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Planning》2013,(7):1006-1008
目的:探讨药性寒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寒"与药理作用、药味、归经、功能、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最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最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其余的定为扩展范畴。结果:寒性药的基本功能为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寒性药的基本药理作用为抗菌、抗炎、抗肿瘤、解热、利尿、影响心血管系统、降血压、镇静、镇痛、抗癌;寒性药的中医基本主治为痈肿、咽喉肿痛、黄疸、丹毒、外治湿疹、疔疮、湿疹、风热感冒、热淋、热淋涩痛、喉痹、衄血、目赤、疮毒、吐血、痄腮、便血、水肿胀满;寒性药的现代医学基本主治为烧伤、湿疹、银屑病、细菌性痢疾、肝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便秘、胆囊炎、带状疱疹、宫颈糜烂、扁平疣、胃溃疡、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与寒性药常联合的基本药味为甘、苦;寒性药的基本归经为肝、肺、胃、心、肾;寒性药的基本化学成分为有机酸、生物碱、糖类、无机物、氨基酸、苷类、黄酮类、酯类、鞣质、挥发油。结论:确定药性寒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并依据频次将寒性药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寒性中药的药性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1):1646-1648
目的:探讨安神药物功能与主治、药理作用、现代医学主治、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安神药物功能与主治、药理作用、现代医学主治、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最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最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剩余的定为扩展范畴。结果:安神药物的基本主治是失眠;基本药理作用是镇静;基本现代医学主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基本药性是平性;基本药味是甘味;基本归经是心经;基本化学成分是无机物、糖类。结论:依据频次将安神药物对应的主治、药理作用、现代医学主治、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安神药物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7):999-1002
目的:探讨药性凉与中药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凉"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最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最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剩余的定为扩展范畴。结果:凉性药的基本功能为清热、解毒、消肿、止血;凉性药的基本药理作用为抗炎、抗菌、抗肿瘤、镇静、影响心血管系统、降血脂、保肝、止血;凉性药的中医基本主治为痈肿、喉痹、水肿、消渴便血、小便不利、口渴、吐血、尿血、热痢、热淋、湿热黄疸、热病神昏、头痛、麻疹不透、外感发热头痛、痰核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瘰疬、口疮、惊痫抽搐、黄疸、疮疡、崩漏下血、目赤、项背强痛、眩晕、泄泻、中风痰迷、痈肿疮毒;凉性药的现代医学基本主治为痢疾、高血压病、心绞痛、冠心病、偏头痛、百日咳、高脂血症、肝炎、眩晕、癫痫、肝硬变、急性结膜炎、头痛、白喉、白细胞减少症、扁平疣、急慢性肝炎、肺结核;与凉性常联合的基本药味为甘、苦、辛;凉性药的基本归经为肝、肺、胃、心;凉性药的基本化学成分为有机酸、苷类、鞣质、糖类、黄酮类、无机物、生物碱、酯类、蛋白质。结论:确定药性凉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并依据频次将凉性药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凉性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5):718-720
本文根据"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补气"与药理作用、西医病名、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最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最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剩余的定为扩展范畴,并依此确定补气药与药理作用、西医病名、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将补气药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补气中药的药性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宋代名医陈自明所撰《外科精要》辨治中医外科疾病用药组方配伍规律及主干药的功效。方法整理《外科精要》辨治中医外科疾病方药并将方剂录入计算机,建立《外科精要》方药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其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结果整理《外科精要》方剂99首,使用中药174味,用药总次数达499次。采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出高频核心药为甘草、乳香、黄芪、大黄、当归、人参、木香、没药、瓜蒌等;核心药类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理气药等;药性为温、寒、平,累计频率达92.99%;药味为苦、甘、辛,累计频率达86.42%;归经为脾、胃、心、肺、肝、肾,累计频率达86.09%。结论陈自明擅长运用核心药加减,药类主要以补虚药为主,配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理气药治疗中医外科疾病。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中医治疗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电子病例系统进行数据挖掘,收集符合标准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140例,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其中医用药规律。结果:所收集的140例患者中,男47例,女93例;年龄(63.2±7.5)岁。在病例资料中,首次中药处方共涉及191味中药,药味出现的总频次为1 656次,其中频次较高的中药依次为:茯苓、法半夏、白术、陈皮、黄芪、炙甘草、党参、丹参、川芎、柴胡、白芍等;居于前列的中药种类为: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解表药、化痰药、理气药等。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涉及补气、活血、祛湿、清热、化痰、理气等法,因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常需多法并用,而非一法通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4)
