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何智明  肖虹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108-1109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观察术后肝功能变化.结果:1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安全顺利出院.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如果术前肝功能未处于C级或处于可控的C级,在必要的抗病毒和保肝等治疗的基础之上,若术前证实门静脉周围有丰富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下,对于此类患者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中化疗药物的用量对患者生存期与肝功能、术后副反应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341例肝癌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 ,分别行TACE术。化疗药物 :A组小剂量组 (16 8例 ) ,丝裂霉素10mg与碘油乳化栓塞。B组常规剂量组 (173例 ) ,给予丝裂霉素 10mg ,5 氟尿嘧啶 10 0 0mg ,表阿霉素 4 0mg ,羟基喜树碱 4 0mg中的 3种联用后碘油与化疗药物乳化剂栓塞 ,随后用明胶海绵粒或聚乙烯醇 (PVA)微球栓塞。TACE术前、术后 3d、7d、2 8d分别行肝功能检查 ,比较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白蛋白 (ALB)、白蛋白 /球蛋白比值 (A/G比值 )以及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消化道出血等副反应的发生状况 ,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 两组 1年内平均生存率无明显差异。A、B两组术后 4周内肝功能ALT、AST和A/G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第 4周 ,A、B两组间比较 ,B组TBIL和DBIL高于A组 ,ALB低于A组 (P <0 .0 5 )。术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消化道出血等副反应的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TACE与常规剂量TACE组患者的生存率没有显著的差异。小剂量TACE对患者的肝功能损伤较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伴门脉高压的肝脾联合栓塞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及部分脾栓塞术 (PSE)联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 (HCC)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方法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 85例 ,4 5例经TACE及PSE联合治疗 ,4 0例单纯行TACE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肝功能指标及Child Pugh评分变化。结果 术前 ,A、B两组患者的TBIL、ALT、ALB及Child Pugh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术后 1周与术前比较 ,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P <0 .0 1) ;长期观察 ,TACE加PSE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较单纯TACE组明显。结论 TACE联合PSE是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及脾亢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大肝癌患者TACE后S-腺苷蛋氨酸的护肝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S-腺苷蛋氨酸对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1例肝肿瘤患者进行术后护肝治疗,治疗组在TACE后静脉滴注S-腺苷蛋氨酸1 000 mg/d;对照组TACE后静脉滴注甘利欣30 ml/d(含甘草酸二铵盐150 mg)治疗.两组均在TACE术前第1天,术后第2、4、8天抽血查肝功能.结果 肝功能各指标在TACE前后均发生明显变化,术后第2天ALT、AST、TBIL及DBIL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术后第4天起各指标开始逐渐下降.治疗组总TACE前TBIL、DBIL、ALT和AST与术后第8天比较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AST及TBIL、DBIL在TACE术后第8天有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TP)及白蛋白(A)TACE前与术后第8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15例(60%)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出现下降.结论 S-腺苷蛋氨酸对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有保护肝功能作用,近期保护急性肝损害疗效满意.S-腺苷蛋氨酸还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可增加TACE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后肝功能严重失代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 TACE治疗的109例患者,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外科切除史、肝硬化史、肿瘤大体分型、TACE 次数、动门静脉瘘、门脉癌栓、Child-Pugh 分级、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吲哚菁绿15 min 滞留率和术中碘油用量与术后发生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相关性,并将有统计学意义(P <0.05)的结果引入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肝硬化、Child-Pugh 分级、门脉癌栓、白蛋白和吲哚菁绿15 min 滞留率与术后发生严重的肝功能失代偿相关,多项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门脉癌栓和吲哚菁绿15 min 滞留率是导致术后发生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 TACE 后发生肝功能严重失代偿的危险因素有肝硬化、门脉癌栓和吲哚菁绿15 min 滞留率,需要在术前评估中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6.
