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根据我省稻田扁杆草的主要发生规律,选用苄嘧黄隆等药剂进行不同药剂与药效关系、苄嘧黄隆不同施药技术与药效的关系等应用条件研究。试验结果首先明确了亩用苄嘧黄隆有效剂量1~2克能有效控制扁秆草危害,与除稗剂混用,可达到一次性防除稻田杂草。其次,提出了苄嘧黄隆分期施药是提高控制扁秆草危害的重要技术,亩用有效剂量1克施用2次,其对扁秆草的各项性状的抑制和防除效果优于亩用有效剂量2克1次施用,在治本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青松  林党恩 《农药》1995,34(8):40-42
本文阐述根据我省稻田扁杆Biao草的主要发生规律,选用苄嘧黄隆等药剂进行,同药剂与药效关系、苄嘧黄不同施药技术与药效的关系等应用条件研究。试验结果首先明确了亩用苄嘧黄隆有效剂量1 ̄2克能有效控制扁秆Biao草危害,与除剂混用,可达到一次性防除稻田杂草。其次,提出了苄嘧黄隆分期施药是提高控制扁秆Biao草危害的重要技术,亩用有效剂量1克施用2次,其对扁秆Biao草的各项性状的抑制和防除效果优于亩用有  相似文献   

3.
丁新天 《农药》1996,35(5):44-45
据1993-19954上试验表明,在冬季12月15日前亩施胺苯黄隆1.5克以下,对后茬早稻安全,对早稻返青活棵,分蘖成穗,穗粒结构及产量均无不良影响。油菜田施用胺苯黄隆后180天,对水稻秧苗仍有残留药害。因此,油菜后茬可移栽水稻,但不能作水稻秧田或直播水稻。  相似文献   

4.
2,4-滴类药剂防除麦田阔叶杂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盆栽喷雾法和田间茎叶喷雾处理法,研究了2,4-滴类除草剂防除麦田杂草的应用技术。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2,4-滴类药剂对麦田杂草的除草活性由高到低依次顺序为:460g/L 2,4-滴.麦草畏水剂>304 g/L 2,4-滴.毒莠定水剂>720 g/L 2,4-滴二甲胺盐水剂>2,4-滴酸原药>50%2,4-滴异辛酯乳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药剂随着剂量的增加,除草效果显著提高,持效期可达45 d以上;2,4-滴类与麦草畏或毒莠定复配后不仅可以提高对阔叶杂草的防效,而且也可以降低单剂的使用量,扩大杀草谱。  相似文献   

5.
陈庭华  黄康盛 《农药》1995,34(6):38-39
胺苯黄隆防治油菜田单、双子叶杂草效果优于常用药剂;但需严格掌握亩用量、使用时间和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几种除草剂防除直播稻田稗草和千金子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宏海  仇伟全 《农药》1995,34(4):39-40
试验结果表明,直播早稻芽期每亩用10%吡嘧黄隆可湿性粉剂10克、立针期每亩用30%丙草胺乳油100毫升、17.2%哌草丹-苄嘧黄隆可湿性粉剂200克、一叶一心期亩用34%二氯喹啉酸-苄嘧黄隆可湿性粉剂28克、二叶一心期每亩用50%二氯喹啉酸丁湿性粉剂25克加10%吡嘧黄隆可湿性粉剂10克,对稗草和千金子均有理想的防除效果,鲜重防效分别为88.3 ̄99.1%和92.3% ̄100%,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7.
苄嘧黄隆,二氯喹啉酸,吡嘧黄隆防除晚稻本田杂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诚  周淮 《农药》1993,(3):59-60
1991年,我们进行了苄嘧黄隆、二氯喹啉酸、吡嘧黄隆防除晚稻本田杂草的示范试验。现将示范试验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供试药剂及来源:10%苄嘧黄隆可湿性粉剂、4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10%吡嘧黄隆,均为沈阳化工研究院提供的样品;60%丁草胺乳油,由示范试验单位自购。  相似文献   

