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通信运营企业的发展,通信运营企业的缴费方式在不断发展完善.为拓宽用户缴费渠道,方便用户缴费,实现中国联通用户在全国范围内充值无障碍,中国联通设计并推出了新型电信充值业务"一卡充".本文介绍了中国联通推出的"一卡充"业务的支撑管理,并对"一卡充"支撑体系的安全性和运行维护保障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银行卡业务获得了长足发展,发卡数量与日俱增,持卡消费占消费总额的比重也在明显提高。但不能回避的是,与庞大的发卡量相比,目前各银行卡的"活卡率"依然比较低。本文结合技术接受模型分析了大学生信用卡开卡率较低的原因以及提高开卡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实际,通过面对面地与离职人员进行交流,归纳总结出重卡市场在供不应求的状况下高离职率的四点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企业吸引、留存更多有志之士、有才之士,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占中国总人口70%左右的广大低收入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也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亟待解决的短板。由于政府养老资源的供给有限和个人养老资金的储蓄不足,时间银行这一新型互助劳务养老模式为完善低收入老龄化群体自我养老提供了新思路。为推进时间银行的广泛发展,本文基于扎根理论,探明了时间银行的构建思路,并通过时间的时间价值、简单劳务与复杂劳务换算、是否回到物物交易、时间储蓄继承制度的理论探讨和政府市场共同发力、加强信任机制建设、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保障措施解决了时间银行"规范运行"、"公平交易"、"通存通兑"、"转移接续"等时间置换与时间序列难题。本文旨在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一体化的养老服务生态,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务养老模式,为解决世界养老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磁卡与CPU的原理入手阐述了CPU卡的应用优势,针对银行系统现在所使用磁卡的各种弊端,提出了一种用银行CPU卡取代银行磁卡的解决方案,供金融应用系统建设使用及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当前邮政企业劳务用工存在问题及主要特点,提出了加强企业劳务用工的对策和建议:统一组织招聘,开展专业培训;规范用工管理,创建监督机制;加强人才储备,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劳务费用支出预报审制度;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港口劳务用工已经成为港口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使得劳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港口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为此,港口企业必须转变传统松散、粗放、短期的劳务管理方式,构建起科学合理、公平竞争、长期有效的劳务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劳务管理水平。本文在介绍港口企业劳务用工特点的基础上,从"四个转变"入手,探讨加强劳务管理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劳务派遣是我国最新采用的一个用工模式,但由于劳务派遣模式不够成熟,导致用工不规范,最终造成许多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事件发生。从而让广大人民对劳务派遣的制度愈发关注,希望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来整合劳务派遣合同的不规范。降低对劳务派遣工的权利侵犯。虽然劳动法已经对此情况进行修改,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没有明确的指定派遣机构身份,同时也没有对劳动者的合法利益进行进一步保障。在此,本文尝试通过对中国目前劳动法机制及劳务派遣工现状,以及企业目前运营机制,提出一些具体有效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关爱的力量     
周牧辰 《领导文萃》2014,(14):97-98
正李·艾柯卡离开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临危受命前往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担任总裁时,曾专程拜访了美国著名橄榄球队教练文斯·隆巴迪。作为一名神奇的王牌教练,隆巴迪曾多次带领球队获得全美橄榄球比赛总冠军。"您能取得如此不菲的成绩,一定有高超的秘密战术吧?"见面后,艾柯卡钦佩地问隆巴迪。"没有。"隆巴迪摇了摇头,应道。艾柯卡顿感尴尬:"那么一定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更不是。"隆巴迪又一次给出了否定的回答。"那靠的究竟是什么?您取胜的秘诀在哪里?"艾柯卡大惑不  相似文献   

10.
