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众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参观,这当然是一件新闻,报上已陆续有报道,而《光明日报》记者却敏锐地觉察到信息后面蕴藏的意义,在十月三日发了一篇通讯,比较详尽地作了群众登上城楼参观的现场纪实。报道采用了摘录参观者留言与现场目击相结合的写法,使文字的现场感与亲切感都十分强烈。最可贵的是,写的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镜头与情景,然而生发的意义却不一般。请看其中有这样两段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前的十月份,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成立的时候,重庆仍然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炸毁工厂电站等重要设施。直至1949年11月29日,旧中国的统治者蒋介石在歌乐山林园听见了解放军进攻南泉的炮声,才匆匆登上停在白市驿的飞机,经成都飞往台湾。次日,重庆解放。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问我,你在一个小小的乡镇工作,怎么能写出那么多稿件和感人的故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可写的题材很多,问题在于你是否敏感地捕捉住了这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一个全国劳模骆有生,让我写出了三篇大文章。苏桥大罗村鱼田屯共产党员骆有生,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五万多公斤,是全区有名的交粮大户。我到骆有生所在村屯和他家了解情况,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写出了《一个山村农民的奉献》的报道。当年国庆节,骆有生与全国劳动模范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出席了全国劳模表…  相似文献   

4.
浦东新区档案局(馆)局馆长,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钱娟同志最近当选为200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这是钱娟同志继200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之后,再次获得的国家级殊荣。钱娟同志已于“五一”劳动节前夕赴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生中多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但首次是在哪年哪月哪天,不少人认为,包括一些书刊也说,是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不过档案史料给出的答案则是1949年7月7日,因为这一年的“七七”,在北平举行了一次隆重纪念抗战12周年的天安门盛会。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人数之多、准备之周密、场面之隆重、气氛之热烈,都前所未有。因为这是北平和平解放后,新中国成立前夕,精心组织的一次群众性盛会;这是纪念抗战12周年暨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军民同庆、各界同贺的一次盛会;这也是首次在天安门城楼,人民领袖毛泽东等接受人民群众欢呼,与人民群众会面,检阅人民群众的盛会;而鸣放礼炮,奏《义勇军进行曲》,组织20万群众参会,更说明了这也是开国大典前的一次带有预演性质的盛会。  相似文献   

6.
3月29日,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们在紧张的会议期间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而有意义的星期天。这一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应中共北京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喜气洋洋地登上天安门城楼,观赏了首都的景色。如今的天安门城楼整修得一片簇新,重搪飞翘,画栋雕梁,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不论是初次登临的人大代表、新增补的政协委员,还是以前来过的人大  相似文献   

7.
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台阶共有66级。 也许没有哪一座建筑物像天安门城楼那样见证过中华民族几百年的历史风云。从开国大典时毛泽东等人登上城楼的记录片中清晰可见66级台阶的残破。今天,登上城楼的人已看不到以台阶为标志的沧桑。 今天,年轻的人们能直接记起的在天安门广场进行的国庆大典,也许就是1984年那一次,而对负责报道这一盛事、日趋年轻化的记者队伍来说,九成以上的人都是第一次。对我来说也不例外,因为1984年时我  相似文献   

8.
我是济南市商河电视台的一名新闻播音员 ,也是《新闻记者》的一名忠实读者。当我读完2001年第12期上刊登的《报纸 :在竞争中开始淘汰赛》一文 ,对“电视台应增设文字校对”的建议深有同感。再读同期49页上题为《在天安门城楼上———国庆四十五周年庆典采访记》一文后 ,我觉得文章中写的应该是1994年国庆庆典 ,但文章中说到 :“……回想十七年前天安门城楼上的一次采访 ,这种感受就更深了。”十七年前 ,应该是1984年 !果然 ,文章中写到 :“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上午 ,我同邹爱国同志作为国家通讯社负责采写国庆四十五周年庆典…  相似文献   

9.
抬头望一下几十层的大厦,要是叫你爬楼梯,你定会倒抽一口冷气。而有了电梯,呼的一瞬就能让你身居云雾之中。可为了这一瞬,沉重的中国却走了整整40年。如今,中国迅达南方电梯有限公司用10年时间,超越了30年的历程,登上了世界电梯之颠。上海主要报纸以头版显著地位作了报道。这并非新闻界对“中迅”的偏爱,相反却是“中迅公司”的现代公关意识所产生的对于新闻界的钟情。  相似文献   

