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因素两剂量按正交表L8(27)设计用家兔和小鼠在密闭舱内进行8组试验。γ射线的两剂量,对家兔为0.0375和0.0075Gy/d,对小鼠为0.0473和0.0095Gy/d,苯、甲苯和一氧化碳两浓度分别为182±33和40±15mg/m3、407±68和90±30mg/m3、278±8和93±4mg/m3。实验每天2h,每周5d,持续8周。结果如下:(1)γ射线、苯和甲苯对诱发家兔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SCE以及家兔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都有明显影响,但未发现一氧化碳对诱发家兔和小鼠细胞遗传学效应有明显的作用。(2)γ射线和苯诱发家兔血液淋巴细胞双+环、总畸变细胞、微核和微核细胞以及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单体畸变和总畸变细胞,γ射线和甲苯诱发淋巴细胞畸变细胞以及小鼠骨髓细胞无着丝粒,苯和甲苯诱发淋巴细胞无着丝粒、总畸变、畸变细胞和总畸变细胞以及诱发小鼠骨髓细胞总畸变细胞等,都呈现明显的交互作用。(3)8组试验的复合细胞遗传效应中,各指标均以四因素皆为高剂量组合的①号组试验最高。但即使是四因素皆为低剂量组合的⑧号组试验,各指标亦均高于对照组,且除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ChromatidExchang  相似文献   

2.
慢性γ射线照射复合苯,甲苯和一氧化碳吸入对动物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因素两剂量按正交表L8(2^7)设计用家兔和小鼠在密闭舱内进行8组试验。γ射线的两剂量,对家兔为0.0375和0.0075Gy/d,对小鼠为0.0473和0.0095Gy/d,苯、甲苯和与经碳两浓度分别为182±33和40±15mg/m^3、407±68和90±30mg/m^3、278±8和93±4mg/m^3。实验每天2h,每周5d,持续8周,结果如下:(1)γ射线、苯和甲苯对诱发家兔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3.
分别测定了传能线密度(LET)为125.5、200、700keV/μm碳离子辐照仓鼠V79细胞的存活曲线,由存活曲线确定了上述3种碳离子辐照时V79细胞的失活截面依次为7.86±0.17、10.44±1.11、32.32±3.58μm2。以V79细胞对60Coγ射线的存活响应为参考值,给出了对应于上述3种碳离子照射周%、20%、50%、80%存活水平下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BE),结果表明125.5keV/μm碳离子的RBE值在各个存活水平下都为最大。提示:以存活为生物学终点的RBE最大值在LET值小于200keV/μm的碳离子辐照时出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3Gyγ射线全身照射和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含量、CYP2B1、CYP2E1活性的影响,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1mg/kgd的MMC(分1d,连续3d及6d用药三组),3mg/k的MMC 1d,3Gyγ射线全身照射,3Gyγ射线全身照射加1d3mg/kg MMC,另设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各组处理结束后24h,处死大鼠取肝脏,制备微粒体,测P450含量、CYP2B1、CYP2EI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给MMC 1mg/kgd,1d后P450含量、CYP2B1活性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CYP2E1活性明显上升(P〈0.01);连续3d或6d后,P450含量、CYP2B1、CYP2E1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给3mg/蟾的MMC 1d,对P450含量、CYP2B1活性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CYP2E1活性上升明显(P〈0.01);3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P450含量、CYP2B1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CYP2E1活性下降(P〈0.05);分析发现,3mg/kgMMC与3Gyγ射线之间没有交互作用。结果提示,Y射线可以抑制雄性SD大鼠肝脏CYP2E1活性,MMC对CYP2E1活性有诱导作用,但多次刺激使其耐受,P450含量、CYP2B1活性对γ射线、MMC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用(n,2p)反应和快化分离法首次合成和鉴别了新丰中子同位素 ̄(185)Hf。其半衰期为3.5±0.6min。另外,还观察到一条能量为164.5±0.5keV、半衰期为4.3±0.9min的属于 ̄(185)Hf衰变的γ射线。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电离辐射诱发T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在新生儿与成年人之间的差异。采用在完全相同条件下用^60Coγ射线一次照射离体的新生儿脐带血和成年人静脉血,新生儿照射0.5、1.0、2.0、3.0、4.0、5.0Gy;成年人照射2.0Gy和3.0Gy,常规法分析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60Coγ射线照射2.0Gy和3.0Gy诱发新生儿T淋巴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畸变率相当于成年人的130%左右,无着丝粒畸变率两者几乎相同。^60Coγ射线诱发新生儿T淋巴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畸变率符合线性2次多项式y=4.8104D^2 5.8314D 0.0034模式,r=0.9982。初步结果表明,新生儿T淋巴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成年人。  相似文献   

