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正>老年期心理及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1〕。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是否幸福〔2〕。社会支持作为一种支持性行为,与较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3〕,并且对于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有重要意义〔4〕。国内学者认为,社会支持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5〕。社会支持在缓解个体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增进个体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意义〔6〕。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情况及对其心  相似文献   

2.
老年消化性溃疡(PUA)指的是发生于年龄≥60岁的老年人的消化性溃疡(PU)。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PUA发生率逐年增高〔1〕。由于老年人各系统生理功能退化等多种原因导致PUA与青壮年PU临床特征不同,多起病隐匿,且并发症较多,容易复发〔2〕。PUA患者易出现较严重并发症,但目前关于PUA相关因素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就PU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UA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老年期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心理社会因素与老年期抑郁症历来受到关注 ,尤其在生活事件方面已有不少报道〔1〕。但心理社会刺激对健康的影响还受许多因素调节 ,在同样性质、同样强度的生活事件作用下 ,有些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 ,出现抑郁症 ;有些人产生较轻的适应困难 ,甚至安然无恙。在这中间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个体素质、控制感等心理中介起着重要作用 〔2〕,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为了指导老年期抑郁症防治的心理社会干预 ,本文试图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老年期抑郁症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老年抑郁症组  3 0例患者来自我院 2 0 0 0…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2.5%〔1〕。关注和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成为重要课题,其中有关老年人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它将有助于认识和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虐待老年人不仅损害着老年人的躯体及心理健康〔1〕,也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严重者导致死亡〔3〕。虐待老年人现象在各社会阶层中普遍存在〔4〕。本文就虐待老人现状综述。1虐待老年人的定义及分类1975年巴克尔医生发表的《虐待祖母》首次提及虐待老人的问题,其后的20多年时间,西方国家对虐待老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有些国家认为,虐待老人是个非常复杂的主题,涉及社会、心理、经济、文化等因素,定义很难统一。迄今为止,虐待  相似文献   

6.
<正>虚弱程度是一项新的评估老年人躯体、功能、心理、营养和社会维度的综合指标〔1,2〕。老年人虚弱被认为是我国未来10年社会老龄化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3〕。虚弱不仅与年龄、衰老有关,也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虚弱水平可有效预测老年人口健康、死亡风险及社会服务需求等〔1,4〕。本研究探讨城市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新发与虚弱程度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整群抽取某市7个生活小区65岁以上老年人349  相似文献   

7.
<正>老年抑郁症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并以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自卑、焦虑、迟滞和躯体不适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还会导致自杀倾向。老年抑郁症包括原发性(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于老年期复发)和见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1〕。截至2010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8亿〔2〕,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是重要课题,而老年抑郁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会使其配偶也罹患老年抑郁〔3〕,因而受到了国际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心理干预疗  相似文献   

8.
<正>成功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躯体和认知等功能状况上无改变或改变甚微,它是相对于"正常老龄化"而言,不仅是寿命的延长,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已有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老年人因增龄而带来的丧失(如退休、丧亲、身体功能减退、认知功能下降等)及这些丧失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近年来国外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研究领域逐渐兴起了关于老年人心理韧性,或是在韧性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研  相似文献   

9.
<正>相关研究成果提示,造成高龄老年人行走能力较差的因素,除疾病困扰等病理原因外,多与老年人自身体质下降、身体功能衰退有重要关系〔1〕,其中肌肉萎缩、力量衰减及协调能力减弱等,是致使老年人步履蹒跚、行走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2〕。报道指出,通过必要的肌力和协调能力训练,能够明显提高老年人的行走能力及平衡功能〔3〕,本研究观察土家族摆手舞联合磁脉冲刺激对人体下肢肌力训练及人体协调能力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老年期出现的各种退行性变使老年人易患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1,2〕,不仅造成躯体上的痛苦,还会带来心理上的困扰,甚至在老年人普遍心理防御能力减弱基础上导致一些心理障碍的发生〔3,4〕。其中疑病心理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表现为过分关注自身健康,总怀疑得了某种严重的疾病,常四处求诊,即使医生明确的解释、适当的保证及客观的检查也不能消除其疑虑〔5,6〕。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区老年人疑病心理及  相似文献   