10.
李尚志 《新闻记者》2001,(12):49-50
老的新闻记者都会有一个体会 :一些重大活动的新闻之所以使人感到读来干巴、乏味 ,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消息中缺乏生动、感人的细节。缺乏可读性的毛病也就在这里。而要克服这种消息乏味毛病的关键是记者要千方百计地抓“活鱼” ,把抓来的“活鱼”写到新闻消息里去 ,就会大大增加生动性和可读性。所谓“活鱼” ,这是老记们的新闻述语 ,即抓现场的故事、细节、感人的人和事。回想十七年前天安门城楼上的一次采访 ,这种感受就更深了。想尽办法摆脱限制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上午 ,我同邹爱国同志作为国家通讯社负责采写国庆四十五周年庆典的记者 ,提…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国庆节,首都北京花团锦簇,绚丽多彩,一派欢度国庆的喜庆气氛。l0月1日,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新闻聚焦杂志社联合评选授予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共和国创业功勋人物”喜登天安门城楼,尽情领略伟大祖国首都的无限风光。在这百名功勋人物中,河南省只有一人入选,他,就是舞钢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建庄。赵建庄,男,1957年1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高级经济师,现任舞钢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中小企业服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建庄1993年2月任市乡镇企业局局长,工作在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各地报纸上,“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革命”的宣传广泛开展。特别是人民日报十月十一日发表《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革命》社论以后,这一宣传报道日益成为各报当前的重要宣传內容。有的报纸进行问题讨论,有的设置专栏连续报道,有的树立典型推动一般。例如:  相似文献   

13.
天目中路600号闸北政法大楼,上海市首家区县一级的公安史料陈列馆——闸北公安史馆所在地。我们乘坐观光电梯直达大厦的顶层,1、2、3……电梯按钮不断地忽闪跳动,瞬间明灭的数字几乎成了这个密闭空间里的唯一光源。难不成这就是观“光”电梯?我暗自诧异,带领我们参观的闸北公安分局贾福康政委一直微笑不语。电梯升到10层,忽然间眼前像是一块幕布被揭开了,  相似文献   

14.
我看到有家报纸的第一版上有篇题为《培养孩子懂礼貌》的报道,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上海一师附小几个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去交通大学参观。碰巧外宾来了,他们就等在外边,让外宾参观。这天天气不好,大家却秩序井然地坐在寒风里……”。培养孩子懂礼貌,是很必要的。但象宣传一师附小这样是否可以称作“礼貌”,我是有不同看法的。诺大的一个交通大学,为什么外国  相似文献   

15.
十月的歌     
十月的歌豪迈庄严在十月的歌里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伟人的豪言它从天安门城楼传出久久回响激起一片欢腾的海洋……十月的歌威武雄壮在十月的歌里共和国的时代列车载着五千年文明的厚重积淀高擎着镰刀斧头血染的五星红旗和改革开放的思想火炬以长城泰山伟岸的雄姿携黄河长江浩荡之势冲破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豪迈驶进新的世纪……十月的歌激情嘹亮在十月的歌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十三亿用心血灌溉的绯红花朵激情开放全世界都听到了花园里幸福的孩子们纵情唱着快乐的歌儿……十月的歌它孕育出大地的盎然生机它激…  相似文献   

16.
一篇重要报道总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效果,如果此报道能通过散文笔法的传播,效果往往较前者更为突出。首先,“散文式”新闻能使受众加深印象,难以忘怀。比如《人民日报》1987年10月14日六版一文《卡达尔同志在北京》:“京华十月,秋色胜春光。广场鲜花似海,长街彩旗如云。首都人民刚刚欢度过国庆和中秋佳节,又欣喜地迎接来自多瑙河畔的贵宾卡达尔总书记……”这使人如临其境,如同在美好的首都迎接卡达尔总书记。文中没有直接点明时间,却用了“刚刚欢度完国庆……”。“国庆节”、“中秋节”谁也不会忘记,所以只要提到卡达尔,人们就会想起“……鲜…  相似文献   

17.
我从新闻记者转入电影界,根本不知道拍电影是怎么回事,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闹了不少笑话。后来,我看到电影学院的毕业生走进制片厂、电视台工作,我从心里为他们高兴,感到他们真是幸福。一九五三年“五一”节,我参加“五一”游行公报新闻的采写,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时的中宣部秘书长熊复同志在城楼上审完稿子后对我说:新华社的老同志多,要调一些出来,通俗出版社要人,  相似文献   

18.
孟洪  大汉 《出版参考》2007,(7):21-21
1949年10月1日这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之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举国欢庆.华夏沸腾。这是一个中国人都会铭记的重要时刻.尤其是对一个人似乎更加难忘.这个人就是毛泽东的“老对手”——蒋介石。此时此刻.他在哪里?在做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对于旅游者来说,美国首都华盛顿可是个好去处。在那儿,可以参观白宫、国会。乘电梯登上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馆、杰弗逊纪念馆立时尽收眼底。在福特剧场,游人们可以看到1865年林肯总统遇刺时就座的包厢仍保留着当年的布置。凶手蒲斯行刺后从这儿跳到舞台上,又从后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1977,(7)
根据华主席“在这场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中来一个比赛”的指示精神,我省与江苏省开展了革命竞赛。为了学习江苏省图书馆工作的先进经验,我们湘潭市图书馆一行四人,由馆长宋洁夫同志率领,于十月二十四日去江苏,参观了南京图书馆(即江苏省图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