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低渗透油田压裂增产措施中一氧化碳生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低渗透油田压裂增产过程中一氧化碳气体生成机理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高能气体压裂配方本身及高能气体压裂产生的高温气体与伴生气或原油发生二次化学反应是产生一氧化碳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的主要因素,同时给出了生成机理。此项研究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合理开发同类油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峰油田是中油股份公司近几年发现的大型整装油田,地面工程建设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和成熟的工艺技术,形成了以丛式井单管不加热密闭集输为主要流程,以井口功图计量、丛式井单管集输、油气密闭集输、气体综合利用、原油三相分离、稳流阀组配水、系统综合优化等10项配套技术为主要内容,以井口(增压点)→接转站→联合站为主要布站方式的西峰油田地面建设模式,文章介绍了这些配套技术及其作用,西峰油田地面建设配套技术的应用,使投资比例不断下降,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简述石化行业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来源及成分,并针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减除、控制介绍了吸附剂雾化除异味的技术方法和系统实施方案;此系统实用、简捷、安全和经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辽河油田稠油开发采取蒸汽吞吐、蒸汽驱等对地层进行高温加热的开发方式的不断应用,使得油田天然气含硫问题日益严重。在油气开采中同时伴随产出的有毒有害气体H2S,  相似文献   

5.
两种气体组分评价方法在西峰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针对长庆西峰油田地层地质特征,在分析常规气体比值法和3H法解释评价符合率较低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对比,总结归纳出了两种方法在西峰油田的解释评价图版和储集层划分标准。实际应用情况表明,其解释符合率与常规方法相比有明显提高,这对研究具有不同地层地质特征的解释评价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峰油田三叠系长8,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一般无自然产能,早期对长8,储层的压裂改造规模较小,试排产量较低,使西峰油田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从2001年至今,围绕提高单井产量这一中心目标,从室内评价、现场试验、压裂优化设计、压后跟踪分析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对西峰油田长8,储层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适应西峰油田不同区块特点的储层改造总体思路及相关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西峰油田为典型的裂缝性油藏,裂缝发育导致油井水淹,长期治理但始终未获得有效突破,结合生产动态、油田试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对西峰油田主力区白马中、白马南、董志等见水见效特征进行再认识,对前期治理对策进行再评价,总结出提高油藏开发水平的适用对策。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鲁迈拉油田油气储量丰富、单井产量很高,但地赝构造复杂,尤填罡南鲁迈扣区块表现更为突出,导致地层漏失严重,开发过程中的废气、废水排入地层,钻井施工过程容易发生可燃气体侵入到钻井液循环系绝.进而释放到空气中引发火灾等重大事故.增加现场作业的风险。钻井施工现场对可燃气体的检测电为重要,是人身安全、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DML-DATALOG综合录蚌仪厚厂没有附带可燃气体抟枣器,存填服务器通道里也没有对应可燃气体检测器的通道.所以无法对可燃气体和有害气体进行变时监测。通过遣择合适的可燃气钵舱测器、对该综合录井仪服等器OPENBSD系统务令划建可燃气体哮感器新通道以及在WellWizard软件中怀定传感器,实现了对可燃气体参数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9.
汽油机可燃混合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HC,CO,NOx等有害气体和CO2,H20,O2等无害气体。由于尾气成分与发动机的工况有直接联系,所以通过检测汽车尾气可初步分析发动机的工作状况,重要的是,当发动机各系统出现故障时,尾气中某种成分必然偏离正常值,通过检测不同工况下尾气中不同成分的含量,可判断发动机故障所在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
前言近年来,由于环境科学的发展,对超微量气体的检测愈来愈广泛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尽管现代高灵敏度分析检测器为超微量有害气体的检测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多数高灵敏度分析仪器,对成分检测的直接响应为电(电位或电流)信号,将电信号转换为质量值,需借助于标准气体。在国外,对标准试样、标准气体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日益增加,商品高压钢瓶标准气体种类很多,但是,由于置放于容器中的标准气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地层沉积厚度大、油气资源丰富,是该盆地油气勘探重要的目的层之 一。 通过对红井子地区长 9 油藏地质背景和油藏特征的研究,综合分析了沉积相、砂体展布、油气输导通 道及运移路径等。 结果表明:该地区长 9 油层组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整体以长 7 油层组生烃 有机质油源为主;长 7 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以流体过剩压力为主要驱动力,从孔隙和裂缝运移至长 9 油层 组顶部构造并成藏;油源、通道和压差是控制该油层组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长组下部幕式成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优质烃源岩在大量生烃时产生较强的异常高压,在盆地西北部长7段与下部长8段地层之间存在10 MPa以上的过剩压力差,这成为石油向下运移的主要动力。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资料表明,超压导致源岩及其下部地层发生流体压裂,流体以混相通过裂隙快速排出。在长7段烃源岩和长8段、长9段储层中发现的沸腾油气包裹体,是油气幕式排烃、幕式充注的直接证据。包裹体均一温度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主要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幕式充注过程,主要成藏时期为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中期。  相似文献   

13.
