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挑水河磷矿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时,围岩的应力状况严重影响采场顶底板的稳定性。采用条带式分 层充填采矿法,通过对充填体的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充填条带宽度、留空区条带宽度及不同充填灰砂比下 采场顶底板、充填条带的应力变形,确定充填开采可降低采场围岩塑性区比例,优化开采参数,提高采场围岩的稳 定性;通过计算受支护强度影响下的采场围岩应力分布,确定软弱结构面滑动的极限条件,对滑移区域的位置和范 围进行预测,通过加强支护以提高围岩软弱结构面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复杂地形条件下矿体安全高效开采研究对于释放矿山资源产能有着重要意义。为解决目前房柱法开采对地表扰动程度大且矿柱难以回收等问题,基于条带充填开采技术,从采场结构及回采顺序两个方面对宜昌晒旗河磷矿展开了适应性研究,以期在提高矿石回收率的同时减少地表扰动。首先依据晒旗河高山河谷地形下地应力特征,在盘区内划分了高低应力采区,构建了分区采场结构,并引入极限强度理论得到条带矿柱的合理宽度;然后设计了高应力采区“隔一”、低应力采区“隔一采一”的条带回采顺序,运用FLAC3D数值软件优选出高、低应力采区间的回采顺序,研究矿体在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变化特征及地表变形特征。结果表明:①从低应力采区向高应力采区的回采顺序优势明显,可缓解高低应力采区的应力不均匀程度;②在整个回采及充填过程中,采场围岩较稳定,矿柱所受的垂直压应力均小于抗压强度;③高山河谷地形下地表沉降曲线演化特征为“U→V→U→W”,地表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④所设计的条带充填法与传统房柱法开采相比,矿石开采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为晒旗河磷矿及类似高山河谷地形下矿床开采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复杂地形条件下矿体安全高效开采研究对于释放矿山资源产能有着重要意义。为解决目前房柱法开采对地表扰动程度大且矿柱难以回收等问题,基于条带充填开采技术,从采场结构及回采顺序两个方面对宜昌晒旗河磷矿展开了适应性研究,以期在提高矿石回收率的同时减少地表扰动。首先依据晒旗河高山河谷地形下地应力特征,在盘区内划分了高低应力采区,构建了分区采场结构,并引入极限强度理论得到条带矿柱的合理宽度;然后设计了高应力采区“隔一”、低应力采区“隔一采一”的条带回采顺序,运用FLAC3D数值软件优选出高、低应力采区间的回采顺序,研究矿体在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变化特征及地表变形特征。结果表明:①从低应力采区向高应力采区的回采顺序优势明显,可缓解高低应力采区的应力不均匀程度;②在整个回采及充填过程中,采场围岩较稳定,矿柱所受的垂直压应力均小于抗压强度;③高山河谷地形下地表沉降曲线演化特征为“U→V→U→W”,地表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④所设计的条带充填法与传统房柱法开采相比,矿石开采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为晒旗河磷矿及类似高山河谷地形下矿床开采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如何实现复杂地形下缓倾斜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宜昌某磷矿为工程背景,根据地应力不均匀分布特征构建分区采场结构,基于“协同开采”理念,提出了与其相适应的条带充 填分区协同开采技术,实现了同一盘区回采与充填协同作业。运用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分区协同回采过程中顶板及围岩矿柱的受力变形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分区充填过程中采场矿柱的承载机制。结 果表明:采区之间相互干扰程度较弱,围岩应力转移程度受埋深和开采步骤的影响较大;随着开采与充填的协同进行,不同采区条带上方顶板受拉与受压交错性分布;分区协同回采过程中,围岩及充填体矿柱并未发 生明显破坏,其中一步骤充填体和围岩矿柱是采场内的主要承载体,二步骤充填体的承载作用相对较弱;盘区矿柱之间及隔离间柱发生了非对称性变形。为了进一步降低充填成本,在原有协同充填模式的基础上适当 降低二步骤充填体的力学强度,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优化后采场充填模式的可行性。条带充填分区协同开采技术有助于实现复杂地形下缓倾斜矿床安全、高效、经济开采。  相似文献   