11.
烦躁是全麻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较大,其相关因素很多〔1〕,包括镇痛不全、管道刺激、术前脑功能障碍、呼吸和循环功能不全、药物作用等〔2,3〕。心理预刺激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4,5〕,但利用心理预刺激预防全麻术后烦躁的研究特别是对老年患者研究未见报道。本文观察将心理预刺激应用于老年患者预防全麻手术后烦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中的重要内容,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提高生活质量〔1〕。家庭支持具有赡养、照料及满足情感交流的功能,这也是家庭支持区别于其他社会支持主体的特点〔2〕。但目前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似乎预示着家庭对老年人生活的帮助减弱,目前研究又多侧重于经济等某些因素对家庭支持水平的影响〔3〕,本研究旨在了解家庭支持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调查整群随机抽取的杭州市344名60岁以上老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家庭养老老人的健康状况总分〔(90. 17±11. 71)分〕显著低于社会养老老人的健康状况总分〔(95. 98±10. 15)分,P<0. 05〕。影响杭州农村家庭养老老人生理健康的因素是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承担方式、近1年看病次数、与子女关系、养老模式、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健因素是居住地、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近1年看病次数、与子女关系、养老模式。结论杭州市农村家庭养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社会养老老年人,而社会养老老年人在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较家庭养老老年人表现出更好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正>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两者的共患率很高〔1〕。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了抑郁症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但增加CHD的发病率,而且对CHD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2,3〕,且与传统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对CHD的影响程度相同〔4〕,并且CHD的发病风险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有关。抑郁症作为一种与心理行为相互影响的社会适应不良性疾病,影响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而  相似文献   

15.
<正>相比年轻人,老年人通常报告有更好的婚姻,更支持性的友谊,与孩子、兄弟姐妹和社交网络成员间的冲突减少〔1〕。在描述与家庭成员的互动时,老年人的描述更为积极,满意度也更高〔2〕。研究人员认为,老年人人际关系的改善,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交能力提高〔3〕,将注意力从人际冲突的消极方面转移〔4〕,发生社会冲突时情感反应减少〔5〕。认知评估理论模型强调,对情绪诱发刺激的反应,受个体因素的影响,老年人之所以对社会伙伴产生积极的体验,是因为其特有的想法和行为,在社会环境中,与年龄有关的变化,也是老年人拥有良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重新认识人类健康与心理、精力、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也要求转变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职能,即由针对患者的传统护理转向对老年患者及社会支持系统的身体-心理-社会的全面照顾〔1~4〕。  相似文献   

17.
<正>身体功能衰退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困扰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1〕。造成其行走能力较差的因素,除因疾病困扰等病理原因外,多与老年人自身体质下降、身体功能衰退有重要关系〔2〕。由于缺乏肢体功能训练对其所致的协调能力减弱、肌肉萎缩、力量衰减等,是致使老年人步履蹒跚、行走能力下降的自身人为因素〔3〕。本研究观察老年花式舞蹈联合肌力训练对老年人行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独居老人不仅子女离家,而且丧偶,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势的群体。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1〕。抑郁对个体心理调适具有阻碍作用〔2〕,本文进行城市独居老年人的抑郁情绪调查及其影响研究。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12年7~8月某城市≥60岁的独居老人  相似文献   

19.
<正>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治疗、康复的全过程起重要作用〔1〕。糖尿病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和异常情绪,如焦虑、恐惧、抑郁等。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可促发或加重糖尿病病情,反过来又加重心理障碍,致恶性循环〔2〕。本研究分析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心理干预对情绪、糖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入院的24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①诊断均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老年病学相关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中,约有1/3在1年中有过1次跌倒,15%跌倒过两次甚至更多〔1〕。跌倒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严重,无论是在全世界〔2〕还是在中国〔3〕,跌倒都是引起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本研究对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归纳,并对其形成的原因及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与综合分析。1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1.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