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牧文  王婧  杨旭辉  宋姝娟 《疾病监测》2020,35(11):1008-1013
目的了解杭州市幼托儿童和中小学生因流感样症状缺勤状况,分析学校因流感样症状缺勤数、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数、同期幼托儿童和中小学生流感报告病例数之间的关系,为学校流感样疫情的预警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共3个学期杭州市幼托儿童及中小学生因病缺勤、因流感样症状缺勤数据。采用Spearman法分析缺勤与哨点医院监测ILI数、网络直报流感病例数的相关性。结果全市共监测到因流感样症状缺勤人天数合计158 171人天,缺勤率为0.11%,不同学龄学生缺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哨点医院5~14岁年龄组ILI发病数与学校因流感样症状缺勤数相关性较高(r=0.558,P<0.001)。学生及幼托儿童的流感报告病例数与学校因流感样症状缺勤数相关性良好,在"提前1周"相关系数最高(r=0.754,P<0.001)。结论幼托儿童和小学生是流感样症状的高发群体;学校症状监测系统可反映流感在学校的流行状况,可在学校流感样疫情的早期预警和预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2015-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关联性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探索疫情相关危险因素,为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预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市传染病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系统中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关联性疫情的监测数据和调查报告,用Excel 2013软件汇总整理,对通州区关联性疫情的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呼吸道疾病监测和发热门诊监测在SARS疫情预警中的作用比较。方法 收集2 0 0 3年非典流行期间呼吸道疾病监测和发热门诊监测数据以及同期SARS发病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呼吸道疾病监测中,肺炎样症状患者数量与SARS发病人数之间呈强正相关关系(P <0 .0 0 1,R =0 .85 72 ) ,但发热门诊监测结果与SARS发病人数间的相关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RS流行期间,肺炎样症状病例监测对SARS疫情预警具有一定价值,预警效果优于发热门诊。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吉星  杨芸  汤显  忻郦菁 《疾病监测》2012,27(1):14-15,24
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搜集对2010年虹口区报告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相关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0年虹口区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40起,其中97.5%发生于幼托机构,67.5%的疫情来源为幼托机构报告。Cox A16和EV71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主要血清型。 结论 加强对幼托机构的培训和对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用移动平均数法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监测数据开展传染病疫情预警.方法 收集整理2004、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数据,计算发病基线,确定概率界值及界值,利用公式W=-Xni+Si计算ni预警值,绘制预警控制图,引入2006年发病数据,进行判读与反应.结果 根据传染病病种的危害性、严重性及可控制性等特点,确定概率界值为0.01,则(单位)2,计算各周的预警值.根据绘制预警控制图,可判定第1周、第2周副疫情有流行趋势.结论 移动平均数法预警适合发病数较多的传染病疫情,预警基线数据和预警概率界值是预警成功的关键数据.  相似文献   

6.