8.
董国坤  黄侠敏 《农药》1997,36(7):39-40
本文介绍了应用35%丁苄可湿性粉剂、50%二氯喹啉酸加10%苄嘧黄隆超微可湿性粉剂与泥土混和措施施对早稻抛秧田要草的防除效果,安全性和增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抛载后5天施丁苄120克150克以及抛栽后7天施二氯喹啉酸30克加苄嘧共隆15克对划稻抛秧田的主要杂草如稗草、异型莎草、鸭香草、节节苯和矮慈姑等均有显著的防效,其总体防治效果可分别达到96.1%、97.1%和98.7%,且对水稻生长无不  相似文献   

9.
翟其楷  黄晓燕 《农药》1994,33(1):44-45
胺苯黄隆是一种新的油菜苗后除草剂,其作用方式与绿黄隆相似。施药后,被处理杂草立即停止生长,而后1~3周出现坏死症状,而油菜能代谢胺苯黄隆。1992年秋我们对胺苯黄隆进行油菜秧田和油菜移栽大田的药效和安全性试验,现就胺苯黄隆在油菜秧田的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营养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甜荞结实率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营养元素和植物生长物质两个方面研究了NPK配施、硼、磷酸二氢钾、2,4-滴、烯效唑和钼酸铵对甜荞形态指标、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硼砂A、2,4-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株高;②钼酸铵使开花总数增加,硼砂与2,4-滴能减少开花总数;③各处理均能提高结实率,其中以钼酸铵为最高,钼酸铵>硼砂B>磷酸二钾>N+PK>2,4-滴>烯效唑>N>硼砂A>对照;④钼酸铵、N+PK、硼砂B、磷酸二钾、烯效唑和2,4-滴能极显著提高产量,N也可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据报导:“PGR-1”[3-(2-吡啶基)丙醇],在大豆开花初期至成熟期之间,每英亩施有效成份130克可提高产量28%[Ger.offen.2,332,429(1974)]。据此,由南开大学元素所提供药剂,并在该所陈茹玉教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的研究工作。一、研究条件试验地块为河淤土,肥力中等,播种材料为“牡丰五号”,七十厘米垄上7.5厘米双条机播,亩保苗二万株。试验药剂为80%“PGR-1”乳剂,分别在  相似文献   

12.
王鸣华  章维华  蒋木庚 《农药》2005,44(1):13-15
采用重氮化法制备了2,4-二氟苯胺,然后与α-溴丙酸酯反应合成N-(2,4-三氟苯胺基)丙酸酯,再与7种不同的酰氯缩合制备N-酰基-N-(2,4-二氟苯胺基)丙酸酯。其生物活性试验表明,N-酰基-N-(2,4-二氟苯胺基)丙酸酯10mg/L浓度下对小麦纹枯病抑制率为74.0%-84.4%,对瓜类灰霉病的抑制率为93.6%-98.9%。  相似文献   

13.
徐玉明  李年康  徐新 《广州化工》2012,40(18):66-68
以3-硝基邻苯二腈、2,4-二甲基-3-戊醇、氢化钠为原料,进行赖因德斯—林格反应缩合,合成目标化合物——3-(2,4-二甲基-3-戊氧基)邻苯二腈,主要探讨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滴加时间对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优反应条件;3-硝基邻苯二腈与2,4-二甲基-3-戊醇钠的摩尔比为1∶1.25,反应温度为0℃,滴加时间为3 h,反应时间2 h,反应收率为87%。通过熔点,HNMR确证目标产物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4.
武家清  何代梅 《农药》1993,32(4):60-60,47
1991~1992年我场对浙江省乐清县乐吉化工厂生产的丁西、丁农、苄甲黄隆进行了防除中稻本田杂草药效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现将情况小结如下。 一、供试药剂 1.5.3%厂西颗粒剂(丁草胺与西草净复配) 2.4%丁农颗粒剂(丁草胺与苄嘧黄隆复配)  相似文献   

