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拉圭人口300余万,人均收入 6500美元,是拉美社会财富分配 最为平均的国家;乌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强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并严厉打击腐败行为,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然而,乌拉圭虽被公认为是拉美“最清廉”的国家之一,但近年来涉及行政部门滥用职权的行为仍屡禁不止,查处经济领域大案要案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为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乌拉圭国会经过长达两年时间的酝酿和讨论.于1998年底通过了《反对滥用公共职权(腐败)法》(以下简称《反腐败法》)。该法总结了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13,(11):45-45
日前,国内首个预防腐败的地方法规——《汕头经济特区预防腐败条例》正式施行。此前几日,广东另一个经济特区珠海,当地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亦二审了《珠海经济特区预防腐败条例(草案)》。两份《条例》尽管内容各有侧重,但目标指向相同,即通过立法,以正式法规代替红头文件,实现预防腐败工作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3.
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是我国“入世”的基本原则之一。“入世”后,我国在享受世贸组织法赋予的各项权利的同时,也应遵守《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最后文件》的各项协定所规定的义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以下称 TRIMs协定)是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一揽子协定的组成部分。该协定禁止各成员方采取不符合 1994年关贸总协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和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禁示性规定 ,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纳入世贸组织的体制之中,并将关贸总协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引入了国际投资领域,因此,作为 TRIMs协定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所谓“美国贸易法201条款”,是指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201节—204节的有关规定。该法经多次修改,目前主要体现在《乌拉圭回合协定执行法》中。根据该法,如经调查证实美国国内一产业因进口激增而受到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总统有权采取进口限制措施(包括提高关税、实施关税配额或配额等),总统还可以对国内受损产业实施补贴,以减轻产业面临的外来竞争压力,帮助其作出调整,适应竞争环境。根据201条款规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负责201案的调查工作。201案可以由美国国内产业提起,也可以应美国…  相似文献   

5.
《党风与廉政》弘扬正气贬恶除腐之先锋我和我老伴虽退休,且一个身体残废(高位截瘫),一个患高血压心脏病,但爱国爱党之心永恒。深感腐败不除,社会难稳,民心难顺。《党风与廉政》无愧报刊精萃之称,是诊治社会风气、党内腐败的良医,是正义与良知的化身。正因如此,...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28日,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委、监察局和预防腐败办公室联合出台《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规定(试行)》,要求“与领导干部职权密切相关的收入,都将通过阿勒泰廉政网及当地主流媒体及时全面公开,以接受社会有效监督”。这个规定的出台受到媒体的格外关注。香港《文汇报》对此事件作出报道,  相似文献   

7.
在任人唯贤的背后(中国封建社会腐败与反腐败斗争初探之二)──中国封建官僚的选拔(上篇)姚树治在探讨中国封建社会腐败与反腐败斗争的时候,不能不震惊于腐败行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然而,透过层出不穷、千奇百怪的腐败行为的表象,不难发现掩藏其中的政治、经济、法...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2,(6):58-58
钟国兴在3月26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腐败绝对不是市场经济的润滑剂,而是天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是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其前提是尊重公民个人的财产权利。腐败是某些执掌公共权力的人对个人财产权利和公共财产权利(最终是个人财产权利)的侵害,  相似文献   

9.
国际大围剿──'93国际反腐败备忘录张建武腐败一词,本意是指粮食糜烂"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上》)。自从引申以定义一种社会现象后,其使用频率便骤然增高。不论是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还是文明程度甚高的发达的国家,腐败这一社会丑恶现象几乎无孔不入,...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韩国政府把根除腐败作为振兴国家经济、恢复社会信任的基石,采取了一系列预防腐败措施,关口前移、抓早抓小,为从根源上清除腐败毒瘤积累了宝贵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全面进行预防腐败立法。韩国政府形成了以《腐败防止法》为主体,包括《公职人员伦理法》《公益举报人保护法》《公共机关信息公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当代贵州》2010,(22):8-9
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12.
崔寅 《新湘评论》2010,(18):15-15
尽管由政治家、官僚和企业组成的“腐败三角”在日本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不过,日本在反腐问题上下了很大力气,形成了相对廉洁的政府运转体系。刑法制定了对公务员贪污腐败治罪的内容,《国家公务员管理法》、《国家公务员伦理法》和《国家公务员伦理规程》等法律法规成为防范腐败,规范国家公职人员行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将出台三个反贪法监察部副部长李至伦最近说,我国有三个关于反贪污腐败的法律正在制订中,它们是《反贪污贿赂法》、《监察法》和《个人收入申报法》,其中,《反贪污贿赂法》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起草,另两个由监察部负责起草。现在这三个法律正处在调查研究中,可...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08,(10):43-44
5月25日,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委、监察局和预防腐败办公室出台《关于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的规定(试行)》。 09月16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廉政网”正式开通。该廉政网站设置了“县(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倒计时”栏目。截至9月13日,申报对象主动上交违纪违法款数额达33万余元。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杂志不久前发表文章,分析当前腐败现象的一个特点:“腐败为什么难治,因为腐败已经上了轨道了”,“它仿佛是一个特殊的加工厂,有自己的生产线、关系网、管理机制,在源源不断地运进各种政(治)经(济)资源后,加工组合,流水线作业,获利后各股东间的利益分配也皆大欢喜”①。作者见解精辟,读后令人叹服。而媒体新近披露的数起公车私用事件,则更是让人们直观地见识了“腐败车轮”在“腐败轨道”上勇往直前、畅行无阻的壮观景象── “五一”节前,河北石家庄某县城建局的一名司机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他特别害怕局长剥夺他…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了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2009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廉政准则》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相似文献   

17.
《大明律》草创于吴元年(公元1367年)(1),更定于洪武六年(1373年),整齐平二十二年,至三十年(1397年)始领示天下。而《御制大诰》(下简称《大诰》)则是洪武十八年八月,在《大明律》屡诏座正过程中,“采辑官民过犯”的案例,编纂而成的法外之法。十九年三月又颁行《大法续编》,同年十一月颁行《大港三编》,二十年十二月又颁布了《大法武臣》。《大法》四编与《大明律》一样,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大明律》外的最重要法规。它体现了朱元障“刑用重典”的法律观点,是朱元津法制思想具体实践的总结。该法规条款文理不通,…  相似文献   

18.
张掖地区七一秦腔剧团编演反腐倡廉大型现代戏曲《钟声并未休止》本刊讯(通讯员保正志)张掖地区七一秦腔剧团新编反腐倡廉大型无场次现代戏曲《钟声并未休止》正式公演。该戏曲以刘青山、张子善腐败案件为基本素材,进一步加工提炼,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它寓教于...  相似文献   

19.
韩国的《腐败防止法》和腐败防止委员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世纪以来,韩国不断出台各种反腐败法律,成立各种反腐败机构,尤其是2001年出台的《腐败防止法》和2002年建立的腐败防止委员会,使韩国的腐败现象得到了比较有效的遏制。《腐败防止法》的各种规定。这部法律对腐败行为的定义是:公职者滥用职务之便和地位、权限违法为自己或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为了防治吏治腐败,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条例《实施细则》等,力图通过法规的威严来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防止用人失察失误,应该说,成效是明显的。但也毋庸讳言,用人违规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纠正,在一些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现象深层的原因何在?解决违规行为关键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