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过程涉及心、肺、脾、肾等不同脏腑的精、气、血、津液耗损或邪气羁留,临床症状复杂,辨证分型多样,目前尚无统一的分型标准.中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大多局限于临床症状的缓解,缺乏临床症状改善后的全程辨证治疗.基于以上思考,借鉴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形成了慢性心力衰竭分期辨证治疗方案,将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加重期和缓解期二期进行分期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末期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静息或劳力时出现疲劳、乏力、呼吸困难及浮肿等,是心脏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参麦注射液对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指标具有较好的效果。为此,我们对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并观察其治疗作用和改善短期预后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后转归。研究表明,众多临床常用中药经典方可有效控制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炎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纤维化,延缓心室重构,发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该文回顾了近年来临床慢性心力衰竭诊疗中常见的中医证型,在中医辨证思维指导下归纳出补气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温阳利水、化痰除湿、回阳固脱5种主要治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对应经典方现代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建立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经典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特治疗体系,并为临床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4.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本世纪末心血管药物治疗的最重要进展——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供临床医师、药师在转变治疗该病观念时参考。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外发表的有关资料加以归纳、综述,从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历史发展,至当代治疗的新观念作一概述。结果:依据循证医学原则,引用多个临床观察报告,肯定了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重要地位,也反证了心力衰竭征候群是神经激素与血流动力学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新观念)结论: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扩张型或缺血型、心功能Ⅱ~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该病再也不是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中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补气活血组(40例)和卡托普利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及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补气活血组、卡托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服补气活血中药,每日1剂,或卡托普利25~50mg每日2次,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室LVDD,SV和EF的变化。结果:3种治疗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病人左室SV和EF明显升高(P<0.05、P<0.01),补气活血组和卡托普利组病人左室LVDD明显缩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后两组SV及EF改善更为明显(P<0.05、P<0.01)。结论:补气活血中药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左室舒缩功能,延续心室重塑,是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正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性疾病引起的心脏充盈和泵血能力下降的复杂综合征,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和终末期结局。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近些年开始逐渐明朗,其中生脉注射液研究较多,临床效果也尤为突出。现就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机制综述如下。1调节神经体液机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异常激活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终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多见胸闷,气短和水肿等临床表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发展阶段。胡元会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教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治疗慢性心衰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临床表现,常用方法及临床病案运用介绍胡元会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该文对张艳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进行探析,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证候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形成了慢性心力衰竭分期辨证治疗方案,本文就慢性心力衰竭分期辨证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生率与死亡率均较高,预后欠佳~[1]。相关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2]。本研究探讨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3],心功能Ⅱ~Ⅲ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状态,也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效果显著。基于中医三焦的生理病理以及功能特点,从上、中、下三焦构建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三焦辨证体系,对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应用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FINS、HOMA-IR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心力衰竭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有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近4年诊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例临床资料整理和分析。结论发病诱因多,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多不典型,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应尽早、长期使用,适当运动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机制复杂,明确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对防治慢性心力衰竭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医经典名方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保元汤是一种具有心脏保护活性的经典名方,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协同发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近些年保元汤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阐述保元汤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以期为保元汤的研究与开发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临床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危重症,发生心力衰竭时,多存在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1]。临床治疗以预防及延缓心衰为原则[2]。本文采用中药冠通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3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证候、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分别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结论:通脉养心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15天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67%,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SV、CO、CI均较各组治疗前有改善(P<0.05或<0.01),但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于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口服;两组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改善心脏功能及血液流变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机制复杂,明确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对防治慢性心力衰竭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医经典名方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保元汤是一种具有心脏保护活性的经典名方,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协同发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近些年保元汤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阐述保元汤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以期为保元汤的研究与开发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临床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的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美国心脏协会(AHA)把慢性心力衰竭定义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疾病损伤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的结果。心力衰竭的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和乏力。心力衰竭收缩功能的主要指标是左室射血分数下降(通常小于40%),而舒张功能障碍的患者左室射血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