目的:分析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中药方药间的关联规则和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2009年1月至2019年2月发表的中医内服方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文章,共收集内服中药方65个,应用Excel 2011数据软件,录入各药方的组成药物。对方剂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关联规则计算。结果:65个内服方中,使用频次最多的14种药物依次为蒲公英、柴胡、甘草、王不留行等;功效分类使用频率前6位的依次为清热解毒、疏肝散结、通经下乳、清热化痰、活血调经、凉血消痈;支持度>20%,置信度>60%的高频药对分别为柴胡和蒲公英、蒲公英和金银花、路路通和王不留行、柴胡和金银花、金银花和连翘、瓜蒌和青皮。结论:治疗本病的内服方中药药性以寒凉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胃为主,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疏肝散结、通经下乳为主,体现了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疏肝清热、通经下乳的临床治疗原则。数据挖掘从宏观层次上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配伍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组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7):928-930
目的:分析中医诊治肾癌的文献,探讨肾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和理法方药诊疗体系。方法:选取1979年1月—2013年3月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诊治肾癌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方剂和药物进行分析和归类。结果:研究共得出肾癌证型21个,其中脾肾气虚证、湿热瘀毒证、气血两虚证、痰瘀互结证为常见类型;证候实性病机主要以血瘀、火热、水湿、毒邪、痰浊为主,虚性病机以气虚、阴虚和血虚为主;脏腑病位主要在肾、脾、肝、肺、胃。共得方剂79首,其中成方40首,自拟方39首,多为补益剂和祛湿剂;共得中药232味,总用药频次1 016次,按功能分为41类,进一步合并为18大类,其中补虛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最为常用,共占72.40%,补虚药为第一位,其中主要是补气药,清热药居第二位,以清热解毒药为主;药物主要归经为肝、脾、肾、胃、肺经。结论:肾癌所表现出的证型、组方用药功效、性味和归经与其病因、病机密切相关,中医诊治肾癌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肾癌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7):1227-123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用药规律分析。方法:运用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1996—2016年文献,最终符合标准的文献184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并分别对药物的使用次数、类别、功效、性味、归经、证型及治则治法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84篇文献中共使用中药132味,使用频次为1 760次。使用频次超过50次以上的中药依次为川芎、地龙、丹参、红花、赤芍、天南星、当归、桃仁、大黄、水蛭、半夏、石菖蒲、黄芪、天麻;其中活血化瘀药、熄风止痉药、补虚药居前3位;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计频率96.9%;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计频率88.0%;归经以入肝、心、脾、肺为主,累计频率97.8%:证型分布前3位者依次为痰瘀互阻型、气虚血瘀型、风痰瘀阻型。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以痰瘀同治、补气活血化瘀、祛风化痰通络为主,其中常用活血化瘀、熄风止痉、补虚的药物,遵循痰瘀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6):901-904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中药规律。方法:检索1990—2014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万方中医药知识系统、万方医学网、万方医学网临床诊疗知识库、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内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使用频数统计法来统计使用中药类别的频次、每味中药的使用频次、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及高频药对使用情况。结果:检索出基本方有57首,其中49首是自拟方,使用的中药总数共有158味,中药使用频次达612次;常用的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化湿药及理气药。温性药、凉性药及寒性药较多,平性药、热性药其次;辛、苦、甘药物使用频次较多;大多数药物归肝经、脾经、肾经,兼顾胆经、心经、肺经及胃经等;药对使用总频次为313次,其中苍术和黄柏、知母和石膏、知母和黄柏等出现频次较高。结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药物使用有规律可循,为中医药防治强直性脊柱炎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