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非弹性体增韧的概念,探讨了三种有机刚性粒子(PS、SAN和AAS)对PVC/ABS二元体系的增韧改性作用,分析了有机刚性粒子增韧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结果表明,有机刚性粒子对PVC/ABS二元共混体系确有一定增韧作用,不同的刚性粒子对不同韧性的二元基体,增韧改性效果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超细CaCO_3对PVC/ABS二元体系增韧改性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实验采用了非弹性体增韧的概念,利用无机刚性粒子超细CaCO_3对PVC/ABS体系进行增韧改性。结果表明,CaCO_3用量为15份时,共混物的韧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本实验还考察了不同共混温度对体系增韧效果的影响。此外,运用J积分法对PVC/ABS/CaCO_3体系韧性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塑料》2015,(1)
研究了有机刚性粒子PS、AS对PC/PET共混物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有机刚性粒子增韧PC/PET共混物和PE-g-MAH增容后的PC/PET共混物再增韧效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刚性粒子对PC/PET共混物有明显的增韧、增强作用;PE-g-MAH增容后的PC/PET共混物再增韧,其韧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一系列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ACR),将其与聚氯乙烯(PVC)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VC/ACR共混物。研究ACR的核/壳比、橡胶的粒子尺寸和交联剂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AIC)含量对PVC/ACR共混物力学性能与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核/壳比的增大,ACR的增韧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交联剂的加入改变了ACR的刚性与韧性,进而对共混物的性能有了较大的影响,随着交联剂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先变大后减小,当交联剂的含量为4%,ACR的添加量为8 phr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了1 196.70 J/m;随着橡胶粒子尺寸的增加,共混物的韧性逐渐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ACR增韧PVC的主要增韧机理是橡胶的空洞化和基体的剪切屈服。  相似文献   

5.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改性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增韧剂(ACR-g-St),将其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制备了增韧PVC共混物,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PVC/ACR-g-St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和相结构。结果表明,PS能增加PVC与ACR-g-St二者间的分子链缠结,当ACR-g-St用量为8phr时,PVC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为950J/m,是韧性断裂;扫描电镜照片表明ACR粒子在PVC基体中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6.
采用玻璃纤维(GF)及氯化聚乙烯(CPE)对聚氯乙烯(PVC)协同增韧改性。研究表明,当共混体系中有一定量的GF时,CPE的加入不仅能够改善共混物的韧性,还能够促进GF在PVC基体中的分散,两者协同增韧。随着CPE加入量的增加,GF分散效果增强,PVC/CPE/GF共混物的硬度呈现先显著增强后缓慢增强的趋势、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上升、拉伸弹性模量先升高后下降,增韧效果明显。当经过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过的GF的质量一定,CPE用量为配方总质量的15%~20%之间时,通过PVC/CPE/GF共混物样条冲击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GF在基体中分散均匀,与基体粘结紧密,断面产生了大量有规则的网丝结构,增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刚性聚合物对PVC/MBS共混体系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MBS用量变化调节PVC/MBS基体的韧性,研究刚性聚合物(PMMA、PS)及其用量对PVC/MBS共混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BS用量为10、15、20的体系,添加少量的PMMA都具有一定的增韧作用,且基体的拉伸强度变化不大;MBS用量为5和30的体系,添加PMMA则无此效果。对于PVC/MBS=100/15的体系,PS的添加导致共混体力学性能下降。初步的测定表明,刚性聚合物能改善共混体的流变性  相似文献   

8.
硅灰石填充改性硬质聚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考察了两种硅灰石刚性粒子填充硬聚氯乙烯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填充量范围内,两种硅灰石都能提高PVC的冲击强度,硅灰石粒子表面包覆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处理后,对基体树脂的力学性能改善明显,尤其是小粒径的改性硅灰石刚性粒子改进更大。另外,还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对共混体系的增韧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刚性聚合物(PS、PMMA)对CaCO_2填充的PVC/CPE共混体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刚性聚合物的填入提高了共混体的冲击强度,其中,对PVC/CPE/CaCO_3=100/15/10体系的增韧效果较好。PMMA使共混体的拉伸强度有所提高而PS使共混体拉伸强度下降。流变性的测定显示,Ca-CO_2使共混体的表观粘度和粘流活化能增加,牛顿的流动性增强,而在PVC/CPE/CaCO_3共混体中加入4.5份PS能明显降低共混体的表观粘度和粘流活化能,牛顿的流动性降低,但仍有良好的挤出物外观和较低的挤出膨胀率。  相似文献   

