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 用外科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方法很多。近三十年来,门腔分流术和肠腔分流术的术式有了很大的发展。1964年,Gillot~1对肠系膜上静脉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并将静脉可供吻合的一段称为外科干。对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以下简称外科干)及周围结构的了解,是直接关系到肠腔分流术的成败,目前虽有报导~(2-7),但有些例数过少,有些资料不全。本文的目的是提供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的解剖学资料,为肠腔分流术提供必要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门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5例,经内科多种止血方法治疗未能控制或缓解病情,故采取急诊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高断术治疗,术后都达到了立即止血、肝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的效果.随访1~7年,无再出血者。作者认为应用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大出血急症病人,断流术比分流术相对比较简单,止血效果确切,适于基层医院对本病的救治。在条件具备时可行断流术加分流术的联合手术,以弥补断流术的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远端脾腔分流术(DSCS)克服了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受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限制和术后可能并发左肾静脉高压、早期再出血的危险,而且操作较DSRS容易,术后脾静脉压力可降至正常范围,更有利于胃-脾静脉系统的减压,从而有效地防治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我院1988年采用DSCS治疗肝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55例,血吸虫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1例,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治疗效果亦不断提高。现将56例DSCS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并脾动脉、冠状静脉结扎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自1983.5~1993.5施行限制性门腔侧侧分流并脾动脉、冠状静脉结扎术治疗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症62例。经随诊,累积死亡率5.3%,上消化道再出血率8.8%,脑病发生率8.8%,优于同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门脉系的解剖生理学特点,设计了部分回结肠切除术用以治疗门脉高压症。通过对8只猫的实验观察,表明该术式能有效地降低自由门脉压,缓解门脉压高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脉最大灌注压.本文还将该术式与断流术、分流术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6.
改良脾-肾分流术全称为:用髂外静脉搭桥的无需脾胰分离的具有选择性的脾-肾分流术(Modified distal splenorenal shunt, modified,DSRS)。传统DSRS手术操作复杂,需要结扎和分离许多丛胰到脾静脉的分支,这样手术难度较大,并且术后效果不好易复发,因此在临床上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改良DSRS不用将脾胰分离,直接用髂外静脉搭桥,手术操作简单,术后选择性分流无复发。作者认为改良DSRS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引起的胃、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最好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冠腔分流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静脉与下腔静脉吻合即冠腔分流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该手术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最近我院成功开展一例冠腔分流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分流术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中心报告了采用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分流术合用脾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6例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吻合口直径平均为6.46±0.78mm,分流后FPP平均...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出血量大、死亡率高,内科治疗效果不确切,而静脉一旦破裂,就会反复出血,而每次出血必将给肝带来严重损害,因此,应争取即时外科手术治疗。但因门静脉侧支吻合丰富,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而分流术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它不但可以防止再出血,而且是预防发生肝昏迷的有效措施。目前分流主要有以下五种术式:①脾肾静脉分流术;②门腔静脉分流术;③脾腔静脉分流术;④肠系膜上、下腔静脉分流术;⑤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它们均切实降低了门脉压力,阻止了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外科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但时至今日,特别是近50年才有了真正的发展。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中亦有充分的体现。从1877年Eck在该领域中首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狗身上建立了第一个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腹水,到各种选择性及区域性分流;从本世纪二十年代直接在曲张静脉的食道下段、胃底区进行手术,到经胸食道横断、食道下段及经腹胃近端去血管化的新术式。多少年来,各种术  相似文献   

11.
食管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浙江省中医院收治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204例(其中手术治疗193例),病因以血吸虫病肝硬变最多见,其次为肝炎后和门脉性肝硬变。对无上消化道出血史者,采用以脾切除为主的手术。对有出血史者,行周围型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两组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肝脏功能、术后并发症及再出血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至6年,再出血率为6.1%(6/99)。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易在基层医院开展,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由日本血吸虫病引起的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或出血、脾大及脾功能亢进、腹水等一组综合征称之为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在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及预后等与其它原因引起的门脉高压症有所不同,因而治疗也有其特殊性。本文将重点介绍有关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患者在行门体分流术前与术后均有高水平的胰高糖素与胰岛素血症。洒文显示,行门体分流术对于外周血胰岛糖血素确有升高的作用,但并不影响外周血的胰岛素水平;并且提示在门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繁多,诸如各种分流术,断流术,联合性手术(分流加断流术)以及单纯性睥切除术等。其主要目的是处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等,而对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基础病变肝硬化无直接治疗作用。因而,各种手术虽然在控制、预防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并不令人满意,其术  相似文献   

16.
左肾静脉为建立门体分流术时的常用血管之一,左肾静脉切断最早用于门体分流术,为脾肾静脉端端吻合术,但此术要切除无病的左肾,因此很快即被废弃而改行保留左肾的脾肾静脉端侧吻合术。此术经多年实践发现术后吻合口栓塞机会很大,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线型电子扫查装置进行了门脉高压症的超声波诊断。结果表明超声波可描记出各种侧支循环,尤其是大部份血液流向食道静脉瘤的胃左静脉。作者报导了其超声像特征,并与健康对照组及作经皮肝穿刺门脉造影术(PTP)后证实为门脉高压症的患者作了比较。对53例经内窥镜检确诊为食道静脉瘤患者,用PTP作胃左静脉造影术示有门脉高压(门脉压≥200毫米水柱)后作胃左静脉的超声波检查,并与52例健康对照组的胃左静脉的超声像特征作了比较。在超声波检查时,患者取背卧位和坐位,从门脉主干和肝脏侧的脾静脉开始检查通向头侧的分支,流向腹部食道方向的管状结构即为胃左静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门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壁的病理改变。方法:对15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切除脾叶静脉壁进行了普通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以外伤脾为对照,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15例门脉高压症脾静脉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肥大、纤维组织增生,13例脾叶静脉壁内皮细胞、脾窦IgG、IgA、C_3、C_4阳性,阳性串为86.7%;10例外伤脾中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10.0%,且无明显的平滑肌肥大和纤维组织增生的改变。结论: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系统本身的病理改变以及免疫病理损伤可能影响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手术之一。本文提出了一个集中参数模型对TIPS进行血液动力学分析。首先根据门脉高压的前向血流学说和后向血流学说,计算了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参数,然后计算了TIPS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并详细分析讨论了这些血液动力学参数随肝硬变梗阻程度的变化,以及TIPS分流道阻力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结果和临床所测参数吻合较好,该模型可进一步应用于门脉高压症和其它分流术血液动力学机理研究,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曾明才 《医学信息》2008,21(5):756-758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是门脉高压症(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出血来势凶猛,量大,病情危急,迅速有效的止血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手术治疗是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断流、分流和减少,其术式有数十种之多.本文就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