7.
应用单细胞微凝胶电泳(SCGE)技术对γ射线照射诱发人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γ射线照射以剂量依赖方式引起人血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的增加,DNA迁移长度随照射剂量(0~3.0Gy)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离体标准条件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受~(60)Coγ射线照射,细胞培养51~53小时,显微镜下检查记录照射后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畸变。实验表明,在24.4~292.8拉德范围内,剂量率为48.8拉德/分的~(60)COγ射线诱发双着丝点体和着丝点环的剂量-效应关系,可拟以二次多项式:Y=(1.28±0.22)×10~(-4)D+(4.08±0.60)×10~(-6)D~2;而在0-24.2拉德范围内,剂量率为17.5拉德/小时,双着丝点体的剂量-效应是直线关系,Y=(1.36±0.29)×10~(-4)D。  相似文献   

9.
报道γ射线辐射和苯复合诱发离体人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结果表明:苯能诱发染色型体畸变和单型体畸变,没有观察到双着丝粒等互换畸变。苯能提高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于一给定γ剂量,随苯浓度的增加,苯复合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相应增高。总畸变细胞随苯浓度变化的关系可拟合成直线回归方程。双+环、无着丝粒、总畸变、畸变细胞、总畸变细胞随γ剂量变化的关系均可拟合成幂函数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强度平衡法用于测定^181Hf活度和γ射线发射几率。方法的原理是母核活度等于到达子核基态上所有射线的强度之和。对于^181Hf,这些射线由约97%的γ射线和约3%的转换电子组成。用HPGe探测器测量γ射线发射几率,用文献转换系数计算转换电子发射率。测量活度的总不确定度为±0.8%。482.0keVγ射线发射率测定为0.8055±0.0048。仔细讨论了测量结果的误差,并同文献给出的数据作了  相似文献   

11.
γ射线通过两类火成岩石材的衰减和散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发射γ射线的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许多新的应用,研究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变得日趋重要。定量研究了两类火成岩石材料:安山岩和霏细岩对γ射线的屏蔽效果,分别对天然的(整块割制)和(碎粒经)人工压制的石材样品,采用能量在0.36-1.33MeV范围的γ射线,测量了样品的岩粒粗细(石英颗粒直径)(,石材厚度d(mm)和ρ诸因素对石材料吸收γ射线的线性衰减系数μ,质量衰减系数μ/ρ,以及边缘散射系数φs3个主要参数的影响。确定了在石材样品中射线的通量分布和半吸收层厚度X1/2。结果发现:石材的线性衰减系数μ对厚度d和γ射线能量E都有反比关系,而μ与样品密度ρ有正比关系;另一方面,石材样品的边缘散射系数φs却正比于d和E,φs反比于ρ.  相似文献   

