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初秋,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丛林里,常见一种体长约25厘米,上体灰褐,两翼黑褐,胸、颈栗红,下体较白的鸣禽,它就是赤颈鸫(Turdusruficollis)。夏天,赤颈鸫在西伯利亚繁殖,每年很守信用地迁到我国越冬,见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等地区。在动物分类上隶属雀形目、鹟科、鸫亚科、鸫属。本属鸟类在我国有16种:黑胸鸫、灰背鸫、乌灰鸫、白颈鸫、灰翅鸫、乌鸫、岛鸫、灰头鸫、棕背鸫、褐头鸫、白腹鸫、赤颈鸫、斑鸫、田鸫、宝兴歌鸫、槲鸫。其中灰背鸫、乌灰鸫、白腹鸫和斑鸫为我国和日本政府共同协定保护的候  相似文献   

2.
1996年乌鸫开始栖息于新乡地区,成为当地留鸟,但其繁殖状况并不清楚.为了弄清该地区乌鸫的繁殖生态,2017年3~7月,采用定位观察法,对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鸫的繁殖生态及巢址选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新乡乌鸫3月初进入发情期,3月中旬可见到乌鸫配对,具有明显的占区行为.3月下旬开始营巢,营巢任务由雌鸟承担,营巢需时4~10d.最早产卵是3月28日,最晚产卵是5月16日,窝卵数为(5.09±0.70)(n=11)枚,产卵期为一周.卵长径(31.16±2.06)mm,卵短径(23.11±0.68)mm,卵质量(6.73±0.85)g.孵化期为13~14d,由雌鸟承担,孵化率为85.71%.育雏期为13~15d,成活率为54.17%.  相似文献   

3.
2005年5-6月份在河南省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调查期间,通过对鸣唱个体的定位观察,发现了3只白喉林鸫(Rhinomyias bruneata).经查阅文献,确定为河南省鸟类分布的新记录.白喉林鸫是我国华东地区亚热带森林的特有夏候鸟,因该地区中低海拔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其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因此已被有关国际保护组织列为受胁物种,以往文献对白喉林鹆的鸣唱特点描述甚少,本文描述了在河南发现的白喉林鸫的形态特征、生境特点,首次报道了其在繁殖期的鸣唱特征,并对该物种在我国的分布和保护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冬日观鸫     
姜雅风 《大自然》2010,(1):62-64
鸫类是雀形目鹟科鸫亚科鸟类的统称,多数种类背部羽毛暗淡,常在林下草丛中寻觅食物。夏秋季节,在上海的公园、校园、居民小区和道路绿化带等绿地内只能见到鸟鸫(Turdus merula);而到了冬季,绿地中的鸫类家族却变得兴旺起来。  相似文献   

5.
上一次给大家介绍了古称“百舌鸟”的乌鸫。这个“鸫”字原来是个废弃的古字,在古文献中都是罕见的,现在却成了现代鸟类学中的常用字。老的字典里还有许多古鸟名,现在已不使用,但在阅读古文献时却常能遇到。“鹘”这种鸟,就是古人在古典诗歌里经常提到的一种猛禽。“鹘”字一字单用时,读为胡(hú);同别的名词组成双音节词时,读为古(ɡǔ)。古人形容某物飞得极快,常用“疾如鹰隼”这个成语。隼读音为损(sǔn)。鹰隼不是一种鸟,而是两类鸟的合称,一类是鹰类,另一类就是隼类。鹰属鹰科,隼属隼科,二科合为隼形目。鹰和隼最…  相似文献   

6.
《贵州鸟类志》补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贵族鸟类志》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贵州岛鸟类资源的学术专著。共记载分布在贵州的岛类为417种和51亚种。但是,从1986年到1995年,又有12种和2亚种贵州岛严新记录分别补发现。从而使贵州的鸟类资源增加为429种和53亚种。这批新记录的鸟类是:大白鹭,大天鹅,王肩雕,白尾海雕,秃鹫1,白颈,长尾雉,紫水鸡,中杓鹬,白额燕鸥,蓝头矶鸫1,灰背鸫,眼纹噪鹛,红翅旋壁雀。  相似文献   

7.
广西鸟类亚种新记录——紫啸鸫西南亚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2月23日在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于防城板八乡采得一号紫啸鸫标本,经鉴定为紫啸鸫西南亚种(Myiophoneus caeruleus eugenei),是广西鸟类亚种新记录,标本保存于广西自然博物馆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最让观鸟人兴奋的事,莫过于看到那些既稀有又美丽的鸟了,而仙八色鸫(Pitta nym pha)就是这样一种鸟。仙八色鸫繁殖于日本、朝鲜和我国东南部的森林中,是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在河南及安徽的大别山地区,仙八色鸫是罕见的夏候鸟。由于受繁殖地减少和破碎化的影响,很多八色鸫都成了全球性的濒危鸟类,已被国际鸟盟(B irdLife International)的红皮书列为“易危”物种。从名字上看,仙八色鸫的身上应该有8种颜色,但实际上,并不是每只个体都有8种颜色,因此有学者建议,将这种鸟的中文名改作“丽鸫”更为贴切。仙八色鸫是地栖性的鸟类,头大,颈短,尾…  相似文献   