TACE对有门脉主干癌栓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有门脉主干癌栓的肝细胞癌 (HCC)患者的肝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分析。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2 6例门脉癌栓的HCC患者 (主干癌栓 7例 ,一级分支癌栓 19例 )的TACE ,术前均采用Child Pugh评分和其他肝功能指标评价基础肝功能状态。将导管插至肝叶动脉内共行 5 7次栓塞 (仅用碘油化疗药物乳化剂 )。TACE后 3天、1周、2周和 4周分别再次评价肝功能状态。记录肿瘤缩小情况和患者生存期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的Child Pugh评分为 5 .731± 1.15 1,TACE后 3天、1周、2周和 4周均有升高 ,分别为 6 .6 92± 1.36 9、6 .6 32± 1.2 4 3、6 .4 82± 1.4 91和 6 .0 38± 1.310 ,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分别为 <0 .0 0 1,<0 .0 0 1,<0 .0 1,<0 .0 5 )。TACE后早期Child Pugh评分的升高主要因为血清总胆红素 (TBIL)的升高 ,后期主要与白蛋白 (ALB)的降低以及出现腹水或腹水加重有关。治疗后 8例肿瘤明显缩小 ,12例病灶稳定。 6、12、2 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 84 .6 %、4 2 .3%、3.8%。 2例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有门脉主干癌栓的HCC ,TACE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以改善患者生存率 ,但也能明显加重肝功能的损害 ,甚至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因此超选择肿瘤供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凝固消融(PMCT)序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1月—2014年4月收集早期肝癌患者66例,先行TACE,5~7 d后在超声引导下行PMCT。分析术前、TACE和联合PMCT治疗后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的变化。Kaplan-Meier计算无瘤累积生存率,Chi-square分析影响复发的高危因素,有统计学意义者引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66例早期肝癌TACE后较术前ALT、TBIL、DBIL显著升高(P<0.01);联合PMCT后较术前AST、ALT、DBIL升高(P<0.01);联合PMCT后与TACE相比,AST升高(P<0.01), TBIL、DBIL降低(P<0.01)。联合PMCT与术前、TACE相比AFP均降低(P<0.01)。本组病例随访期间死亡1例,3年累积生存率98.5%。复发19例,1、2、3年的无瘤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3%、50.8%、41.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AFP≥100μg/L、病毒载量≥103拷贝/ml和肿瘤边界不规整是早期肝癌联合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是早期肝癌较理想的治疗方法,TACE后序贯PMCT不会影响肝功能恢复进程,AFP≥100μg/L、病毒载量≥103拷贝/ml和肿瘤边界不规整是早期肝癌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目前是转移性肝癌的首选疗法之一,因门静脉供血、侧支循环建立、肝动静脉瘘、门脉癌栓以及肝功能损害等不易控制的因素影响,疗效不甚理想.为此我们采用中西抗癌药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DSA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12月肝癌患者为治疗组采取三维DSA引导,另外选取同一时期的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在普通二维DSA下造影引导,两组术中造影结果均由两名相同的高年资介入医师评估并手术操作。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介入术前3天内及术后7天内肝功能并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术后1月影像学资料(增强CT或增强MR)依据改良m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介入术前3天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内复查并对比两组ALT、AST、TBIL、DBIL,结果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复查肝脏增强CT或增强MR并依据改良m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瘤灶完全缓解(CR)12个,部分缓解(PR)8个,客观有效率(CR+PR)100%,对照组完全缓解(CR)9个,部分缓解(PR)6个,病变稳定(SD)5个,客观有效率(CR+PR)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相比常规DSA,三维DSA引导下的TACE在不额外增加肝功能损伤风险的同时,更有效地实现瘤灶的完全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在原发性肝癌(P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PL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介入组(常规组)60例行常规平板DSA引导下的TACE及精准介入组(精准组)60例行3D-DSA引导下的精准TACE,记录2组患者介入术前3d内及介入术后第1、3、5天肝功能、手术时间、X线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 2组患者介入术前3d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介入术后第1、3、5天的ALT、AST、TBIL、DBIL升高水平均明显高于精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组介入手术时间(78.58±5.15)min,明显高于常规组(64.48±9.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精准TACE在极大保护正常肝组织的前提下实现了瘤灶的完全栓塞,降低了患者的肝损伤程度,虽然增加了介入手术时间,但未增加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因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IVC)-右心房(RA)癌栓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IVC-RA癌栓患者,行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认肿瘤供血动脉,之后行TACE.栓塞材料包括化疗药物-碘化油混合乳剂及颗粒型栓塞材料,栓塞的靶血管包括肝动脉分支、右侧膈下动脉、胃左动脉分支等.术后定期随访,酌情行进一步治疗.结果 17例患者共行TACE治疗45次,所有治疗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17例患者IVC-RA癌栓均可见明确供血动脉,肝动脉分支供血12例,肝外动脉供血9例,其中胃左动脉1例,右侧膈下动脉8例.复查CT,15例患者可见IVC-RA癌栓内碘油沉积.1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9%、29.4%.结论 原发性肝癌IVC-RA癌栓血供丰富,主要供血动脉包括肝动脉、右侧膈下动脉,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IVC-RA癌栓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寿命表法,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24%和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P、肿瘤直径、数目、门脉癌栓、碘油沉积状态、治疗次数及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碘油沉积状态及门脉癌栓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碘油沉积状态及门脉癌栓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06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肝癌病灶及门静脉癌栓的变化。结果23例肿瘤缩小50%以上,50%以下的有25例,不变的有44例,增大12例。门静脉癌栓14例消失,39例缩小,51例不变。2例术后1周内死亡。结论TACE治疗肝癌并门静脉内癌栓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南 《放射学实践》2003,18(10):735-736
