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对河南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化评估,利用夏玉米发育期资料和对应时段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1970~1999年间夏玉米开花期高温日数变化不大,2000~2009年间高温日数最少,2010年后明显增多。将河南省按照豫东、豫南、豫西、豫北和豫中划分5个区域,以豫南高温日数最多,此后依次为豫东、豫中、豫西和豫北地区。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夏玉米开花期平均高温日数为4~6日,豫北及豫西部分地区为2~4日,豫南部分地区为6~8日。豫南地区7月20~29日发生5日及以上高温日数的频次最高,为10年2~3次;随着日期的推后,发生5日以上高温的频次逐渐降低;8月9日后,全省大部分地区发生5日及以上高温的10年重现率降至1次以下。  相似文献   

2.
2013年夏季高温对盐城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13年夏季高温对盐城市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至移栽期高温多雨,利于发苗;直播水稻播种后高温利于出苗、齐苗、壮苗;分蘖期前期有利于有效分蘖的发生,后期有利于无效分蘖的控制;孕穗期高温热害,促使枝梗和颖花大量退化,增加空瘪粒,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8月中旬的高温还使处于抽穗期的杂交制种水稻母本大量颖花不孕,产量仅30~80 kg/667 m2,相当部分田块失收,制种农户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杂交水稻制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夏玉米最佳的施肥配方。[方法]在多年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夏玉米配方肥肥效校正研究。[结果]2013年在高温干旱气象条件下,配方肥的肥力优势依然较为明显,其结实率、百粒重等产量结构尤为突出,分别提高15%~20%、12%~22%,玉米籽粒产量提高525~600 kg/hm2,增产收益增加1 050~1 350元/hm2。[结论]研究结果为夏玉米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及叶片超微构造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缩短夏玉米的生育天数,降低夏玉米产量及叶绿素含量。随氮肥增加,高温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先降低后升高(在310.5 kg/hm^2氮肥下,高温处理玉米产量的降低达到27.2%、31.1%)。高温处理较对照维管束鞘细胞变大,高温处理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出现淀粉粒,对照处理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没有出现淀粉粒。高温线粒体及细胞核(被)膜开始解离,对照处理线粒体及细胞核(被)膜完整,说明高温条件下,玉米对氮的耐受力降低。高温处理叶绿体数、叶绿体基粒数减少及基粒片层数减少,叶绿体面积及叶绿体长/宽比值变小,高温处理较对照线粒体数先增加后减少。高温处理与对照叶肉细胞叶绿体内均未发现淀粉粒。  相似文献   

5.
选择河北省86个县(市、区)1971年~2018年6~9月份气象数据,对生育期平均气温与32℃~40℃高温日数变化特征、花期(8月5~25日)≥32℃和≥34℃累计度日(EDD)及高温发生天数(EHD)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明确河北省夏玉米季气温变化和花期高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8年夏玉米季,阶段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倾向率0.29℃/10年;全区≥32℃、≥34℃、≥37℃和≥40℃共4个高温累计日数开始呈上升趋势,倾向率分别为4.04 d/10年、2.36 d/10年、0.6 d/10年和0.08 d/10年。夏玉米花期高温有加剧趋势,2011~2018年情况最为明显,花期≥32℃、≥34℃年均累计日数和有效积温从70年代至今有增多趋势,东部低平原区出现高温概率高于西部。  相似文献   

6.