张晶 《经营管理者》2013,(21):102-102
随着2008年1月《劳动合同法》的公布实施,"劳务派遣"这种人们并不陌生的用工模式渐渐浮出了水面,并首次有了法律身份,但这种用工方式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使他成为了社会关注和争议的焦点。时隔五年,《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提出,再一次把"劳务派遣"推向了风口浪尖,此次修改,看似是对劳务派遣进行的立法完善,实质上,劳务派遣应该被限制还是被规范仍是问题的焦点。不可否认的是,"劳务派遣"作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机遇也是挑战。笔者所在的是石油化工企业,劳务派遣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一种新型用工方式,为员工管理、提高用工效率提供了灵活的管理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员储备。本文就劳务派遣在石油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探索进行浅显的剖析,借以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当前多元化的用工模式,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石化管道事业快速发展,新成立了四家新的输油管理处。新的输油单位采取的劳务管理模式,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均是从公司各二级单位抽调组建而成,输出人员呈现跨越双向管理模式,交差管理难度相对增加,对劳务管理干部的培养机制也迫切需要改进。本文从劳务输出站队梯队干部双向培养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不断完善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公司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支付卡网络跨行交换费的利益博弈与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行交换费是联结支付卡网络中各利益主体的"桥梁",通过调节收单和发卡机构的成本收益关系,起到平衡支付卡网络双边市场需求的作用.在竞争结构与交易规则外生的条件下,交换费由支付卡网络的多方利益主体在动态博弈中内生性确定.构建开放式支付网络的多方利益博弈模型以研究社会最优的交换费,为合理规制交换费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论为:交易量与福利最大化的交换费通常是不同的,其差异取决于卡交易双方各自的平均净效用;商户竞争导致支付卡的过度使用,进而遏制非营利性卡组织最大化福利目标;卡组织的利润动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支付卡过度使用问题.鉴于目前我国支付卡产业规模经济性较弱的事实,建议侧重于限制卡组织的利润动机,而不宜过早引入卡组织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针对聚甲醛项目中现场仪表有源信号较多,EPKSDCS系统的AI卡件有源通道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及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克服了用添加卡件的方法来弥补有源信号不足的弊端,不但保证了聚甲醛项目的正常工期,而且还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和-库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工作的不断推进,IC卡管理和IC卡流失的多样化与复杂性已成为和.库高速公路IC卡管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黄绮明 《经营管理者》2015,(10):229-230
看似同样是被他人盗刷银行卡的纠纷,因为使用的介质不同,案例一是通过克隆卡,使用ATM机盗刷,案例二是通过冒用持卡人身份在网上快捷支付盗刷,但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是由于法院在认定银行责任和持卡人责任时得出不同的结论,而导致判决结果有差异。据此,本文将通过对比两案例中法官认定的事实,来分析银行和持卡人对于盗刷案件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邝邹飞 《领导决策信息》2009,(8):F0004-F0004
作为湖南省的劳务输出大县,攸县的劳务经济从80年代南下深圳开的士起步,现已初步形成了深圳的士、北京菜市、长沙超市、佛山挖机等以行业为纽带的劳务品牌。去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日趋加深,沿海部分外向型企业陆续停产或半停产,给攸县劳务经济带来了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公交IC卡在国内许多城市的推广使用,基于IC卡数据的数据库、数据仓库研究有了广泛的操作平台和庞大的数据支持,信息化的客流调查统计手段成为可能,客流信息和运营信息的获取将日趋及时、准确、经济。因此,研究如何从大量的公交IC卡数据中挖掘公交规划和公交运营管理所需要的客流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总结了国内学者关于公交IC卡数据在公交规划以及运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浅议构建电力系统劳务派遣和谐用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制是当前电力系统除合同制、非全日制外被广泛采用的一种用工形式。在电力企业劳务派遣制员工管理中,存在着管理形式粗放、奖惩机制单一、员工满意度低、管理矛盾易发、工作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电力企业岗位需求、劳务派遣制员工现状,讨论了针对以上情况电力企业应采取的措施。提出通过完善制度、绩效规划、体现企业关怀、沟通协调等一系列的措施,可为电力企业提升管理、增强人才效益提供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和-库高速收费系统使用通行卡,利用IC卡来识别车辆,在高速公路出口根据IC卡中记录的车辆驶入高速公路的入口站和时间等信息进行收费。此文对收费车道操作流程及异常IC卡的处理方法作了细致说明,以便于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20.
赵珊 《管理学报》2014,(4):541-547
员工行为受到他们在组织中如何定义自我身份的影响。中国情境下具有双重组织身份的劳务派遣员工的组织认同形成过程具有复杂性。鉴于此,通过剖析"面子"、"身份差距"等中国元素对劳务派遣员工组织认同形成过程的影响,构建劳务派遣员工组织认同动态发展模型,提出若干命题。研究表明,用人组织单方面追求用工效率,在员工投入上依据雇佣类型区别对待,损害了劳务派遣员工的归属感,是引发劳资关系对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