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发光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勇 《功能材料》1998,29(4):420-423
通过差热-热失重,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溶液中合成的吡啶-2-羧酸:Eu^3+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且通过原位合成方法在SiO2凝胶中合成了吡啶-2-羧酸:Eu^3+配合物。  相似文献   

2.
稀土(铕、铽)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发光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妍  王怀善  李明  李娟  钱国栋  王民权 《功能材料》2003,34(2):210-211,214
合成了Eu(TFA)3(TPPO)2、Tb(TFA)3(TPPO)2三元配合物以及Eu1/2Tb1/2(TFA)3(TPPO)2三元双核配合物,并经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透射光谱确认。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发现了该三元体系配合物的摩擦发光现象,且三元双核配合物经摩擦发出明亮的白光。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稀土配合物杂化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按基质的不同,稀土配合物杂化材料可分为稀土配合物,无机杂化材料,稀土配合物,有机杂化材料以及稀土配合物,混合基质杂化材料。本文对以上3种杂化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一步法制备稀土配合物杂化材料,以简化合戍步骤,提高稀土配合物在基质分布的均匀性,因而该方法有望戍为制备稀土配合物杂化材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邵炎  刘宇宏  邱勇 《功能材料》2001,32(6):662-663,666
红色发光材料一直是有机电致发光中为烯缺的材料,也是电致发光全色显示不可缺少的材料。通过设计和合成得到了一种新型红色电发光材料,(2,3’-二羟基偶氮苯)-(8-羟基喹啉)合铝(Ⅲ)(Al(azb-q)),该材料为一种铝的金属络合物,含有两种配体:8-羟基喹啉和2,2’-二羟基偶氮苯。实验证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好的成膜特性,同时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电了传输能力。电致发光器件证实了该材料的红色发光特性和良好色度学性质。  相似文献   

5.
均苯三甲酸铕发光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铕(Ⅲ) 均苯三甲酸(H3L)发光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化学分析、热分析和红外光谱确定其化学组成为[EuL(H2O)5]·H2O。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为晶体物质,由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配合物为棒状物质,晶粒大小10~20μm,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红色的荧光。  相似文献   

6.
利用8-羟基喹啉的5位氯甲基化的方法设计合成了可溶性的5-甲氧基-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并用二氧化硅溶胶成功地把该配合物制备成膜。通过红外、核磁等现代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微光色度辐射度测量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对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和涂层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甲氧基-8-羟基喹啉铝的发光峰波长为580nm,涂层透明且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粒径均匀的纳米稀土铕四元配合物,采用化学沉淀法,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制备Eu(BA)(TTA)2邻菲罗林纳米微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荧光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稀土铕四元配合物中高效率的能量传递是通过在2种不同第一配体之间形成的"协同效应"来完成,四元配合物中3种不同的配体可以更好地取代配位水;四元稀土配合物不仅发光性能优于常见的三元配合物,而且热稳定性好,粒径较小且均匀,可进一步掺入高分子形成功能性含稀土高分子聚合物;选用合适的缓冲溶液,在调节pH时将缓冲溶液缓慢地逐滴加入,可采取往反应体系中通氨气的方法,以使体系的pH改变较为平稳,生成的沉淀粒径较小且均匀。  相似文献   

8.
刘燕  李善吉  许宁斌 《包装工程》2019,40(11):123-128
目的 研究小分子配合物5-丁氧甲基-8-羟基喹啉丙烯酸铽及其与苯乙烯聚合的高分子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和热性能,并探讨聚合时间对高分子配合物性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氯甲化反应和取代反应合成5-丁氧甲基-8-羟基喹啉(BTMQ),并以BTMQ和丙烯酸(HAA)为配体合成5-丁氧甲基-8-羟基喹啉丙烯酸铽(Tb(BTMQ)2HAA)。然后,用小分子配合物和苯乙烯聚合得高分子配合物p(St-co-Tb(BTMQ)2HAA。通过热重(TG)分析和荧光光谱测试研究配合物的热性能和发光性能。结果 小分子配合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和荧光强度分别为262 ℃和222;聚合反应为8 h时,高分子配合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和荧光强度均最大,分别为380 ℃和228。结论 高分子配合物比小分子配合物具有更好的热性能和发光性能,最佳聚合反应时间为8 h。  相似文献   