5.
何环莎  黄英华  黄敏 《采矿技术》2016,16(4):1-3,11
为确保某铁矿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安全生产,采用FLAC3D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共设计9种采场模型,根据开挖后采场顶板及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塑性区变化规律确定盘区矿柱尺寸及采场宽度的合理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采场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参数为采场宽度,盘区矿柱的大小主要影响盘区开采整体稳定性;采场宽度和盘区矿柱宽度均应保证15 m以上。研究结论可为矿山开采设计中采场结构参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某金矿房柱法采场人工矿柱参数选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某金矿的开采现状,根据采场顶板围岩的应力分布和破坏机理,得出不同开采深度条件下的矿房宽度;利用计入开采深度影响的地压估算公式,计算出人工矿柱承受的荷载,在考虑各种因素对矿柱强度的影响的基础上,对矿柱强度进行修正,建立了矿柱宽度与安全系数的关系式,最终确定出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挑水河磷矿条带充填采矿法最优的采场结构参数,选取充填条带宽度、留空区条带宽度、盘区矿柱宽度等因素,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正交模拟试验,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选取顶板最大拉应力、充填体条带最大压应力、顶底板最大位移,充填体与盘区矿柱最大水平位移等指标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挑水河缓倾斜磷矿条带充填法采场结构参数最优方案为充填体条带宽度10m,留空区条带宽度6m,盘区矿柱宽度20m。  相似文献   

8.
寇坤  聂兴信 《金属矿山》2015,44(3):36-39
某矿区位于湖区水体下,主要为金铜矿,且矿石品位较高,矿体属于软弱围岩下的中厚及厚大矿体,且顶板围岩稳固性较差。结合矿体具体的赋存条件及现有的开采技术条件,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机械化分段中深孔落矿嗣后阶段充填采矿法、浅孔留矿嗣后充填法、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3种采矿方法进行了采场参数研究。通过对6种模拟回采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和位移比较,初步确定采场宽度、长度参数分别为14 m、40 m;以初步确定的采场参数为基础,通过最大与最小主应力、顶板与矿柱位移最终确定出3种采矿方法对应的采场宽度均为14 m、长度分别为40、40、42 m;并且随时监测顶板及矿柱的应力、岩移情况,加强顶板管理,及时充填。最后提出下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合理充填体强度及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9.
曾佳龙  朱阳亚  周勇  郭旺  邹多利 《采矿技术》2021,21(4):21-23,29
湖北宜昌某磷矿开采标高为+30~+720 m,区内最大埋深将近1000 m,平均埋深约700 m。在确定大埋深矿体的采矿方法时,采场结构参数是经济安全开采的关键参数。借助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其采场结构参数进行模拟,研究分析普通点柱法和条带嗣后充填法两种采矿方法不同采场结构参数下,顶底板及矿柱的应力应变情况,为矿山科学确定采场结构参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结合金山店铁矿张福山矿区的开采实际,借助FLAC3D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不同矿房结构参数、不同充填配比的嗣后充填法回采充填过程的采场围岩应力、变形及塑性区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相同充填配比下,矿柱宽度从15 m增加到18 m,矿柱承受的最大应力值由23.3 MPa减少到23.1 MPa,顶板下沉位移由22.2 mm增加到27.7 mm;充填体的强度由2.4 MPa增加到3.8 MPa,矿柱两侧围岩承受的最大应力值由16.3 MPa降低到15.9MPa,顶板下沉位移由413.4 mm减少到104.3 mm。经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合理的矿房、矿柱宽度为15 m,充填配比为1∶8。  相似文献   

11.
PRESENT AND FUTURE OF SURPLUS LIFE APPRAISE-MENT METHOD FOR UNDERGROUND STRUCTUREGuanBaoshu,GaoBo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2.
以矿井构造发育规律研究为主,系统研究了唐山矿西南区隐伏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矿井水文发育的规律。通过井田地面和井下钻孔的控制,解析沿逆冲推覆构造断层通道补给下部煤系含水层三维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例,论述了我国城市古建筑与新建筑的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出古建筑与新建筑应相互映衬,使我们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4.
陈国飞  赵金凯 《煤炭技术》2007,26(12):92-92
通过分析珠山矿的井田构造,系统地了解了井田位于勃利煤田山字形弧形构造的东翼,受这一弧形构造牵引的影响,形成的一级构造(即主要构造线)及次一级构造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对今后的矿井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串联盘式管道连续输送设备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介绍了串联盘式管道连续输送设备的工作原理,确定了主要装置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河南省的地质构造分区特征和煤田特征,找出了控煤构造的4种形式,分别为:褶皱逆冲推覆型构造控煤,重力滑动型构造控煤,走滑型构造控煤,伸展型构造控煤。河南省的诸多煤田中,除安阳—鹤壁煤田、焦作煤田、濮阳含煤区是伸展型构造控煤,其他各煤田均是推覆构造或滑动构造控煤。  相似文献   

17.
从设计和施工两个角度对砌体结构建筑质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阳泉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希颖  王一 《煤炭技术》1999,18(6):34-35,39
根据构造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阳泉矿区构造格局是纬向构造带和新华复系构造带复合造成。而煤系地层底部的岩浆侵入体,起了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地下施工结构可靠性理论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应用于润扬大桥北锚碇基坑地下施工结构,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层滑构造在煤矿生产中的表现形迹 ,分析了层滑构造的特征及其在矿井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