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检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并与同期43例健康体检者(参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实验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治疗前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38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酯营养神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叶酸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脑梗死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利于营养状态的维持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叶酸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及治疗第15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当日,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入院当日,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当日,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本组入院当日,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3%,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翟建 《北方药学》2021,18(3):81-82
目的:研究在对腔隙性脑梗死治疗中天麻素注射液+磷酸川芎嗪的效果.方法:以2018.7-2019.5我院收治的8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天麻素注射液+磷酸川芎嗪,44例)、对照组(山莨菪碱注射液+天麻素,4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比对两组血同型半胱氨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与磷酸川芎嗪联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可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效果,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叶酸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2019-05~2021-04本院接收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联合叶酸治疗,比较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均低于治疗前(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量表(NCSE)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对比试验组NIHSS评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NC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叶酸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具有认知功能调节作用,促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物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伴Hhcy 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28例加用叶酸5 mg po,tid,维生素B12 1 mg,im,qd治疗,观察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物汤.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Hcy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疗效与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 Hcy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治疗后常规检查亦未发现异常.结论:四物汤联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急性脑梗死伴Hhcy 效果优于单纯常规使用叶酸和维生素B12.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糖尿病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用药时间为2周,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为70%(42/60),给予患者前列地尔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空腹血糖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为90%(54/60).结论 对于糖尿病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给予前列地尔能够改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缓解脑梗死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4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健康人48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给予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对比两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并分析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检测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中男性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其体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较高,同时男性对象体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采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丁苯酞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即临床常规治疗组,试验组即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活血益气方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本研究纳入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基础上服用活血益气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 d.对比分析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以及用药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副反应.结论 活血益气方联合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08月神经内科收住的急性脑梗死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积极控制原发病。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叶酸片5mg/次,1次/日,维生素B12 0.5mg/次,3次/日。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与预后效果。结果通过6个月的治疗干预,对照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对比无明显差异,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以及两组干预后营养状况对比具有明显差异,且干预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运用叶酸与维生素B12对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预后效果与生活质量,降低脑梗死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3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予叶酸、维生素B6、甲钴胺等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12周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甲钴胺对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基础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叶酸、甲钴胺联合治疗组,三组脑梗死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叶酸、甲钴胺联合治疗组均给予叶酸片5mg,日三次口服;甲钴胺注射液500μg,日一次静脉注射.阿托伐他汀、叶酸、甲钴胺联合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阿乐)20mg日一次口服.疗程四周.分别于入院后24h内及治疗四周后晨起空腹抽静脉血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结果:常规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叶酸、甲钴胺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阿托伐他汀、叶酸、甲钴胺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0.01);阿托伐他汀、叶酸、甲钴胺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低血同型半胱氨酸,而且与叶酸、甲钴胺有协同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剂量阿伐他汀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剂量依赖性的影响。方法将筛选的PAD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接受阿伐他汀80mg/d,对照组维持治疗包括低剂量他汀类药物。实验前和随访6个月后,主要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实验前相比,阿伐他汀80 mg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保持不变。实验前和6个月后,实验组叶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维生素B6、B1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伐他汀80mg治疗可升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不影响叶酸和维生素B6、B12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维生素C,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6%)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41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42例高血压无血管并发症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价高血压脑梗死组与高血压无血管并发症组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结果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组与高血压无血管并发症组比较,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增高,经过统计学处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密切相关,是高血压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因素,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可以减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且治疗方法简单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采用的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的40例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基于此添加神经节苷酯营养神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在治疗前后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只有1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高达95%;对照组有4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在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用营养神经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使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有效降低,对于维持营养状态及恢复神经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186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18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联用组,每组各6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针刺组患者穴位针刺治疗,给予联用组患者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心绞痛恢复情况、心电图恢复情况和Hcy水平。结果:在心绞痛疗效方面,联用组和针刺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是,连用组与针刺组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穴位敷贴联合针刺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于降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具有明显的效果,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聪香液对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62例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复聪香液治疗组32例,对照组予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复聪香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本院制剂复聪香液治疗,疗程为14d,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复聪香液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聪香液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神经缺损程度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甲钴胺对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和神经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甲钴胺片。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评价神经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7和14d后,观察组Hcy、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其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甲钴胺可降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