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采用过硫酸铵(APS)-硫代硫酸钠(STS)及Ce ̄(4+)分别引发丙烯腈与壳聚糖接枝共聚反应,IR及SEM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当[Ce ̄(4+)]=(6-8)×10 ̄(-3)mol/l;[AN]=(5-6)×10`(-1)mol/l;壳聚糖=0.75g/100m1;40°C;反应5小时及当[APS]=[STS]5×10 ̄-3mol/l;[AN]=6×l0 ̄(-1)mol/l;壳聚糖=2.0g/100m1;60°C;反应5小时时,所得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G)及接枝支链的分子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铁(Ⅲ)-苯芴酮-Tritonx-100体系测定锰镍铜中的铁。铁与苯药酮二元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可达6.4×10 ̄4L·mol ̄(-1)·cm ̄(-1),加入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后,铁与苯芴酮生成三元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值提高到2.4×10 ̄5L·mol ̄(-1)cm ̄(-1).铁(Ⅲ)含量在0~25μg/5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相对标准偏差2.3%,平均回收率96.2%。反应选择性好,用于测定锰镍铜中的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聚碳酸酯的分子量分布与热降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除了用Mw,Mn和Mw/Mn表征聚碳酸酯(PC)分子量大小和分布宽度外,还采用了(Mp-M10)和(M90-Mp)来表征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尾端所延伸的宽度,并以两尾端的起始分子量作为参考参数。其中Mp为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峰位分子量,而M10和M90则为累积分布曲线中10%和90%处的分子量。研究了这些参数与聚碳酸酯热降解的关系,发现除数均分子量外,高低分子量尾端部分与PC热稳定性关系密切,尤其是低分子量尾端分布状态和起始分子量大小,对PC热稳定性更为敏感。这与PC端OH基相对浓度同PC热降解率的关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光谱法定量测定一氧化碳助燃剂中铂和钯的方法。当铂含量为100×10 ̄(-6)-600×10 ̄(-6)时,其标准偏差为3.4-4.6,回收率为95%-96%;当钯含量为30×10 ̄(-6)-300×10 ̄(-6)时,其标准偏差为2.6-4.1,回收率为97%-98%。方法的测定下限铂含量为30×10 ̄(-6),钯含量为10×100 ̄(-6)。  相似文献   

5.
苯甲酸甲酯催化加氢制苯甲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研究了ZrO_2及不同金属改性的ZrO_2系催化剂对于苯甲酸甲酯加氢制苯甲醛的反应性能,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方法、金属改性及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改性作用最显著;其次为Cr、In;而Zn、Y、Cu、Co改性较差。在反应温度340℃、氢空速(GHSV)850─1050h ̄(-1)、苯甲酸甲酯液体空速(LHSV)为0.1h ̄(-1)时,浸渍法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Mn/Zr原子比相应为5/100与10/100),苯甲酸甲酯转化率>66%,苯甲醛选择性>84%。  相似文献   

6.
采用Li ̄+/MgO催化剂,研究了Li含量、反应温度、原料气组成、活化方式、空间速度等对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反应的影响。考察了在0和2mmolLi ̄+/molMgO两催化剂上各影响因素引起的差异。发现不同Li含量催化剂的表面碱强度与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之间并不都是顺变关系。在压力101.3kPa、温度710℃、反应时间7.58×10 ̄(10)h、原料气配比(C_2H_6/O_2)=4.7、催化剂组成2mmolLi ̄+/molMgO的条件下乙烯选择性可达74%。  相似文献   