发热症状监测的预警事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春萍  邓晶  谢立  吴静芳  程瑾 《疾病监测》2005,20(10):532-535
目的为早期发现或检出疾病暴发,提供预警信号。方法对杭州市发热监测哨点数据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对2004年2~3月发生的流感局部流行进行了成功预警。结论发热症状监测对于早期发现的以发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患病率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7-2008年辽宁省营口市突发急性传染病早期预警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恩涛  王琳  李桂香  杨园园  王颖  刘亮 《疾病监测》2009,24(10):799-802
目的分析2007-2008年辽宁省营口市传染病疫情监测体系用于突发急性传染病早期预警的能力。方法分析《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营口市常见急性传染病病例的发病日期、诊断时间、报告卡生成时间、报告单位等疫情监测信息,统计就诊率、信息获得率、乡镇(社区)级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率、高发人群特征分析等。结果2007年营口市常见5种急性传染病患者发病后第1天就诊率为3.85%~24.57%,及时就诊率低;当天获得信息比率为3.85%~19.47%,信息获得率低;基层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率低,营口市乡镇(社区)级医院疫情报告仅占0.74%(13/1768);学校和幼儿园是急性传染病高发人群聚集地。结论目前传染病疫情监测体系不足以获得突发急性传染病早期预警信息。开展对幼儿园、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及加强乡镇(社区)级医院疫情报告可能弥补营口市目前传染病监测信息来源迟缓、未就诊漏报及基层医院就诊漏报问题,提高营口市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早期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1983-2011年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猩红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结合猩红热病例监测数据、个案调查资料及人口统计学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石景山区1983-2011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239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62/10万,冬季及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岁,2~10岁儿童占所有病例的95.74%,职业分布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共占全部病例的92.55%。猩红热的三大临床症状为发热、皮疹和咽峡炎。 结论 2~10岁儿童是猩红热的高发人群,托幼机构及小学校是猩红热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南通市通州区2017—2022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2022年南通市通州区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结果 2017—2022年南通市通州区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25 3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3.80?;死亡27例,年均死亡率为0.04?。报告病例中,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为1.34∶1;<10岁年龄组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最高,以水痘和手足口病病例为主;职业以农民、幼托儿童、学生、散居儿童和家务、待业人员为主;夏季以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消化道传染病报告为主,冬季以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报告较多;高发地为先锋街道、金沙街道和兴仁镇;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病种为水痘、手足口病和梅毒。结论 2017—2022年南通市通州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但仍需加强水痘、手足口病等的监测和防控的力度,重视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宣传与干预,将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维持在全国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玲  庞志峰 《疾病监测》2012,27(9):712-713
目的 了解浙江省金华市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金华市2004-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4-2011年金华市共报告流腮17 9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5.07/10万,病例集中在4~14岁,占79.32%。在此期间共发生暴发疫情10起,病例398例, 占总病例数的2.22%。所有暴发疫情均发生在中小学及幼托机构。 结论 流腮发病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已经成为影响金华市青少年儿童健康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探讨传染病监测相关概念和大陆传染病监测新常态的特征、问题与展望。通过文件回顾结合实践历史分析,述评大陆传染病监测法律法规、监测理论与监测实践特征。自SARS危机事件以来,传染病监测法规体系健全,包括基本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单行法(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等)、行政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行政规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和预案等。疾病监测概念不断拓展,从基本的疾病监测概念发展到传染病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基于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监测,并有明确的定义与释义。监测实践方面,有基于互联网的B/S构架的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传染病预警系统、单病等专项监测系统等,较好地满足了我国各地传染病防控信息需求。分析与提出了我国新常态下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特征:应具备全球化的信息、整合的信息、共享的信息、透明的信息、研判的信息、预警的信息等;监测重点任务是:在优化传统监测项目基础上,健全以事件管理为核心的相关监测,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监测、舆情监测、症候群监测、资源背景监测等,以及开展动态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2.
牟瑾  吕秋莹  马汉武  王昕 《疾病监测》2006,21(9):453-457
目的对2005年深圳市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传染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监测的模式与意义。方法对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开展主动监测并对医疗机构和区级疾控机构报告的暴发疫情案例进行汇总,对2005年深圳市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深圳市暴发疫情以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为主;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暴发疫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春季和冬季是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生概率最高的两个季节,这与法定传染病散发疫情发病的时间分布不尽相同。结论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并充分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开展暴发疫情监测是传染病防制工作可行的方向,根据传染病聚集性监测结果实施高效及时的疫情控制和健康教育是传染病暴发监测的基本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2017-2018年全国冬春季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为进一步做好冬春季重点传染病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根据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感专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等监测数据,对2017年截至第50周(12月17日)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判。结果 截至2017年12月17日,全国法定传染病总体报告发病、死亡水平较2016年同期分别上升0.6%、8.0%。全国已进入流感流行季节,全国流感疫情持续上升,南北方流感可能出现更多病例和暴发事件;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暴发疫情较2016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升,疫情报告起数比同期(120起)增加182%,主要由诺如病毒暴发引起;流行性出血热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份为陕西、山东、黑龙江、辽宁、湖南;预计近期各地再报告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较高;部分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和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上升幅度较大。结论 预计2017-2018年冬春季我国的传染病疫情仍将有所上升,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出血热、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及暴发疫情处置,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积极做好人群的健康宣教与风险沟通。  相似文献   

14.