目的:研究和分析接受栓塞及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例的预后因素。方法:1991年~1999年接受栓塞及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53例,选择组织学分型、术前肝功能、肿瘤大体形态等9项指标为研究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对患者生存期影响显著的因素包括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术前肝功能、肿瘤大体形态、TA~CE次数,其中TACE次数为正相关,其余为负相关。结论: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有多种,依治疗方法的不同所起影响也不尽相同。当手术治疗与动脉栓基治疗联合应用时,对预后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肝功能情况、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型。非疾病因素的影响也应受到重视及研究。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栓塞化疗后 ,易引起肝功能衰竭。我们回顾分析了首次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化疗的 32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及肝功能变化。材料与方法患者 32例 ,男 2 9例 ,女 3例 ,年龄 36~ 78岁 ,平均 5 7岁 ,经病理学或血清 +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经DSA血管造影、MRI、CT或B超检查发现门静脉癌栓 :门静脉主干癌栓 9例 ,其中DSA间接门静脉造影发现杯口状阻断 5例 ,但 9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可见门静脉血流 ;门静脉左支癌栓 14例 ,其中主干癌栓 9例 ,分支癌栓 5例 ,癌栓占门静脉管径百分比为 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并联合射频消融(RFA)术后使用多层螺旋CT(MSCT)随访疗效及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及DSA检查,DSA检查并TACE术后1~7 d复查CT;RFA于TACE术后10~14 d在CT导引下进行,RFA术后21~30 d再次行CT复查.重点观察原发肿瘤局部血供,瘤灶缩小或局部复发,肝其他地方复发,门静脉癌栓及肝动脉-门静脉瘘等,MSCT与DSA结果行对比分析,统计不同影像学病灶检测率的差异.结果 术前肝癌瘤灶个数的检测MSCT与DSA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门脉癌栓的检测MSCT明显优于DSA(P<0.05);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检测DSA明显优于MSCT.肝癌行TACE及RFA术后瘤灶局部复发+新发个数的检测MSCT与DSA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新发瘤灶的检测MSCT与DSA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门静脉癌栓的检测MSCT明显优于DSA(P<0.05);原发瘤灶局部复发MSCT明显优于DSA(P<0.05);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检测DSA明显优于MSCT.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前及行TACE、RFA术后随访,MSCT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的患者.在行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吡柔比星动脉灌注化疗后用与吡柔比星、碘油和PVA颗粒(直径300 μm)混合物进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癌栓治疗有效患者11例(占68.7%,11/16),其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7.5~26个月).整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范围2.6 ~ 26个月).5例癌栓无反应组(癌栓对治疗无反应)的中生存期为3.3个月(2.6~ 12.5个月)(P<0.01).所有患者无严重栓塞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微球联合碘油栓塞治疗肝癌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采用微球联合碘油作为栓塞剂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肝癌患者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时除使用化疗药物外,选用直径300~500μm的微球1~2ml及碘油10~20 ml作为栓塞剂.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的改变情况及栓塞相关并发症.结果 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入选本组研究.TACE术后患者黄疸指数、丙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清白蛋白、AFP水平明显降低;肿瘤不同程度坏死、缩小明显(P<0.05).结论 在肝癌介入治疗中,使用微球联合碘油作为栓塞剂,疗效明显;但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应注意栓塞剂的用量及肝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研究组)及35例普通肝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TACE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ALT、TBIL)、细胞免疫指标及AFP值的变化情况,并采用mRECIST标准对肿瘤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TACE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ALT、TBI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与对照组变化一致;研究组TACE术后1个月CD4+、CD4+/CD8+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变化一致;研究组TACE术后1个月肿瘤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艾滋病患者的特殊性,术前应根据患者机体免疫状况行高效抗逆转录疗法及抗微生物治疗预防真菌等机遇性感染,严格掌握TACE适应证,术中采用低于常规剂量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大肝癌的手术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非常低,超选择性栓塞化疗常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1~5].TACE术中常容易遗漏肿瘤侧支滋养动脉,而导致术后残余癌灶的迅速生长、转移[4,5],大网膜动脉是靠近肝包膜大肝癌的重要侧支滋养动脉.本组421例大肝癌共发现16例大网膜动脉为肿瘤滋养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