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温度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子。本文分析了高温热害对水稻的不利影响,并系统研究了高温热害对水稻影响的生理机制,为水稻耐热性育种提供依据,对促进水稻生产持续、稳步发展,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气候变暖及极端气候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会对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威胁全球粮食安全。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对粮食需求的改变,玉米已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高温胁迫对玉米生理生化特征及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降低。本文对高温胁迫对与产量相关的玉米器官的生理生化影响和不同生育期高温胁迫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综述。高温胁迫对玉米细胞膜及抗氧化系统、叶片光合作用及相关酶活性、雄穗分支分化及花粉活力、雌穗吐丝及花丝活力、子粒内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均有负面影响;不同生育期高温胁迫对产量及产量构成有不同程度影响,玉米生育期对高温胁迫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开花期灌浆期穗期苗期。同一生育期高温胁迫在不同玉米品种间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北京郊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冬梅  刘瑞涵 《玉米科学》2016,24(6):160-164
对北京地区玉米生产经营成本收益等情况实地调研,获得2013~2014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Frontier 4.1软件拟合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北京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总体上较高,且夏玉米略高于春玉米。生产投入中,增加机械投入对玉米产出增量的贡献率最高。提出促进玉米产出效率提升的途径来帮助生产者提高要素使用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9.
滨海县滨淮镇分别被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三级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定为夏玉米高产创建典型,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玉米品种更新步伐的加快,全镇粮饲两用的夏玉米生产呈快速发展趋势,同时紧凑型中熟大穗玉米品种也逐步取代了中小穗型品种。为了及时总结推广夏玉米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矮花叶病是夏邑县新出现的一种病毒性病害,防治难度大。田间观察发现,该病主要以种子传播为主、蚜虫是传播媒介,高温天气对发病有促进作用。经调查分析总结出种植抗病玉米杂交种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及时掌握玉米备耕情况,更加科学地指导夏玉米生产,确保玉米丰收,以期为今后的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分别对张店区、临淄区、淄川区、周村区和桓台县的40多个村庄开展了玉米备耕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12.
钟鑫  张忠明  王琛  吴敬学 《玉米科学》2016,24(1):166-172
采取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超越对数面板模型,对2000~2013年中国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3大优势区玉米种植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生物化学型和机械型两种技术的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3大核心优势区玉米技术效率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两个优势区的技术效率要明显高于西南优势区;3大区域生物化学型技术利用效率均高于机械型技术,不同区域变动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3.
高温对玉米植株形态与功能、产量构成及子粒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敏型玉米品种驻玉309为材料,设置两个高温处理,研究不同程度日间高温对玉米产量及穗部性状、物质生产及转运、子粒库容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HT1)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极高温(HT2)显著降低玉米结实率和产量。植株株高在HT2下表现为降低,叶面积则表现为HT2CKHT1。花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吐丝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但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HT2降低穗粒数和总干物重,增加了成熟期茎、叶、苞叶干物质占单株地上干物质总重比例。高温胁迫增加子粒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显示,HT1处理下玉米通过自身增加物质转运能力应对高温胁迫,HT2通过显著降低穗粒数而影响子粒库容减小,造成不可逆损伤,同时影响了玉米源(叶面积)和流(物质转运与分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育期高温对玉米子粒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玉米杂交种隆平206与秦龙14为试材,分别在开花期和子粒灌浆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高温对玉米穗部性状、子粒品质与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与子粒灌浆期高温处理均显著降低秦龙14的子粒行数、行粒数,其中,开花期秦龙14高温处理败育;对隆平206无显著影响,说明隆平206子粒形成过程中耐高温较强。与对照相比,高温显著增加两个品种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降低子粒脂肪与淀粉含量;品种间比较,高温对秦龙14品质的影响较隆平206大。隆平206不同生育期高温处理比较,灌浆期高温对子粒脂肪含量影响较大,蛋白质含量次之,淀粉含量相对较小,两个高温处理子粒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与糊化温度显著高于对照;灌浆期高温处理糊化参数的升幅较开花期高温处理大。玉米生育后期高温对玉米子粒品质及糊化特性有显著影响,灌浆期高温较开花期高温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较大。开花期高温对玉米子粒育性影响较大,灌浆期高温主要影响玉米子粒品质。  相似文献   

15.