15.
李玉文  李书涛 《农药》2013,(8):563-564,567
[目的]2,4-滴丁酯属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应用广泛且较少产生耐药性,研发2,4-滴丁酯的绿色合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4-二氯苯氧乙酸与硼酸三丁酯在无溶剂、无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经减压蒸馏分离得到2,4-滴丁酯。[结果]确定了合成2,4-滴丁酯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40℃,硼酸三丁酯与2,4-二氯苯氧乙酸的摩尔比为2∶1,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达93.7%。[结论]无溶剂无催化剂条件下合成2,4-滴丁酯,绿色环保,收率高,分离方便,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水稻直播田杂草防除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管国兴 《农药》1995,34(4):43-45
1994年对直播稻田进行了药剂除草研究。结果表明:播前用5%丁草胺颗粒剂1公斤/666.7米^2,播后再用10%苄嘧黄隆可湿性粉剂15克/666.7米^2处理,对稗草、阔叶草及总体杂草株防效分别为94.6%、87.3%92.3%;鲜重防效分别达99.4%、92.8%、99.3%。播后5天单用苄嘧黄隆15克/666.7米^2,对稗草、阔叶草、总体杂草株防效分别为80.4%、69.4%、77.4%;鲜  相似文献   

17.
苯黄隆防除麦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强  安邦 《农药》1993,32(4):61-61,54
苯黄隆是继绿黄隆、甲黄隆后的又一种磺酰脲类超高效麦田除草剂。据资料介绍,苯黄隆在土壤中的持效期较绿黄隆、甲黄隆短。为探明该药的杀草活性,最佳使用剂量及对小麦和后茬作物的安全性,受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和河北省宣化农药厂的委托,我们于1991~1992年进行了苯黄隆防除麦田杂草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林美珍  刘建军 《农药》1995,34(8):8-10
胺苯黄隆为杀虫谱广的茎叶处理剂,亩用有效成分1 ̄1.5克,即可有效防除油菜田间叶杂草,如繁缕、雀舌草。对移载油菜安全,直播油菜应在4 ̄5叶期使用。常规剂量对后茬作物大豆、玉米安全性差,对壮秧移载苗影响不大。结果表明,胺苯黄隆在油稻式有条件轮用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腐植酸有机肥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植酸》2015,(6)
通过研究不同用量腐植酸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增产效果的影响,筛选腐植酸有机肥的最佳施用方法和施用量。试验结果显示,施腐植酸有机肥对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与不施肥处理(处理1)和纯施化肥处理(处理2)比较,罗山试验点分别增产28.2%~78.5%和15.5%~39.3%,固始试验点分别增产29.2%~75.2%和15.4%~35.6%。其中,以基施氮肥8千克/亩和腐植酸有机肥60千克/亩(处理8)效果最好,产值分别增加78.5%和75.2%;其次是氮肥8千克/亩和腐植酸有机肥20千克/亩基施处理(处理7)、氮肥8千克/亩和腐植酸有机肥30千克/亩基施和追施各半处理(处理5),且处理8、处理7和处理5三者间均无显著差异。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腐植酸有机肥促进水稻增产主要是增加了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综合考虑肥料投入成本和增加产值,以处理7最为经济。因此,农业生产上推荐氮肥8千克/亩和腐植酸有机肥20千克/亩基施。此外,在氮肥4千克/亩和腐植酸有机肥20千克/亩基施和追施各半施用(处理6)的情况下,水稻未减产,说明施用腐植酸有机肥可以适当降低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20.
乙草胺,苯黄隆,甲黄隆混用防除麦田杂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和生  顾跃明 《农药》1995,34(4):41-42,30
本文针对麦田恶性杂草化学防除的困难和绿草隆及其混配剂在偏碱土壤地上对后茬作物的药害问题,进行了以乙草胺、苯黄隆、甲黄隆混用的初步探索。在黄泥砂土有机质含量1.27%、pH值8.4的土壤条件下,乙草胺与苯黄隆混用对硬草、婆婆纳、猪殃殃的鲜重防效达89.6%;乙草胺与甲黄隆混用的防效亦可达78.7%;对下茬直播玉米、棉花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