9.
陕西师范大学校园鸟类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路线调查法和鸟鸣声识别法分别对陕西师范大学校园鸟类的种类及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共分布鸟类51种,隶属8目、22科.其中,常见种是鸽形目的珠颈斑鸠,鹗形目纵纹腹小鹗,雨燕目的楼燕,雀形目的灰喜鹊、鸟鸫、麻雀、白鹩鴒,鹃形目的四声杜鹃等.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对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白眉地鸫Siberian thrush、戴胜Upupa epops、大山雀Pa-rus major、绿背山雀P.monticolus、黑冠山雀P.rubidiventris、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和灰斑鸠S.decaocto的肝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虎斑地鸫、白眉地鸫、戴胜、山斑鸠和灰斑鸠肝小叶分解不清,肝细胞成索状或团块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门管区数量少或不明显.大山雀、绿背山雀和黑冠山雀肝小叶的肝细胞排列较为规则,肝细胞索呈索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门管区的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清晰可见.从佛法僧目、鸽形目和雀形目来看,鸟肝占体质量的比例呈减小的趋势,肝细胞直径呈增大的趋势.结果表明:大山雀、绿背山雀和黑冠山雀的肝脏与虎斑地鸫、白眉地鸫、戴胜、山斑鸠和灰斑鸠的肝脏相比可能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11.
应用样线法对井冈山学院校园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到鸟类54种,隶属于9目,21科,其中留鸟38种,冬侯鸟9种,夏侯鸟3种,旅鸟5种。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白头鹎(Pyc- nonotua sinensis)、乌鸫(Turdus merula)和大山雀(Parus major)是当地优势种。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种类分别为46.30%和24.70%,在分布型上划分为7种类型。调查结果表明井冈山学院校园具有比较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学院校园鸟类多样性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样线法对井冈山学院校园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到鸟类54种,隶属于9目,21科,其中留鸟38种,冬侯鸟9种,夏侯鸟3种,旅鸟5种.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乌鸫(Turdus merula)和大山雀(Parus major)是当地优势种.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种类分别为46.30%和24.70%,在分布型上划分为7种类型.调查结果表明井冈山学院校园具有比较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学院校园鸟类多样性初步调查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应用样线法对井冈山学院校园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到鸟类54种,隶属于9目,21科,其中留鸟38种,冬侯鸟9种,夏侯鸟3种,旅鸟5种.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乌鸫(Turdus merula)和大山雀(Parus major)是当地优势种.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种类分别为46.30%和24.70%,在分布型上划分为7种类型.调查结果表明井冈山学院校园具有比较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们在甘肃省境内进行野外科学考察的过程中采集和见到白鹈鹕Pelecanus onocro-talus、小鸨Otis tetrax、红胸田鸡Porzana fusca、中贼鸥Stercorarius pomarinus、西藏毛腿沙鸡Syrr-haptes tibetanus、雪鸮Nyctea scandiaca、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攀雀Remiz pendulinus、红额金翅雀Carduelis ambigus、红翅鵙鹛Ptesottius flaviscapis等10种鸟类,均为甘肃省首次记录.其中采集到标本的种类有中贼鸥、红胸田鸡、西藏毛腿沙鸡、雪鸮、长尾地鸫、红翅鵙鹛,野外观察到的种类有白鹈鹕、小鸨、攀雀和红额金翅雀.  相似文献   

15.
解救蓝歌鸲     
2008年5月16日,我与同是爱鸟人的李强相约,到北京天坛公园观林鸟。早上8点30分,我们进入公园北门。大约1个多小时的观察中,我们先后看到了大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红尾伯劳、红喉姬鹟、白眉鸫、黑卷尾,见到了色彩艳丽的白喉矶鸫和叫声悦耳的宝兴歌鸫,还幸运地发现了园林中很少见到的山鶺鸰,更令人惊喜的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证了在一定的条件下,矩阵t-分布的渐近分布为矩阵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7.
台湾紫啸鸫     
卢汰春 《大自然》2012,(6):60-61
1861年,英国驻台副领事斯文豪(RobertSwinhoe)在我国台湾首次采得台湾紫啸鸫C44yiophoneusinsulans)标本,随后将其送给英国鸟类学家古尔德(JohnGould)。1862年,古尔德确定这是一个新种并命名。  相似文献   

18.
兰翅八色鸫为我国广东、广西及云南的留鸟;河南信阳,安徽霍山,台湾山地(夏候鸟);广东沿海,福建福州,上海及附近的沙卫山岛(旅鸟);河北北戴河(迷鸟)。我国共有三个亚种(郑作新,1976)。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宁波近郊夏季8种常见鸟类,并进行食性分析,认为珠颈斑鸠对农作物危害极大;黑枕黄鹂、黑卷尾、鹊鸲和乌鸫的活动都间接对农作物有益;秃鼻乌鸦和喜鹊在夏季仍以吞吃昆虫为主;另外,对2只画眉的食性分析表明,画眉也是以啄食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20.
仙八色鸫繁殖习性及雏鸟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安徽紫蓬山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对仙八色鸫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对繁殖生境选择,种群密度,巢及卵的特征,雏鸟生长模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报道,并给出了雏鸟的生长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