陈伟  成诗明  王黎霞 《疾病监测》2009,24(11):878-881
目的了解全国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肺结核发病特征。 方法收集1997-2008年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了描述性和比较性分析。 结果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97-2002年上升缓慢,2003年之后上升明显,2005年达到高峰,目前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季节性分布不明显,以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和中部为主,男性高于女性,15~45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所占比例较高。结论中国结核病疫情仍然很严重,应该作为重点传染病加强各项防控措施,切实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工作策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广东省中山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暴发预警效果进行评价,为完善和优化预警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中山市2008年4月2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移动百分位数法、累计和控制图法预警的数据,以及同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对CIDARS预警及时性、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回顾性评价。 结果 CIDARS发出预警信号3543条,信号响应率为100%;经初步核实,13条预警信号被判定为疑似事件,预警信号阳性率为0.37%。其中,高发传染病预警时间(发生暴发到首次发出预警信号的平均时间)为1 d,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4.20%;低发传染病预警时间为0 d,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6.32%;新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手足口病预警时间为0 d,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6.18%。 结论 预警系统对于低发传染病的暴发预警及时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高发传染病,对于低发传染病预警特异度优于新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预警系统已初步实现传染病暴发的早期探测预警,但仍需进一步完善,设置合理的预警阈值,减少错误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8-2012年陕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的运行状况,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预警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8-2012年陕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生成的预警信号、预警病种、响应时间、核实方式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2年陕西省自动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51 245条,预警阳性率为0.05%。各地市均有预警信息,预警信号数与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存在正相关关系,r=0.973(P结论 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稳定,对及时发现重点病例和早期发现暴发疫情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预警阈值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7.
侯春霞  张松梅 《疾病监测》2010,25(12):1000-1002
目的分析广东省茂名市2007-2009年法定传染病漏报原因,提高传染病报告率,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时、有效控制疫情。方法对茂名市2007-2009年各级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报告调查,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本等记录,对传染病登记数及报告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09年茂名市法定传染病总漏报率为12.67%,以镇级医疗机构漏报率较高,漏报率较高的病种为淋病、痢疾、病毒性肝炎。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执法检查;医疗机构加强奖惩和自查制度落实、建立功能科室和临床医生的结果反馈机制,是减少漏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申剑波 《疾病监测》2012,27(8):664-666
目的 分析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近8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4-2011年全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共30 511例,死亡324例,年均发病率为365.62/10万,年均死亡率为3.81/10万。居乙类传染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疟疾和痢疾,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83.57%。2005年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病例,2008年发生首例狂犬病病例,2010年发生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 结论 8年间西双版纳州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性传播疾病、新发传染病和境外输入传染病应作为今后重点防制的主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10 — 2016年猩红热的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北京市猩红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应用累计和CUSUM模型探测猩红热流行的起始时间、负二项回归分析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0 — 2016年北京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23 328例,报告发病率为8.85/10万 ~ 31.37/10万;2011年和2014年有2个发病高峰;呈夏、冬两季高发特点;流行起始时间最早为每年的3月和9月;病例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丰台、延庆、通州、石景山和东城区;女性发病风险与男性相比 RR值为0.649(95%CI:0.567 ~ 0.743);3 ~、6 ~、15 ~ 岁年龄组与0 ~ 岁年龄组猩红热发病情况相比,RR值分别为11.885(95%CI:9.882 ~ 14.783)、5.745(95%CI:4.786 ~ 6.896)、0.005(95%CI:0.004~0.006);2011 — 2016年猩红热的发病风险与2010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值均>1),以2011年最高。 结论 北京市2010 — 2016年猩红热流行的起始时间在每年的3月和9月,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发病的重点人群,发病与性别有关。应在猩红热高发季节前对托幼机构和学校加强疫情监测和健康防治,以有效预防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