10.
刘云鹏 《中国塑料》2014,28(12):12-1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聚氯乙烯(PVC)物理共混改性研究的方法及其增韧机理。重点介绍了弹性体增韧、有机刚性粒子增韧、无机刚性粒子增韧及纤维状填料增韧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物理共混改性增韧PVC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高凤芹  宁荣昌 《塑料工业》2006,34(Z1):65-68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氯乙烯(PVC)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PVC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探讨了PVC弹性体共混增韧改性和刚性粒子共混增韧改性,尤其是纳米粒子共混增韧改性,指出了PVC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聚氯乙烯(PVC)树脂共混增韧改性体系的研究现状,包括PVC/弹性体和PVC/刚性粒子共混体系,并对PVC共混增韧改性体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将甘油增塑玉米淀粉制得的热塑性淀粉(TPS)与聚酰胺6(PA6)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A6/TPS共混物,研究不同含量的甘油和TPS对PA6/TP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并探讨TPS增韧PA6的机理。采用万能试验机、溶体流动速率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PA6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TPS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拉伸模量有所提高,而拉伸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略有下降,表明TPS对PA6起到了有机刚性粒子增韧的作用;TPS对PA6的增韧机理主要是界面脱黏、空化作用;甘油含量对TPS改性PA6的韧性影响显著,甘油含量为25 %的TPS添加量为25 %时,其增韧效果最好,冲击强度比PA6提高了63 %。  相似文献   

14.
PVC的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近年来对PVC的共混改性研究工作,总结了不同物质,如弹性体、塑料、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VC的机理。并讨论了部分PVC树脂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近年来对PVC的共混改性研究工作,总结了不同物质,如弹性体、塑料、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VC的机理。并讨论了部分PVC树脂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粒径为200 nm的新型丙烯酸酯类核-壳改性剂(N-AIM),并与聚氯乙烯树脂(PVC)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VC/N-AIM共混物,对PVC/N-AI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丁酯/丁二烯/苯乙烯的质量比为70/25/5,改性剂用量为5.71 phr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1 280 J/m),并在此时发生了脆韧转变,且增韧效果明显优于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KM355);橡胶粒子在PVC基体中分散良好,共混物的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7.
PVC/MBS共混物的形态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聚丁二烯乳胶粒子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制得MBS核壳接枝共聚物,并将其作为增韧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制备PVC/MBS共混物。考察了接枝不同MMA和St含量的MBS在PVC中的分散状态及其对PVC/MBS共混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MBS壳层中MMA含量增加时,MBS粒子在PVC基体中的分散状态被改善;PVC/MBS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随之增加,冲击强度最高时为1117.74 J/m;当MBS中接枝少量St时,PVC/MBS共混物呈现韧性断裂,冲击值最高时为1039.33 J/m;当MBS接枝大量St时,会产生内包容现象,不利于提高PVC共混物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18.
ACR/纳米SiO2复合粒子的合成及其对PVC的增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细乳液聚合制备ACR/纳米SiO2复合粒子及其对PVC的增韧作用。对丙烯酸酯单体中的纳米SiO2粒子进行偶联改性,提高了ACR对纳米粒子的包覆率和接枝率,复合粒子与PVC共混后纳米SiO2粒子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好。复合粒子对PVC的增韧效果明显优于纳米SiO2粒子和未改性ACR共聚物,复合粒子的用量较少时,就可明显提高PVC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聚合物共混增韧机理包括弹性体增韧、刚性粒子增韧、弹性体与刚性粒子协同增韧等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临界基体层厚度、损伤竞争准数、分子链参数、临界界面黏结条件、临界特征长度等几种源于单一粒子填充的脆韧转变判据,并分析其在复合粒子填充改性聚合物中的适用性。此外,还结合增韧机理和脆韧转变判据讨论了基体性能、分散相状态及相间界面黏结强度等因素对复合体系韧性的影响,提出寻找合适的复合分散相、适当调整复合粒子的结构比例、改善相间界面黏结以及设计最佳断裂路径仍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非弹性体增韧改性的新观点,研究了几种刚性无机粒子(普通C2CO3、超细CaCO3、钛白粉、超细石英粉)填充改性HDPE的效果以及填料粒子经不同的改性剂表面处理后填充的效果,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试样的冲击断面形貌,探讨了刚性无机粒子增韧增强的机理及基本条件。结果表明,刚性无机粒子在基体有一定韧性且与基体结合紧密的条件下,可以促使周围基体发生屈服和取向,起到明显的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