宋明会 《录井工程》2021,32(1):80-85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三叠系长3储集层是长庆油田高产层之一,具有储集层埋深较浅、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油藏类型复杂、流体性质识别困难等特点。在收集整理录井、试油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各项气测录井参数与测试结论的相关性,深入分析参数响应特征,优选敏感参数,重新建立了适用于彭阳地区长3储集层的全烃Tg值法、气测组分特征法、Tg与GR交会图法和Wh与Bh图板法4种气测录井解释评价方法。目前,新方法已在彭阳地区长3油藏15口井综合应用,解释符合率达75%,为解决长3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难题和长3油藏的发现与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The Chang 7 Member shale gas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is a representative of continental shale gas in China. The Chang 7 shale is currently in the oil window, suggesting it should primarily be producing oil, but an exploratory well found high levels of gas production. In addition, the methan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δ13C1) of Chang 7 shale gas is generally depleted in 13C relative to that calculated by Ro, according to the δ13C-Ro equation. It is uncertain whether Chang 7 shale gas has mixed with biogenic gas or early thermogenic gas. In this study, over 100 samples of fresh shale cor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Yanchang Formation, and on-site gas desorption experiments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Measured shale gas content was considerable, and was found to be proportional to the abundance of organic matter. Through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gas composition and δ13C1,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no biogenic gas contribution to the shale gas in the study area. The negative δ13C1 of shale gas was due to the different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shale gas and 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Methane in shale gas reservoirs is the result of methane accumulation at all stages, which increases the shale gas content.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岩性油藏的成藏动力特征及油气运移规律,利用测井声波资料计算延长组各油层组的过剩压力值,分析延长组泥岩压实特征与流体过剩压力的分布特征,并以长8油藏为例探讨长7油层组和长8油层组之间的油气运移聚集规律。结果表明:延长组下部广泛发育稳定的欠压实带,长7油层组过剩压力值普遍较高,主要分布在8~14MPa之间,最高可达到18MPa;长8油层组过剩压力相对较低,只在局部地区达10MPa以上。泥岩厚度和性质是影响过剩压力分布的重要原因,高泥岩厚度分布区与过剩压力的高值区相吻合。长7油层组与长8油层组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过剩压力差,该过剩压力差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在横向上过剩压力低值区为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6.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 7 油层组(简称长 7 )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研究程度低、认识不一致等问题,在调研致密砂岩油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与油分布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测井、录井、试油试采、分析测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南部地区长 7 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进行了总结。 结果表明:烃源岩、源储配置关系、沉积相、物性条件等均为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南部地区长 7 致密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广泛发育的长 7 3 油层亚组(简称长 7 3 )优质油源岩是长 7 中上部致密油形成的有利条件,控制着各层致密油发育的总厚度和分布范围;长 7 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为长 7 3 生成的油能及时排出奠定了基础;优势相区控制着长 7 致密油的分布范围;致密砂、泥岩体遮挡下的相对高孔、高渗砂体控制着长 7 致密油的聚集部位。 该研究成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 7 致密油乃至延长组其他类似特征致密油勘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英旺地区长9、长10 油层组油源及成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英旺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长10 油层组发现了油气藏。通过烃源岩特 征分析、油-源对比、成藏特征分析等发现,英旺地区长9 油层组烃源岩为一套好烃源岩,但其生成的油气 可能优先侧向运移到了志丹等地区成藏,对英旺地区长9、长10 油层组油气藏贡献不大。英旺地区长9、 长10 油层组中的油气主要来自华池-太白-正宁-英旺一带的长7 油层组烃源岩。烃源岩成岩演化过 程中产生的异常压力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孔隙和裂缝为油气运移的主要输导体系,油气沿孔隙-裂缝 输导体系进行垂向-侧向运移,遇砂体即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18.
长庆油田靖安五里湾油田属特低渗透油田,三叠系长6油藏是主力油藏,该油藏原油伴生气丰富。基于该油藏实践,对该区块集油站点使用陈氏单螺杆泵进行伴生气回收应用中出现的的若干技术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工艺上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矿场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姬塬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油气勘探区域之一。系统研究姬塬地区长2油藏的烃源岩、储集层、油气运移以及油气圈闭条件等,并综合分析了长2油藏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紧邻盆地延长组生烃中心,油气供应充分,长2油藏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主要储层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极少量长石岩屑砂岩,为近中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长7地层产生的异常高压是长7烃源岩产生的油气自下而上运移到长2地层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长2油藏的圈闭主要是构造-岩性圈闭,局部地区发育有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长2地层发育厚度较大的分流间湾泥岩均充当了长2油藏必备的遮挡和封盖层。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基于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高压压汞、气体等温吸附等测试结果,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从地质背景、烃源岩特征、矿物组分和储集空间类型4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长7页岩油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处于稳定的沉积环境中,有利于页岩油成藏。长7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与北美相似,TOC含量达到2%~18%,甚至高于鹰滩组页岩油,生油潜力大。长7页岩油脆性矿物总量达到69.73%,仅比北美页岩油低1.27%,可压性强。长7页岩油较北美典型页岩油而言,物性较差,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0.5%~2.1%和(0.000 4~0.03)×10-3 μm2。北美典型页岩油微裂缝和有机质孔发育良好,而长7页岩油有机质孔多呈孤立状分布,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内孔和微裂缝为主。可见,长7页岩油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成藏规律及矿物组分相似,但长7页岩油物性差,储集空间细小,因此在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同时亦具有较高的开发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