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结合工程实践,针对丽日广场地下室底板混凝土面积较大的特点,详述了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后浇带与施工缝的留设和处理方法,以及关键工序中的施工测量控制、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化热、大面积施工的平整度控制等方面的施工技术。实践表明,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确保了地下室底板施工质量,施工方法得当,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2.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施工面积和方量大,混凝土中用量较多的水泥水化热会导致较大的温差,其收缩作用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如何防止温差形成的温度、收缩应力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问题的控制很常见,由于混凝土体积大,水化热过程中会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过高,在受到内外约束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并很可能导致裂缝产生,裂缝对结构耐久性及危害较大,降低了结构的使用年限,因此施工时要尽量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结构的整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大体积混凝土因混凝土水化热、收缩以及施工养护等方面容易开裂,给工程建设带来较大影响。如何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是摆在混凝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人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采用新技术,降低混凝土水泥用量、提高掺合料用量等方法,制作出低水化热、低收缩、高保塑性、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并且成功应用到工程实际中。  相似文献   

5.
大体积混凝土在连续浇筑和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和表面形成较大温差,严重时使混凝土产生裂缝,结构遭受破坏。本文旨在通过对混凝土水化热测试方法的介绍和对不同传感器安装方式的比对讨论,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变化规律,规范测量方式,为建筑工程及基坑工程提供相关类似经验。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4,(8)
在现代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运用是越来越广泛,如大坝、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其产生的较大水化热在混凝土结构中聚集很难扩散出去,当内外温差这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裂缝,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于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1 混凝土水化热效应 混凝土浇筑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热量,由于混凝土的热传导性能较差,内部热量不能及时散发,造成结构内外较大的温差,产生不利的温度应力.过大的应力会引发温度裂纹,即使混凝土凝结后仍有大量裂纹存在.因此连续刚构桥梁施工过程中应对水化热加以控制.混凝土初龄期应变实测数据中应考虑水化热的影响.由图1可以发现混凝土初龄期的水化热较为明显,在此期间应力测试数据的不稳定性主要由此原因引起.对施工阶段水化热的修正方法可以采用传感器的自由温度应变回归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8.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浇筑水化热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甚至会引起温度裂缝。本文以一座在建斜拉桥的超大体积混凝土桥塔为研究对象,以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为手段,分别针对浇筑节段高度、横向分块浇筑以及结构细部尺寸三个关键结构几何参数,研究设计阶段如何通过结构尺寸优化来大幅度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水化热效应,从而有效避免施工阶段结构出现温度裂缝。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跨江、跨海大型桥梁的桥塔施工方法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确保良好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板块、大体积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产生裂缝原因的分析,选取合理的施工材料及施工措施,并掺加一种合适的外加剂,有效的解决了大板块无缝施工及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塑性收缩、干燥收缩、温度收缩和混凝土自防水。  相似文献   

10.
在工程建设中常见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堆石混凝土在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降低水化热、减小胶凝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方面有极高的优势。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堆石混凝土筑坝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要点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林起彬 《福建建筑》2010,(10):77-79
南平西城大桥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刚构桥,其连续刚构采用挂篮悬臂浇现法施工,在各箱梁节段施工时需要求得待浇筑混凝土梁段的自重,首先必须得到待浇筑混凝土梁段的体积,即必须先求得各节段混凝土箱梁的体积,但根据设计资料并未提供这些数据,因此必须自己进行计算求解,在此我们采用MIDAS/Civil软件自带的截面特性值计算器进行计算出该截面的相关截面特征值(截面面积),再采用数值积分进行求解体积,对计算所得体积和施工结果皆表明本文的处理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杜永超 《山西建筑》2014,(9):193-194
介绍了某空腹式钢筋混凝土连拱桥的结构特点与设计思路,采用桥梁结构通用计算程序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最不利截面进行了应力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施工方案,可为同类拱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姚胜利 《山西建筑》2014,(25):118-119
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浇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科学合理的预选与配比混凝土、严格依照混凝土搅拌规则进行操作等技术要点,以确保道桥工程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北方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尤其是大跨径连续梁桥,由于长期经受日照辐射,较大温差变化,以及混凝土导热性能较差等原因,将会在结构内部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有时甚至比外活载产生的应力更大,从而使桥梁出现严重裂缝。本文以松浦大桥为依托,采用温度关键点进行分析,通过采集箱型梁的三个截面的温度数据,以分析获得其温度分布的规律,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或避免温度应力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张新年 《山西建筑》2009,35(31):310-311
结合阳翼高速公路L1合同段混凝土现浇桥施工实际,简要介绍了在现浇桥施工中的支架预压技术控制要点,从而确保现浇桥施工质量,同时为类似桥梁支架预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of the behavior of four prestressed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PC) bridge girders, with higher compressive strength,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while in-service, is presented. The monitoring program covered instrumentation and monitoring of a series of four girders during the casting operation, after construction, under the effects of traffic and thermal loads, as well as under controlled load conditions. Information regarding transfer length, prestress loss, heat of hydration, compressive strength, modulus of elasticity (MOE), modulus of rupture (MOR), creep, shrinkag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and chloride permeability of the concrete used is obtained and presented. Furthermore, the in-service monitoring and controlled load tests and details regarding thermal expansion, bridge stiffness, and load distribution factors are also presented. This paper provides details of testing of the concrete properties and field instrumentation of the bridge girders as well as a discussion of service level monitoring and controlled load testing. Comparisons are made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7.
隋国嵩 《山西建筑》2008,34(16):305-306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大跨度连续梁桥0号段施工的方案比选,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施工过程,同时对工程施工中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对同类型的桥梁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双曲拱桥的提载加固,基于贵州省安顺市木浪河大桥的检测结果,提出了在主拱圈的拱脚上缘增大截面、下缘增大截面改造为箱形断面,以提高拱脚抵抗负弯矩、正弯矩的承载能力;对其它截面采用拱背增大截面以提高抵抗负弯矩的承载能力,相应也提高了抵抗正弯矩的承载能力;对正弯矩承载能力不足的截面,采用粘贴钢板的加固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提载加固的设计方法,达到了提高荷载等级的目的,同时方便施工,便于达到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苏通大桥连续刚构桥所用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桥梁结构施工期变形、截面应力以及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在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自然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双悬臂构件的长期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性能混凝土可有效地减小收缩徐变,降低预应力损失,使变形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式对悬臂构件的长期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新桐山大桥静载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鼎新桐山大桥主桥为51m+75m+51m三跨连拱的下承式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该桥拱肋截面除拱脚段外采用与传统哑铃形截面不同的新型哑铃形截面。这种截面两管之间用钢腹板和H型钢加劲并且腹腔内不充填混凝土,避免了传统哑铃形截面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钢管与腹板焊缝处开裂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桥建成后的静载试验和理论分析。在理论分析中哑铃形截面计算采用修正的格构柱法[2],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