
目的 观察外科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131I首次残余甲状腺组织的清除或去除治疗(清甲)结果 的影响.方法 将38例DTC患者依据清甲效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 ,手术方式主要以甲状腺床区摄131I率和B超测量残余甲状腺体积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方式在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 成功组24 h甲状腺床区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131I-WBS)联合应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131I治疗后的意义。方法2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4~6周用131I首次行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3~6个月后重复治疗,治疗中131I-WBS和Tg测定同期完成。结果在首次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时,显像发现淋巴、肺及骨转移5例,其余转移灶于3~6个月后二次治疗时发现,有5例患者(17.2%)Tg测定在正常范围,而131I-WBS出现转移灶 3例患者(10.3%)Tg测定异常,而131I-WBS正常。结论Tg测定和131I-WBS可作为诊断DTC有无转移的重要指标,二者在随访中应联合应用,可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52例分化型甲状腺残余癌131碘(131I)治疗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用131I除去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后再行131I治疗.治疗后复查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ECT.结果 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94.23%,Tg与ECT均为阴性是46例(88.46%),可以排除甲癌复发或转移病灶.结论 口服131I是较常用的辅助治疗,同时加以血清Tg、ECT扫描动态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甲状腺癌的残余和转移情况,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31I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对16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131I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135例甲亢症状、体征消失,FT3、FT4、TSH正常;16例甲亢症状、体征部分消失,FT3、FT4、TS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8例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治疗3月后亚临床甲低3例,患者无甲低症状和体征,6月后恢复正常。7例出现FT3、FT4低于正常,TSH高于正常,需长期服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结论:131I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但是对患者应随访。  相似文献   

12.
~(131)I治疗甲亢经历了50多年的历史,治疗病人已超过100多万例。现公认~(131)I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甲亢治疗药物,其远期疗效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目前已成为治疗甲亢的主要方法。甲亢用~(131)I治疗前要选择好适应证和禁忌症,确定适当的剂量,进行长期随访,密切注意早发、晚发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的出现,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高比放、高放化纯的131I-血管活性肠肽(VIP)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采用CH-T法用131I标记VIP,并用Sephadex G-10柱层析分离纯化,硅胶60F254薄板层析(TLC)检测。131I-VIP使用前进行灭菌处理,同时进行细菌、热源及安全性鉴定。注射131I-VIP后0.5小时、2~4小时、18~24小时用单探头SPECT采集颈部、胸部及腹部平面图像。结果显示:细菌培养、热源鉴定及安全性结果为阴性,符合体内用药要求;碘标记率80%,比放射性36TBq/mmol。注入的131I-VIP迅速由血循环中清除,主要浓集于肺。2小时后胃部出现明显的放射性核素分布,并随时间延长而增浓。肿瘤灶在注射131I-VIP后0.5~3小时显影,24小时后仍清晰可见。以上表明:Sephadex G-10柱层析法分离纯化131I-VIP 标记混合物简便、快速、有效。131I-VIP受体显像可显示VIP受体阳性肿瘤,但131I-VIP体内脱碘造成胃区放射性核素浓集是其主要缺点,尚有待于深入研究克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及放射性碘(~(131)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我院的甲亢合并周期性瘫痪病例41例(TPP组)与甲亢不合并周期性瘫痪病例55例(NTPP组)的临床资料和~(131)I治疗后结局。结果:TPP组男性占92.68%(38/41),NTPP组男性占25.45%(14/5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P组的甲状腺估重和眼球突出度与NTP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后早发甲减例数(12/41,29.27%)与NTPP组(9/55,16.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周期性瘫痪年轻男性患者就诊时应考虑到可能是甲亢所致,在积极补钾的基础上应尽快控制甲亢,建议将~(131)I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 3 1 碘治疗自身免疫性甲亢(Gravs’甲亢及桥本氏甲状腺病甲亢)对血清TPO- Ab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78例1 3 1 碘治疗后不同时期患者血清中TPO Ab的水平,并设立对照。结果:1 3 1 碘治疗后不同时期TPO- Ab与对照组TPO- A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 3 1 碘治疗自身免疫性甲亢不会引起血清TPO Ab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甲状腺30分钟摄99mTc比与24小时摄131I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对3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了初步研究。按常现方法测定24小时摄131I率后,每个病人静脉注射5mCi99mTcO4-,30分钟后行针孔准直甲状腺显像,准直器距颈部皮肤6cm,采集100K计数,以甲状腺ROI平均计数与颈部软组织ROI平均计数之比值作为参数,与24小时摄131I率作相关分析,推导回归方程。结果:30分钟摄99mTc与24小时提131I率呈高度正相关(r=0.72,P<O.01),回归方程Y=2.32X+3.39(为摄99mTc比,Y为摄131I率);甲亢组30分钟摄99mTc比为31.2±2.8非甲亢组为9.8±1.1。因此,30分钟摄99mTc比24小时摄131I率之间存在定量关系,并有助于区分甲亢与非甲亢病人。  相似文献   

17.
病情积分法^131I治疗甲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科学性、操作性强,可具体量化,符合个性化原则的甲亢131I治疗量的计算方法,以提高甲亢的治愈率,降低甲减的发生率。方法以:传统给药法组204例,和病情积分法96例,傅统给药法采取每克甲状腺组织平均投131I量为2545KBq(68.8KBq~3367KBq),每位对象一次服131I量为203.87MBq(62.9MBq~444MBq)。病情积分法组96例,采用以100分为基础,综合患者年龄、心率、前期治疗情况、甲状腺摄131I高峰出现时间、血清FT3、FT4、TSH、TGA、TMA含量等情况进行分数加减的“病情积分法”,计算出最后的积分数即为每克甲状腺组织的131I给予量(μCi);病情积分法平均每克甲状腺组织投131I量为4070KBq(2960KBq~7030KBq),每位病人一次服131I量平均321.16MBq(133.2~1221MBq)。结果:病情积分法治疗甲亢,一次治愈率为88.5%,比传统给药法提高了16%;早期甲减的发生率为4.2%,比传统给药法降低了0.2%。结论:该研究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可具体量化,符合个性化原则,可明显提高甲亢的一次治愈率,降低甲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31I-SPECT/CT融合显像对131I全身显像(WBS)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诊治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131I治疗后82例患者分别行WBS及SPECT/CT显像。分析SPECT/CT显像对浓聚灶定位定性的判断能力,并与WBS比较。分析SPECT/CT显像探查不聚碘病灶的能力。评估SPECT/CT显像对转移部位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的影响。结果 WBS发现聚碘灶203个,SPECT/CT显像定位后发现,WBS正确判断聚碘灶部位89个(43.84%),判断正确率最高的部位依次为残余甲状腺74.24%(49/66)和骨62.86%(22/35)。WBS判断聚碘灶性质为良性52个,恶性36个,不确定115个;SPECT/CT显像判断为良性94个,恶性79个,不确定30个。SPECT/CT显像给出的"不确定"判断30个(14.78%),明显少于WBS的115个(5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1,P<0.01)。SPECT/CT显像发现不聚碘的病灶6处,最终均证实为转移。82例患者中,与WBS作出的最初诊断相比,SPECT/CT显像改变了14例(17.07%)转移部位的诊断,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