9.
水溶性纤维素醚/Eu(Ⅲ)的合成及发光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叶君  熊犍 《功能材料》2005,36(10):1572-1574,1577
合成了具有发光性能的水溶性纤维素醚/Eu(Ⅲ)的配合物,即羧甲基纤维素(CMC)/Eu(Ⅲ)、甲基纤维素(MC)/Eu(Ⅲ)和羟乙基纤维素(HEC)/Eu(Ⅲ),讨论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并由FTIR加以证实.这些配合物的发射光谱为Eu(Ⅲ)在615nm处的电偶极跃迁(由5D0→7F2)所产生.CMC的取代度对CMC/Eu(Ⅲ)的荧光光谱和强度都产生影响.Eu(Ⅲ)含量也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产生影响,当Eu(Ⅲ)含量为5%(质量比)时,这些水溶性纤维素醚/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有机小分子电致磷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亮  孙岳明  蒋伟  王启  宋坤忠 《材料导报》2007,21(4):26-30,33
在过去20年对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中,由于没有充分利用三线态激子能量,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存在25%的理论极限.由于有机磷光染料可以同时利用其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理论上可以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达到100%,突破了25%的理论极限,因而近几年在小分子主体材料中掺杂磷光染料制成器件的研究备受关注.综述了近几年金属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金属铱配合物在分子设计上的研究进展,同时论述了其发光机理和掺杂剂材料以及器件制作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金属有机配合物电致磷光材料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今后磷光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稀土Eu的有机配合物Eu(DBM)2(AA)phen的光致光发特性,用Eu(DBM)2(AA)phen作光发层,分别用N,N-双(3-甲苯)-N,N’-二苯联苯胺(TPD)和聚乙烯基咔唑*PVK)作空穴传输层研制了有机电致发光薄膜器件,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法合成改性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以磺基水杨酸及邻菲罗啉作为双配体的铕的配合物,找到其发光效果最好的配比,即n(Eu)∶n(SSA)∶n(phen)=1∶2∶1,并将发光效果最好的稀土配合物组装到改性后的MCM-41中,合成了稀土配合物(Eu)/改性MCM-41杂化发光材料,采用紫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小角XRD、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TGA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装体具有MCM-41典型结构并且在组装之后仍保留了MCM-41的孔道结构;其荧光光谱具有Eu3+的特征荧光发射,发光强度大于纯配合物。改性MCM-41后组装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效果更佳,热稳定性更好,更有利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方蓉  张达  王正祥 《包装工程》2020,41(17):91-102
目的 介绍稀土铕有机配合物的原理、分类、应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为高性能稀土铕配合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稀土铕有机配合物的各种研究文献,对稀土铕有机配合物的主配体种类及应用进行整理总结。结果 稀土铕有机配合物的主配体有四大类,即β-二酮类、羧酸及羧酸盐类、有机高分子类与超分子大环类,该配合物主要应用于荧光材料、发光材料、磁性材料和生物等四大领域。结论 铕有机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良好,且高分子类配合物易加工成型;有机高分子类铕配合物可以结合Eu3+和高分子的优点,在提高其与聚合物材料相容性的前提下,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4.
孟婕  孙诚  柴三中  王建清 《包装工程》2012,33(19):108-112,116
选用β-二酮配体苯甲酰丙酮(BZA)作为第一配体,再选用适当的协同配体邻菲咯啉(Phen),掺杂惰性稀土离子钆(Gd3+),合成了EuxGd(1-x)(BZA)3Phen红色荧光剂。通过元素组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性能、荧光性能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掺杂配合物体系的发光机理,利用分子间能量传递模式解释了惰性稀土离子对EuxGd(1-x)(BZA)3Phen的"共发光效应"。结果表明,这是一类性能优良、成本较低的铕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以邻氨基苯甲酸(HL)为第一配体,邻菲啰啉(Phen)、三苯基氧膦(TPPO)为中性配体合成了3种铽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邻氨基苯甲酸的氨基和羧基均与稀土离子发生配位,邻菲啰啉和三苯基氧膦也均与稀土离子配位;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比研究了其发光性能,发光强度顺序为Tb(L)3(TPPO)2>Tb(L)3(H2O)2>Tb(L)3(Phen),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出配体的最高已占分子轨道(HOMO)、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及单重态和三重态能级,对比分析了不同中性配体铽配合物的能量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以苯甲酰丙酮为第一配体,1,10-邻菲哆啉为第二配体的一种铽的三元配合物Tb(BAC)3Phen,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组成,并用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差热-热重曲线、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Tb(BAC)3Phen的光致发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配体苯甲酰丙酮和1,10-邻菲哆啉能够较好地敏化中心离子Tb^3-发光,Tb(BAC)3Phen的最大发射波长为615nm,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成膜性,是一种黄白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聚丙烯腈(PAN)/Eu(BA)3phen复合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复合纳米纤维表面光滑,平均直径在400~720nm.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分析表明,复合发光纳米纤维均能发出强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具有较高发光效率和色纯度高,且荧光寿命高于稀土配合物.  相似文献   

19.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提高光效复合烯土卤化物灯用发光材料的研究”的最终目标,计划任务要求,全面完成合同研究计划的情况,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以及产业化建设情况,并对该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成果的推广应用前景以及将来的工作重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羧酸类大分子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先聚合再配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两种羧酸类大分子稀土铕配合物PAA-Eu和ST-AA-Eu,并将其与合成的小分子稀土配合物Eu(AA)3形成对比。经红外光谱初步表征发现稀土配合物已经配位成功且其配位数为6。分别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等离子发射光谱(ICP)分析大分子稀土配合物的分子量与稀土铕的含量。由TG分析配合物的分解温度并了解其热稳定性能和组分,采用荧光激发发射光谱研究其荧光性能,采用SEM分析配合物与基质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大分子稀土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稍差于小分子稀土配合物,其中ST-AA-Eu由于苯环的介入热稳定性能稍好。小分子稀土配合物Eu(AA)3的荧光强度明显要比大分子稀土配合物强,大分子稀土配合物PAA-Eu的荧光强度比ST-AA-Eu强,配合物都发红光;大分子稀土配合物与基质的相容性比小分子稀土配合物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