高温胁迫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寒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玉米科学》2019,27(5):109-115
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和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素之一。近年来,玉米生育期间高温天气发生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增长,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日趋严重,已经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研究高温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生理生化机理并制定防御措施,对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高温胁迫对玉米根系、叶片、雌雄穗发育、子粒灌浆、抗氧化系统、内源激素含量及平衡等6个方面的影响,为深入了解高温胁迫限制玉米生长发育的机理、制定应对高温胁迫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响水县地处东部沿海、淮北南缘.属湿润季风气候的黄泛冲积平原.由于受夏季西太平洋副高脊线气候、土壤环境、病虫危害、施肥水平等因素影响,夏玉米群体结实性差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响水县夏玉米产量,经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及调查,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抗灾能力不强、抗逆栽培技术措施不到位等造成产量不稳定,因此,抗逆栽培应引起人们的重视,立足抗灾、趋利避害是夺取夏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茶树高温热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伟平  肖强  孙科  邓盛蓉  杨鸣 《茶叶科学》2018,38(5):480-486
根据浙江省各县市区气象站1973—2017年气象资料,结合茶树高温热害等级指标,采用线性倾向率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浙江省茶树高温热害等级的时间变化特征。Mann-kendall法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茶树高温热害影响按年度可分为1973—1987年、1988—2002年和2003—2017年3个时间阶段。通过信息扩散理论计算各阶段茶树遭受高温热害概率,t检验表明2003—2017年茶树遭受高温热害概率显著高于1973—1987年和1988—2002年2个阶段。进一步依据2003—2017年茶树各高温热害等级出现概率构建得到茶树高温热害风险值,并利用该风险值将浙江省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其中18个沿海县市区和庆元、泰顺、开化3个山区县为低风险区,遂昌等5个山区县和临海等9个临近海洋或太湖的县市区为较低风险区,丽水等13个位于浙江省中间位置且地形多为平原或处于盆地中部的县市区为高风险区,嵊州等14个靠近高风险区的县市区为较高风险区,淳安等10个县市区为中等风险区。该区划结果较真实地反映浙江省目前和将来一定时期茶树高温热害风险,对浙江省茶树生产中做好高温热害防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湘南地区春玉米播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讨了湘南丘陵地区春玉米不同播期对玉米发芽出苗、灌浆成熟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播期对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湘南丘陵地区春玉米露地直播最佳播种期在3月25日前后,抓住晴天或无雨天气播种.3月22日可作为该地春玉米露地直播的始播日期.4月5日播种农大108开始受高温热害影响而减产,但科玉1号仍为最适播种期.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2015,(1):42-47
针对2013年桐城市杂交中籼遭受的高温热害,选用3个品种计5块田为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田中间结实率总体正常,整体受热害损失较小,但田边结实率比田中间低19.98个百分点。分析原因是在此高温时段日最低气温在27℃左右,田中升温过程用时较长,而且上午开花避开了午后高温,同时有水田块开花时穗部的实际温度低于大气温度,表现结实率较高;田边水稻日出后升温较田中间快,到水稻开花时穗层温度高于田中间穗层温度,已接近或超过35℃,因而结实率较低,尤其是无植被砂石田埂田块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认为选择花时较早或耐热能力强的品种,将抽穗扬花期安排避开7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温常发时段,提高栽培和施肥水平,在开花期出现高温时加深田间水层,可避免或降低高温热害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夏玉米生育期间气象因素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找出影响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结构形成的主要气象因素,对菏泽市2016年度夏玉米全生育期中主要发育期与积温、降水、日照等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玉米主要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2016年菏泽市夏玉米苗期降水比上年偏少55.1 mm,对夏玉米蹲苗、根系生长有利;需水临近期降水比常年偏多80.4mm,比上年偏多155.9 mm,满足夏玉米生长需求;生长后期光照充足、降水较常年偏少25.3 mm,对夏玉米生长十分有利,有利于干物质积累。2016年夏玉米百粒质量、籽粒质量、果穗粗增加,秃尖比减少。此结果可为菏泽农业生产决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