7.
铑催化剂催化庚烯羰化一步制辛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以Rh_2AcO_4和[Rh(NH_3)_5Cl]Cl_2为催化剂前体,以PBu_3为配位体,烯烃进化一步合成辛醇的试验结果。考察了催化剂浓度、配位体用量、合成气压力等对反应的影响。在[Rh=5×10 ̄(-3)mol/L、P/Rh=4、合成气(Co/H_2=1/2)总压5.0MPa、T=120℃、t=24h以内时,烯烃转化率100%,对醇的选择性95%以上,醇的正异构比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考察了NiO(Ni:9.17wt%)Al2O3镍负载型催化剂上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转化制合成气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温度≥700℃时,基本达到热力学平衡;空速介于1.5 ̄9.5×10^4h^-1之间,反应活性基本不变。而反应温度≤650℃,反应活性首先随空速的增加而增加,达一最大值后,空速继续增加,活性不增加反而下降。该催化剂在850℃,CH4/CO2/O2=1/1/0.5,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利用共轭二烯烃与马来酸酐的Diels-Alder特性反应和1m×1.7mm(id)非极性固定液SE-30填充柱气相色谱法联合分析含烯汽油中的共轭二烯烃含量的方法。该柱能用低碳数的正构烷烃如正十一烷作内标物,内标物与油样组份分离很好,色谱分析一次4min,油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在一定的化学反应条件下,用I2和AlCl3作催化剂,当I2、AlCl3与共轭二烯烃的物质的量比分别为0.8×10-5和(1~2)×10-3时,异戊二烯有最高的转化率分别为68.51%和98.18%,回流反应装置的挥发损失率为0.28%。  相似文献   

10.
甲苯氧化甲基化制苯乙烯新型催化剂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和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双碱金属促进的双碱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发现其在甲苯氧化甲基化制苯乙烯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特别是Na+-K+/MgO-CaO(5:5:45:45mol%),在反应温度750℃,空速14000ml/g·h,原料气配比CH4:O2:C7H8:N2=11.2:2.1:1:10.4时,可实现C8(苯乙烯和乙苯)单程收率23.3%。60h的寿命试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按照小试制备的工艺条件放大生产了500kg BC-DE脱氧剂,并将其用于脱除乙烯中的微量氧杂质;在12L的工业侧线装置上,考察了BC-DE脱氧剂在室温(-5~40℃)和100℃条件下的脱氧情况及使用周期。BC-DE脱氧剂使用前经体积组成1%H2-99%N2的混合气在150℃下还原24h。在2.6MPa、1 500h-1的条件下,室温和100℃下净化后的乙烯中氧含量(体积分数)分别为4.6×10-8和1.5×10-8;室温下BC-DE脱氧剂将乙烯中的氧含量从(0.5~2.0)×10-6净化至小于1.0×10-7的使用周期是13个月,提高反应温度至100℃后还可继续使用4个月;100℃下净化后的乙烯中没有其他副产物生成。与现有的乙烯脱氧温度100℃相比,200kt/a聚乙烯装置在室温(25℃)下脱氧每年可节约能量3.1×1010kJ。  相似文献   

12.
聚合级乙烯净化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桂英  彭晖  顾申  余启炎  朱警  戴伟 《石油化工》2007,36(9):944-947
开发了用于脱除聚合级乙烯中的微量乙炔和H2的BC-I-037G催化剂和BC-I-HC40催化剂,用于脱除微量CO的BR-9201催化剂,并已在工业装置中得到应用。BC-I-037G催化剂和BC-I-HC40催化剂在乙烯空速2000~6000h-1、压力2.6~3.5MPa、温度20~50℃、n(H2)∶n(乙炔)<4和BR-9201催化剂在乙烯空速3000~3500h-1、反应压力0.1~3.0MPa、反应温度90~120℃的操作条件下,可使乙烯中乙炔的质量分数由(1~6)×10-6降至小于1×10-7、H2的质量分数由1×10-4降至小于1×10-6、CO的质量分数由(2~5)×10-6降至小于1×10-7。3种催化剂工业装置的应用结果表明,催化剂性能稳定,可操作范围宽,能满足工业装置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焦化粗苯低温加氢用Ti改性Ni-Mo/Al2O3预加氢催化剂和Ti改性Co-Mo/Al2O3主加氢催化剂。采用预-主两段式固定床反应装置,以焦化苯中的噻吩含量为指标,考察了温度T、压力P、空速LHSV以及氢/油体积比等操作条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T对噻吩的脱除影响最为显著,随反应温度升高产物中噻吩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应控制在270℃~340℃为宜;在T为270℃~340℃、P为2.1 MPa~2.9MPa、LHSV为0.25 h-1~0.75/h-1及氢/油体积比为600~800的工艺条件下,均可使噻吩质量含量由粗苯中的4332×10-6下降到加氢油中的1×10-6以下,其最小值可达0.35×10-6。  相似文献   