12.
Ficoll法分离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于42℃、5%CO2培养箱中热休克处理90mil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热休克预处理后恢复不同时间的淋巴细胞中HSP70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双标法检测经过热休克预处理的淋巴细胞经0.5Gy、1.0Gy、1.5Gy、2.0Gy、2.5Gy、3.0GyX射线辐照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以探讨热休克预处理后淋巴细胞中HSP70的表达情况和HSP70对X射线辐照后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淋巴细胞经热休克预处理后恢复1h,HSP70表达即有明显增加,4h达到高峰,可持续表达24h。2.热休克预处理诱导表达的HSP70可以抵抗X射线(1.0~3.0Gy)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由此本工作可以得出结论,热休克预处理表达的HSP70可抵抗X射线诱发的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顾兆祥  樊冀伟  谭忠华 《核技术》2000,23(5):339-342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Graves眼病(GO)发病机理 中的作用,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GO患者、33例无眼病的Graves病(GD)患者和24例正常 人的血清IL-6和TNF- α浓度。 GO患者血清IL-6和TNF- α水平(x±s 341.7±151.8和784.4 ± 1103.5pg/mL)分别明显高于GD患者的水平(x±s174.7±53.5和597.9±400.0pg/mL)(P<0.01, P<0.05)。G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GO病 人血清IL-6和TNF-α浓度呈正相关(r=0.45, P<0.01)。结果提示IL-6和TNF-α在GO发病 机理中可能是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人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在大鼠和人体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小强  陈可靖 《核技术》1994,17(11):680-683
正常SD大鼠皮下注射rHuEPO(人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的F参数(相对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腹腔注射.单次皮下注射100U/kg时,正常人、尿毒症未透析和腹透组t1/2β(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15.4±0.9、16.6±6.9和9.2±2.7h.在尿毒症未透析组,皮下注射后血药浓度下降缓慢,F为(41±17)%,用药48h后仍为基础浓度的3倍左右。表明rHuFPO以皮下用药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以烟草愈伤组织中超氧化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及超氧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产率和含量及活性为生物效应指标,比较研究了N+离子束和60Coγ射线的辐照效应。结果表明:N+离子束(E=20keVD=(1-6)×1015N+/cm2)和γ射线(D=135-315Gy)辐照烟草愈伤组织能够引起O2产率、H2O2和MDA含量的升高,并且升高的趋势随辐照剂量的增多而增加;同时也能够引起SOD、POD和CAT活性的变化,在N+离子束D=(1-3)×1015N+/cm2和γ射线D=135-180Gy辐照时,SOD、POD和CAT的活性增强,并且随辐照剂量的增多而增强。在N+离子束D=(3-6)×1015N+/cm2,γ射线D=180-315Gy辐照时,SOD、POD和CAT酶活性下降,其活性下降趋势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强。讨论了N+离子束辐照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实验工作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上完成。176Os原子核的高自旋态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52Sm(28Si,4n)‘176Os布居,束流能量为140MeV。实验用靶为1.52mg/cm21的152Sm蒸镀到7.39m∥cm2的金衬上。利用14台高纯锗反康谱仪组成的γ探测器阵列测量蒸发剩余核发射的γ射线,共累积了139×10^6个两重以上的γ符合事件。  相似文献   

17.
转铁蛋白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婵群  江一民 《核技术》1993,16(11):653-656
现已建立的转铁蛋白放射免疫分析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稳定。标准曲线及标本的定量测量值重复性好;血清标本的批内CV=1.80%(n=14),批间CV=9.94%(n=10);回收率高、中、低浓度平均为102.91%;可测范围为7.8-500μg/l。所检测的血清、尿和唾液的正常值分别为3.03±0.66g/l(X±S);198±98μg/l;557.89±206.32μg/l。肾功能异常者  相似文献   

18.
中子感生瞬发γ射线煤多元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本文叙述了产生中子感生瞬发γ射线的两种主要反应:热中子俘获(n,γ)和快中子非弹性散射(n,n′γ)用于物料分析的原理与方法。结合精洗煤样分析建立了实验装置;建立了对所采集谱数据处理方法。给出了煤样分析的结果。结果是满意的。本工作研究了 ̄(226)Raγ源的本底中子发射:探讨了本底中子的产生机理,提出并证实了镭的载体Cl或Br的(α、n)反应是产生 ̄(226)Raγ源的本底中子的主要来源这一论断;提出用载体元素Br替代国产镭源的载体元素Cl,制备RaBr_2γ源以降低本底中子发射。这一建议的实施,将本底中子由RaCl_2的96.4中子/4αs·mg(Ra).降至6.1中子/4αs·mg(Ra)。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煤、煤灰、煤渣和土壤样品中 ̄210pb的测定方法,分析程序主要包括HCl浸取、阴离子交换分离、PbS沉淀纯化和 ̄210Bi测量。分析10g煤时,检测限为7.6×10 ̄( ̄4)Bq/g;分析5g煤灰、煤渣或土壤时,检测限均为1.5×10 ̄( ̄3)Bq/g。测得煤、煤灰、煤渣和土壤样品中 ̄210pb含量分别为0.0316±0.0097、0.0712±0.0760、0.0109±0.0035和0.0355±0.0173Bq/g,对应的化学回收率依次为95.1%±2.5%、97.2%±2.0%、93.5%±1.6%和95.7%±1.5%。和煤中 ̄210pb含量相比,煤灰中 ̄210pb的浓集因子在1.60-11.8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T淋巴细胞亚型变化的观察,探讨了低剂量电离辐射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兴奋效应机制。BALB/C荷瘤鼠分别接受5、10、20和50c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与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观察其外周血、脾脏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T细胞亚型的相对变化。结果表明:10cGy照射组小鼠外周血及脾脏中L_3T~+/Lyt~+显著增高(p<0.01);而TIL中L_3T~+/Lyt~+则显示进一步下降(P<0.05)。提示低剂量电离辐射通过其兴奋效应改善了荷瘤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并可能使表达Lyt_2分子的Tc在肿瘤局部聚集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