14.
乙烯氧氯化反应技术的研究Ⅱ.反应历程及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uCl_2/Al_2O_3为催化剂,在211—251℃内,研究了近似工业反应器内反应气氛变化条件下的乙烯氧氯化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提出了吸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合理地解释了试验现象,利用平衡态近似法推得了相应的动力学机理方程式,得到了试验数据的验证。对试验结果的进一步处理发现,该催化剂在反应温度升至233℃左右,反应活化能有一突降现象,并首次指出其原因可能是该催化剂在制备方法上的不同所致。最终还求得了简明、实用的幂函数速率方程式。在本试验温度范围内,该式的计算值和试验值的总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5.5%。  相似文献   

15.
用过氧化氢-甲基红体系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品中的痕量铁,建立了轻油消化的操作方法。轻、重油品分别经消化、灰化后可直接测定。摩尔吸收系数为5.8×10 ̄5L(cm·mol) ̄-1,最低检测限为0.05μg/25ml,加标回收率为99.3%-102.5%。该法不受其他微量元素的干扰,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6.
开发了一种用于一氧化碳气源的CTO-1脱氧催化剂,该催化剂采用浸渍法以γ-Al2O3负载过渡金属盐和助剂,经高温焙烧制得。催化剂使用前需活化,使用空速可达4000h-1左右,反应温度可低至40℃,可将φ(O2)为0.002%~2.0%的原料气中的氧脱除至φ(O2)在1×10-6~10×10-6以下。工业应用表明CTO-1脱氧催化剂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7.
工业上制备得到的氢气中通常含有万分之几至千分之几体积的氧组分,需将氢气深度纯化后才能得到高纯度的氢,即氧含量要低达百万分之几。将氢气气体中的氧深度净化,一般采用催化氧化的方法,选择Al2O3作载体负载的Pd、Pt等贵金属催化剂,在常温下就可将氧脱除到3×10-6~5×10-6甚至1×10-6以下。但是对含有一氧化碳的氢气在常温下要将氢气中氧含量脱至3×10-6~5×10-6就难以做到。本文考察了氢气中有一氧化碳存在时,对Pd/Al2O3脱氧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和空速下脱除氧的影响。在反应温度150~170℃、空速5000h-1的实验条件下,氢气中氧含量从0.4%降低到(2~3)×10-6。温度继续升高时残氧量变化不大,当温度超过200℃时,CO会在高温下歧化而结炭,因此反应温度不应超过200℃。  相似文献   

18.
乙烯焦油和废聚苯乙烯共碳化改性制备针状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烯焦油和废聚苯乙烯共碳化制备针状焦,利用红外、核磁共振分析、偏光显微镜、表观黏度分析和热膨胀系数等手段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中生成了较多的烷基结构(主要是-CH2-结构)。烷基氢含量从0.2315增加到0.3233。中间相沥青中烷基含量可以决定针状焦热膨胀系数和定向排列。烷基的增加可以使焦具有高度定向排列的光学结构,热膨胀系数从接近普通石油焦的3.2×10-6 /℃降低到优质商品针状焦的0.3×10-6 /℃。由于烷基的增加,中间相沥青从触变性变为非触变性,体系缓慢增长的黏度有利于中间相长和定向排列,并且在固化阶段产生的足量气体促进了分子的针形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